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贵州省贵阳贵州区域高一地理3月联考试题

贵州省贵阳贵州区域高一地理3月联考试题

贵州省贵阳清镇北大培文学校贵州区域2017-2018学年高一地理3月联考试题本试卷总分100分,完成时间90分钟,选择题30个,共60分;填空题4个,共40分。

一、选择题(2分一个,每题只有一个选项,共60分)近50年来,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湖泊面积锐减;湖泊消失了1000多个。

回答1—2题。

1.湖泊面积大量减少对地理环境的主要影响是()A.长江洪涝灾害减少B.生物物种增加C.加剧土壤盐碱化D.湖泊环境容量减小2.遏制长江中下游地区湖泊面积减少的主要措施有()①扩大水田面积②退耕还湖③加强上游地区水土保持④禁止在长江采沙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读某区域地理环境演变示意图,回答3—4题。

3.引起图中地理环境变化的根本原因是( )A.大气环流B.地壳运动C.海陆位置D.人类活动4.图示地理环境的演变过程主要体现了( )A.地理环境的整体性B.地理环境的差异性C.地理环境的稳定性D.地理环境的复杂性同一自然带,气候条件可能不同;同一气候区,由于内部的差异性,也可以形成不同的自然带。

回答5—6题。

5.下列哪种气候类型发育多种自然带()A.地中海气候B.温带海洋性气候C.温带大陆性气候D.热带草原气候6.并不只是对应一种气候类型的自然带有()①热带雨林带②温带落叶阔叶林带③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④热带草原带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图7是珠穆朗玛峰地区南、北坡垂直自然带谱示意图。

读图回答7~8题。

7.与北坡相比,南坡自然带丰富的原因是A.相对高度大,纬度低B.坡向朝南,纬度低C.坡度大,纬度低D.海拔高,降水多8.我国西藏的墨脱县位于喜马拉雅山区。

2010年12月15日,墨脱公路的嘎隆拉隧道贯通,结束了墨脱县不通公路的历史。

修建墨脱公路的主要目的是A.改变墨脱的生态环境B.加强墨脱与外界的联系C.保持墨脱经济发展的特色D.促进墨脱的产业向外转移小明计划考察某地,地理老师建议他最好把时间安排在8月至10月,要带上墨镜、遮阳帽、防晒霜、羽绒服和防水服等物品。

按照老师的建议,小明顺利地完成了考察活动。

据此回答9-10题9.小明考察的目的地是A.青海可可西里自然保护区 B.新疆塔克拉玛干沙漠C.四川大熊猫自然保护区 D.内蒙古大草原10.图4的四幅照片中,由小明在考察地拍摄的是A.① B.② C.③ D.④读某大洲局部自然带分布示意图,完成11题。

11.甲、乙、丙自然带分别为( )A.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热带草原带、热带雨林带B.热带荒漠带、热带草原带、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C.热带雨林带、热带草原带、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D.热带草原带、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热带荒漠带12.下列地理现象的变化能正确反映地理环境整体性的是()A.我国从多雨的东南沿海到干旱的西北内陆,植被有明显的变化B.秦岭南坡太阳辐射强于北坡,植被生长茂盛C.云贵高原由于植被破坏,水土流失严重,出现石漠化D.沙漠地区生长着大量的芦苇13.有关自然地理环境差异性的叙述正确的是()A.有的地区存在差异性,有的地区不存在差异性B.同一自然带内不存在差异性C.不同的空间尺度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差异D.只存在大尺度范围的地域差异,不存在小尺度范围的地域差异14.从北京向西经内蒙古到新疆,沿途所见到的自然植被类型依次是:温带落叶阔叶林、温带草原、温带荒漠,这种景观的变化是由于()A.水分条件的变化起主导作用而形成的B.热量条件的变化起主导作用而形成的C.光照条件的变化起主导作用而形成的D.气候条件的变化起主导作用而形成的15.在土壤形成过程中最活跃的因素是()A.水B.空气C.风力D.生物下图为三个区域的人口统计图。

读图,回答16~17题。

16.如果a、b、c分别代表三个国家,下列对应正确的是()A.a──德国 B.b──肯尼亚 C.c──印度 D.b──日本17.造成c区域人口自然增长率低的原因是()①经济发展水平较高②国家强制性的政策③医疗卫生水平落后④人们的生育意愿较低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②④读中国的人口红利图,回答18~20题。

18.我国人口红利最大的是()A.1958年 B.1994年 C.2012年 D.2021年19.关于人口红利期,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加重社会负担 B.促进经济增长 C.加速城市化进程 D.拉动消费20.1976年以后,我国的少儿抚养比逐渐降低,最主要的原因是()A.经济迅速发展 B.医疗条件改善 C.计划生育实行 D.人们观念更新下图中a、b、c分别表示0—14岁、15—64岁、65岁及以上三个年龄段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

据此回答21~22题。

21.图中①②③④四个国家中,老龄化问题最严重的是()A.①国 B.②国 C.③国 D.④国22.图中②国0—14岁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及应采取的相应措施是()A.60% 计划生育 B.30% 鼓励生育C.90% 计划生育 D.30% 引进外来移民下图为我国1982年、2000年、2050年(预计)人口年龄分布图。

据此回答23~24题。

23.读图可知,我国人口发展的大致趋势是()A.出生率升高死亡率下降 B.出生率下降死亡率下降C.出生率升高死亡率升高 D.出生率下降死亡率升高24.预计到2050年,我国人口金字塔图接近()下图为“部分国家人口出生率与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关系曲线图”,读图回答25~26题。

25.上图A、B、C、D四点中表示美国的是()A.A B.B C.C D. D26.由图可知,一般情况下( )A.发展中国家人口增长率低于发达国家B.发达国家人口出生率低于发展中国家C.发展中国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高于发达国家D.人口出生率与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呈正相关27.发展中国家当前人口迁移的主要类型是A.由农村到农村的人口迁移 B.由农村到城市的人口迁移C.由城市到城市的人口迁移 D.由城市到农村的人口迁移28.对于人口迁移所造成的影响,错误的是A.在迁入地,缓解了当地的人地矛盾B.在迁出地,有利于加强当地与外界的各种联系C.在迁入地,经济得到发展,同时产生一定环境问题D.在迁入地,对环境造成一定的压力下图为人口迁移示意图。

据此回答29-30题:29.若此图表示近现代世界人口迁移的主要方向,则该图可能表示()A.从北美迁往拉美 B.从亚洲迁往拉美C.从非洲迁往西亚 D.从欧洲迁往亚洲30.若该图表示近年来我国民工流动的主要方向,则该图表示的可能是()A.从贵州流往广东 B.从河北流往山东C.从广东流往北京 D.从上海流往四川二、非选择题(40分)31.为北半球陆地自然带分布示意图,读图后回答下列问题:(11分)(1)图中表示同一种陆地自然带的两个字母是,其中位于大陆东岸的是气候,位于大陆西岸的是气候。

(2)D→C→B→A的更替体现了陆地自然带规律,它的形成基础是。

(3)D→E→F的更替体现了陆地自然带规律,它的形成基础是,在地区表现较明显。

(4)图中各字母表示的自然带中,南半球缺失的两个自然带的字母是,缺失的主要原因是。

(第二空3分)32.读“人口增长模式及其转变”图,回答下列问题(12分)(1)判断曲线A、B表示人口出生率的是。

(2)图中Ⅱ段人口的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处于人口再生产类型的阶段。

(3)我国由于大力开展工作,人口转变速度较,因此,人口再生产已经基本实现由图中 __段向段转变。

(4)分析上表得出人口再生产类型及其转变是由、和决定的。

年份出生率(‰)死亡率(‰)年份出生率(‰)死亡率(‰)1949 36.0 20.0 1985 21.0 6.81957 34.0 10.8 1995 17.1 6.61965 37.9 9.5 2005 12.40 6.511975 23.0 7.3 2012 12.10 7.15新中国人口出生率和死亡率的变化表33.读“新中国人口出生率和死亡率的变化表”,回答下列问题。

(7分)(1)根据表中给出的数据,绘出新中国人口出生率和死亡率的变化折线图。

(3分)(2)1949年—1957年,我国人口死亡率迅速下降的原因是。

(2分)(3)1975年以后,我国人口死亡率的特点是。

(1分)(4)1965年后,我国的人口出生率不断下降,其最主要原因是。

(1分)3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0分)材料一:下图为某岛屿及附近海域等高线图。

材料二:据统计,2010年该岛屿所在国家的人口已达2.35亿,成为世界第四人口大国,该国的石油、锡、天然气、铀、镍、锰、铜、铬、铝土矿、金刚石的储量也较丰富。

(1)描述该岛屿的地形特征。

(4分)(2)据材料二,简述该国的人口变化特点,并分析人口数量变化的原因和这种变化可能造成的环境问题。

(6分)2017-2018年第二学期第一次月考地理试卷本试卷总分100分,完成时间90分钟,选择题30个,共60分;填空题4个,共40分。

一、选择题(2分一个,每题只有一个选项,共60分)近50年来,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湖泊面积锐减;湖泊消失了1000多个。

回答1—2题。

1.D2.B3.B4.A5.C6.B7.A8.B9.A 10.B 11.B 12.C 13.C 14.A 15.D16.B 17.C 18.C 19.A 20.C 21.C 22.A 23.D 24.A 25.D 26.B 27.B 28.A 29.C 30.A二、非选择题(40分)31. (1)C和H;温带季风;温带海洋性。

(2)从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热量。

(3)从沿海到内陆的地域分异;水分;中纬度。

(4)A、B;南半球同纬度的地区是性质均一的海洋,缺少陆地(3分)。

32.(1)B (2)高低高Ⅱ(3)计划生育工作快ⅡⅢ(4)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33. (1)(注意:①标点准确;②是折线图,不是曲线图) (3分)(2)人类的生存环境得到极大改善,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医疗卫生条件逐步改善等。

(任答两点)( 2 分)(3)死亡率一直维持在较低的水平。

( 1 分)(4)我国实行计划生育政策。

( 134.(1)该岛屿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地形以山地、丘陵为主;平原分布在北部及沿海地区。

(2)变化特点:人口增长率降低,人口数量增大。

原因:资源丰富,科技进步,农业单位面积产值提高。

环境问题:森林破坏、水土流失、荒漠化、生物多样性减少。

- 11 - / 11。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