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密★2017年6月17日启用前2017年福建省普通高中学生学业基础会考历史试题(考试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本试卷分第1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第1卷1至4页,第Ⅱ卷5至8页。
考生注意: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会考号、姓名填写在试题卷、答题卡上。
考生要认真核对答题卡上粘贴的条形码的“会考号、姓名”与考生本人会考号、姓名是否一致。
2.第1卷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第Ⅱ卷用黑色字迹签字笔在答题卡上作答。
在试题卷上作答,答案无效。
3.考试结束,监考员将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收回。
第1卷(选择题6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有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清朝强化君主专制制度的举措是A.创立三公九卿制B.完善三省六部制C.废丞相,设内阁D.设置军机处2.据图1信息判断,它反映的历史事件是(图中文字注释:x 1894 重要战场及年代)A.鸦片战争B.第二次鸦片战争C.甲午中日战争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3.“天兵来杀妖,全为穷乡亲。
打下南京城,就把田地分。
”这首歌谣反映的历史事件是A.太平天国运动B.义和团运动Array C.国民大革命D.土地革命4.了解历史事件需要知道事件的各个要素。
据图2判断,它记录的历史事件直是A.兴中会成立B.中国同盟会成立C.湖北军政府成立D.南京临时政府成立5.“日出东方”“星火燎原”‘‘力挽狂澜’,‘‘灯塔指引’’“进京赶考”这五个关键词高度概括了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不朽功绩。
其中与“日出东方”相对应的历史事件是A.中国共产党成立B.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开辟C.遵义会议召开D.中共七届二中全会召开6.根据教育部要求,从2017年开始在全国中小学教材中全面“十四年抗战”始于A .九一八事变B .一·二八事变C .七七事变D .八一三事变7.照片凝固了历史的瞬间。
图3所示的历史事件发生于图3 中英香港政权交接仪式A .1949年B .1992年C .1997年D .1999年8.20世纪70年代,中国迎来第三次建交高潮。
其中,推动10多个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先后 与中国建立外交关系的历史事件是A .中苏建交B .日内瓦会议C .万隆会议 D. 尼克松访华9.2001年,某区域性多边合作组织成立。
它对加强中国与俄罗斯及中亚各国的政治和经济 合作起到重要作用。
该组织是A .亚太经济合作组织B .上海合作组织c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D .东南亚国家联盟l0.雅典民主政治的确立是通过一系列改革逐步实现的。
下列措施中,属于梭伦改革的是A .根据财产多少把公民分为四个等级B .设立五百人议事会C .为参加政治活动的公民发放津贴D .实行“陶片放逐法”11.《权利法案》规定:凡未经议会准许,借口国王特权,为国王而征收,或供国王使用而 征收金钱,超过议会准许之时限或方式者,皆为非法。
该条款主要限制了国王的A .立法权B .军事权C .司法权D .财政权12.梳理知识结构是历史学习的常用方法。
据图4A .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诞生B .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尝试C .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诞生D .社会主义从理论到现实13.有学者认为:中国是丝绸之国,丝织品产量很大,除国内使用外,还销往西域、中亚、西亚乃至欧洲。
从那时起,中国通向中亚、欧洲的商路,开始以丝绸而驰名世界。
材料中的“那时”指的是A .秦朝B .汉朝C .唐朝D .宋朝14.影响下表数据变化的外部因素是1913 A .提倡国货运动 B .第一次世界大战C .实业救国运动D .第二次世界大战15.1956年底,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基本确立的标志是A.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B.“大跃进”运动的兴起C.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开展D.“文化大革命”的结束16.“这次会议是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回到正确轨道的开始,是中国共产党各个方面工作发生历史性转折的开端。
”该会议是A.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B.中共十二大C.中共十三大D.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17.1921年,列宁找到了一条使落后的俄国过渡到社会主义的途径。
这一“途径”指的是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实行B.新经济政策的实施C.农业集体化运动的掀起D.计划经济的推行18.1932 F 12月,美国人特格韦尔在日记中写道:在现代,从来还没有过这样普遍的失业现象和令人伤感的真正饥寒交迫的苦难。
造成这种状况的直接原因是A.经济大危机B.朝鲜战争C.古巴导弹危机D.越南战争19.1947 F,美国、中国等23个国家签署了一个旨在消除贸易壁垒、促进自由贸易的国际性多边协定。
该协定指的是A.布雷顿森林协定B.关税及贸易总协定c.北美自由贸易协定D.世界贸易组织协定20.春秋战国时期,主张“明其法禁,必其赏罚”的思想流派是A.儒家B.道家C.墨家D.法家21.明朝中后期,公开以“异端”自居,反对礼教,抨击道学的思想家是A.李贽B.黄宗羲C.顾炎武D.王夫之22.四大发明充分体现了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
与图5直接相关的发明是图5A.造纸术B.指南针 C. 印刷术 D. 火药23.中国书法是一门独特的艺术。
其中,笔画简约,勾连不断,线条流畅纵情,具有极高审美价值的是A·隶书B.楷书C.草书D.行书24·维新变法时期,发表《变法通议》,宣传民权学说的人物是A·林则徐B.魏源C.梁启超D.严复25.陈独秀指出:“要拥护那德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孔教、礼法、贞舌、旧伦理、旧政治。
要拥护那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旧艺术、旧宗教”。
这里的“德先生”和‘‘赛先生,,指的是A.新道德和旧道德B.自由和平等C.新文学和旧文学D.民主和科学26.三民主义被孙中山称为“救国主义”。
它推动了A·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发展B.马克思主义的传播C·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D.五四爱国运动的爆发27·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的产物。
正式确立毛泽东思想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是在A·中共二大B.中共三大C.中共七大D.中共八大28.1970年,我国成功发射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是A·东方红一号B.长征一号c.神舟一号D.神舟五号29·1859年,英国科学家达尔文发表了划时代的巨著《物种起源》,创立了A·经典力学B.进化论C.相对论D.量子论30.深刻揭露金钱至上的罪恶,展示了19世纪前期法国社会生活的批判现实主义文学作品是A·《哈姆雷特》B.《唐璜》c.《人间喜剧》D.《战争与和平》第Ⅱ卷(非选择题40分)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有5小题。
每小题8分。
共40分)31.法制建设的不断推进是近现代中国政治文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第一章总纲第一条中华民国由中华人民组织之。
第二条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
——摘自《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材料二第一章总纲第二条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人民行使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其他国家机关,一律实行民主集中制。
第三条中华人民共和国是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
……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
各民族自治地方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可分离的部分。
——摘自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I)材料一中的法律条文体现了什么政治原则?该法律文件颁布于何时?(3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新中国初期确立的三大政治制度。
(3分)(3)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两部宪法的性质。
(2分)32.制作学习卡片是积累和掌握历史知识的一种辅助手段。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卡片一卡片二(1)根据卡片一,指出二战后初期形成的世界政治格局。
(2分)(2)根据卡片二,列举20世纪50—70年代崛起的新兴力量。
(4分)(3)综合卡片内容,概括二战后世界政治格局变化的趋势。
(2分)33.鸦片战争以后,新的事物和思想观念冲击着中国的社会生活。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鸦片战争后,随着外国势力进入东南五口,外国的生活方式、衣食住行逐渐浸入中国沿海城市。
经过多年潜移默化的示范作用,在通商口岸,形成了一批穿西装、吃西餐、信基督教的人群。
材料二晚清社会男子服装呈现出长袍马褂与西装革履并行不悖的景观。
特别是风云激荡的辛亥前夜,衣着打扮不仅代表着个人的服饰习惯,而且代表了个人的某些政治倾向,从而使服饰本身超越了它所具有的文化意味。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孙燕京主编的《晚清遗影》(1)根据材料一,指出开放“东南五口”的不平等条约名称。
(2分)(2)根据材料二,概括近代中国男子服饰的特点。
(2分)(3)综合上述材料,归纳影响近代中国社会生活变化的主要因素。
(4分)34.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是一个漫长而复杂的过程。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材料二18世纪中叶到19世纪中叶,在英国和其他先进国家先后发生的产业革命确立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在这些国家的统治地位。
资本主义机器大工业的发展需要日益扩大的销售市场和原料供给地。
——摘自李琮主编的《世界经济百科辞典》材料三从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资本主义完成了从自由竞争阶段向垄断阶段的过渡。
在这一阶段,垄断资本已在世界市场上占据统治地位,垄断资本为了追逐最大限度利润,大大推动了资本的输出,从而逐步形成了统一的、无所不包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
——摘自李琮主编的《世界经济百科辞典》(1)材料一所反映的历史事件是什么?该事件使世界贸易中心发生了怎样的转移?(4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产业革命”的发源地及其开始的标志。
(2分)(3)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两次工业革命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发展的影响。
(2分)35.思想解放运动贯穿人类社会进步的过程。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人是万物的尺度.,是存在的事物存在的尺度,也是不存在的事物不存在的尺度。
——普罗塔戈拉材料二他的作品(与但丁的《神曲》齐名,享有“人曲”的美称)具有更强烈的现实性和战斗性。
……通过讲故事,描绘了意大利广阔的社会生活画面……塑造了商人、手工业者、农民、诗人、艺术家、高利贷者、国王、贵族、僧侣、后妃、闺秀和贩夫走卒等不同身份、阶级和职业的人。
——摘编自吴泽义等编著的《文艺复兴时代的巨人》材料三当立法权和行政权集中在同一个人或同一个机关之手,自由便不复存在了。
……如果司法权不同立法权和行政权分立,自由也就不存在了。
——摘自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1)材料一中普罗塔戈拉关注的对象是什么?(1分)(2)根据材料二,指出“作品”的名称及作者。
(2分)(3)根据材料三,归纳孟德斯鸠的主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