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力学试卷及答案
题目部分,(卷面共有21题,100.0分,各大题标有题量和总分)
一、选择题(包括单选和多选) (14小题,共42.0分)
(3分)[1]
圆轴受扭时,轴表面各点处于______。
A、单向应力状态.
B、二向应力状态.
C、三向应力状态.
D、各向等应力状态.
(3分)[2]
决定截面弯曲中心位置的因素为( )。
A、截面的形状及尺寸
B、截面形状尺寸及材料的力学性质
C、梁的受力情况和约束情况
D、截面形状尺寸及梁的受力情况
(3分)[3]
由脆性材料所制成的构件,其危险点处的应力状态如下列各图。
当对它们进行强度校核时,宜用第一强度理论的为( ),宜用第二或莫尔强度理论的为( ),宜用莫尔强度理论的为( )。
(3分)[4]
空心圆轴,其内外径之比为α,扭转时轴内的最大切应力为τ,这时横截面上内边缘
处的切应力为( )。
A、O
B、ατ
C、τ/α
D、(1-α4)τ
(3分)[5]
图所示交变应力的循环特征r=____。
A、-0.6
B、0.6
C、-1.7
D、1.7
(3分)[6]
若两等直杆的横截面积A,长度L相同.两端所受的轴向拉力P也相同,但材料不同,则两杆的应力和伸长是否相同?
A、和均相同.
B、相同,不同.
C、和均不同.
D、不同,相同.
(3分)[7]
已知交变应力的平均应力,应力幅。
则其最大应力
=_______,最小应力=___________;循环特征=_________。
(3分)[8]
如图所示,AC梁在C端装有一个无摩擦滑轮,且通过钢索挂着一个重量为P的物体,B截面的弯矩值为_________。
A、B、
C、D、
(3分)[9]
在下列四种情况中_________称为纯弯曲。
A、载荷作用在梁的纵向对称面内;
B、载荷仅有集中力偶,无集中力和分布载荷;
C、梁只发生弯曲,不发生扭转和拉压变形;
D、梁的各个截面上的均无剪力,且弯矩为常量。
(3分)[10]
图示开口薄壁圆环等截面直杆。
当轴向拉力作用线通过截面的形心C,而不过弯曲中心A时,该杆的变形状态为()。
A、单向拉伸
B、平面弯曲+拉伸
C、斜弯曲+拉伸
D、扭转+拉伸
(3分)[11]
如图所示,自重为q的梁AC,一端由固定支座A支承,一端由直径为d的圆截面杆DC悬挂,些时梁上截面B的转角为。
若将DC杆的直径改为0.5d,若将梁AC刚化,由杆CD变形引起的截面A转角绝对值为,若将杆CD刚化,则梁AC变形引起的梁截面A、C的转角绝对值分别为。
当梁AC和杆CD同时变形时,梁截面A、C的转角绝对值分别为___________。
(3分)[12]
一圆轴,受扭后在表面上出现了沿轴线方向的裂纹,如图所示,该轴的材料为______________
A、钢
B、陶瓷
C、铸铁
D、木材
(3分)[13]
梁的横截面如图,坐标原点位于截面形心。
若作用在过oy轴的纵向面内的弯矩为M,则图()所示截面梁发生斜弯曲变形。
(3分)[14]
杆AB,CD,EF的受力情况如图.下列结论中哪些是正确的?
(1) 杆AB为一次超静定.
(2) 杆CD为一次超静定.
(3) 杆EF为一次超静定.
(4) 杆AB为二次超静定.
(5) 杆EF为静定.
A、(1),(2),(3).
B、(2),(4).
C、(2),(5)
D、(1),(2),(5).
二、判断是非(2小题,共2.0分)
(1分)[1]
结构上作用n个外力Pi (i=1,2…,n),沿力作用方向的位移分别为,则结构变形能
,这说明变形能可以叠
加。
()
(1分)[2]
轴力越大,杆件越容易被拉断,因此轴力的大小可以用来判断杆件的强度。
()
三、解答题(5小题,共56.0分)
(12分)[1]
一矩形底板在其四角处分别用直径d=20mm的螺栓固定如图所示,底板支承在内径d1=22mm、外径D1=50mm的垫圈上,在底板上另安放内径d2=22mm,外径D2=40mm的垫圈,若底板承受的载荷(包括其自重)P=320kN,且均匀分布在其四角之间,试求
一、在拧紧螺帽前,下垫圈内的应力(假设垫圈内的应力为均匀分布)。
二、在拧紧螺帽直至螺栓内的拉力N=10kN 时,上垫圈和下垫圈内的应力。
(12分)[2]
设任意形状的平面图形上轴y、z及y1、z1为两对既不重合,也不垂直的主惯性轴(图),试证通过原点O的任意轴系均为图形的主惯性轴。
(12分)[3]
外伸梁受载如图,欲使AB中点的弯矩等于零时需在B端加多大的集中力偶矩,并作出此时的弯矩图。
答案
一、选择题(包括单选和多选) (14小题,共42.0分) (3分)[1]
[答案]
B
(3分)[2]
[答案]
A
(3分)[3]
[答案]
A、B,C、D,E (3分)[4]
[答案]
B
(3分)[5]
[答案]
A
(3分)[6]
[答案]
B
(3分)[7]
[答案]
(3分)[8] [答案]
B
(3分)[9]
[答案]
D
(3分)[10]
[答案]
A
(3分)[11] [答案]
B
(3分)[12] [答案]
D
(3分)[13] [答案]
D
(3分)[14]
[答案]
D
二、判断是非(2小题,共2.0分) (1分)[1]
[答案]
错
(1分)[2]
[答案]
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