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利率市场化对中国宏观经济的影响

利率市场化对中国宏观经济的影响

利率市场化对中国宏观经济的影响
利率市场化,简单地讲就是资金的价格有市场供需双方来决定,市场主体可以在市场利率的基础上,根据不同的金融交易各自的特点自主决定利率。

这一概念与利率管制想对应。

利率管制导致利率远远低于市场均衡水平,基金无法得到有效配置,一直金融机构与企业行为发生扭曲。

中国利率改革的长远目标是建立以市场资金供求为基础,以中央银行基准利率为调控核心,有市场资金供求决定各种利率水平的市场利率体系的市场利率管理体系。

我国的利率市场一直贯穿于我国金融市场培育和发展的全过程。

经过同业拆借利率市场化,债券市场利率市场化,贷款利率市场化。

以前不论老百姓到哪家银行存钱,利率都相同。

但利率市场化后,银行将差别化经营,不同银行同一币种和档期将会执行不同的利率,同一银行相同的币种、相同的档期可因存款金额的大小有几种存款利率档次,普通人可以选择利息更高的银行。

存款利率高低,决定了银行使用资金的成本。

如果存款利率偏低,就压低了银行的资金成本,扩大了银行的利润区。

利率市场化会使银行之间的竞争更加激烈。

银行一方面为了吸纳更多的贷款会提高存款利率;另一方面,为了留住存款的优质客户,也会适当降低贷款利息,这对于贷款人和存款人来说都是好事。

金融机构
可以根据自身特点来决定利率,那么适当提高存款利率,就可以短时期内吸引到更多数量的闲置资金,以备今后发展。

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银行研究室主任曾刚分析指出,未来银行业的息差水平肯定会收窄,但长期看,贷款利率是否会重新定价,取决于行业竞争与流动性水平,并不是政策直接决定的。

与美国等发达国家相比,目前我国银行业的息差水平不是太高。

即使存款利率进一步市场化,商业银行的息差水平收窄也应有一个限度,否则不利于及宏观经济的稳定。

利率是金融体系基础,利率非市场化,整个金融体系市场化程度都会受影响。

利率化有利于充分反映供求关系,引导资源实现最优配置。

随着银行竞争程度的加剧,借款难问题会有环节,降低贷款利率的法律障碍不服存在,贷款利率会由市场决定,贷款利率就有降低的可能性。

不想贷款的银行求着人家贷款,想贷款的人不给贷款,银行有钱贷不出去。

尤其是国内中小企业贷款条件苛刻。

银行以较低价格给大型国有企业提供贷款,这些大国有企业再把资金转手贷给小企业,牟取利差。

这是中国畸形的信贷结构。

贷款利率市场化以后,一些金融机构可能会上浮贷款利率,那么,就会获得贷款利息收入。

同时,银行在给中小企业贷款时,可能会更加严格贷款条件,对发展前景更好的中小企业优先贷款,这样也可以进一步减少不良贷款。

另外,还可以增加金融机构之间
的市场竞争,进一步提高金融机构服务水平,促进金融服务创新。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