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小班区角观察记录20篇

小班区角观察记录20篇

小班区角观察记录20篇目录篇一:表演区 (2)篇二:建构区 (2)篇三:操作区 (3)篇四:图书角 (4)篇五:建构区 (4)篇六:娃娃家 (5)篇七:图书区 (6)篇八:手工区 (6)篇九:动物区 (7)篇十:美术区 (8)篇十一:角色扮演 (9)篇十二:进餐区 (9)篇十三:交流区 (10)篇十四:引导区 (11)篇十五:表达区 (11)篇十六:开火车 (12)篇十七:探索区 (13)篇十八:构建区 (14)篇十九:玩水区 (14)篇二十:上学区 (15)篇一:表演区学生表现:又到了区域活动的时间啦,在今天的活动中,孩子们显得特别有兴趣。

一走进表演区,孩子们就马上拿起区域角内的表演器材开始了他们的游戏活动。

孩子们先拿起了服装进行打扮自己,然后带上了动物头饰进行了动物晚会,孩子们的动作也做的形态各异,有的模仿小动物,有的模仿一些奇怪的动作。

这时,梓源,穿上了环保服装,开始了她的表演活动。

玩着玩着她又当起了小老师,做了小主人,带领着其他小朋友开始了他们的表演游戏。

分析反思:在一次次的区域活动中,我发现表演区的孩子越来越多。

另外,孩子们非常喜欢带着那些头饰、服装进行表演。

从中我发现孩子们非常喜欢模仿小动物或者成人。

活动中,梓源当起了小主人能够带着小朋友一起游戏,教师应该多鼓励幼儿当自己的小主人,大胆地和同伴一起游戏,促进幼儿的合作能力。

篇二:建构区学生表现:我们班的孩子对搭积木是很感兴趣的,在本次的区域活动中,我选择了软体积木、雪花片等积木让幼儿进行拼搭。

这次我让一诺也玩积木,一诺平时在这方面能力比较弱,因此我安排他多动手拼搭来锻炼自己的能力。

在活动中,他跟往常一样一个人开始拼搭。

看着其他幼儿可以跟自己的同伴一起拼搭,但一诺却常常一个人,不会主动和同伴一起拼搭,就算不会拼搭了,也不会主动和同伴一起拼搭。

分析反思:孩子们对建构是很有兴趣的,但在活动中,由于一诺年龄较小,而且胆子也比较小,因此缺少与同伴合作的机会。

对于他的要求不能过高,应该慢慢促进幼儿之间的合作能力。

在任何活动中要及时地引导幼儿合作,鼓励幼儿合作来促进幼儿与同伴之间的合作能力。

篇三:操作区学生表现:在本次的区域活动中,我们丰富了多种操作材料。

在操作区中,我们增添了小龙,让幼儿进行撕纸。

幼儿经过托班一学年的撕纸练习,对撕纸已经有了了解,部分幼儿能够将纸撕得很小并进行粘贴。

今天,当幼儿刚刚进入区域角时,曲跞马上就选择了小龙,一个人坐下来开始操作起来。

她一边操作嘴里一直念叨着:“老师,我会撕得小小的”。

对于幼儿的话我只是点了点头,说到:“粘的时候要将画面粘满”。

没过多久,她就拿着画兴奋地跑了上来,“老师老师,这是我的画”。

我将幼儿的作品展示后,她就开始她的另一个区角活动,忘记了整理。

分析反思:在活动的开端,教师并没有强调操作要求,对于那些能力较好的幼儿只是简单的提醒下。

在活动中,幼儿对撕纸活动很感兴趣,也经过一年的练习有了很大的进步,有了良好的学习习惯。

但是在自主活动中,教师没有强调要求就导致幼儿忽略了整理的环节,教师要时刻引导幼儿在操作后要将废旧材料整理好,并扔入垃圾桶,引导幼儿养成良好的习惯。

篇四:图书角学生表现:又到了区域活动的时间了,我们班的幼儿对区域活动有着浓厚的兴趣。

每当老师还没有说完规则时,幼儿已经迫不及待地想进入了。

今天也跟往常一样,在教师的指令下,幼儿纷纷涌入区域角,看着孩子们在区域角在开心的游戏着,突然发现有一个冷清清的区域角——图书角,那里只有恩杰和其余两三个幼儿。

这时我对幼儿各个区域角的人数做了相应的调整,避免个别区域拥挤。

但是,在我的调整后,图书角内的幼儿也是手中拿着故事书,眼睛却看着其他幼儿游戏,只是没有老师的指令,他们不敢随意跑向其他区域角。

分析反思:在图书角中的故事书都是以图片为主,对于小班幼儿来说,他们能够清楚的理解书中的内容,但为什么就是没有幼儿愿意去欣赏呢?针对小班幼儿没有欣赏的习惯,教师应该以引导者的身份进入活动,引导并鼓励幼儿欣赏故事,帮助幼儿理解故事内容,也可以通过师幼交流、教师展示的方式激发幼儿欣赏的兴趣,培养幼儿养成良好的看书习惯。

篇五:建构区学生表现:又到了区域活动的时间了。

今天我安排了建构能力较好的幼儿去建构区活动。

孩子们像往常选择了自己喜欢的积木开始玩了起来。

于是我静静地观察着孩子们的活动。

突然传来了争吵的声音,凯迪一个劲地喊:“老师,老师,她抢我的积木”。

一只手还不停的与旁边的幼儿拉来拉去。

这时,我看到凯迪对菲菲说:“你把积木给我。

”菲菲不甘示弱:“积木是我先拿到的,是我的。

”这时凯迪更加生气了,站起来一把抓过菲菲手里的积木。

这时,我过去了,凯迪看到我过去了,马上抢在菲菲前头跟我说,她抢我的积木。

分析反思:凯迪在家里的小皇帝,在家里,爸爸妈妈、爷爷奶奶事事都顺着他,这样长久以来就让凯迪养成了“自我为中心”的性格。

在活动中,他就认为这个积木是他喜欢的,就应该是他的,所以一定要抢过来。

这里我通过与家长的交流,通过家园同步来改善孩子的性格。

篇六:娃娃家学生表现:活动开始了,孩子们兴奋地进了自己喜欢的区域,我一眼望去,发现今天娃娃家里又很热闹,我看见一个孩子在厨房里烧菜,有一个孩子在陪娃娃玩游戏。

一个孩子在陪娃娃玩游戏时,把家里弄得乱糟糟的,当我看见时,那里已经不能看了。

心想,为什么孩子们每次都弄得乱糟糟的呢,就算让孩子整理了,我也得第二次整理。

顿时,我以同伴的身份进入到活动中,“呀,怎么这么乱呀,客人来了该怎么办呢?”喊道。

这时,琦琦马上站起来说,那我们赶快整理一下吧,不然客人都不来了,于是,孩子们就跟我一起忙乎起来了。

分析反思:我发现小班的孩子特别喜欢娃娃家,每次进行区域活动时,孩子们都会很愉快地进这个区域,每次都没有空席。

活动中出现乱的情况时,只要大人起到带头作用,孩子们也会跟着做。

以前活动中,教师一味的叫幼儿整理,幼儿都是很随意的。

孩子们喜欢模仿大人,这次我主动进入孩子们的世界,只是稍微提醒了孩子,孩子们就跟我忙乎起来了。

篇七:图书区学生表现:今天中午吃过午饭,我让孩子们到图书区看图书,请他们选择自己喜欢的图书看,培养他们保护图书、喜欢看书的习惯,孩子们都显得比较高兴,刚开始的时候,还纪律还比较好,可是后来却发生了好几件事:1、几个小男孩拿着图书当方向盘开汽车,嘴巴里还不时的发出:“滴滴、叭叭!”的汽车叫声,有的还把书卷起来当话筒唱歌;2、好几本书都掉在了地上,却只见孩子从书上踩过的脚印,没有一个人会弯腰见图书,面对这幅场面,我说:“书宝宝已经在地上躺了很长时间了,怎么没有人把书宝宝送回家呢?看!这本书宝宝已经在哭了!它可伤心啦!”没人反应,最后还是乐乐小朋友把书捡起来放回了书架;3、在看书的时候,突然有个小朋友大叫:“看!我这里有奥特曼!可好看了!”这么一叫,引来了旁边小朋友的兴趣,于是旁边的小朋友也想看,最后你争我抢,可怜的那本图书,只听“哗”的一声响,撕破了!4、思语小朋友在图书区呆了很长时间,只见她拿了一叠书,走到小椅子前,把手里的一叠书往椅子上一放,当垫子做。

分析反思:面对以上孩子们在阅读中出现的种种不良的行为习惯,我觉得应该要即使去引导和纠正,因为当孩子们形成了某种不良的习惯后,要去纠正它是一件非常吃力的事,我想,让孩子去承受他们行为的后果是一种可行的办法,让她去体验自己的行为给自己带来了什么样的危害,去尝尝行为产生后的苦果。

任何的说教都没有幼儿直接的经验感受来的真切,来的有效!篇八:手工区学生表现:有而在听讲的过程中还是很认真,很投入的。

可是在实际操作的时候,孩子的一些问题,而的问题就是,大部分孩子还不会用剪刀,而我在给他们做示范的时候,又恰恰忘了教他们如何正确使用剪刀,使他们本来就还不灵活的小手显得更加的笨拙,虽然有一部分的幼儿能完整的剪下需要的纸片,可是他们也没有正确的是用剪刀。

分析反思:小班年龄段的孩子,在手指灵活度的方面还是欠缺的,他们的手指小肌肉群的发育还未全部完成,所以需要做一些细致的游戏或动作都还不是很协调,特别是需要使用剪刀时,就很明显了。

我觉得培养孩子的动手能力,不是只在纸工活动上,正确使用剪刀的方法也不是在课堂上完全能说明白的,除了在日常活动和交流中,指导幼儿正确使用剪刀外,还需要家长平时在家中能让孩子有目的地剪一剪,练一练,这样对孩子的手指灵活度和小肌肉群的发展都有好处。

篇九:动物区学生表现:音乐活动《小白兔捉迷藏》开始了,老师扮演了兔妈妈,幼儿扮演兔宝宝戴上了胸饰,老师开始让大家听一段音乐,音乐刚出来,孩子们有的说,小白兔跳出来玩,有的说,它去拔萝卜去,还有的说,它去超市买好吃的。

老师看到孩子们情绪十分高涨,又提了问题,那你们听听后面的音乐,小兔又在干什么呢?孩子们一下十分安静,侧着耳朵听着,有的先说了,“小兔休息一下。

”还有的说,“小兔在吃东西了。

”只有子瑜说,“可能碰到大灰狼了,它躲起来了。

”大家你一句我一句地猜着,最后老师做了一个表扬他的动作,大家应和着他的意见……可是等狼来捉小兔时,大家都变成花、草、树、石头等,等狼过来问,你是谁呀?没有一个说是小兔,子瑜说,“狼是食肉动物,它不喜欢吃草的。

”看来孩子们还能区分食肉动物和食草动物呢!分析反思:在这个活动中,孩子们生成了有关食物链的问题,也热衷于讨论食草和食肉动物的话题,在与孩子们一起开展生成式主题活动的历程中,我时时为小班孩子的创造潜能而惊讶和感动;在和孩子们互动的过程中,我从中学到了许多活生生的知识,这些活动使我的教学实践焕发出新的生命力。

小班孩子,他们也可以是生成活动的主人。

虽然,小班孩子的生成活动不如中班、大班的那样能产生较多、较好的成果,它只是在平平淡淡的真实生活中自然地沉淀着、积累着。

但实践让我明白,教育并非演戏,取之于生活而又用至于生活的经验才是最珍贵的,真正符合幼儿需要,有利于每个孩子提高和发展的活动才是成功的。

篇十:美术区学生表现:区域活动开始了,陈梓洛随手拿起了油画棒跟白纸,陈海涛,郑浩林小朋友也拿起了笔和纸,今天的美术是要涂画小树,他们两个已经开始涂画了,陈梓洛还在玩,后来他看到他们两个已经涂好了,就说老师:你看,他们乱画,我跟她说:你先把自己的画涂好,等下来说,郑浩林小朋友去抢他得油画棒,陈梓洛又在大叫,老师他抢我东西,这时我又跟她说,你先把自己的画涂完他就不会跟你抢的,接着她就自己慢慢画了。

陈梓洛都是先玩,看到其他小朋友做完自己的事,等到其他小朋友来抢她东西的时候,才会说老师:他们抢我东西,只会大叫,后面我跟她说着先做完自己的事,完成了老师就会表扬。

分析反思:适当的鼓励,使之独立完成操作,用直接的方式帮助幼儿形成独立自主的个性。

篇十一:角色扮演学生表现:王艺飞从超市里拿来了很多菜,有胡萝卜、青菜、鸡腿、南瓜(塑料玩具),唐嘉意将这些菜放到盘子里后说:“烧好了。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