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我国上市公司独立董事制度研究

我国上市公司独立董事制度研究

我国上市公司独立董事制度研究赵玉萍1,2,邢保帅1,王宁宁11.辽宁工程技术大学,(125105)2.辽宁大学,(110035)E-mail:Xingbaoshuai521@摘要:独立董事在公司治理结构中发挥着监督和平衡的重要作用,然而中国独立董事制度存在着人员结构不合理、相关法律法规不健全、独立董事缺乏独立性和积极性等缺陷,这不仅直接阻碍了独立董事职能的发挥,也影响着中国公司治理的进程。

因此结合中国市场经济发展的现状,应从加强法律制度建设、强化独立董事独立性和提高其素质等方面采取改进措施。

关键词:独立董事;制度;素质2001年8月中国证监会发布《关于在上市公司建立独立董事制度的指导意见》(以下称《指导意见》),标志着我国正式全面启动独立董事制度。

五年来的实践表明,独立董事制度在制约公司大股东和管理层、提高信息披露质量、保护中小股东利益等方面都发挥了积极作用,然而也存在着一些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1. 上市公司独立董事的主要职能实证研究表明,“独立董事与较高的公司价值相关,具有积极的和独立董事的公司比那些具有被动的非独立董事的公司运行得更好,国际机构投资者将日益需要公司的董事会中包含越来越多的独立非执行董事”(世界银行,1999)。

独立董事制度最早出现在美国上市公司的治理机制中,回顾美国上市公司独立董事制度的产生与发展过程,可以看到在公司治理结构中引入独立董事制度,其关键职能是监督财务报告的真实性,防止出现盈余操纵行为,制约控股股东利用控股地位做出不利于上市公司和中小股东的行为,同时还可以监督公司管理层,减轻内部人控制带来的诸多问题。

我国上市公司引入独立董事制度的主要原因,也是为了防止盈余管理方面的欺诈。

2. 我国上市公司独立董事制度存在的问题2.1 我国上市公司董事会人员构成现状目前,我国有相当多的上市公司大多数董事由第一大股东派出,股权过度集中导致大股东实际上控制了董事会,内部董事人数占绝对优势,容易产生“内部人控制”现象;独立董事对公司治理的价值贡献几乎很小。

这一现象与外部董事占多数的英美国家形成了强烈的反差。

我国董事会人员结构的内部人控制趋向,导致了一系列严重的不良后果:董事会职能失灵,内部人控制等现象,直接导致了上市公司的短期化行为以及上市公司与控股股东之间的非正常关联交易。

在很多情况下,公司治理结构及董事会结构上的缺陷成了上市公司质量衰退的一个重要内部因素,小股东的利益很难受到良好机制的保护。

美国的一项研究表明,独立董事的教育背景、职业经历、专业技能可以为股东的利益提供较好的服务,有着公司业务相同背景的独立董事能更有效的履行职责。

当前我国上市公司的独立董事多是经济学家和技术型专家。

尽管经济学家有深厚的理论功底,技术型专家对公司的发展战略有一定的了解,但是独立董事最主要的作用在于完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的作用,仅仅有精通经济理论的经济学家和了解公司主营业务技术的专家担任独立董事是远远不够的,尤其在我国股权结构还很不合理的情况下,上市公司不仅需要经济学家的理论指导和技术专家对公司的发展战略提出建议,更需要对公司实践运做有深入了解的真正的独立董事对公司的法人治理、资本运作、企业管理发挥监督与制衡作用,从而达到完善法人治理结构、保护中小投资者利益的目的。

2.2 独立董事制度法律法规不健全,导致独立董事职责不明首先,目前的《公司法》、《证券法》等法规对设立独立董事缺乏明确的制度安排,上市公司引进独立董事的依据主要是《指导意见》,该《指导意见》只是证监会的一个指导性文件,没有上升到法律层面,没有法律强制约束力,容易使独立董事制度流于形式。

另一方面,独立董事制度缺乏支撑导致独立董事的职责不明确,各个上市公司仅仅是在公司章程中原则性地做一界定。

并且,独立董事的行权与监事会又有很多雷同之处,职能重叠,如检查公司财务、提议召开股东临时大会等。

2.3 独立董事的独立性不够独立董事制度有效运行的前提条件就是独立董事的独立性,即独立董事应是独立于公司及其利益相关者,与公司及其利益相关者,特别是与公司控股股东和公司高管人员不存在重大利益关系。

只有这样,独立董事才有可能站在公正、客观的立场上,及时制止、纠正公司控股股东或公司高级管理人员损害公司和中小股东利益的行为。

否则,独立董事就有可能受到自利动机的驱使,以独立人格和中小股东的损失换取个人经济报酬最大化。

首先,目前的选任方式导致其独立性不够。

实践中,独立董事一般由董事会或监事会提名,再由股东大会表决确定,而不是由以独立董事或部分中小股东为主的提名委员会作出提名,中小股东选举任命,因而缺乏独立的基础,不能真正代表中小股东利益。

其次,我国独立董事在人数上属于弱势群体,在表决权优势与经营管理经验双重缺失的环境下,就会使独立董事在决策时处于从属地位,影响了独立董事的监督作用,相当一部分独立董事只是在董事会决议和关联交易方面履行了签字的职责,使其“独立性”流于形式。

同时,我国不存在一个专门的机构为独立董事提供薪酬,独立董事一旦受聘,其薪酬与业务经费都是由所在公司支付,受到公司管理层的影响乃至支配,这种依赖关系使得独立董事很难做到真正独立。

2.4 独立董事的积极性不高勤勉尽责是独立董事制度作用有效发挥的必要条件。

从问卷调查的22家上市公司来看,曾经有5个独立董事没有出席过一次董事会;现任独立董事出席董事会会议的平均出席率仅为64%,出席率最低的为25%,仅仅是参加了董事会第一次会议。

对于这种连例行的董事会会议都不能参加的挂名董事,公司不仅没有予以追究,甚至是暗自鼓励。

公司出了问题,受到立案查处时,独立董事没有出席相关会议,又没有在相关记录上签名,正好可以免予行政处罚;加上相关民事责任追究机制尚未健全,民事责任也无法追究。

挂一个独立董事的头衔,不用做任何事情,不用承担任何风险,就能领取几万元钱津贴,不仅不利于调动独立董事工作积极性,反而抑制独立董事工作积极性发挥的制度安排,只会使独立董事制度流于形式。

2.5 外部环境制约了独立董事的作用独立董事并不参与公司的日常管理,实际上很少了解公司的业务情况,他们所了解的信息大都来自现任经营管理层的介绍和相关记录,所获知的信息存在虚假、误导、歪曲等可能,从而影响其做出正确有效的判断。

在市场经济发达国家,由于存在管理经营绩效评估机构和相当完善的经理人市场,独立董事多由具备专业管理能力和经验的人员担任(如已退休董事和其他公司的董事)。

在我国,职业经理阶层尚未建立,独立董事资质评定机构缺乏,尚未形成成熟的代理人市场,担任独立董事的人员多为学者或名流,就专业素质而言,往往只具备丰厚的理论知识但缺少企业经营管理经验,对公司经营业务的敏感度也不够,不能够很好地履行职责。

3. 完善独立董事制度的对策要建立卓有成效的独立董事制度,使其在公司治理中更好地发挥作用,不仅应完善独立董事履行职责的外部条件,也要加强独立董事自身建设。

3.1 从法律上明确规定独立董事制度在《公司法》和《证券法》中,增加独立董事专门条款,给予独立董事相应的法律地位,确立独立董事制度。

将独立董事的作用、责任、义务、任职资格、选聘程序及在董事会中占有的比例和同监事会的关系补充到相关法律中;规定独立董事的权力范围和行权程序,消除随意性和模糊性;区分独立董事与非独立董事的权限、报酬和法律责任,量化责任条款,使之具有可操作性,通过这些使独立董事制度成为明确的法定制度。

3.2 从制度上加强独立董事的独立性独立董事的最大特点在于其独立性——独立于上市公司及其管理层,因此不应让大股东及其控制的董事会在提名和选举中发生决定性的影响。

证监会在《指导意见》对独立董事的独立性作出了一些规定,除此之外,还可以采取以下做法加强独立董事的独立性:首先,应当把独立董事办成一种专门性的职业,成立全国性和区域性的独立董事协会,人员由各行各业包括法律、财经、科技、管理等各类专家人才组成。

这些人员进入董事会可以直接由协会推荐,证监会考核认定,上市公司董事提名委员会(独立董事占1/2以上组成)审核提名,最后进入股东大会表决程序,实行大股东回避制度,以累积投票方式产生。

其次,所有进入上市公司的独立董事津贴不直接从上市公司领取,改由协会向上市公司收取管理费,对任职独立董事发放。

至于董事会下设的薪酬委员会(1/2以上由独立董事担任)则仅对执行董事与监事的薪酬做出规定;而协会收取的独立董事管理费则比照执行董事及行业标准,按合同方式收取。

3.3 建立独立董事保险制度在国外,相当一部分独立董事买保险,因为独立董事有一定风险,需要承担相应连带责任。

这种保险在国外是为了确保法律惩罚的可控制性,鼓励人们去当独立董事。

在我国,独立董事不独立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如果发表和董事会不同的意见,下届董事会可能不聘其为独立董事,从而失去了一份可观的薪酬。

为了弥补独立董事因正确履行职责而遭受的损失,保证独立董事的独立性,建议要求上市公司为独立董事购买保险,保险的赔偿金额相当于独立董事一届的薪酬总额。

因此,独立董事发表与董事会不同意见,即便因此下届董事会不再聘其为独立董事,从而失去了下届独立董事薪酬,但可以通过保险索赔得到弥补。

3.4 建立独立董事诚信档案和信息披露制度首先,由管理部门(如证监会、交易所、独立董事的自律性社团组织等)以及其它独立的中介机构设立独立董事人才库,建立独立董事的诚信记录。

管理部门对独立董事进行考核,考核内容包括:个人信用、个人业绩和个人声望等,考核的结果及时记入人才库。

人才库全国联网,任何个人和企业均可上网查询。

其次,诚信档案建设有助于信用意识的培养:一方面,上市公司能够随时了解专业人员的信用状况和信用记录,为寻找适合自身的独立董事提供了有效渠道;同时防范了风险,拥有不良信用记录的人任职的机会将大大减少;更重要的是,独立董事在公司中的所作所为将被准确地记入信用档案,不守信的独立董事一旦发生非法获益或严重失职行为,将给自己留下不良信用的烙印,在为了获益所支付的成本远远大于非法收益的情况下,独立董事将能更好地履行职责。

同时,要求独立董事就以下事项进行强制信息披露:一是有关独立董事的基本信息;二是独立董事是否持有公司股份及其他利益关系;三是未来可能引起利益冲突的信息。

独立董事强制信息披露,有助于提高市场透明度,保障中小股东的知情权,加强社会监督。

3.5 提高独立董事的素质,提高专业化水平独立董事不仅应是某方面的专家,而且应具备经营战略家的素质,具有独立胜任作为独立董事行使特殊职责的专业能力,具有扎实的经济理论知识、法律知识、现代管理知识和现代科技知识。

独立董事应是具有资本市场运行理论与经验,熟悉法律法规,懂得财务会计知识及公司诊断与策划的复合型人才,能够做出有价值的商业判断,必须具有相当的企业和商业阅历,要具有一定程度的教育背景,同时其地位的特殊性也要求独立董事具有独立的人格及人文修养。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