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阅读中考专题复习》教学设计复习目标:1.理解小说的文体知识,并在解题过程中灵活运用。
2.掌握小说各类阅读题的解法技巧和答题模式。
3.从课内延伸到课外,熟练运用解题方法和答题模式。
复习过程:一、小说课文:《社戏》《故乡》《孔乙己》《芦花荡》《孤独之旅》《心声》《喂——出来》《香菱学诗》《小圣施威降大圣》《智取生辰纲》《杨修之死》《范进中举》《蒲柳人家》《变色龙》《热爱生命》《最后一课》《我的叔叔于勒》二、知识储备:(同桌回顾)1、文学作品的四大样式:小说、诗歌、散文、戏剧。
2、关于小说:小说是以塑造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具体的环境描写来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文学体裁。
3、小说的三要素:4、人物塑造的方法:5、故事情节:6、环境:三、中考考试说明A.能够分析小说的基本特征(虚构性、典型化)。
B.能够理解小说的主题与情感。
C.能够分析人物形象,概括人物性格特征。
D.能够判别描写人物形象的方法(肖像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
E.能够分析环境描写(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对表现人物的作用(铺垫、渲染气氛、衬托心理)。
F. 能够概括故事情节,把握故事叙述顺序(顺叙、倒叙、插叙)及其作用,把握重点情节。
G. 能够理解关键词句在小说中的含义与作用。
四、中考考点:(一)考点一、概括主题内容1、题型: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及主旨。
2、解题思路:(1)从小说的题目入手思考小说的主题。
因为标题就是小说的线索,它起到突出主题,一语双关,对主题的表现起画龙点睛的作用。
(如:《变色龙》)(2)从小说的情节和人物形象入手。
(3)联系作品的时代背景及典型的环境描写。
(4)记叙了谁(指人、集体或事物)+ 做了什么事3、表述格式:通过谁做了……的故事情节,暗示了/刻画了/抒发/呼吁了……4、小练笔:《我的叔叔于勒》主题归纳:(二)考点二、概括故事情节1、题型:(1)用一句话或简明的语句概括故事情节;(2)文中共写了哪几件事,请依次加以概括;2、解题思路:(1)通读全文,找出主要的人物和主要的事件,然后用“人+事件”的格式进行概括。
(2)读题,明确概括范围,明确概括对象;根据助答信息,分层(分层依据:时间或者空间变换);对上面的分析进行一些整理和概括;如果题目提供了概括的样式,要与样式在结构上保持一致。
3、表述格式:(何时+何地+)何人+做何事。
4、小练笔:《心声》请用简练的语言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
请快速阅读《我的叔叔于勒》全文,根据你对文章内容的了解,将下列故事情节补充完整。
()——(赞于勒)——()——()(三)考点三、判断描写方法1、题型:文章(画线句)运用了哪些描写方法,对刻画人物形象有什么作用?2、人物描写的方法:⑴正面描写:外貌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神态描写、心理描写等。
⑵侧面描写:作者不直接对描写对象进行正面的描写、刻画,而是描写与之有关的其它事物;或是通过其他人物的动作、神态、语言,从侧面烘托、映衬,表现出描写对象的特征来。
(3)细节描写:通过分析人物的具体细微的肖像、动作、语言、心理、环境和场面的细枝末节的描写来表现人物性格。
如:《变色龙》穿脱军大衣3、小练笔:请判断下列语句采用了什么描写方法?(1)一个凸颧骨,薄嘴唇,五十岁上下的女人站在我面前,两手搭在髀间,没有系裙。
张着两脚,正像一个画图仪器里细脚伶仃的圆规。
《故乡》()(2)“这小狗还不赖,一口就咬破了这家伙的手指头!哈哈哈……好一条小狗……” 《变色龙》()(3)胡屠户把银子攥在手里紧紧的,把拳头舒了过来,道:“这个,你且收着。
我原是贺你的,怎好又拿了回去?”范进道:“眼见得我这里还有这几个银子,若用完了,再来问老爹讨来用。
”屠户连忙把拳头缩了回去,往腰里揣。
《范进中举》()(4)我父亲脸色早已煞白,两眼呆直,哑着嗓子说……他回到我母亲身旁,是那么神色张皇。
父亲神色很狼狈,低声嘟哝着……《我的叔叔于勒》()(5)杜小康已不可能再去想他的油麻地。
现在,占据他心灵的全部是前方:还要走多远?前方是什么样子?前方是未知的。
未知的东西,似乎更能撩逗一个少年的心思。
《孤独之旅》()(6)一个喝酒的人说道,“他怎么回来?……他打折了腿了。
”“他总仍旧是偷。
这一回,是自己发昏,竟偷到丁举人家里去。
他家的东西,偷得的么?”《孔乙己》()(四)考点四揣摩人物形象1、题型:(1)结合全文,简要分析人物形象。
(2)XX是一个怎样的人物?(3)XX有哪些优秀的品质?2、解题思路:通过人物的描写(语言、动作、心理、外貌、神态)分析人物的性格,然后根据题目要求作答。
3、分析人物形象的表述格式:XX是一个……的人物形象。
他做了哪些事情(或对他进行……描写),表现了他怎样的性格(思想品质)。
4、小练笔:(1)我父亲脸色早已煞白,两眼呆直,哑着嗓子说……他回到我母亲身旁,是那么神色张皇。
父亲神色很狼狈,低声嘟哝着……《我的叔叔于勒》(2)胡屠户把银子攥在手里紧紧的,把拳头舒了过来,道:“这个,你且收着。
我原是贺你的,怎好又拿了回去?”范进道:“眼见得我这里还有这几个银子,若用完了,再来问老爹讨来用。
”屠户连忙把拳头缩了回去,往腰里揣。
(3)“窃书不能算偷……窃书!……读书人的事,能算偷么?”“不多不多!多乎哉?不多也。
”《孔乙己》(五)考点五、注意环境描写1.题型:描写了怎样的环境?这样描写起了怎样的作用2.社会环境的作用:交代故事发生的时代背景,社会习俗、思想观念和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3、表述格式:交代了……的社会习俗或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4、小练笔:鲁镇的酒店的格局,是和别处不同的:都是当街一个曲尺形的大柜台,柜里面预备着热水,可以随时温酒。
……只有穿长衫的,才踱进店面隔壁的房子里,要酒要菜,慢慢地坐喝。
5、自然环境的作用:—①表现人物的身份、地位、性格;②表达人物的心情;—③渲染气氛,为刻画人物作铺垫;④推动故事情节发展;6、表述格式×××具体描写了……景色,渲染(创设)了一种……气氛;烘托了人物的……思想感情;为下文……情节展开作了铺垫,推动……的情节发展。
7、小练笔:(1)《我的叔叔于勒》一文中有两处景物描写,请找出来并分别说说有什么作用?我们上了轮船,离开栈桥,在一片平静的好似绿色大理石桌面的海上驶向远处。
在我们面前,天边远处仿佛有一片紫色的阴影从海里钻出来,那就是哲尔赛岛了。
(2)“时候既然是深冬;渐近故乡时,天气又阴晦了,冷风吹进船舱中,呜呜的响,从蓬隙向外一望苍黄的天底下,远近横着几个萧索的荒村,没有一些活气。
我的心禁不住悲凉起来了。
”(《故乡》)(六)考点六、把握叙述顺序1、题型:关于情节安排基本技巧,各种叙述手法的运用与作用?2、叙述顺序:⑴顺叙:按时间(空间)顺序来写,情节发展脉络分明,层次清晰。
⑵倒叙:不按时间先后顺序,而是把某些发生在后的情节或结局先行提出,然后再按顺序叙述下去的一种方法。
造成悬念,引人入胜。
⑶插叙:在叙述主要事件的过程中,插入另一与之有关的事件,然后再接上原来的事件写。
对主要情节或中心事件做必要补充说明,使情节更加完整,结构更加严密,内容更加充实丰满。
⑷补叙:对上文内容加以补充解释。
3、小练笔:《故乡》的叙述顺序:全篇是以“回故乡—在故乡—离故乡”的顺叙来写的。
但里面也有插叙,插叙了“少年闰土”和“年轻的杨二嫂”的往事,从而形成了对比,使人物形象更加突出。
《蒲柳人家》的叙述顺序:全篇采用倒叙写法,先交代何满子被拴,设下悬念,引人入胜。
中间插叙了一丈青大娘大闹运河滩一事,使人物形象更加丰满。
(七)考点七、品味关键词句1、题型:(1)某一词语在文中如何理解?(2)某句在文中的含义是什么?有什么作用?2、解题思路:(1)抓关键字词,如:动词、形容词。
联系语境去体会它的含义。
(2)以修辞手法的运用为切入点,通过赏析修辞来品味句子。
3、表述格式:XX词语(句子),(采用了什么修辞)写了……,表现了……。
4、小练笔:揣摩下列句子的含义。
1.(孔乙己)便排出九文大钱。
他从破衣袋里摸出四文大钱……2.希望是本无谓所有,无所谓无的。
这正如地上的路,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也变成了路。
5、小说的表现手法:象征手法:《热爱生命》对比、衬托:《变色龙》《故乡》讽刺:《范进中举》《变色龙》夸张:《变色龙》《范进中举》五、课堂总结—用心浏览全文整体宏观感知—理清文章脉络巧辨文章题目—结合语境释词意紧扣内容析人物—景物描写显作用人物心理细揣摩—调动生活多积累简洁清晰表观点六、实战演练:(作业)含泪奔跑的少年在他的记忆里,他从未离开过生养他的大山。
他今年初中毕业了,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县城的重点中学。
在城里,他这个年纪还是个孩子,还要在父母面前撒娇。
然而,他俨然是个大人了,就在他初中毕业的这个暑假里,他尝到了冷也尝到了暖。
冷暖过后,他仿佛一夜成人。
父亲在他初中毕业后第一个星期,突遭车祸,留下他和母亲相依为命。
肇事司机也在车祸中死亡,父亲的死没有得到任何赔偿。
母亲患有先天性小儿麻痹症,走路一瘸一跛的,生活勉强能够自理。
起初,他和母亲商议着辍学,但母亲坚决不同意。
为了下学期的学费,为了以后的生活有个着落,母亲决定带他到县城谋生。
进了城,他才知道,城市人山人海,高楼林立,但这些繁华不属于他们。
沉闷的空气里弥漫着炙热的气流,一阵风袭来,也闻不到熟悉的稻花的香甜。
母亲在城市边缘,租了间铁皮房,用木板搭了张床,然后找两块红砖架个小铁锅,算是在城里落下了脚。
母亲从工厂找到店铺,从店铺找到垃圾收购站,可没有人愿意收留一个瘸子。
无奈之下,母亲做了个烧烤车,还给他钉了个刷皮鞋的木箱。
每天,他们从铁皮屋里出来,一个推着车,一个挎着刷鞋箱。
趁着昏黄的路灯还没有熄灭,他们匆匆地赶到市里繁华的公园门口,占个地,摆个摊。
等到公园里的最后一拨人散去后,他们才拖着疲惫不堪的身子回家。
他心里其实有一万个不愿意,可是为了读书的梦想,他又能够说些什么呢。
大多数的日子,他就蹲在母亲的烧烤车边给人刷皮鞋。
一天,他看到很多人在公园里玩耍,他心动了。
他知会了母亲一声,便走进了公园深处。
偏偏是这一天,城管突然来巡查,公园门口所有的小摊小贩一窝蜂地溜走了。
走路一瘸一跛的母亲因为跑得慢了些,被城管逮了个正着。
在和城管的纠缠中,烧烤摊被推倒了,烧得红彤彤的木炭倒在了母亲腿上,一股焦肉的味道让好心的路人愤怒了,城管见势不妙,很快怏怏离去。
这天夜里,一对苦难的母子推着车,走着回家的路上。
闪烁的街灯照在清冷的马路上,留下一对孤独的含泪的影子,一长一短地走着,成了一道痛苦抽搐的风景。
劳碌了一天的母亲,迷迷糊糊地睡着了,而他却怎么也睡不着。
他看着母亲腿上被烧焦的皮肤通红一片,有些地方还留下了水泡。
他用手触碰了一下,感觉连心的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