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15年国内经济减速压力与日俱增,固定资产投资增速持续回落。
由于对经济形势的悲观预期,市场恐慌情绪蔓延,原油领跑、东京橡胶积极跟随,外盘大宗商品集体跳水。
而天然橡胶价格之所以一再破位下行,究其根本还是供需失衡的原因。
全球天然橡胶产量过剩逐年加剧,伴随着经济增速急剧放缓,中国汽车市场疲软而进一步加重供需失衡,而以泰国为首的主要产胶国和以越南为主的新兴产胶国,依然在低价情况下继续提高天然橡胶产量,为本来就触及了成本底线的天胶价格雪上加霜。
目录第一部分2015年天然橡胶行情走势回顾 (2)第二部分影响天胶价格走势的宏观因素 (3)2.1 全球经济复苏乏力伴随中国经济减速 (3)2.2.人民币入篮SDR (3)2.3.美联储加息 (3)2.4. 汇率市场走势 (4)第三部分影响天胶价格走势的供需焦点 (5)3.1.全球天胶整体供应过剩 (5)3.2. 国内轮胎产业产能过剩 (5)3.3. 现货价格低迷 (6)3.4. 复合胶新政对橡胶进口的影响 (6)3.5. 库存与仓单 (7)3.6. 轮胎汽车市场需求惨淡 (8)3.7.“双反”落地外销市场缩减 (9)3.8. 购置税减半刺激四季度车市爆发 (9)第四部分后市展望及操作建议 (10)第一部分2015年天然橡胶行情走势回顾图1 天然橡胶期货主力合约2015年走势图资料来源:博易大师2015年之初,受美国“双反”等多方因素影响,沪胶市场价格震荡走低,进入2月份,东南亚主产国普遍进入供应淡季,期价震荡回调。
3月份后期价在12400~13800元/吨区间震荡运行。
进入4月份,美元指数回落大宗商品集体反弹。
受泰国和印尼大型生产贸易企业联合摆脱新加坡期货定价机制,减少贸易长约量等消息面因素影响,天然橡胶价格大幅拉升。
5月国内两大主产区陆续进入割胶旺季,供应充足,胶价回落。
进入下半年,沪胶再次开启了单边下行走势,胶价开始一路狂泻而下。
7月上旬,全球金融市场动荡不安,国内股市再逢断崖式下跌,商品市场受到波及。
沪胶1509合约率先跌破万点大关,重启了许久未见的四位数胶价时代。
11月后,沪胶指数探底9640点后反弹;至12月下旬,胶价在10000点整数关口附近徘徊。
第二部分影响天胶价格走势的宏观因素2.1 全球经济复苏乏力伴随中国经济减速2015年,除了美元以外,全球金融市场的大类资产指数包括股票、债券、商品全数下挫。
伴随着国际大宗商品一路下行,在全球经济复苏乏力的大环境下,中国经济未能一如既往的独善其身,增速大幅放缓。
2015年12月PPI指数-5.9%,创25个月新低。
受生产和新订单指数下滑拖累,从2015年9月开始,中国官方制造业采购经理指(PMI)及财新 PMI 双双连续下滑,直至11月官方制造业PMI 49.6,为 2013 年 6 月以来最低。
而12月财新制造业PMI则创下7个月以来新低,数值为49.6,跌破荣枯线。
2015年11月6日, IMF下调了2015年全球GDP的预测值,从此前的3.3%下调至3.1%。
同时,IMF也下调了2016年的经济增长,从3.8%下调至3.6%。
2015年末,作为经济的晴雨表和国际贸易先行指标,波罗的海干散货指数(BDI)屡次刷新历史新低,而这是2008年金融危机时也没有的情况。
2.2.人民币入篮SDR国际货币基金组织11月30日宣布批准人民币加入特别提款权(SDR)货币篮子。
人民币成为继美元、欧元、英镑和日元之后加入SDR货币篮子的第五种货币。
在SDR货币篮子中的权重为10.92%。
这是人民币国际化的里程碑时刻,意味着人民币已成为全球主要储备货币。
人们币入篮SDR后,未来天然橡胶国际贸易中人民币或可逐步替代美元,作为交易货币。
2.3.美联储加息美联储宣布从当地时间12月17日开始将联邦基金利率提高0.25个百分点,新的联邦基金目标利率将维持在0.25%至0.50%的区间。
美联储声明中表示,此次加息之后货币政策仍然保持宽松,美联储对加息节奏的判断依旧是“渐进的”。
这是美联储2006年6月来的首次加息,也意味着,全球最大的经济体正式进入加息周期。
随着美联储加息,美元指数大幅上涨,拖累大宗商品加速跳水。
而在国际贸易中,以美元为主要交易货币的天然橡胶,面临更加沉重且长周期的货币因素下跌风险。
2.4. 汇率市场走势2015年初至12月23日,东南亚产胶国货币呈现贬值走势,其中马来西亚林吉特贬值22.46%、印尼卢比贬值9.38%、泰铢贬值9.3%、越南盾贬值3.03%。
产胶国货币的连续贬值也刺激了供应,国际天然橡胶贸易多以美金计价,在美元走强的大背景下,胶价上行压力重重。
图2 美元兑泰铢图3 美元兑林吉特资料来源:WIND图4 美元兑越南盾图5 美元兑印尼卢比资料来源:WIND第三部分影响天胶价格走势的供需焦点3.1.全球天胶整体供应过剩2005~2008年东南亚主产国及越南等新兴产胶国橡胶种植大规模扩张,按照6年开割周期,2015年集中达到成熟期,天然橡胶全球供应量较2014年同比提高了4.4%,而全球最大橡胶消费国中国经济步入下行通道,需求大幅缩减,更加放大了天然橡胶供需失衡。
根据国际橡胶研究组织IRSG统计2015年全球天然橡胶供应过剩将达30.3万吨,而泰国与越南等主产国依然在低价情况下继续提高天然橡胶产量,供过于求状况持续加剧。
3.2. 国内轮胎产业产能过剩中国素有“世界轮胎工厂”的称号,全球75大轮胎生产商中有26家中国企业上榜,其中年出口额达10亿美元的就有7家。
过去两年,轮胎市场的“乐观”氛围使得国内兴起轮胎投资小高潮,一些老的轮胎厂继续扩大规模,一批新的轮胎项目陆续开工,前期投资项目产能集中释放使得中低端产能过剩趋于严重。
在经济不景气和美国轮胎双反案的双重压力下,成品库存高企生存环境日渐艰难。
据隆众统计数据看出,2015年国内轮胎行情整体平均开工率在60%左右,开工率同比下降7-12个百分点。
当然,这个相对乐观的数据是在某些大型外企及合资轮胎企业拉动下呈现出来的,国内大批中小型轮胎厂开工1-3成的比比皆是。
图6 2014-2015年国内轮胎开工率对比资料来源:隆众石化3.3. 现货价格低迷2015年海南产区原料胶水年初起始价在11.2-11.3元/公斤,至12月份下跌至8.6-8.8元/公斤,跌幅达到20.44%;而云南产区原料胶水起始价在10.3-10.4元/公斤,至12月份停割时,胶水价格已跌至8.6元/公斤,跌幅为16.9%。
价格的持续下挫对国内产区生产加工积极性造成了严重影响,价格的低迷使得一些胶农弃割弃管,反过来也对产量的大幅增加有所抑制。
东南亚主产国方面,泰国原料报价在2015年出现了明显的下挫。
截止12月下旬,烟片报40.1泰铢/公斤,较上年同期下跌33%;生胶片报38泰铢/公斤,较上年同期下跌32%;胶水报34泰铢/公斤,较上年同期下跌24%;杯胶报34.5泰铢/公斤,较上年同期下跌15%。
从产出季节性来看,每年12月至次年2月是东南亚产区传统的产胶旺季,在没有恶劣天气影响的情况下,胶水生产供给环比将会继续保持增长。
图7泰国天胶原材料价格走势图8保税区库提价与CIF价差资料来源:WIND3.4. 复合胶新政对橡胶进口的影响2015年共进口天然及合成橡胶(含胶乳)472万吨,同比增长15.4%。
据国家质检总局、海关总署最新公告,将涉及复合橡胶的4005100000、4005200000、4005910000、4005990000等4个海关商品编号按照《复合橡胶通用技术规范》(GB/T31357-2014)有关标准,实施进境检验检疫。
新标准规定复合橡胶中生橡胶含量不应大于88%(质量分数),上述调整自2016年2月1日起执行。
而复合橡胶新国标的实施,以及进口天然橡胶从量税的上调,将致使轮胎企业的原材料成本进一步提高,而原本就不乐观的轮胎行业,或出现更多企业亏损和倒闭。
图9 国内复合胶进口量(单位:吨)资料来源:WIND3.5. 库存与仓单2015年下半年,青岛保税区天然橡胶库存持续涨势,截止到15年12月31日天胶总库存达到21.76万吨,相比2014年同期增幅高达119.4%。
合成橡胶库存在2.83万吨,较月中增长约17.4%;复合胶库存在0.93万吨。
上海期货交易所内橡胶仓单下半年亦有明显增长,最高曾达到16万吨以上。
据悉,尽管今年国内主产区产量同比有所减少,但可交割的天胶仓单数量却有增加。
今年11月中下旬,将近5万吨全部出库后,库存骤然减少,但之后随着新胶的入库,仓单库存再次增加至13万吨以上。
图10 青岛保税区橡胶库存图11 青岛保税区橡胶库存分类资料来源:WIND2015年东南亚主要产胶国结转库存减少或基本持平,虽然本年度全球仍呈现供过于求的局面,但随着各国库存情况改善,特别是泰国和我国库存减少明显,将对明年的胶价产生一定的支撑。
据ANRPC估计,截止到2015年11月27日ANRPC的期末库存为102万吨,同比降幅达1.37%。
其中,泰国库存可能达到46万吨,同比减少11%;中国库存(仅限于生产商和上游库存)可能达到6.5万吨,同比减少28%。
图12 ANRPC天然橡胶库存情况资料来源:ANRPC3.6. 轮胎汽车市场需求惨淡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的数据,中国批发乘用车和商用车销量2015年上涨4.7%,至2640万辆,创下2012年以来最慢全年增幅。
2015年伊始全国正式实施国IV排放,这直接影响到了15年上半年的重卡销量。
重卡市场需求大幅下降,其中自卸车、天然气车下滑幅度最大,各车企开始向公路运输车转型,纷纷推出搭载13升发动机的大马力车型。
2015年全年,重卡市场累计销售54.68万辆,同比下滑27%,净减少值达到19.7 万辆。
其中自卸车市场下滑最为严重,下滑约52%;载货车与牵引车车市场下滑幅度相对较小。
图13 历年中国汽车产量图14历年中国汽车销量资料来源:WIND图15 中国重型货车产量图16中国重型货车销量资料来源:WIND3.7.“双反”落地外销市场缩减美国当地时间8月10日,美国宣布对中国轮胎“双反”税令正式生效,这一税率应14.35%~87.99%的反倾销税和20.73%~100.77%的反补贴税。
作为中国轮胎出口第一大市场,美国市场占中国轮胎出口总量的30%。
山东、浙江等省各大轮胎出口企业受到严重打击。
按照今年6月12日美国商务部的终裁,赛轮金宇被判征收14.35%的反倾销税和30.87%的反补贴税,其他企业多数在40%左右,而中国轮胎行业的龙头企业中策橡胶集团因为国企身份未能获得分别税率,其涉案产品不得不放弃美国市场。
3.8. 购置税减半刺激四季度车市爆发9月末国务院出台一系列车市刺激政策,一是完善新能源汽车扶持政策,支持动力电池、燃料电池汽车等研发,开展智能网联汽车示范试点;二是从2015年10月1日到2016年12月31日,对购买1.6升及以下排量乘用车实施减半征收车辆购置税的优惠政策;三是加快淘汰营运黄标车,开展清理整顿专项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