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五章 新古典主义

第五章 新古典主义


3、约翰生的“类型”理论——《莎士比亚戏剧集序言》 诗人的任务不是考察个别事物,而是考察类型; 是注意普遍的特点和大体的形貌。 为什么人物个性不能给观众以喜悦?特殊的风俗 只为少数人所知,新奇只有暂时的快感。理智只能 把真理的稳固性作为自己的依靠。 诗人必须摆脱他的时代和本国的偏见;他必须考 虑抽象和永恒状态中的是与非;他必须撇开当时的 法则和观点,进而追求那种普遍的、超越一切永久 不变的真理。 英国古典主义特点:淡化宫廷色彩,教条主义没 有法国严重,具有一定程度的现实主义内涵。
“巧智” 巧智是自然的恩赐物。 ——巧智指诗人和艺术家如何使想象力和判断力 结合起来,创造出有特色的能引起读者审美想象的艺 术形象的能力。是一种艺术特有的智慧。蒲伯认为, 它是诗人、艺术家的天赋和自由创造。 批评家要与诗人一样,明了并认可自己的局限, 否则只能装腔作势,贻笑大方;诗人们也要成为批评 家。 蒲伯集英国新古典主义之大成。一方面把布瓦罗 的古典主义英国化,又把英国的传统理论古典化。
3、古典原则 推崇古典、推崇古希腊罗马、推崇荷 马、维吉尔。 (1)古希腊罗马的诗人从自然和神那里 得到启示,他们对自然的模仿达到了最 高成就,因此,诗人要模仿自然,就必 须模仿古典。 (2)历史已经证明了荷马、柏拉图、维 吉尔等人的作品是优秀的作品。 (3)实践已经证明,法国的优秀作品都 是模仿古典作品的结晶。
1、德莱顿——《论剧体诗》 、 试图把法国古典主义的艺术趣味引入 英国,但仍肯定英国传统中有价值的东 西(如莎士比亚)。
2、蒲伯——《论批评》 批评的谬误比起创作的拙劣来,更是贻害 无穷;槽糕的批评家比愚蠢的作家更损己害 人。 以什么标准进行批评以培养读者的雅趣? “首先要追求自然,依自然而判断,因为自 然的合理准则永远不变。”“正确无误的自 然!神圣灿烂,明晰的,不变的普遍的光辉, 以生命、力量和美给予一切,既是艺术的源 泉和目的,又是检验艺术的标准。” 规则是方法化的自然,模仿自然就是模仿 古典,所以,规则和古典在蒲伯是统一的。
《古代艺术史》 古代艺术史》 显示出作者超强的综合能力和宽阔视野。他本不 是第一个提出气候因素影响文化发展的人,也不是第 一个视古代作品为理想典范的人,关于历史变迁的有 机观念当时也已流行,但他以一个完整的社会历史分 析为支撑,将上述种种观念融入一个统一的艺术史观 念中。 研究艺术不仅要以艺术作品为根基,而且要与不 同的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结合在一起。 希腊温和的气候、美丽的景色、良好的社会氛围、 健康自由的生活方式是古希腊艺术的成因。 “复古” 的目的是推崇社会的民主和艺术的自由,为新古典主 义开辟了疆域,注入新的活力,由文学领域延伸到造 型艺术领域。
第五章 新古典主义
一、法国的布瓦罗 二、英国的德莱顿与蒲伯 三、德国的高特舍特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模仿自然、崇尚理性、严守规范、 模仿自然、崇尚理性、严守规范、服从古典
新古典主义的哲学基础是唯理主义。 新古典主义的哲学基础是唯理主义。 核心是崇拜理性而轻视感性和情感。 核心是崇拜理性而轻视感性和情感。它来 源与笛卡儿, 源与笛卡儿,认为人世间存在着一种普遍 永恒的人性,即存在着天赋的良知。 永恒的人性,即存在着天赋的良知。在文 艺上强调以理性为文艺立法, 艺上强调以理性为文艺立法,以整顿文艺 复兴以来“混乱”的文艺状况。 复兴以来“混乱”的文艺状况。它兴起于 法国,于路易十四时期为典型, 法国,于路易十四时期为典型,以布瓦罗 为主要代表,后蔓延至英、德两国。 为主要代表,后蔓延至英、德两国。
一、法国的布瓦罗—《诗的艺术》 法国的布瓦罗 《诗的艺术》
1、理性原则 理性是文学的基础,也是文学的目的,遵 从理性是艺术达到完美的途径。不论是作家 的情感或想象,还是艺术的内容与形式,都 必须服从理性。 内容上主张表现高贵人物、歌颂王权,反 对表现市井村俗。 形式上要合乎情理,要“恰如其分”、 “尺度严密”,遵循“三一律”。
4、道德原则 艺术的最高理想就是理性、真善美的 和谐统一。 作家既要在人格上自尊自爱,又要培 养自己健康的审美情趣,创作时要时时 感受到自己身上的道德责任。“你的作 品反映着你的品格和心灵,因此你只能 示人以你高贵的小影。”
阿奎那: 阿奎那:艺术 与道德无关也。 与道德无关也。
二、英国的德莱顿与蒲伯
2、温克尔曼 对希腊艺术的推崇:古希腊艺术“无论就姿 势还是表情来说,希腊艺术杰作的一般优点在于 高贵的单纯和静默的伟大”,“希腊人的艺术形 象表现出一个伟大的沉静灵魂”。 古希腊艺术才是真正的艺术,它不仅提供了 真实的自然形象,而且提供了反映某种精神的理 想的美:一是自然美,二是精神美。而艺术的最 高原则就是追求美 。 理想的美不是自然所固有的,是艺术创造的 结果。 ——《对古希腊绘画和雕刻的反思》
2、自然原则 艺术模仿自然,但自然是“合乎情理的事物, 特别是合乎常情常理的人性”。要用理性去筛选自 然,改造自然,表现合乎理性的自然事物。模仿的 不是具体的人性,而是要表现与理性相符的人性的 常情常理。 人物性格描写要写其定性与共性,不能有任何 发展。所谓定性指悲剧中古代早已定型的人物性格。 共性指喜剧中人物的类型,共性有两种:一是年龄 共性,如青年、老年各有性格,不可相混;二是指 类型共性,如风流浪子、守财奴、老实人、荒唐者 各有共性。
三、德国的高特舍特
1、高特舍特—《批判的诗学》 主题先行论:诗人先挑选一个他要用感性形式去 印刻在读者心中的道德主张,于是他拟好一个故事 轮廓,以便把这个道德主张显示出来。接着他就从 历史里找出一个生平事迹颇类似所拟故事情节的有 名人物,借用他的名字套上剧中人物,这样就使剧 中人物显得煊赫。 诗需要想象力:诗的模仿不是取材于现实世界而 是取材于可能世界。可能世界必定是一个充满了浪 漫色彩的神奇世界而非琐碎不堪的现实世界,创造 这种世界需要想象力。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