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植被区域
V.内蒙、东北温带草原区域:
包括东北平原、内蒙高原和黄土高原的一部分。
年降水量为300——500毫米,属于温带半湿润、半干旱气候。
植被主要为禾草草原,以耐旱的多年生根茎禾本科草类为主。
植物有明显的旱生形态,如叶子卷曲、细长,深根系,茎、叶上有茸毛等。
本区域可以划分为草甸草原、典型草原、荒漠化草原、森林摹。
东北、内蒙东部草甸草原带:
内蒙中部典型草原带:
内蒙西部荒漠化草原:
黄土高原森林草原带:
黄土高原森林草原带:
包括山西省北部、西北部以及陕北等地。
土壤为灰褐土,年降水量为350——500毫米。
优势植物是本氏针茅、短花针茅、小黄亚菊,西部还有冷蒿。
目前这里大部分地区已经开垦,为一年一熟农作物,作物有小麦(冬小麦和春小麦)、谷子、糜子、玉米等。
在山地有蒙古栎、辽东栎林和山杨林,山杨林又叫哨林。
VI.西北温带荒漠区域
我国荒漠地区年降水量大部在200毫米以下,很多地方不到100毫米,甚至不到10毫米,属于温带干旱气候和极端干旱气候。
这里的植物普遍具有旱生特征,其旱生形态有:叶片缩小,叶子退化成刺,叶片完全退化,茎、叶被有密集的绒毛,或出现肉质茎和肉质叶等,以便减少水分蒸发或贮集水分。
同时这里植物的根系特别发达,有的深达几十米,有的根系重量是地上部分的8——10倍,这样便能从土层的深度和广度吸收水分。
这是在干旱生态环境下植物长期适应演化的结果。
我国荒漠区域大致可分为三个带或区。
温带灌木、半灌木荒漠带:
北疆温带半灌木、小乔木荒漠带:
南疆暖温带灌木、半灌木荒漠带:
温带灌木、半灌木荒漠带:
包括阿拉善高原、河西走廊和柴达木盆地。
海拔高度约1500——3000米。
年均温7——9℃,年积温3100——3600℃,7月气温22——26℃,年降水量为40——170毫米,主要降落在夏季。
东部阿拉善地区主要为三瓣蔷薇、沙冬青、四合木沙砾漠和川青锦鸡儿、驼绒藜沙砾漠。
沙丘上为白沙蒿、沙拐枣沙漠。
丘间低地为盐爪爪、白刺盐漠。
河西走廊、柴达木盆地的低山地带为合头草岩漠,洪积扇上为木本猪毛菜、琵琶柴、膜果麻黄、驼绒藜砾漠,沙地上为柽柳、沙拐枣沙漠,细土带上为琐琐壤漠,盆地沿河及地下水溢出带有芦苇盐生草甸。
这里农业为一年一熟制,主要作物是小麦、春小麦、杂粮和瓜类。
柴达木盆地由于光照充足,日夜温差大,作物产量高,曾有大面积平均亩产超过2000斤的记录。
VI.西北温带荒漠区域
我国荒漠地区年降水量大部在200毫米以下,很多地方不到100毫米,甚至不到10毫米,属于温带干旱气候和极端干旱气候。
这里的植物普遍具有旱生特征,其旱生形态有:叶片缩小,叶子退化成刺,叶片完全退化,茎、叶被有密集的绒毛,或出现肉质茎和肉质叶等,以便减少水分蒸发或贮集水分。
同时这里植物的根系特别发达,有的深达几十米,有的根系重量是地上部分的8——10倍,这样便能从土层的深度和广度吸收水分。
这是在干旱生态环境下植物长期适应演化的结果。
我国荒漠区域大致可分为三个带或区。
温带灌木、半灌木荒漠带:
北疆温带半灌木、小乔木荒漠带:
南疆暖温带灌木、半灌木荒漠带:
温带灌木、半灌木荒漠带:
包括阿拉善高原、河西走廊和柴达木盆地。
海拔高度约1500——3000米。
年均温7——9℃,年积温3100——3600℃,7月气温22——26℃,年降水量为40——170毫米,主要降落在夏季。
东部阿拉善地区主要为三瓣蔷薇、沙冬青、四合木沙砾漠和川青锦鸡儿、驼绒藜沙砾漠。
沙丘上为白沙蒿、沙拐枣沙漠。
丘间低地为盐爪爪、白刺盐漠。
河西走廊、柴达木盆地的低山地带为合头草岩漠,洪积扇上为木本猪毛菜、琵琶柴、膜果麻黄、驼绒藜砾漠,沙地上为柽柳、沙拐枣沙漠,细土带上为琐琐壤漠,盆地沿河及地下水溢出带有芦苇盐生草甸。
这里农业为一年一熟制,主要作物是小麦、春小麦、杂粮和瓜类。
柴达木盆地由于光照充足,日夜温差大,作物产量高,曾有大面积平均亩产超过2000斤的记录。
VII.青藏高原高寒草甸、草原区域:
本区域包括青海和西藏东南半部的大部分地区,并包括川西和云南西北部部分地区。
高原面海拔高度在4000米以上,山地都超过5000米,东部边缘的深切河谷可低于4000米。
这里的气候特点是天气多变而凉爽。
年平均气温1——6℃,一月均温
-3——-10℃,七月均温10——15℃,年降水量约300——500毫米。
植被的特点是草类普遍低矮,叶片缩小,以适应寒冷多风的气候。
可分两个植被带。
高寒草甸带:
高寒草原带:
高寒草原带:
包括青海中部、西藏中部,是一个西南-东北延伸的带状地区。
海拔高度在米以上,山地超过5500米,年降水量约150——300毫米。
植被是紫花针茅、羽柱针茅为主的高寒草原,常见的植物带有硬叶苔草、砂生针茅、短花针茅、棘豆、黄芪等。
在高寒草原带之上是以垫状点地梅为主的高山垫状植被和以蚤缀、各种风毛菊为主的高山稀疏植被。
高寒草甸带:
包括青海东部和东南部,四川西北部,西藏东南部,年降水量约400——500毫米。
植被以小嵩草、矮嵩草、甘肃嵩草草甸占绝对优势,占据广大的高原面,这里还有园穗蓼、珠芽蓼和各种风毛菊及十字花科、云参科等杂类草。
在地下水溢出地段,为列氏嵩草、苔草沼泽化草甸和沼泽。
这里山地阳坡是嵩草草甸和园柏疏林、灌丛,阴坡有云杉林和山柳、锦鸡儿、金腊梅灌丛,南部还有杜鹃灌丛。
在山地顶部有垫状植被,主要植物是垫状点地梅、甘肃蚤缀、雪连等。
在高寒草甸上出产大黄、贝母、冬虫夏草等名贵药材。
在谷地有一年一熟的青稞、油菜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