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在农家摘要:随着村庄环境建设及相配合的康庄工程、农民饮水工程、农村电网改造工程、万里清水河道工程、公益林保护工程以及有线电视、信息通村入户工程,在改变农村脏乱差环境、改善农村公共服务的同时,更带给农村居民与城市居民平等对话的信心和豪气。
游客们在惊叹生态环境优美的同时说得最多的是:现在的农村比城里人住得还舒服。
前言随着经济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如今,人们的娱乐方式也多种多样。
网络、KTV等无疑成了人们的首选,但由于网络不断发展的今天,人们更希望去欣赏大自然的美景,去体会大自然的一切。
农家乐这种新型的娱乐休闲方式逐渐渗入到我们的生活之中。
农家乐这个陌生的字眼,渐渐在我们的生活中熟悉起来。
不少城市人更是钟爱于这种娱乐方式,他们不惜自驾到郊区或者乡村,只只为让自己得到一时的放松,好好的让自己休息。
农家乐种特色的农家菜,田野间的绿色美景,亲手干农活,体验农村的简朴生活,自娱自乐。
农家乐——一种新型的娱乐方式正在兴起,它也成为人们休闲方式的首选,对于工作疲惫的人们,确是一种诱惑。
农家乐是新兴的旅游休闲形式,是农民向城市现代人提供的一种回归自然从而获得放松身心、愉悦精神的休闲旅游方式。
一般来说,农家乐的业主利用当地的农产品进行加工,满足客人的需要,成本较低,因此消费就不高了。
而且农家乐周围一般都是美丽的自然或田园风光,可以舒缓现代人的紧崩的思绪,因此受到很多城市年轻人的热烈欢迎。
起源:国内,真正意义上的乡村旅游始于20世纪80年代,它在特殊的旅游扶贫政策指导下应运而生,但由于起步较晚,目前尚处于初期阶段。
目前我国各地的乡村旅游开发均向融观光、考察、学习、参与、康体、休闲、度假、娱乐于一体的综合型方向发展,其中国内游客参加率和重游率最高的乡村旅游项目是:以“住农家屋、吃农家饭、干农家活、享农家乐”为内容的民俗风情旅游;以收获各种农产品为主要内容的务农采摘旅游;以民间传统节庆活动为内容的乡村节庆旅游。
由此可见,农家乐旅游是乡村旅游的一种形式,它是传统农业与旅游业相结合而产生的一种新兴的旅游项目。
我国农家乐最初发源于四川成都,具体位置有都江堰市的青城山,郫县、温江等说。
后来发展到整个成都平原,四川盆地,直至全国。
真正以“农家乐”命名的乡村旅游始于1987年在休闲之都——成都郊区龙泉驿书房村举办的桃花节。
这次桃花节把农事活动、乡村田园风光、乡土民俗文化、乡村民居和聚落文化与现代旅游度假、休闲娱乐相结合,形成了一种全新的旅游形式。
一、农家乐的发展模式一是农民自发型,在市场经营的熏陶下,敏锐把握市场机遇,在景区景点周围,在自然风光和生态环境良好的地方,在城乡结合部,利用现有的房屋设施开设农家餐馆等各种类型的“农家乐”。
如安吉大溪、德清下渚湖、吴兴及开发区的“农家乐”基本属于这一发展类型。
二是政府主导型,随着湖州城市定位的明确,跳出三农抓三农思想的确立,特别是统筹城乡发展战略的实施,县区乡镇政府把开发当地自然资源和生态资源,适应城市居民旅游消费新需求,发展休闲观光旅游作为增加农民收入,推进农民劳动力转移,实现农村分工分业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
安吉县出台了“农家乐”管理暂行办法,安吉县和长兴县制定了“农家乐”服务质量通用标准。
一些重点乡镇都建立了旅游办公室,明确分工,专人负责。
有的县区、乡镇还组织一些重点村的干部和村民到杭州、临安等地参观取经,结合外地经验进行有针对性的宣传发动。
特别是这两年各地结合“百千工程”的推进,把村庄环境建设与引导发展“农家乐”结合起来,涌现了长兴方岩村、方一村、水口村、顾渚村,安吉洪家村、余村,德清碧坞、筏头,吴兴妙西镇白鹭湖等一批“农家乐”发展重点村。
三是自主服务型,以安吉7个“农家乐”服务中心为标志。
服务中心主要承担策划指导、规范管理、培训教育和宣传促销等服务职能,服务中心通过制定服务规范、开展星级评定等方法,实现统一接团、统一收费、统一标准、统一促销的“四统一”管理,促进了“农家乐”的有序、健康发展,如安吉报福镇去年服务中心建立后,“农家乐”从2003年的10多户,迅速发展到56户,其中主动申请、经审核后进入中心的达43户,接待床位1300个左右。
长兴目前也已建立水口和八都岕2个“农家乐”服心。
农家乐发展与新农村建设相结合,以深入实施“百村示范,千村整治”工程和“135”工程为契机,一方面加大河道整治力度,通过整修古堰坝,建设防洪堤,使水南村、茶坦村、宏山村等村庄形成自然河道景观。
另一方面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将新农村建设资金进行整合,投入1000多万元资金建设水南、芳野、宏山等村通村公路、环村公路、入户道路及休闲接待中心。
2009年,该街道收集了古代农村耕种、加工、吃、住、用等生产用具和生活用品,成立了我市首家农耕文化博物馆,成为广大市民尤其是青少年农耕文化教育基地。
逐步恢复茶坦农家乐休闲旅游点的畲族传统习俗,增加畲族才艺表演,使茶坦成为展示畲族文化的窗口。
挖掘南宋时期“龙泉贡茶”产地文化,在水南、南秦、茶坦、宏山等村建设茶文化长廊,让游客体验到我市源远流长的茶文化。
二、农家乐的盈利途径1.食物利润,通过提供吃、喝可以赚取2.门票,有些农家乐设有门票3.合作方面4.广告三、农家乐的发展现状乡村旅游已有30多年的历史,开展得比较成功的多是一些欧美发达国家。
20世纪60年代初,当时的旅游大国西班牙把乡村的城堡进行一定的装修改造成为饭店,用以留宿过往客人,这种饭店称为“帕莱多国营客栈”;同时,把大农场、庄园进行规划建设,提供徒步旅游、骑马、滑翔、登山、漂流、参加农事活动等项目,从而开创了世界乡村旅游的先河。
以后,乡村旅游在美国、法国、波兰、日本等国家得到倡导和大发展。
1990年,美国农村客栈总收入为40亿美元。
1997年,美国有1800万人前往乡村、农场度假,仅在美国东部便有1500个观光农场,在西部还有为数众多的专门用于旅游的牧场。
法国有1.6万多户农家建立了家庭旅馆,推出农庄旅游全国33%的游人选择了乡村度假,乡村旅游每年接待游客200万能给农民带来700亿法郎的收入,相当于全国旅游收入的1/4。
在欧美国家,乡村旅游已具有相当规模,并已走上了规范化发展的轨道,显示出极强的生命力和巨大的发展潜力。
中国真正意义上的乡村旅游始于20世纪80年代,它在特殊的旅游扶贫政策指导下应运而生,但由于起步较晚,目前尚处于初期阶段。
我国各地的乡村旅游开发均向融观光、考察、学习、参与、康体、休闲、度假、娱乐于一体的综合型方向发展,其中国内游客参加率和重游率最高的乡村旅游项目是:以“住农家屋、吃农家饭、干农家活、享农家乐”为内容的民俗风情旅游;以收获各种农产品为主要内容的务农采摘旅游;以民间传统节庆活动为内容的乡村节庆旅游。
四、农家乐的发展成效目前,我市“农家乐”还处于发展成长期,但从这几年的发展实绩来看,起到了小村庄联结大世界,小经营开拓大市场,小投入获取大回报的效果,体现了农村一二三产相融合,经济与文化相融合,发展与和谐相融合,成效明显,意义深远。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促进了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带动了农民收入的稳定增长。
目前,每户“农家乐”从业人员3至4人,按此计算,全市3000多家“农家乐”,吸纳农村劳动力10000,全市农村劳动力转移率因此提高1个百分点。
特别是为农村40左右妇女劳动力盼转移、难离家矛盾的解决,促进农村劳动力的就地转移,探索了一条很好的路子。
据去年安吉对267户“农家乐”统计,转移40左右农村妇女劳动力937人,其中最高收入达到5万元左右。
安吉县去年“农家乐”带来的收益,使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增加380元,其中山川乡人均增收达到500多元。
发展较早的安吉大溪村,净利最高的达到100多万元,全村拥有私家小汽车几十辆。
2005年春节,全村驱车到递辅镇包宾馆吃年夜饭。
长兴县70多户“农家乐”,去年实现销售收入2600多万元,户均30多万元,收入最高的100万元,净利达到20多万元。
面上统计分析,平均每户“农家乐”的净收益在4到5万元,人均净收入超过1万元。
2、促进了农村的分工分业,带动了一二三产业协调发展。
“农家乐”集吃、住、游、购、乐于一体,它不仅作为一个窗口、一个渠道带动了当地农副产品的销售,而更大的意义在于,在它的发展背后,是一个不断发育成长的产业拓展链和服务延伸链。
安吉、长兴、德清的一些“农家乐”发育比较好的乡镇和村,已经开始涌现一批特色蔬菜生产户、特种畜禽养殖户,具有浓郁地方特点的土特产加工户以及旅游产品生产户,“农家乐”经营户定点收购,生产户定向供应。
如去年顾渚村“农家乐”消费的土鸡超过15000只,当地农贸市场的土鸡价格因此高于雉城农贸市场的价格,一些农户开始专门从事土鸡饲养。
安吉县鄣吴乡,地处偏远,为了吸引更多的游客,他们利用吴昌硕故里的知名品牌和当地制扇业发展基础,积极引进杭州王星记,发展特色旅游产品。
从发展趋势上看,“农家乐”的经营者,正在从自然人向法人转变,而种养殖户的农业生产也实现了从谋生手段向职业分工的转变。
随着“农家乐”经营户与生产户所构成的产业链和服务链的不断拓展和延伸,将为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注入新的活力,带来农村产业结构形态的深刻变化。
3、促进了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发展,带动了农村居民综合素质的提高。
在“农家乐”发展过程中存在两个双向互动作用力。
一方面是“农家乐”发展与农村生态环境和基础设施建设之间的双向互动作用。
“农家乐”快速发展与农村村庄环境建设强势推进的同步性,不是一种偶然的巧合,环境整洁优美、交通便捷舒适、食宿卫生安全是任何一个旅游消费层次共同的需求。
随着村庄环境建设及相配合的康庄工程、农民饮水工程、农村电网改造工程、万里清水河道工程、公益林保护工程以及有线电视、信息通村入户工程,在改变农村脏乱差环境、改善农村公共服务的同时,更带给农村居民与城市居民平等对话的信心和豪气。
游客们在惊叹生态环境优美的同时说得最多的是:现在的农村比城里人住得还舒服。
而我们的农村居民则自豪地说:欢迎你们经常到我们这里来住住。
“农家乐”的发展则进一步激发了农村居民搞好环境建设的积极性和自觉性,农村村庄环境建设由原来的要我搞变成了我要搞,从干部号召发动大家搞到群众摧着干部带着大家搞。
另一个是城市文明与农村文明之间的双向互动作用。
农村民风的纯朴、善良,农村居民性格的热情、率直,农村文化的浓郁的生活气息,那份自然、温情无疑对整日在商场、职场中奔波劳碌的城市游客是一种很好的心灵抚慰和灵魂洗涤。
而城市人的精明、城市人对卫生安全的重视、城市人那份自信以及他所传递的大量的信息,甚至城市人对购物的选择,无疑也给农村带来了市场的信息,带来了新的生活习惯和行为方式,带来了巨大文化反差下激发出来的强烈的精神文化需求,甚至是对外面大千世界的想往和渴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