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光的折射透镜复习

光的折射透镜复习


透镜 下列透镜中属于凸透镜的是__________ 下列透镜中属于凸透镜的是 属于凹透镜的是__________ 属于凹透镜的是
A
B
C
D
E
F
对光线有会聚作用的透镜是____对光线有 对光线有 对光线有会聚作用的透镜是 发散作用的透镜是_____ 发散作用的透镜是


f
完成下列光路图





如图所示,已知入射光线或折射光线,画 如图所示,已知入射光线或折射光线, 出通过透镜后的折射光线或入射光线
实验拓展: 实验拓展:你还想探究什么问题
1、如果我们用课本把凸透镜遮住一部分, 如果我们用课本把凸透镜遮住一部分, 凸透镜成的像会不会残缺? 凸透镜成的像会不会残缺? 不会, 不会,只是像的亮度变暗 在研究凸透镜成像时, 2、在研究凸透镜成像时,发现怎样移动光 屏,都无法在光屏上出现物体的像,这 都无法在光屏上出现物体的像, 是怎么回事? 是怎么回事? 透镜、光屏、 ①透镜、光屏、烛焰中心不在同一高度
一、光的折射现象知识点
①了解光的折射规律 ②能解释日常生活中有关折射的简单实例
一、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 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 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 方向会发生偏折,这种现象叫做光的折射 光的折射。 方向会发生偏折,这种现象叫做光的折射。
1. 能够传播光的物质,例 能够传播光的物质, 如空气、水、玻璃等透明物质, 如空气、 玻璃等透明物质, 通常叫做光的介质。 通常叫做光的介质。 2.光能在真空中传播。 光能在真空中传播。 光能在真空中传播
②烛焰位于凸透镜焦点处或一倍焦距内
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时,提出 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 的探究问题应该是 A.凸透镜对光是否有会聚作用 B.凸透镜对光是否有发散作用 C.像的虚实、大小、正倒跟物距有 像的虚实、大小、 什么关系 D.凸透镜是否能成像
小星同学利用太阳光测量凸透镜的焦距,方法如图所示。 小星同学利用太阳光测量凸透镜的焦距,方法如图所示。 他注意到让凸透镜正对阳光, 他注意到让凸透镜正对阳光,但没有仔细调节纸片与透镜 的距离,在纸片上的光斑并不是最小时, 的距离,在纸片上的光斑并不是最小时,就测出了光斑到 凸透镜中心的距离L,那么, 凸透镜中心的距离 ,那么,凸透镜的实际焦距 A.一定小于 .一定小于L B.一定大于 .一定大于L C.可能等于L .可能等于 D.可能小于L、也可能大于L .可能小于 、也可能大于
光的折射规律: 光的折射规律:
M
三线共面; 三线共面; 法线居中; 法线居中;
γ
N
α
空气 玻璃 界面
“空气远,其他近”。 空气远,其他近”
三、生活中的折射现象及 解释: 解释:
池水变浅 渔民叉鱼
筷子“弯折” 筷子“弯折” 海市蜃楼
池水变浅
筷子弯折的解释
Q Q/ B A P/ 水 P 空气
渔民叉鱼
M
α
空气 玻璃 界面
γ
N
二、光的折射规律: 光的折射规律:
当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折射光线、 当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折射光线、 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 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 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别位于法线的两侧; 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别位于法线的两侧; 垂直入射时折射角等于零(光的传播方向不变); 垂直入射时折射角等于零(光的传播方向不变); 入射角增大时,折射角也随之增大。 入射角增大时,折射角也随之增大。 光从空气斜射入水(或玻璃)中时, 光从空气斜射入水(或玻璃)中时,折射光 斜射入水 偏向法线方向 即折射角小于入射角; 法线方向, 小于入射角 线偏向法线方向,即折射角小于入射角; 光从水(或玻璃)斜射入空气中时,折射光 光从水(或玻璃)斜射入空气中时, 中时 偏离法线方向 即折射角大于入射角; 法线方向, 大于入射角 线偏离法线方向,即折射角大于入射角;
4、如图所示为光在玻璃和空气两种介质 、 中传播时发生的现象, 中传播时发生的现象,若折射光线和 反射光线垂直, 反射光线垂直,则反射光 线和入射光 ° ° 线的夹角为 120° 折射角为 30° 。 , 空气 。 界面的左侧是
P O B M C
法线Q
30° ° A
界面
N
4、光通过玻璃砖时,正确的光 光通过玻璃砖时, 路是( 路是( )
C 0 20
B 40
A 60 80 100cm
小明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所用凸 小明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 透镜焦距为10cm.实验过程中,如图所示, 透镜焦距为10cm.实验过程中,如图所示,光 屏上可得一个清晰的像,这个像是 屏上可得一个清晰的像, (选填 倒立” 正立” (选填“放大”、 选填“放大” “倒立”或“正立”), 等大” 缩小” 的实像. “等大”或“缩小”)的实像.生活中 就是 利用这个原理制成的.图中若固定凸透镜, 利用这个原理制成的.图中若固定凸透镜,将蜡 烛移到30 cm刻线处 刻线处, (选填“左”或 选填“ 烛移到30 cm刻线处,再向 “右”)移动光屏到适当位置,又可在屏上得到一 移动光屏到适当位置, 个清晰的像. 个清晰的像.
由于光的折射,水中物体 由于光的折射, 的位置看起来比实际位置 要高些。
渔民怎样才能叉到鱼? 渔民怎样才能叉到鱼?
海 市 蜃 楼
光经过不均匀的大气时发生折射, 形成的虚像。
四、折射规律的应用: 折射规律的应用:
1.将一束激光射入空杯底,记下光斑的位置, 将一束激光射入空杯底,记下光斑的位置, 将一束激光射入空杯底 保持入射光线方向不变,慢慢向杯中倒水。 保持入射光线方向不变,慢慢向杯中倒水。 观察光斑的位置是否改变? 观察光斑的位置是否改变?
如图是某同学在做凸透镜成 像实验过程中两步操作示意 在操作过程中有什么错误? 图,在操作过程中有什么错误?
(1)
(2)
某同学在做观察凸透镜成像实验时, 某同学在做观察凸透镜成像实验时,首先将 烛焰,透镜中心,光屏中心调节到同一高度, 烛焰,透镜中心,光屏中心调节到同一高度, 在光屏上出现了一个与烛焰大小基本相等 的清晰的像. 的清晰的像.则: (1)该实验所用透镜的焦距大约为__cm; (1)该实验所用透镜的焦距大约为__cm; 该实验所用透镜的焦距大约为 (2)若保持蜡烛的位置不变,把透镜调至A点, (2)若保持蜡烛的位置不变,把透镜调至A 若保持蜡烛的位置不变 将光屏向右移动时, 将光屏向右移动时,光屏上又一次出现了一 个像,那么这个像一定是_________; 个像,那么这个像一定是_________;
某兴趣小组同学在研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 验时,记录并绘制了物体离凸透镜的距离u 验时,记录并绘制了物体离凸透镜的距离u 跟实像到透镜的距离v之间的关系, 跟实像到透镜的距离v之间的关系,则凸透 镜的焦距为 ( ) A、60厘米 B、40厘米C、20厘米 60厘米 40厘米 厘米C 20厘米 D、10厘米 10厘米
四、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1、成像规律
物距( 像距( 物距(u) 像距(V) U>2f U=2f 2f>U>f U=f U<f 2f>V>f V=2f V>2f 不成像 正立、 正立、放大的虚像 像的性质 倒立、 倒立、缩小的实像 倒立、 倒立、等大的实像 倒立、 倒立、放大的实像
小明利用一未知焦距的凸透镜探究透镜的成像规律, 小明利用一未知焦距的凸透镜探究透镜的成像规律, 进行了如下操作并得到了相关结论. 进行了如下操作并得到了相关结论.请你将空缺部分补 充完整。 充完整。 (1)将一束平行光射向凸透镜,得到如图所示的光路 将一束平行光射向凸透镜, 将一束平行光射向凸透镜 cm. 图.则该透镜的焦距为 . (2)将蜡烛、透镜和光屏放在光具座上,并使烛焰、透 将蜡烛、 将蜡烛 透镜和光屏放在光具座上,并使烛焰、 镜和光屏三者的中心大致在 . (3)按要求进行观察和测量,并将观测情况记录在下表 按要求进行观察和测量, 按要求进行观察和测量 中.
A
B
2、古诗中有许多描述光学现象的 、 诗句, 潭清疑水浅” 诗句,“潭清疑水浅”说的就是 现象; 光的 折射 现象;“池水映 反射 明月” 明月”说的是光的 现 象。
3.古诗中有“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3.古诗中有“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古诗中有 的壮美诗句, 的壮美诗句,诗人观察到的落日并非太 阳的实际位置,如图所示, 阳的实际位置,如图所示,而是光线经 过不均匀的大气时发生了 折射 而成 的像,太阳实际在图中 乙 位置(选填 的像, 位置( “甲”或“乙”)
①上表中实验序号2中像的性质为 上表中实验序号2 实验序号4 cm ,实验序号4中像距为 当烛焰从远处向透镜靠近时,仍要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 ②当烛焰从远处向透镜靠近时,仍要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光屏应向 “靠近”或“远离”)透镜的方向移动. 靠近” 远离” 透镜的方向移动.
(选填
应用: 应用: u>2f 倒立、缩小的实像 倒立、 u=2f 倒立、等大的实像 倒立、 =
三、辨别透镜种类的方法
提问:近视眼镜是凸透镜,还是凹透镜? 提问:近视眼镜是凸透镜,还是凹透镜? 结论: 结论:
形状特征判断 通过透镜形状特征判断( 通过透镜形状特征判断(“摸”的方式) 的方式)
通过透镜成像特点判断( 的方式) 通过透镜成像特点判断(“看”的方式) 成像特点判断 通过透镜对光线的作用判断(“照”的方式) 通过透镜对光线的作用判断( 的方式) 对光线的作用判断
如何粗略测定一个凸透镜的焦距? 如何粗略测定一个凸透镜的焦距?说 出你的方法,取什么器材, 出你的方法,取什么器材,在哪里测 由你自己决定 要求( 要求(1)至少说出两种方法 简要说明每种方法的步骤、 (2)简要说明每种方法的步骤、 器材测量的物理量以及焦距的表达式。 器材测量的物理量以及焦距的表达式。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