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可燃液体燃烧
图7 - 6 油池火灾热量传播示意图
2.油池燃烧的发生及发展过程
图7 - 7 油池火灾三个阶段
(1)油池燃烧的初期。
在这个阶段,油表面被加热层厚度h2很薄,油 的蒸发速度增加,燃烧速度随之增加,油的被 加热层也逐步向深部扩展。
(2)油池燃烧的中期。
燃烧经过一段时间后即过渡到油池火灾中期, 此时燃烧速率要比初期大,但已逐渐趋于稳定; 油面蒸发速度较大,蒸气流速也较大,中间层 内负压也很大,大量空气被吸入油罐中而形成 激烈的犬牙交错的上下气流团,并且常会产生 火焰脉动及蘑菇状烟柱;被加热层也以接近恒 定速度向深部缓慢扩展;另外,随着燃烧中间 层厚度增加,烟和其他燃烧产物进入中间层越 来越多,使得中间层变为灰色气体层,并对油 面有明显的热屏蔽作用。
灭火剂的供给强度,是指单位面积上、单位时 间内,供给灭火剂的数量。闪点越低的液体, 其灭火剂供给强度就越大。
4.闪点的主要影响因素
(1)可燃液体的性质。 (2)混合情况。 (3)压力。 (4)点火时间和火源强度。
(1)可燃液体的性质。
可燃液体的种类与性质对液体的闪点有较大的 影响,这种影响主要来自可燃液体的分子间力 和化学键力。可燃液体分子间力越大,蒸发就 越困难,那么液体上方蒸气浓度就越低,就越 不容易发生闪燃,即闪点越高。
2.蒸发过程的主要参数
(1)蒸发热。 (2)沸点。 (3)蒸气压。
2.蒸发过程的主要参数
表7 - 1 常见液体的沸点
7.2.2 克劳修斯-克拉佩龙方程式
吉布斯相律为: (7-1) 克劳修斯-克拉佩龙方程就是按照平衡条件导出的饱和 压力和饱和温度之间的一般关系式,其可以表示为: (7-2)
(7-3)
(2)混合情况。
1)完全互溶的可燃混合液体的闪点。
2)可燃液体与不可燃液体混合时的闪点。
1)完全互溶的可燃混合液体的闪点。
图7 - 3 乙酸戊酯与甲醇 混合液的闪点
2)可燃液体与不可燃液体混合时的闪点。
表7 - 4 醇水溶液的闪点
(3)压力。
表7 - 5 压力对甲苯闪点的影响
(4)点火时间和火源强度。
Hale Waihona Puke 7.3.1 液体的闪燃与闪点
1.可燃液体的闪燃 2.可燃液体的闪点 3.闪点的实用意义 4.闪点的主要影响因素
1.可燃液体的闪燃
可燃液体挥发的蒸气与空气混合,可燃蒸气达 到一定浓度遇明火发生一闪即逝的燃烧,或者 将可燃固体加热到一定温度后,遇明火会发生 一闪即灭的燃烧现象,叫闪燃。
2.可燃液体的闪点
1.含油固面火实验装置
图7 - 13 研究含油固面火用的实验装置
1.含油固面火实验装置
图7 - 14 冷态时燃料容器上方的流场状态
1.含油固面火实验装置
2.含油固面火蔓延速度影响因素
(1)固面倾斜角。 (2)相对风速。 (3)粒径。 (4)初温。 (5)砂层导热系数。
(1)固面倾斜角。
图7 - 16 固面倾斜角对含油 固面火蔓延速度的影响
7.2 可燃液体的蒸发及蒸气浓度计算
7.2.1 蒸发过程的影响因素及主要参数 7.2.2 克劳修斯-克拉佩龙方程式 7.2.3 拉乌尔定律
7.2.1 蒸发过程的影响因素及主要参数
1.蒸发过程的影响因素 2.蒸发过程的主要参数
1.蒸发过程的影响因素
(1)空气流动。 (2)液体温度。 (3)液面面积。 (4)液体种类。
1.油池燃烧时液层温度分布特点
根据热扩散方程: (7-24) 图7-5液面温度传导的边界条件为:
(7-25) (7-26)
联立式(7-24)、式(7-25)和式(7-26)求解,可得:
(7-27)
2.油池燃烧的发生及发展过程
(1)油池燃烧的初期。 (2)油池燃烧的中期。 (3)油池燃烧的晚期。
2.油池燃烧的发生及发展过程
(1)固面倾斜角。
(1)固面倾斜角。
图7 - 18 倾斜砂层表面毛细管作用图 a)倾斜砂层上端着火 b)倾斜砂层下端着火
(2)相对风速。
图7 - 19 相对风速对含油固面 火蔓延速度的影响
(2)相对风速。
图7 - 20 砂层表面附近流场与火焰的关系
(3)粒径。
图7 - 21 粒径对含油固面火蔓延 速度的影响
7.5 可燃液体的液面或固面燃烧
7.5.1 油池燃烧 7.5.2 油面燃烧 7.5.3 含油固面火
7.5.1 油池燃烧
1.油池燃烧时液层温度分布特点 2.油池燃烧的发生及发展过程 3.油池燃烧速度分析
1.油池燃烧时液层温度分布特点
图7 - 4 丁醇燃烧时液面下温度分布
1.油池燃烧时液层温度分布特点
1.直接计算液体闪点
(1)利用液体分子中的碳原子数。 (7-10) (2)利用波道查公式。 (7-11)
2.间接计算液体闪点
(1)利用道尔顿公式计算。
(2)利用布里诺夫公式计算。 (3)利用可燃液体爆炸下限计算。
(1)利用道尔顿公式计算。
(2)利用布里诺夫公式计算。
(2)利用布里诺夫公式计算。
(1)开口闪点。 (2)闭口闪点。
(1)开口闪点。
用规定的开口闪点测定仪(见图7-2a)所测得的结 果叫做开口闪点,以℃表示。
(2)闭口闪点。
图7 - 2 闪点测定仪 a)开口闪点测定仪 b)闭口闪点测定仪
(2)闭口闪点。
用规定的闭口闪点测定仪(见图7-2b)所测得的结 果叫做闭口闪点,以℃表示,常用于测定煤油、 柴油、变压器油等油品的闪点。
表7 - 9 常见液体蒸气在空气中的扩散系数
(3)利用可燃液体爆炸下限计算。
处于闪点温度时液体的蒸气浓度就是该液体蒸 气的爆炸下限,因此可以利用可燃液体爆炸下 限来计算液体的闪点。液体的饱和蒸气浓度和 蒸气压的关系为: (7-14)
(3)利用可燃液体爆炸下限计算。
(3)利用可燃液体爆炸下限计算。
3.油池燃烧速度分析
图7 - 8 油池火灾中液面下降速度与 容器直径的关系
3.油池燃烧速度分析
从器壁向液体的传热量可以表示为: (7-29) 油池上方高温气体对油池中液体的对流传热量可以表示为:
(7-30)
油池上方火焰及高温气体向液体的辐射传热量表示为: (7-31)
传入到液体的热量除了使液体温度升高外,还会导致使液体蒸 发。其中,使液体温度升高的热量为Qc,表达式如下:
7.3.4 液体爆炸温度极限
1.液体爆炸温度极限 2.爆炸温度极限的计算
1.液体爆炸温度极限
表7 - 11 常见液体的爆炸温度上限和下限
2.爆炸温度极限的计算
爆炸温度极限包括爆炸温度下限和爆炸温度上 限,其中,爆炸温度下限为液体的闪点,其计 算与液体的闪点计算相同,具体方法参见上节 的闪点计算方法。计算爆炸温度上限时,可根 据已知的爆炸浓度上限值计算相应的饱和蒸气 压,然后用克劳修斯-克拉佩龙方程或插值法等 计算出饱和蒸气压所对应的温度。
2.爆炸温度极限的计算
7.4 可燃液体的稳定燃烧
7.4.1 7.4.2 7.4.3 7.4.4 液体的引燃 液体的自燃 液体燃烧速度的表示方法 液体稳定燃烧的火焰特征
7.4.1 液体的引燃
可燃液体被引燃后,要形成稳定火焰,液体的蒸发速度必须足 够快才能够保证燃烧的持续,具体来说,液体的蒸发速度需满 足如下条件:
(1)同系物闪点随分子量的增加而升高。 (2)同系物闪点随蒸气压的降低而升高。 (3)同系物闪点随密度的增大而升高。 (4)同系物闪点随沸点的升高而升高。
(5)同系物中正构体比异构体闪点高。
7.3.2 同系物闪点变化规律
表7 - 8 正构体与异构体的闪点比较
7.3.3 液体闪点计算
1.直接计算液体闪点 2.间接计算液体闪点
(3)油池燃烧的晚期。
随着燃烧的进行,中间层的厚度及“灰度”逐 渐增大,对油面的热屏蔽作用也逐渐增强;当 热屏蔽作用强烈到一定程度上,油面所接受的 辐射热不仅不能使油面内被加热层厚度进一步 增大,反而不足以维持一定的油蒸发速率,燃 烧速度明显下降,进而导致火焰温度及火焰高 度下降,相应地,辐射热反馈也减小,这一阶 段被称作油罐火灾的衰落期。
(7-32)
7.5.2 油面燃烧
图7 - 9 油面火蔓延与初始温度的关系
7.5.2 油面燃烧
7.5.2 油面燃烧
图7 - 11 油面火中初温对传热过程的影响
7.5.2 油面燃烧
图7 - 12 有相对风速的环境中油面火的蔓延情况
7.5.3 含油固面火
1.含油固面火实验装置 2.含油固面火蔓延速度影响因素
燃烧学
主编
第七章
7.1 可燃液体燃烧的特点 7.2 可燃液体的蒸发及蒸气浓度计算 7.3 可燃液体的闪燃与爆炸温度极限 7.4 可燃液体的稳定燃烧 7.5 可燃液体的液面或固面燃烧
可燃液体燃烧
7.6 原油和重质石油产品燃烧时的沸溢和喷溅
7.7 液滴的蒸发和燃烧
7.1 可燃液体燃烧的特点
图7 - 1 可燃液体燃烧的一般过程
2.火焰的高度
根据Heskestad的研究结果,火焰高度H满足如下 方程: (7-21)
3.火焰温度
McCaffrey应用数学模型理论对实验结果进行整 理,获得了如下的火焰温度计算公式: (7-22)
4.火焰的气流流速
McCaffrey总结了火焰中心线上的气流速度公式, 表示如下: (7-23)
(4)初温。
图7 - 22 初温对含油固面火蔓延 速度的影响
(5)砂层导热系数。
7.6 原油和重质石油产品燃烧时的沸溢和喷溅
7.6.1 原油燃烧时热波传播速度 7.6.2 重质油品的沸溢和喷溅
7.6 原油和重质石油产品燃烧时的沸溢和喷溅
图7 - 24 原油和重质石油产品油罐火灾
3.闪点的实用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