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4章 存储程序控制原理(4.3)

第4章 存储程序控制原理(4.3)

以TST网络为例:
第4章 存储程序控制原理
(1)T接线器:实现信息时隙变换
TS1 a 0 1 ... 1023 0 ... 7 ... 1023 a TS7 a
TS7 a 0 1 ... 1023 0 ... 7 ... 1023 a
TS1 a
SM
SM
1
CM
1
CM
入线:顺序存入,控制读出
出线:控制存入,顺序读出
第4章 存储程序控制原理
第一级 0 1 2 0 0 下表10首地址 下表20首地址 10 11 12 0 0
第二级 110 下表110首地址 下表120首地址 „„ 111 112 0 0
第三级
下表地址 下表地址
„„ 20 9 21 0 0 下表210首地址 下表220首地址 „„ „„ 90 119 1
第4章 存储程序控制原理
从PTSW_k → STSW_i的通路( B → A ):是否也要 这么查找?
分析分2个阶段进行。
第4章 存储程序控制原理
(1)预译处理:号首分析 在收到用户开始拨的几位号码(号首)后,程序分析呼 叫类型,并做好进一步的呼叫准备。 号首一般为1~3位,在交换机安装时先设置好。
如:拨号第一个为“0”:国内长途,走中继。
再拨号第二个也为“0”:国际长途,走中继。 拨号第一个为“1”:特服接续,如110、12315。 拨号第一个为“2-9”:本地电话或其他定义。
1 4 7 *
2 5 8 0
3 6 9 #
A B C D
770 Hz
852 Hz
941 Hz
第4章 存储程序控制原理
交换机上专门有几套收号器用来检测这种信号,并把
它识别为具体的数字(16进制形式),称为收号。
多用数字滤波器和组合逻辑电路实现。软件扫描只需 定期读取这些数字。
f1数字滤波 输入 f2数字滤波 „„„ f8数字滤波 数 字 逻 辑 识 别 输出
第4章 存储程序控制原理
(2)拨号分析:全部号码分析,确定用户位置及接续方案。
第4章 存储程序控制原理
(3) 查表分析: 表格有塔形结构和线性结构2种。以塔形结构为例: 塔形结构由多级表组成,每收到一位号码,就查一级表格。
即第1位查第1级表,第2位查第2级表,依此类推。
表中每个单元的含义: 第一位若为0: 表示继续查找,其后即为下表地址。 第一位若为1: 表示停止查找,其后即为接续任务代码。
第4章 存储程序控制原理
与门 接 口 检 测 信 号 0 1 „ 7 „
PS 0 1 1
8ms
其中:1表示用户环路电流小(挂机);
0表示用户环路电流大(摘机)。
第4章 存储程序控制原理
分析: 一直为1: ? 挂机状态
一直为0: ?
1→0: ? 0→1: ?
摘机状态 状态转换,开始摘机
状态转换,开始挂机
第4章 存储程序控制原理
3) 输出处理 输出驱动属于输出处理,也是与硬件直接有关的低层软件。 输出处理与输入处理都要针对硬件设备,可以合称为设备
处理。扫描是处理机输入信息,驱动是处理机输出信息,它们 是处理机在呼叫处理过程中与硬件联系的两种基本方式。
第4章 存储程序控制原理
4) 呼叫处理程序的结构:
0 0 0 0 0
1 0 1 0 1
1 1 0 0 0
SR=PR LR
SR LR
SR LR
摘机识别
挂机识别
用户摘挂机识别
第4章 存储程序控制原理
4.3.3 双音多频(DTMF)信号的扫描
按键电话机用双音多频(DTMF)信号表示号码,话
机送出的拨号号码由两个音频组成。
1209 Hz 697 Hz 1336 Hz 1477 Hz 1633 Hz
收集话路设备的状态变化和有关的信令信息称为输入处理。
各种扫描程序都属于输入处理。实时性要求较高。
第4章 存储程序控制原理
2) 内部处理
内部处理是呼叫处理的高层软件,与硬件无直接关系。例 如数字分析、路由选择、通路选择等。
呼叫建立过程的主要处理任务都在内部分析、处理中完成。 内部处理程序的一个共同特点是要通过查表进行一系列的 分析、译码和判断。内部处理程序的结果可以是启动另一个内 部处理程序或者启动输出处理。
改变,只有在局间中继线调整时才会发生变化。
第4章 存储程序控制原理
1. 路由选择的任务
C局
迂回路由
最 终 3 路 由
2 高效路由 1
A局
直达路由
B局
直达路由
(a) 迂回路由示例
( b)
第4章 存储程序控制原理
数字分析程序输出路由索引(RTX, Route Index),其中 有两个数据:
(1)中继群号(TGN, Trunk Group)
bit位号→ 0 单元偏 移地址→ (行号) 1 „ 31 „„ 31 1 „„ „„ 1 0 0 1
怎样根据存储位置计算时隙编号?
第4章 存储程序控制原理
若行号、位号及内部时隙编号(0-1023)都写成二进 制形式。在二进制下: 位号(0-31)为5位,记作T4~T0 行号(0-31)为5位,记作T9~T5 则: 内部时隙编号:T9~T0.
第4章 存储程序控制原理
时隙TSA和TSB都是固定的,通路选择就是确定两个内 部时隙: (1) i →k : ITS_i; (2) k →i : ITS_k;
?: 在P和Q点是否有空?
在选择之前,需要建立每个PTSW出线和每个STSW 入线的每个时隙忙闲表,称为网络映象。
第4章 存储程序控制原理
(2)下一个(迂回)路由(NRTX, Next RTX)
根据中继群号TGN ,查询路由表,可以找到其中的空闲中
继线。如果没找到空闲中继线,就查下一个(迂回)路由
NRTX 。
第4章 存储程序控制原理
2. 迂回路由的选择
RTX 路由索引表 空闲链队指示
6
0
0
1 2
6
NRTX(8) TGN(4)
3 4 5 0
NWk
PTSW_k STSW_k
B接收
B在TSA ( ) 时隙→ PTSW_ →(在指定的 内部时隙 ITS_k ) i入 A 时隙→ PTSW_ ik →(在指定的 SS 内部时隙 ITS_i )→ →k入线→ i出线→ STSW_ i→在( )时隙→ A接收。 线→ Q点→P k点→ 出线→ STSW_ k →在 TSB时隙→ B接收。
„„
119接续
一张表
22
最多100张表
最多10张表
第4章 存储程序控制原理
获得接续功能,继续查被叫用户的相关数据,如: 路由索引、计费索引、还需要补充的号码位数等。
路由索引用于路由选择(呼叫通过什么途径到达被叫方)。
第4章 存储程序控制原理
4.3.5 路由选择
4) 路由选择 路由选择的任务是根据路由表,确定所需的中继线群,从 中选择一条空闲的出中继线。 如果线群全忙,还可以依次确定各个迂回路由并选择空闲 中继线。 路由表是交换局开局时由维护人员人工输入的,一般不再
稳定状态 扫描 输入处理
分析 内部处理 任务执行
稳定状态 硬件
驱动 软件
输出处理
第4章 存储程序控制原理
4.3.2 扫描与输入处理
1) 用户摘挂机识别 用户挂机时,用户线为维持状态,电流很小,假定扫描点 输出为“1”。摘机后,电流较大,扫描点输出为“0”。 用户线状态从挂机到摘机的转折,表示用户摘机,反之表
第4章 存储程序控制原理
(2)S接线器:实现信息空间变换,在TST网络中,S接线器 按时隙工作: 0 1 入 „„ 线 M-1
0 1 „制原理
(3)TST网络(FETEX-150系统) 有64个输入T级和64个输出T级,S级为( ? )。 每个T接线器的时隙数为1024个,时隙编号为0~1023。
输入T级称初级T接线器(PTSW,Primary Time Switch);
输出T级称次级T接线器(STSW,Second Time Switch); 编号相同的PTSW、STSW和S接线器组成一个网络模块。
第4章 存储程序控制原理
i A发送
i A接收 Q k
NWi
PTSW_i
k P
STSW_i
B发送
STSW的i入线,又怎样存储呢?
第4章 存储程序控制原理
对STSW的i入线,行号在此基础上加32,其他不变。 右图为完整的第i个网络模块忙闲表。
bit位号→ 31 0 单元偏 移地址→ (行号) 1 „ 31 „„ 1 „„ „„ 1 0 0 1
31 32 33 „ 63 1
„„ „„
1 0
0 1
一个PTSW出线或一个STSW入线的一个时隙忙闲状况 用( ? )bit(忙、闲)表示,每线都是1024个时隙。共 有( ? )个这样的数据。 PTSW出线: ( STSW入线: ( ); );
这么多数据,在存储单元怎样存储,以方便查找?
第4章 存储程序控制原理
若一个存储单元为32位(一个字),需要( ? )单 元。 对PTSW的i出线: 其中,“1”表示闲。
第4章 存储程序控制原理
4.3 呼叫处理软件
4.3.1 呼叫处理过程 4.3.2 扫描与输入处理
4.3.3 双音多频(DTMF)信号的扫描
4.3.4 (拨号)数字分析 4.3.5 路由选择 4.3.6 通路选择 4.3.7 输出驱动
第4章 存储程序控制原理
4.3.1 呼叫处理过程
为呼叫建立而执行的处理任务可分为3种类型:输入处理、 内部处理和输出处理。 1) 输入处理
第4章 存储程序控制原理
4.3.4 (拨号)数字分析
数字分析的任务是对被叫号码进行翻译,以确定接续方向。 如果是出局呼叫,应找出相应的中继线群。 数字来源可以是从收号器扫描来的用户呼叫号码(本地呼 叫),也可以是局间信令传送过来的号码(中继)。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