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的自我意识与人格心理
© 2006 psychology.
Mental Health
大学生的自我意识
4 自我实现
通过自我评价及理想自我的构建和由此产 生的自我体验、自我调节控制,不断自我修养 、磨炼,达到自我完善的状态,即达到自我实 现的心理成熟阶段。
© 2006 psychology.
Mental Health
大学生的自我意识
© 2006 psychology.
Mental Health
大学生的人格发展
4.勤奋对自卑:这个阶段大约在六岁到十一岁。这
时的儿童在大多数是上小学阶段。他们在学校里学 到生活所需要的技能,接受社会技能以适应她们所 处的社会文化环境。但是这时候最重要的是在学习 过程当中感到有乐趣,这时候儿童在学习和学习技 能上没有得到应有的满足将会出现自卑,他们会怀 疑自己对社会是不是有用的人,甚至会出现“被处 理过”的多余感觉。
Mental Health
© 2006 psychology.
© 2006 psychology.
Mental Health
大学生的自我意识
2 自我体验:它是在自我评价的基础上,个体对评
价结果是否符合自己的需要所产生的一种情感体 验。主要包括自爱、自尊、自信、自卑、羞耻感 、责任感、义务感、优越感等。
3 自我调节:是在自我评价指导和自我体验推动下
,个体对自己心理行为的自觉和有目的调节、控 制,以达到理想自我的目标。集中体现自我意识 在改造主体和主客体相互关系中的主观能动作用 。
© 2006 psychology.
Mental Health
大学生的自我意识
© 2006 psychology.
Mental Health
大学生的自我意识
自我认识偏差
(1)自我评价偏高的表现: 自尊心过强、妒忌心 (2)自我评价偏低的表现:对批评敏感、对奉承反应过 度、逃避集体、多有防御行为、容易轻视别人。 产生的原因很多,可能是自我期望水平过高、适应 能力较差、认知偏差、环境和生活因素
Mental Health
© 2006 psychology.
大学生的人格发展
人格障碍
1、偏执型人格障碍 2、强迫型人格障碍 3、依赖型人格障碍 4、攻击型人格障碍 5、反社会人格障碍
© 2006 psychology.
Mental Health
大学生的人格发展
塑造健全人格
罗杰斯的标准 1、能接受一切经验 2、自我与经验和谐一致 3、个性因素都发挥作用 4、有自由感
© 2006 psychology.
Mental Health
大学生的自我意识
培养和完善自我意识
1、正确认识自己 正确比较、调整认知结构 正确认识自己的良方(见课本p170) 2、积极悦纳自我 正确评价自己、正确对待缺点、正确对待失败
© 2006 psychology.
Mental Health
© 2006 psychology.
Mental Health
大学生的人格发展
6.亲密对孤独:此阶段大约在二十岁到二十四
岁。这个阶段是发展具有爱的能力和会工作的 人。一个人对自己有确定的同一感才敢与他人 建立爱情关系。具有坚定的自我意识的人,才 能与他建立起亲密关系。与他人建立起亲密关 系意味着与他人的同一性融为一体,这具有牺 牲精神,牺牲精神需要很大的自我确定感,对 自己不敢确定的人是没有能力给与他人爱或感 情的。
© 2006 psychology.
Mental Health
大学生的自我意识
②自我,“自我”是保护个人的精神调节因素 ,它控制“本我”,以免本能肆无忌惮,造成对 社会和个人的危害。弗洛伊德认为“本我”代表 不可遏制的欲念,“自我”代表理智和深谋远虑 。它是本我和超我之间的中介环节。自我处于本 我和超我之间、担负着“稽察者”的任务。 ③超我,“本我”所遵循的是快感原则,“自 我”遵循现实原则,而“超我”所遵循的是道德 原则。
Mental Health
大学生的人格发展
大学生的人格发展特点
根据艾里克森的人格发展理论,他认为整个人格发 展分为八个阶段。每个阶段都存在一种“危机”,危机 的顺利解决有助于人格的发展,反之则会阻碍人格的发 展。 1、基本信任和基本不信任:这一阶段是从出生后到一岁 。这一阶段是一个生命来到世界时候无助阶段,婴儿需 要积极的爱和关怀。此时的婴儿得到母亲有规律地照顾 ,对世界将会有充分的信任。这样的孩子在孩童期充满 着朝气和对未来的希望,反之孩子将会出现退缩和对世 界的不信任。
© 2006 psychology.
Mental Health
大学生的人格发展
3.主动对罪恶:这个阶段是四岁到六岁。这个阶段
中,儿童的活动更加精细,灵活,语言更加简练, 更富于想象。这阶段父母应该尊重和培养儿童的主 动行为和想象,这阶段充分发的儿童主动性进入下 一个阶段的发展。如果父母经常否定儿童的主动行 为和想象,他们离开这个阶段时将缺乏主动性,他 们经常有犯罪感,保守,不敢越雷池一步,缺乏对 自己的信任。
大学生的自我意识与人格心理
曾瑜芬 二〇〇六年三月
Mental Health
大学生的自我意识
自我意识的概念
自我意识是个体对自己的身心状态,以及自己与别人 和周围世界关系的认识,它是人格结构的核心部分。 在人的发展过程中,自我意识是一种多维度、多层 次的心理活动系统,这个活动系统对人的心理和行为都 给予巨大的制约和影响,在某种程度上决定着个体的行 为风格和行为差异。
5、具有高创造性
6、与他人和睦相处
© 2006 psychology.
Mental Health
总结
大学生的自我意识
(1)自我意识的概念、自我意识的 内容及其表现形式 (2)弗洛伊德关于自我的理论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3)自我意识偏差及完善自我意识 大学生的人格发展 (1)有关人格的基本问题 (2)艾里克森有关人格发展的理论 (3)常见的人格障碍 (4)塑造健全人格
弗洛伊德的自我理论
弗洛伊德主张心灵由本我(id 深层)、自我(ego 中 层)、超我(superego 表层)三个层次构成。
①本我 id ,是人的本能,包括生活本能和死亡本能 。这是一种生物冲动,是人的原始力量的来源。它属 潜意识范围,按照快感原则,要求满足原始本能的需 要。是人的本能冲动、被压抑的欲望及其替代物(如 梦、癔症)。他认为:本我总是按照快乐原则去追求 满足。它决定着人的全部有意识的生活。
© 2006 psychology.
Mental Health
大学生的人格发展
人格障碍
所谓人格障碍是指人格特征明显偏离正常,形成了一 贯的反映个人生活风格和人际关系的异常行为模式。 人格障碍的共同特征
(1)紊乱不定的心理特点和难与人相处的人际关系 (2)把自己所遇到的困难都归咎于命运和别人的过错 (3)认为自己对别人没有责任可言 (4)脑里总是有猜疑、仇视和固有的想法 (5)伤害了别人却泰然自若 (6)对自己的不良行为缺乏认识,很少有求助的动机
© 2006 psychology.
Mental Health
大学生的自我意识
自我意识的表现形式 1 自我认识:自我认识又包括自我感知、自我观察、自我
概念、自我分析、自我评价等心理成分。 (1)自我评价形成的途径:①社会上他人对自己态度与 评价,②与条件相仿者比较,③个人对自己的心理活动 的特点分析。 (2)自我概念的内容有三个方面,即现实自我、投射自 我和理想自我。
© 2006 psychology.
Mental Health
大学生的自我意识
自我意识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
(1)个体对自己身体、生理状态的认识、体验。例如, 身高、体重、容貌等,也就是生理的自我; (2)个体对自己的心理活动、个性特点、心理品质的认 识、体验和愿望。如智慧、能力、性格、气质、兴趣、 爱好、意志等的认识和体验,也就是心理的自我; (3)个体对自身与外界客观事物和人的关系的认识、体 验和愿望。它包括个体对周围客观环境和人的影响、作 用的认识和体验,也包括对自身在客观世界中的地位、 责任、力量的认识和体验,也就是社会的自我。
大学生的人格发展
人格的基本问题
(1)什么是人格:人格是 人内在的一种稳定而异于 他人的特质模式,表现为 一个由表及里的真实的个 人。 人格一词,最初来自 拉丁文面具(Persona)
© 2006 psychology.
Mental Health
大学生的人格发展
人格理论
特质理论 精神分析理论 人的本质 动力来源 人格结构 无意识作用 中性 人性本恶 行为主义理 论 中性 各种驱力 习惯 不存在 不健康习惯 不良环境 人本主义理论 人性本善 自我实现 自我 极小 不相符状态 价值标准束缚
© 2006 psychology.
Mental Health
大学生的人格发展
5.同一性对角色混乱:这个阶段大约在十二岁到二
十岁。通过前阶段的学习,儿童知道了他们是什么 ,他们可能做什么,了解他们的不同角色。这一阶 段是对前阶段的各种“材料”加以综合的过程。在 这青少年阶段他们必须思考自己和社会的各种信息 ,最后确定自己的生活策略。这一阶段没有得到发 展的人将会出现“同一性危机”。同一性是对自我 身份确定的自我意识,用艾里克森的话说“一种知 道自己去什么地方的感觉”。
个人特质 性欲和攻击驱 力 特质 本我自我超我 极小 极大
个体成长障碍 不健康特 无意识冲突 质
© 2006 psychology.
Mental Health
大学生的人格发展
影响人格发展的因素
(1)遗传因素 (2)家庭因素
父母的教养态度与子 女的人格特征有关系
(3)社会文化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