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长江师院初中数学国培班简报第1期(2012年)

长江师院初中数学国培班简报第1期(2012年)

国培计划(2012)——重庆市农村义务教育骨干教师置换脱产研修项目长江师范学院初中数学班简报(第一期)长江师范学院数学与计算机学院 2012年9月28日内容提要一、开班典礼二、国培讲堂:大气成就大器格局决定未来专业奠定基础细节决定成败水因怀珠而媚山因蕴玉而辉三、国培反思:“撒尿”启示录国培我的第一个沉默四、国培随笔:秋天我们一起成长思念面朝大海春暖花开五、国培论文:有一种爱叫做放手六、国培剪影一、开班典礼2012年9月20日,国培计划(2012)——重庆市农村义务教育骨干教师置换脱产研修项目初中数学国培班在长江师范学院行政楼525会议室举行了开班典礼。

参加会议的有重庆市教委领导、长江师范学院副院长、长江师范学院数学与计算机学院相关领导及参加本次国培的全体学员。

开班典礼由长江师范学院继续教育学院的副院长付茁教授主持,重庆市教委师范教育处处级调研员、市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中心副主任余仁清和学院领导在会上讲话,对国培的目标、目的等主要安排作了详细的说明,国培班学员代表李仁江在会上发言,感谢国家、教委、师院为教师的培训再次给了我们学习的机会。

(重庆市第五十中学卢怀庆)二、国培讲堂大气成就大器格局决定未来——蔡其勇教授关于“《教育规划纲要》解读”的精彩报告(重庆市徐悲鸿中学徐玉玲)2012 年 9月20日上午,长江师范学院副院长蔡其勇教授为国培计划(2012)--置换脱产研修项目长江师范学院初中数学班作了题为“《教育规划纲要》解读”的专题报告。

报告由为什么要制定《教育规划纲要》、《纲要》制定的原则、《纲要》的主要内容三个方面组成。

其中《纲要》的主要内容又分为总体战略、工作方针、完善现代教育体系、体制改革与创新、保障措施四个部分。

对第一方面的解读,蔡院长从宏观分析了国际国内教育格局形式,从微观上提到了他去英国学习时对不同国家间教育差异的感悟,让学员深刻的感受到其与时俱进、终身学习、视野开阔的大家风范;对第二方面的解读,重点强调了对教育要加强反思,尤其要“深入分析教育工作存在的差距和不足,努力把握新时期教育规律、教学规律、人才成长规律和特点”。

对第三方面的解读,择其精华,重点阐述了“三个坚持——坚持德育为先、坚持能力并重、坚持全面发展及“两个基本,一个进入——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基本形成学习型社会、进入人力资源强国”,接着通过详实的数据、图表,详尽描述了各级各类学校教育发展的目标。

最后是体制改革与创新及保障措施。

整个报告中,蔡院长的授课轻松自然(常常从自己见闻中提炼素材)、幽默机智(常常使得学员会心一笑)、目标明确(善于高度概括所授内容)、数据准确(善于用数据说话令人折服)、视野开阔(善于采用从空间、时间上对教育进行比较)、大气睿智(作为一位学者型领导气质的自然流露)给学员留下极其深刻的印象,使大家受益匪浅。

专业奠定基础细节决定成败——于海洪教授关于“教师专业解读”的报告(重庆市徐悲鸿中学徐玉玲)成功的秘诀是什么?“建立一个专业形象”。

美国著名的电影公司米高梅环球影视公司一向以严格的专业形象著称。

该公司的高级职员一般都要穿深色套装和白衬衫,以至人们在看到米高梅公司的人时往往会笑着说:“瞧,企鹅又来了。

”那么,教师的专业形象是什么,有何要求?2012 年 9月20日下午长江师范学院的于海洪教授给了我们答案——教师专业标准解读。

该讲座分为四个部分:(1)教师专业标准出台的背景;(2)国外教师专业标准比较;(3)我国教师专业标准的主要内容;(4)几点建议。

在(1)中于教授先以时间为序从教师专业标准产生的背景——国际潮流谈起,结合当前中国教育现状,深入浅出的阐述了制定专业标准的重要性,描述了制定标准的步骤与过程;第(2)部分,于教授积累了世界多个国家的教师专业标准,重点谈了英、美国的情况,并展示外出访问时的一些照片,引出一系列发人深思的问题:如中国教师怎样能更关注学生个体?如何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等;第(3)部分他具体解读了我国中学教师专业标准的基本理念:师德为先、学生为本、能力为重、终身学习。

基本内容:3个纬度——专业理念与师德、专业知识、专业能力,14个领域63条细则。

于教授风格朴实,实事求是,知识广博,在教师专业标准解读中还穿插了各种社会问题:如医学、环保、高等教育等,拓展了学员的视野,引发了更深的思考,增强了更多的教育责任感。

水因怀珠而媚山因蕴玉而辉——庞建董事长关于“教师成长”的报告(重庆市徐悲鸿中学徐玉玲)水因怀珠而媚,山因蕴玉而辉,人因自信而魅力无穷。

2012年9月21日上午涪陵十四中教育集团庞建董事长激情飞扬的为全体研修班学员做了一场关于“教师成长”的报告。

报告从四个方面进行了阐述:(1)成长的现状;(2)成长的文化;(3)成长的态度;(4)成长的方法。

庞校长先从教育现状谈起,引导教师要确立“儿童为本”、“实践取向”、“终身学习”三大原则,增强教师的时代紧迫感;然后摒弃了纯理论讲解,结合涪陵十四中办学宗旨、学校精神、学校愿景、校风校训等方面,以其独特的视角阐述教师成长的文化;紧接着从哲学的观点融入本校的思想精髓提出了教师成长的三种心态:下位心态——教学心态;中位心态——教育心态;上位心态——社会心态。

认为要向良心、事业心、责任心上层层递进,不断上升并提出了“三个不能少,三个很重要”的重要观点。

在成长的方法方面,借鉴了一些专家的研究成果:教师职业生涯的五个阶段、教师职业生涯的目标、教师职业规划制定的策略、教师职业生涯规划的步骤等进行阐述,并总结归纳了有效课堂的五种形态和特点,课堂教学的6个系统16个看点。

庞校长以饱满的教育热情、深邃的哲学思想、踏实的实干精神赢得了全体学员热烈的掌声。

三、国培反思“撒尿”启示录(重庆市奉节县长鹏中学朱静安)9月21日上午,涪陵教育集团董事长、涪陵十四中庞健校长给我们作了题为《教师的成长》的学术报告。

在报告中,庞校长讲了一个笑话。

说某数学教师在讲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时候,首先教学生怎样撒尿,第一步,迈上台阶,第二步,拉开拉链,第三步,……,惹得我们捧腹大笑。

我们能一笑了之吗?不然,庞校长就白讲了这个故事。

在大笑的背后,你曾思考过吗?这个数学教师为什么要先教学生撒尿?撒尿与解方程有联系吗?有。

撒尿要有严格的操作程序,错一步就不行,解方程也有严格的操作程序,这两者是互通的。

这位数学教师无外乎是说,数学就是生活嘛!解方程就像撒尿一样,也有严格的步骤,这些步骤是不能乱套的,将数学的“程序化思想”渗透到学生的头脑之中。

反思我们自己的课堂教学,你“数学生活化”了吗?要运用好“数学生活化”这些理念,我认为数学教师要引导学生过好以下四种最基本的数学生活。

一、过“心中有数”的数学生活心中有数是指学生在现实生活中,接触事物时,心中随时有“数的量”,有“数的形”在头脑中再现。

在数学教学中,要求学生地现实生活中,对接触的事物首先要有意注意事物的表现出来的“数量”,和外在的“形”。

对自己心中要有数。

如自己的步长、脚长、肘长,自己的身高、体重、心跳、血压等。

多数人对自己是心中无“数“的,如,恐怕很少说出自己有多少颗牙齿吧!对生活中的衣食住行要有“数”。

如今天吃了多少米的饭,喝了多少毫升水,吃了几个苹果,有多少克,从这里步行到学校大约有多远?这些在头脑中有一个“数学”的“量”吗?看见一个杯子,想到它是一个圆柱体,底面是一个圆,侧面是一个长方形,看到一只翩翩起舞的蝴蝶,马上想到它是一个美丽的轴对称图形,看到一堆草垛,马上想到优美的圆锥体等。

这些物体在头脑中有数学的“形”吗?二、过有“数学意识”的数学生活学生心中有数有形,只是学好数学的最基础的基础,是最低层次的要求。

如果把心中有数说成物质的范畴,则数学意识是属于精神世界的范畴。

什么是数学意识?它是一个说不清,道不明的东西,数学意识是意识形态的问题,是一个世界观、方法论的问题。

这么说吧,比如,你看到泰国的泰姬陵和它在水中的倒影,马上想到了美丽的轴对称图形。

这个过程是不需要任何外在因素提醒的。

如果有上提醒,你看它是不是一个轴对称图形呀?你一看,果然是一个轴对称图形,那么你就没有“数学意识”。

有一文学作品叫《天语》,主人公陈家铬躺在宾馆的床铺上,听着窗外的雨声,不由感觉到了雨点的大小,雨点下落的速度、密度,这个时候的降雨量是多大,地面上积了多厚的水,小河里又涨了多深的水……。

这个陈家铬就是一人有数学意识的人。

在教学中,教师就要有意无意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过有数学意识的现实生活。

三、过“做数学”数学生活数学知识源于生活。

正如数学家华罗庚所说:“宇宙之大,粒子之微,火箭之速,化工之巧,地球之变,日用之繁,无处不用数学。

”这是对数学与生活关系的精彩描述。

《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提出:“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动手实践是学习的重要方式。

动手实践,感受数学就是动手做,做什么?做数学,操作数学活动。

请看某数学教师下面的教学过程:在教“圆的周长”时,某数学教师让学生准备了盘、硬币、废自行车轮等,让他们想出各种办法量出各种圆的周长,找出圆的周长与直径的关系。

孩子们有的拿出绳子,绕着轮子一周,在绳子上做记号,然后把绳子拉直,由直尺量出绳子的长,也就是轮子的周长,再在轮子上量出直径,认真的记下数据;有的拿着盘子在桌子上事先画好的直线上转圈,盘子转一圈,就在直线上做上记号,再量出直线上线段的长,也就是盘子圆周的周长;有的拿着硬币,如“盘”炮制,量出硬币的周长和直径。

然后,教师在黑板上制表,让孩子们把数据填在表中。

再由孩子们从表中的数据算出c/d的比值,发现这个比值大约是3多一点,再告诉他们,这个比值我们的老祖宗祖冲之早在一千多年前就算出了,而且精确到小数点后七位数,即3.1415926—3.1415927之间,从而总结出计算周长的公式是c=∏d(日常为∏≈3.14)。

然后告诉孩子们这就是前人留给我们的数学成果,有了这个成果,我们就不用劳神费力地去量圆的周长,只要知道圆的直径,我们就能算出圆的周长。

以上的活动就是一个“做数学”的过程,就是让学生再亲身参与“做数学”的生活。

通过“做”,我们才能数学符号,如+、-、×、÷、负号等,才能发现数学知识点、数学规律、数学公式、建立起数学模型等。

四、过“用数学”的数学生活数学知识源于生活,而最终服务于生活。

《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提出:“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初步学会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让数学知识迁移到现实生活中,数学知识是理性的,运用数学知识是感性的,这个过程要有一种知识迁移的能力,让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同在。

请看下面一个小学生的日记:在平时生活中,我们经常要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