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清像机卡口式电警系统施工方案目录第一章项目方案设计 (6)1.1系统总体设计 (6)1.2项目方案设计 (7)第二章系统安装方案 (8)2.1立杆距离及设备安装 (8)2.1.1系统杆件安装 (8)2.1.2设备安装(标准方案) (9)2.2非标道路系统安装操作说明 (10)第三章系统安装准备 (12)3.1工具仪表准备 (12)3.2软件准备 (12)3.3主机参数准备 (13)3.4基础、立杆和户外配电箱检查 (13)3.5供电检查 (13)3.5.1交流电源要求 (13)3.5.2 UPS稳压电源要求 (13)3.5.3 开箱验货 (14)第四章系统布线、设备安装及检查 (15)4.1系统布线接线 (15)4.1.1系统布线总图 (15)4.1.2 系统布线接线分解 (15)4.1.3 电缆布放工艺、要求 (17)4.2系统设备安装 (20)4.2.1 高清像机安装 (20)4.2.2 安装频闪灯 (22)4.2.5 安装智能交通终端管理设备 (22)4.3系统上电前检查 (23)4.3.1设备安装固定检查 (23)4.3.2系统接线检查 (23)4.3.3设备短路检查 (23)第五章系统调试 (24)5.1设备升级指导 (24)5.1.1升级方式 (24)5.1.2恢复设备默认配置 (29)5.1.3升级注意事项 (30)5.2IE浏览器使用的提醒 (30)5.2.1 IE浏览器推荐 (30)5.2.2 初次使用IE浏览器的注意事项提醒 (30)5.2.3 IE浏览器登录不同型号设备前的注意事项提醒 (31)5.3高清像机调试指导 (31)5.3.1 像机WEB客户端使用介绍 (31)5.3.2 像机场景 (33)5.3.3像机参数设置 (34)5.5012B信号检测器参数设置 (57)5.5.1 信号检测器调试步骤说明 (57)5.5.2 信号检测器参数设置详细指导 (58)5.6频闪灯调试 (59)5.6.1频闪灯调试步骤导航 (59)5.6.2 频闪灯调试步骤详细介绍 (59)5.7闪光灯调试 (60)5.7.1闪光灯调试步骤导航 (60)5.7.2 闪光灯调试步骤详细介绍 (61)5.8智能交通终端设备(0800智能交通终端管理设备)使用指导 (61)5.8.1 智能交通终端设备的组网方式介绍 (61)5.8.2设备参数配置指导 (64)5.9系统模拟调试 (72)5.10网络、光纤数据传输调试 (72)第6章. 实时图片浏览 (73)6.1WEB预览 (73)6.1.1 预览窗口介绍 (73)6.1.2 实时图片在本地PC的存储路径 (73)6.1.3 WEB录像、图片存储路径修改 (74)施工安全须知施工人员要求:应按照施工安全,要求着反光背心等防护装备进行施工作业。
施工区域要求:应设置安全施工区域和提示,确保施工区域安全,规定如下:普通公路:在车辆来向距施工地点150米处依次放置【施工区域警示牌】、【施工路段限速牌】、【导向牌】,后以合理间距向施工地点方向设置安全隔离墩,形成施工隔离区域。
高速公路:在车辆来向距施工地点1.5公里靠硬路肩或中央护栏(安全的地方)处放置【施工作业警示牌】,往施工地点方向依次间隔150米左右分别放置【施工道路限速牌】、【导向牌】、【距离施工地点距离提示牌】,后以合理间距向施工地点方向设置安全隔离墩,并在隔离墩转弯处放置【车流导向牌】形成施工隔离区域,,并在车辆去向距施工区域150米外的安全地方放置【取消限速标志牌】。
吊装或登高作业区要求:区域周围应设置明显的危险告示牌,夜间应有明显危险警示灯设置。
周围应配有专人看管,劝导行人绕道通行。
作业区域下方严禁站人。
工程作业车停放要求:应注意工程车停车位置是否适合登高作业,工程车的支撑脚是否按规定支撑在工程车伸展臂旁及作业范围内是否有强电线路、伸展时是否会触碰旁边物体等注意事项。
登高作业时要求:按要求系安全带、配戴安全帽,放置好设备、工具和随身物品,防止高空坠物伤人。
强电部分要求:接线时,强电外露部分的接头应按规范进行绝缘和防水包扎,注意绝缘盒防水材料的老化问题;强电接入设备端,在保证线路畅通的同时须将线缆绝缘皮压入接线端子,避免升温后因绝缘层与铜丝脱离而出现带电铜丝外露;老线路施工时,对线路应先进行验电,确保线路无电后再进行施工操作。
第一章项目方案设计1.1 系统总体设计本方案针对项目需求,同时考虑与现有系统平滑对接的需要,采用纯视频检测方式,自动对视频流中运动物体进行实时逐帧检测、锁定、跟踪,根据车辆运动轨迹判断车辆是否违章并进行记录,无需破坏路面、埋设线圈。
系统采用500万CCD高清一体化摄像机为采集主体,单台摄像机覆盖单向3车道;同步支持LED频闪灯进行夜间补光。
设备稳定,结构简单,便于安装维护。
系统整体分为三部分:前端采集部分、网络传输部分和中心管理部分。
前端采集部分针对本项目需求为新建部分,建成后可与现有系统平滑对接;网络传输部分采用4G无线传输通道以降低光纤链路铺设所面临的工程量大、投资大等问题;中心管理部分利用现有系统;项目整体框架图如下:1、前端采集子系统数据采集子系统主要由图像采集设备(一体化电警抓拍单元)、辅助光源(补光灯)、网络传输设备(光端机或光纤收发器)等组成,完成红绿灯状态检测、机动车违章行为检测、违章图片抓拍、补光灯控制、违章记录本地储存、相关信息网络上传等任务。
一体化电警抓拍单元:系统采用一体化结构,集成500万嵌入式摄像机,内置高性能处理器,集成丰富的智能化算法;内置防雷模块,提高系统可靠性;实现一体化交付,现场安装方便,可靠性更高。
⏹LED补光灯:LED频闪灯采用进口封装高亮度LED,内置灯珠全部采用原装进口的美国CREE灯珠,发光效率为普通补光灯的两倍以上,整机防护等级为IP66,能够适应在室外的恶劣环境下长时间无故障作业。
⏹智能终端管理设备:采用嵌入式高性能处理平台,内置大容量硬盘,支持多路图片和视频接入,集图片、视频存储,管理、网络交换传输等功能于一体;支持多路数网络摄像机、模拟摄像机接入;具有断点续传、图片录像检索、图片合成、黑白名单等功能;内置工业级交换机,光纤传输接口可选;内置双网卡,可实现双网段隔离,提高数据安全性。
⏹网络传输设备:由以太网交换机(内置于智能交通终端管理设备中)无线传输模块等设备组成,实现前端卡口子系统到后端中心管理平台之间数据的互联互通。
⏹信号检测器:此产品配合智能相机(包括闯红灯一体化摄像机、卡口型电子警察系统一体化摄像机),实现闯红灯违章抓拍和卡口型电子警察系统抓拍,是智能交通抓拍系统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独立部件。
在视频检测模式中用于实现红绿灯信号的接入。
2、网络传输子系统网络传输子系统主要包括无线传输模块、4G无线专网等,实现前端采集子系统与中心管理子系统之间的数据和图像信息传输。
(1)无线传输模块:使用4G专网无线数据传输方式,不需要架设线路。
推荐通信线路无法到达或者架设线路成本较高时使用。
(2)4G无线专网:采用基于TD-LTE技术的4G无线专网实现前端信号的回传,并与后台监控中心对接。
该系统具有高带宽、广覆盖、实时、可靠、高效、成本低的综合优势。
3、中心管理子系统中心管理平台主要实现对电子警察前端路口设备进行远程管理、网络监控、抓拍图像和数据的处理,以及违章车辆的处罚等工作,并充分考虑与其它交通管理软件系统的接口兼容问题。
1.2 项目方案设计本方案根据以下需求设计:1、在滨海大道与明珠路交叉口西向东方向车道增加一套电子警察前端路口设备,通过4G无线专网实现前端设备与监控中心的互联互通;2、在滨海大道与龙昆北路交叉口西向东方向车道一套电子警察前端路口设备,通过4G无线专网实现前端设备与监控中心的互联互通;第二章系统安装方案系统安装方案章节,主要是介绍设备安装位置设计。
设备安装位置主要介绍像机、LED频闪补光灯和爆闪补光灯的安装位置设计等方面的内容。
2.1 立杆距离及设备安装2.1.1系统杆件安装2.1.1.1立杆安装距离一、立杆安装距离对系统影响的说明系统的像机立杆距离,影响到系统功能的实现和系统效果最佳发挥。
立杆距离对系统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因素①:杆件安装距离决定了系统场景系统监控场景的宽度要求覆盖3标准车道,至少14米(3车道*3.75标准车道+冗余2米)左右;该系统车牌识别宽度范围在90~140之间,以上是该系统对像机监控场景的整体要求。
影响像机监控场景的有两个因素:立杆距离和镜头焦距。
他们之间的关系是:立杆距离不变时,需更换镜头焦距来满足像机场景要求;而当镜头焦距不变时,则采用移动立杆距离来满足系统场景要求。
系统主机立杆的位置,就是采用以上方式来确认的。
当镜头焦距选定后,立杆距离决定了系统的监控场景。
因素②:杆件安装距离决定了像机的监控角度像机的监控角度影响视野内车辆的前后跟车的遮挡问题。
立杆位置距离停止线越远,前后车遮挡问题越严重;立杆位置距离停止线越近,越能规避前后车遮挡问题。
而监控车道车辆的前后车遮挡,影响系统的智能分析,从而也影响到系统效果的发挥。
因素③:杆件安装距离决定了系统的补光能效系统的补光设备在设计上都有最佳补光的距离范围,在该距离范围内立杆,才能达到系统最佳补光要求。
满足系统的夜间补光要求,才能确保系统夜间运行。
二、立杆安装距离和镜头焦距匹配的介绍由于路口情况复杂,系统最佳安装位置被占的情况普遍存在。
因此,主机立杆除标准安装位置以外,还得兼顾非标安装点位的立杆安装规范。
综合以上各方面因素的考虑,我们除了提供标准的主机立杆安装方案,还提供了非标的主机立杆方案供参考。
系统标准方案和非标安装方案的安装距离和相应镜头选择,请参考表1说明:标准方案(推荐)立杆距离停止线18米,允许±1米冗余 16mm 定焦镜头 523系列像机,要求使用1英寸像面的镜头。
非标方案 立杆距离停止线22~24米22mm 定焦镜头 立杆距离停止线24~26米 25mm 定焦镜头 表1 立杆距离和镜头焦距对应表注意:主机立杆位置的距离,依据现场停止线作为起始点来计算。
三、系统标准立杆距离的推荐系统标准方案推荐的立杆安装距离:立杆距离停止线18米,允许±1米冗余。
推荐理由:该安装距离满足系统各方面要求,可使系统处于最佳运行状态,确保系统各项功能指标达到预期。
四、关于非标安装方案对系统功能影响方面的说明选择非标安装方案进行系统立杆安装,对系统智能分析的车牌识别、车辆行为判断准确性和夜间图像效果方面有较大影响。
从实际项目施工经验来看,立杆距离(参考标准立杆方案)后移超过20米以上,对系统功能及效果方面的就略有影响,随着立杆后移的距离增加,该影响也随之增长,若距离大于25以上还需后移,该影响将成倍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