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经验交流]人社局信息化建设经验材料

[经验交流]人社局信息化建设经验材料

[经验交流]人社局信息化建设经验材料
人社局信息化建设经验材料—让数据多跑路让群众少跑腿
XX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近年来,XX市人社部门紧紧把握人社工作发展方向和规律,围绕便民化、便利化,充分利用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手段,有效整合各类信息资源,按照“统一标准、互联互通、整合共享、共同提升”的原则,建成了首个一体化网上办事大厅——XX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电子政务服务平台。

市民或用人单位足不出户动动指尖即可一切尽在“掌握”,“互联网+人社”行动计划初见成效。

通过三年多的运转,累计注册单位用户9625家、个人用户万人,网上办事大厅专栏访问量达到了30万余次,累计办结公众申报事项25
万余件,公众满意率达到99%以上,实体窗口正常办理业务量直接减少近40%。

我们的创新做法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突出“一体化”,所有服务事项全部纳入。

一是梳理服务事项。

我们坚持“应进必进”的原则,在系统内共梳理出14类122项行政服务事项,涉及劳动就业、社会保险、人事人才、劳动关系等人社服务领域,全部统一标准后纳入电子政务平台,市民或用人单位通过在线申办或在线预审等方式进行办理。

二是固化运行流程。

对纳入电子政务平台的每个办理事项,制定清晰的运行流程图,全面公开每个事项的法定依据、实施对象、法定条件、申报材料、办理流程、承诺时限、联系方式等信息,群众在申办业务时,可以明确知道办事需要提交的材料、办结需要经过的流程,简单明白、一目了然。

三是服务向下延伸。

目前,人社电子政务平台已经覆盖全市1221个推行网络化管理的社区、9600余家用人单位,为市民或用人单位提供“一站式、全天候”的网上办事服务。

(二)突出“大融合”,实现办事流程和数据的有效整合。

我们积极探索,打破了不同机构间原有的业务布局,重新构建了协同经办服务流程。

同时加强数据资源整合,在全省人社系统内部率先建立了配套电子政务平台的基础数据库,真正实现“记录一生,服务一生,保障一生”。

一是让数据多跑路。

用人单位和个人办事不用再奔波于各经办机构各服务窗口,只需在家“一键登录、全网受理”,申报,查询,结果告知全在网上完成。

二是用户信息只需记录一次。

通过实名认证的市民和用人单位在平台申办事项时,只需填写一次标准化的表格信息,上传相关证件的电子件,系统即会自动记录并生成电子档案袋,之后无论办理任何业务时无需再次重复提供资料或数据,各部门审核时,由系统自动筛选和确认,实时调取、实时比对,提高了办事效率。

三是各部门业务高度协同,流程自动驱动。

我们在不同的审批部门和经办机构之间,梳理和规范了办事关联流程,并进
行了逻辑简化再造。

比如用人单位办理新增员工社会保险登记,以前的流程是单位先到人社局相关科室办理用工合同备案登记、再到就业经办机构办理就业登记,最后到社保经办机构办理员工新增,用人单位需在三个机构不同服务窗口之间奔波。

现在的办理流程则只需在电子政务平台提交申请,上传申请资料,系统即会自动在各办理环节中进行事项流转,工作人员在流程驱动下按权限、步骤和时限要求完成审查确认,直至办理完结。

从而做到了业务高度关联,过程自动流转。

四是办理结果网上告知。

个人和用人单位申请的业务,办理的过程和结果全部通过政务平台网上告知,提交申请人员可清楚的看到办理结果,并可对办理过程做出评价。

五是具备数据自动分析功能。

统一的基础数据库通过后台管理,对同一用户重复提交的信息和资料,可实时进行比对;对用户业务办理的内容、异常情况等方面自动进行分析,通过各类数据之间的关联性,梳理总结出近期的业务办理的重点和问题,既有效地分辨排除资料真伪性,也提高了服务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三)突出“共享性”,推进信息的互联互通。

打破“信息烟囱”、“信息孤岛”,实现不同部门与单位之间各类数据信息互联互通,是提升电子政务平台服务效能的一个重要突破。

一是主动纳入政府综合信息系统管理。

将人社电子政务平台与市政府电子政务系统对接,通过相互数据交换,实现公安户籍、民生需求等信息共享。

二是与人社领域各应用系统对接。

通过各系统提供的有效资源,优势互补,提升各业务系统应用自动化服务能力。

三是与各终端服务载体对接,提供多样化便捷服务方式。

我们在电子政务平台下按统一接口标准和数据标准建设了公共服务协同平台,将电子政务平台与12333微信公众号、XX人社手机APP、门户网站、社保卡自助服务终端及银医社保通服务终端等等合为一体,构建了咨询服务与事务办理于一体的综合网络平台,实现7×24小时全天候、无间隙服务。

服务对象可自主选择适合自己的服务载体和服务方式,无论使用任何载体,均只需“一次注册”、便可“全网通行”,极大地方便了群众办事。

(四)突出“痕迹化”,所有环节实时监控,全程监管。

针对责任不清、追责不力、不担当不作为等问题,我们坚持以“制度+技术”保障网上行政服务全程“留痕”,让网上服务全程可追踪可查询。

通过电子政务平台的监控功能,可对每个办理事项全过程实时在线监控,并可设置提醒功能,对超时办理的工作人员随时提醒,大大提升了管理水平和服务时效。

监控结果和用户评价结果,运用到工作人员绩效考核当中,绩效激励全用数字说话。

同时,针对梳理出的每项服务事项,对应建立“责任事项、追责情形、追责主体、追责依据和应负责任“五位一体”的责任清单,使监察方式由事后监察变为事前、事中、事后全过程监察,实现了权力运行可视、可控、可查、可纠。

我们在信息化建设上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与广大人民群众的期待和要求还有差距,还有很多地方要向兄弟市州学习。

下一步,我们将以深化电子政务平台建设为重点,以智慧人社为蓝图,实施一批服务社会、关系民生的信息化应用项目,学习威海等地的先进经验,认真打造“互联网+人社”升级版,为经济社会发展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