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提高口语交际能力
饶阳县大尹村镇大宫殿小学段亚红社会形态已经正在发生变化,要求人们必须高质量的口语交际水平。
口语训练课已经成为现行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语文各册教材一般都安排了4----6次的口语训练,其中各次的内容和目标要求有所不同,采用的教学方法也同样有所不同。
但是,进行口语交际课的基本途径是相同的,一般围绕以下三个步骤进行进教学设计:一是创设情境,让学生“想说”;二是提供方法和空间,让学生“敢说“;三是适时鼓励、纠正,让学生逐渐“说得好”。
一、结合课文内容创设情境
语文课程具有丰富的人文内涵,稳中有降的教材都具有“综合性、科学性、时代性和开放性”的特点,教材不但着眼于提高学生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丰富语文的积累,发展思维,还使使学生具有识字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等能力。
在教材中无论是拼音、识字、阅读、习作和口语交际等方面的内容,都有计划地安排在一个有机的整体里的,因此,在语文教学中,可充分利用课文内容进行拓展、创造、有意识地创设多种多样的情境,开展口语交际活动,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结合课文内容创设情境进行口语交际训练的途径可以是多种多样的,比如,那些属于写景状物的课文,可以学生在对课文初步理解的基础上,创设“小导弹”或“小推销员”解说的情境,让学生扮演各类角色,进行口语交际;那些属于写人记事性的课文,也可以在学生对课文内容初步理解的基础上,创设“再现式”的
生活情境,让学生投入角色,进行口语交际训练。
由此可见,结合课文内容进行适当的创设口语交际情境,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动机,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二、捕捉生活创设情境
人在生活交往中,常有因为双方用方言交流而造成误会或闹成笑话的事,教师可以利用这些生活事例,为学生创设口语交际的情境,增强讲普通话的信心和不断养成讲普通话的习惯,为实现能用普通话与人交流的这个最基本的目标奠定基础。
创设口语交际情境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但最基本的要求是贴近生活,只有从生活来的情境,才符合儿童年龄特点、生活实际和思想实际。
因此,创设情境,不能只靠课文中的文字故事或课文中的几幅插图。
那些“故事”、图片所设的情景与内容,只是口语训练课中的一些例子,也是要求训练的基本主题,在进行口语交际时,教师除了凭借那些“例子”“训练主题”之外,还必须根据自己学生身边周围的事物出发,善于捕捉、发现生活中的例子,尽可能创设贴近儿童生活的情境,进行口语交际训练。
只有这样,才能有利于激发学生的说话欲望,充分调动学生人人动脑、动口,乐于参与实际,提高口语交际能力。
三、组织实践活动创设情境
要使学生在口语训练课上激起说话的欲望,产生敢说的信心,而逐渐达到说得好的目的,最了的办法是在口语训练课前,教师认真的有组织学生开展一些相应的活动。
因此,对对儿童来说,一是通过参与活动,有了真正的体验才能对事物获得自我的认识。
二是活动又能
使学生产生愉快感,活动后又容易激起学生想说的的欲望感。
三是学生在整个活动过程中都身临其境,活动又为他们提供了丰富多彩的交流素材,学生有了这些素材,就不会担忧“无话可说”或说得不好“,能自我消除心理障碍,因此,创设活动情境,才能使口语训练起到事功倍的作用。
要上好口语交际课,只有给予他们体验的时间和机会,只有让其在充分体验的基础上,才能得出对生活,对科学、对知识、对环境等方面的自我看法,才能在在口语交际活动中获得发展,不断形成能力。
四、教师描述创设情境。
心理学研究表明,思维通常是由问题产生的,并以解决解决问题为目的的。
教材中有些内容也提出了一定的问题,这些语言文字经过老师的口头描述会更形象地进入学生的大脑,激活学生的思维,产生强烈的表达欲望。
总之,只有教师准确把握教材,合理利用教材,创造宽松、愉悦的交际环境,才能激发学生的表达欲,更好地激起他们交际的欲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