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乡镇民族团结进步工作发言材料.docx

乡镇民族团结进步工作发言材料.docx

乡镇民族团结进步工作发言材料
XX镇位于西华县城西15公里,辖27个行政村、63个自然村,总面积73平方公里,耕地76000亩,人口64540人。

辖方庄、杨场2个少数民族村,共有少数民族(回族)群众3200人,其中方庄村是西华县最大的少数民族(回族)聚集村。

近年来,在县委、县政府正确领导和各级各部门大力支持下,XX镇党委、政府牢牢把握民族团结这个根本方向,以民族团结促经济发展、保社会稳定,持续提升少数民族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满意度,取得了良好的成效。

一、加强政策学习宣传,营造良好环境,不断提升民族团结工作水平
镇党委、政府始终把民族团结摆到重要议事日程,把民族团结工作作为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抓手,并认真学习对党的民族政策作到熟悉于脑、心中有数、得心应手。

强化利用村广播、固定宣传栏、乡村文化墙等大力宣传党的民族政策以及在民族团结方面做出显著成绩的先进
典型,介绍少数民族群众发家致富、争创文明家庭的先进典型;加大推进法律法规知识进乡村、进校园、进企业活动,提高干部群众的民族团结意识、政策水平和法制观念,开展回族村与相邻汉族村建立民族团结友好村邻创建活动,开创了民族村邻民族团结友好互助的可喜局面。

二、保障民族权利,注重少数民族干部培养
在正确贯彻执行党的民族宗教政策过程中,我镇坚持把
注重少数民族干部的培养和使用作为加强民族团结的重要
保证。

我们着眼于全局,更新观念,培养和造就了一支素质高、结构合理的少数民族干部队伍,切实保障了少数民族当家作
主的权利。

目前,全镇共有干部职工名,其中少数民族干部
3名,占干部总数 %;县、镇人大代表中少数民族代表共6名,占人大代表总数的12%;政协委员中少数民族委员共5名,
占委员总数的50%;村干部中少数民族干部15人,占村干部总数的10%。

同时,我们对少数民族干部在学习生活上优先照顾,尽可能优先安排必要的学习培训或参观考察,进一步拓宽了
他们的视野,增长了见识,提升了他们为人民服务的本领。

三、发展民族经济,引领少数民族群众共同致富
镇党委、政府时刻关注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党政
班子成员经常到方庄村、杨场村走访调研,听取党员和群众代表的意见建议,因地制宜引领回族群众发展经济,致富奔小康。

通过持续的不遗余力的引导扶持,两个少数民族村形成了“养殖起步、饮食上路、运输业跑步”发展模式。

目前这两个村齐头并进,从事餐饮、运输、务工等人员达1800
人以上,群众年累计创收8000多万元。

我们大力助推方庄
村养殖基地规模化经营,指导扶持河南润祥养殖有限公司、河南伊方牧业发展有限公司等养殖大户积极发挥龙头带动
作用,方庄村已形成占地360余亩的养殖区,年效益达700
余万元。

经济发展了,群众富余了,获得感明显提升,为民族团结进步奠定了良好基础。

三、强化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少数民族群众的幸福感
清真寺是回族群众的精神依托,方庄村原有清真寺年久
失修,群众要求重建重修的愿望和呼声非常迫切,镇党委政府多方筹措资金、审批土地、督促立项、推进建设,2018年底,方庄村新建成了一座新的气势恢宏的方庄清真寺,得到回族群众的一致称赞。

为解决方庄村内沟渠黑臭水体问题,我们积极筹措资金2万元,党员干部现场查看、现场办公,以最短时间解决问题,保护了少数民族村庄的生态不受影响。

在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方面,我们鼓励和引导向少数民族村倾斜支持,优先考虑、重点关注,目前方庄和杨场两个村的道路硬化、村庄绿化、农田水利、文化广场、文体设施、活动阵地、文化书屋、卫生室、学校等基础设施一应俱全,极大改善了回族群众的生活,让他们感受到幸福美满。

四、落实惠民政策,提升少数民族群众的满意度
XX镇党委政府始终把服务群众、凝聚民心记在心里、抓
在手上、落实在行动中,通过持续提升群众满意度,把他们紧密的凝聚在党的周围。

2019年的大走访活动中,党员干部们遍访了所有的少数民族困难群众,鼓励他们依靠双手摆脱困境,帮助他们解决实际问题60多条次;党政班子成员亲
自参与方庄村、杨场村遗留信访问题的处理,实现了大局稳。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