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文化冲突论全

文化冲突论全

[收稿日期]2008-10-12[基金项目]湖南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资助项目(编号: 07C18)[作者简介]贺龄慧(1982-),女,湖南衡阳人,南华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硕士研究生。

①南华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教授。

第10卷第2期2009年4月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Journal ofUniversity ofSouth China(SocialScience Edition)Vo.l 10 No. 2Apr. 2009论现代西方的文化冲突理论贺龄慧,周晓阳①(南华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湖南衡阳421001)[摘要]现代西方文化冲突理论主要包括:历史主义文化冲突论、现实主义文化冲突论、未来主义文化冲突论以及社会文化冲突论。

这些文化冲突论学派从不同视角探讨了文化冲突的问题,对我们正确认识和处理文化冲突问题,建设社会主义和谐文化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但西方文化冲突理论从哲学基础看是历史唯心主义的,我们必须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去其糟粕,取其精华"。

[关键词]文化冲突;历史主义;现实主义;未来主义;社会文化[中图分类号]G0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0755(2009)02-0018-03 文化冲突是指不同性质的文化之间的对立和斗争,在经济全球化、文化多元化的现时代,文化冲突已经成为一种普遍的社会现象,在社会转型期,文化冲突更加激烈,往往演变为文化危机。

针对资本主义社会存在的文化冲突和文化危机,一些西方学者从不同视角进行了比较广泛而深入的研究与探讨,形成了各种各样的文化冲突理论。

比较有代表性的学派有:历史主义文化冲突论、现实主义文化冲突论、未来主义文化冲突论、相对主义文化冲突论以及社会文化冲突论等。

研究现代西方的文化冲突理论,对于正确认识和处理文化冲突问题,建设社会主义和谐文化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一历史主义文化冲突论历史主义文化冲突理论认为:文化是一种历史现象,人类进化史,实际上是一种文化演进的过程。

不同历史条件下,文化形态是不同的。

因此,从纵向的视角观察,不同的文化形态之间存在着本质的差别,由此形成不同文化形态之间的历史性冲突。

从文化形态看,人类文化经历了渔猎文化、农业文化、工业文化、信息文化四大历史形态。

在文化形态转型过程中,文化冲突表现得特别突出。

斯宾格勒在《西方的没落》一书中指出,任何文化形态都存在一个发生、发展和衰亡的过程,随着资本主义工业化的极度发展,预示着它最终走向灭亡的命运。

极度发达的西方工业文明,造成了物质财富的极度膨胀,也带来了环境破坏、资源浪费、道德沦丧等社会问题,造成了新旧文化之间的冲突,甚至发生空前的文化危机。

汤因比认为,文化在时间上具有差异性,而在空间上又具有共同性。

不同时代文化的历史差异必然造成文化冲突。

而同时代的文化则具有同质性,不存在优劣之分,需要相互尊重。

如何解决文化冲突问题呢?历史主义的文化冲突论主张:同时代的各民族文化之间应当相互尊重、相互学习,而不应当彼此攻击,互相否定。

在旧的文化形态向新的文化形态转变过程中,必然发生新旧文化的冲突,解决这种冲突的正确途径是自觉地运用新文化去代替旧文化。

现代工业文明已经发展到顶峰,不能再向前发展了。

它的未来趋势是被新的文化形态所取代。

雅斯贝尔斯把文化形态的转变期称为"轴心期",如中国古代的春秋战国时期、西方古希腊时期。

文化轴心期的特点:旧文化形态与新文化形态开展激烈的斗争,各种学派像雨后春笋般产生出来,各种思想激烈交锋。

这种文化冲突表明:一方面,旧的文化形态遭遇了空前的危机;另一方面,新的文化形态逐步确立起来。

他们认为,西方现代工业文明遇到了空前的危机。

这也预示着,人类历史上第二大文化轴心期即将来临,西方文明趋于没落是不可避免的。

历史主义文化冲突论从历史视角来分析文化发展的过程及其趋势,有一定的合理性,但它脱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片面从文化形态本身来研究文化历史,是非科学的。

它还否认文化的阶级性和民族性,也是不符合历史事实的。

二现实主义文化冲突论现实主义文化冲突论不是着眼于文化的历史过程,而是着眼于现实。

达伦多夫、科普等学者认为,西方现代社会经常处于文化冲突之中,而这种文化冲突是社会变迁的动力。

他们认为,现代社会的文化冲突大致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种是本土文化与外来文化的冲突;另一种是本土文化内部的冲突。

从本土文化与外来文化之间的冲突来看,文化霸权主义是发生文化冲突的根本原因。

一些发达国家借口发展中国家的经济文化比较落后,强行将自己的文化推向发展中国家,而相对落后国家则奋起抵制外来文化的侵略,捍卫本国传统文化,这就必然发生激烈的文化冲突。

从本土文化内部的冲突来看,每一个社会内部都是由若干部门或方面组成的系统,在这个文化系统结构中,存在结构不平衡。

因此,必然引起国家内部的文化冲突。

比如,人文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发展的不平衡会引起文化冲突,宗教文化与世俗文化发展不平衡会引起文化冲突,伦理文化与法理文化发展不平衡也会引起文化冲突。

在每一个文化部门内部也存在文化冲突,比如,在宗教文化部门内部,各种宗派之间也存在激烈的文化冲突。

他们认为,解决本土文化内部文化冲突的关键是实现文化系统内部各要素、各方面之间的平衡、协调与和谐。

[1] 现实主义文化冲突论从社会现实出发来研究文化冲突问题,从方法论上讲是合理的。

但是它不是从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基本原理出发,而仅仅从文化系统本身去寻找文化冲突的根源,因而与唯物史观是不相容的。

达伦多夫虽然是一位通晓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德国著名学者,但他受西方结构功能学派影响较大,未能彻底坚持唯物史观,最终导致历史唯心主义。

现实主义文化冲突论的特点,不是研究文化形态转变时期的文化冲突问题,而是重点研究现实的文化形态处于相对稳定时期的文化冲突问题。

李普塞特对美国现实社会的文化冲突问题的分析比较精辟,他说:"在那些影响美国政治长达一个世纪之久的道德主义的组成部分中,有两个方面是突出的:一个方面来自多民族的美国国内一些集团之间的冲突,这反映在以民族为基础的各种热衷于排外、宗教偏见或种族偏见的运动上;另一方面,是受过高等教育的知识精英的价值观与实用主义经济体制的价值观之间持续冲突的结果。

"[2]可见,现实主义文化冲突论的研究方法还是有一些值得肯定的地方。

三未来主义文化冲突论历史主义从文化形态的历史演变来探讨文化冲突问题,现实主义从现代社会内部结构和空间视角来探讨文化冲突问题,而未来主义则分析现代社会文化冲突的实质,探讨文化发展的未来趋势,托夫勒是未来主义文化冲突论的典型代表人物。

美国学者托夫勒通过对西方社会的客观分析,对未来社会的文化发展趋势进行比较精辟的论述,他在《未来的冲击》、《第三次浪潮》、《权力的转移》等著作中,系统地阐述了未来主义的文化冲突理论。

在托夫勒看来,人类社会从经济形态来分析,经历了渔猎经济、农业经济、工业经济三个历史形态,而未来社会的经济形态必然是知识经济。

在渔猎经济时代,最大的生产资源是体力,因此,男子在社会中居于主导地位。

在农业经济时代,最大的生产资源是土地。

因此,地主居于社会的中心。

在工业经济时代,最大的生产资源是资本,因此,社会居于资本家的支配之下。

而在未来的知识经济时代,最大的生产资源是知识,因此,高级知识分子将是未来社会的主宰力量。

从人类社会的文化形态来考察,人类文化经历了渔猎文化、农业文化、工业文化三种文化形态,而未来社会的文化形态则是信息文化。

在渔猎文化、农业文化时代,各民族处于闭塞状态,文化交往只是在极其狭小的空间中进行,文化冲突不是十分明显。

而到了工业文化时代,由于现代交通和通讯工具的发达,文化交往的空间逐步扩大了,出现了全球化的趋势。

而到了未来的信息文化时代,由于网络技术和卫星通讯技术的推广,文化交往的空间范围扩展到整个地球乃至外层空间。

整个地球简直成了一个"地球村"。

伴随着全球化的加速,各民族国家之间的文化交流十分频繁,于是,文化碰撞与冲突的程度达到了惊人的程度。

在传统社会,各种文化冲突的最终决定力量是物质力量,而在未来社会,各种文化冲突的最终决定力量则是知识或信息的力量。

当然,在未来社会,解决文化冲突不能脱离暴力,但那种暴力已经不是传统的物质性暴力,而是知识含量极高的文化性暴力。

未来各国之间的竞争,不是简单的军事力量、经济力量的竞争,而是综合国力的竞争。

在综合国力中,文化软实力的比重越来越大,甚至成为决定综合国力大小的决定性的因素。

未来主义文化冲突论根据第三次科技革命所产生的巨大社会影响来预测人类社会的未来,提醒人们重视文化的功能和作用,具有进步意义。

但它背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和阶级分析的历史唯物主义研究方法,因而不是完全正确的。

四相对主义文化冲突论文化相对主义是西方某些学者针对种族中心主义而提出的比较客观的态度。

长期以来,西方流行种族中心主义思潮,他们认为,白色人种优越于有色人种,黑人、黄人、棕色人都属于劣等人种。

因此,西方文化是先进文化,而东方文化则是落后文化。

针对种族中心主义或西方文化中心主义,一些学者提出了文化相对主义。

文化相对论认为,每一种族或民族的文化都有自己的优点和缺点,各民族国家文化之间应当相互尊重、相互学习,取长补短,共同提高。

文化相对主义的典型代表人物是本尼迪克特,她系统地阐述了文化相对主义思想。

在本尼迪克特看来,每一种文化都有其独特的价值,不同的文化之间是平等的,无所谓先进和落后,高级与低级之分。

既然文化都是等价的、同时代的,那么自然没有先进的和落后的文化之分。

文化相对主义以反对种族中心主义为出发点,具有进步意义。

首先,文化相对主义否认西方文化中心主义,主张世界文化多元性,对于反对西方文化霸权主义具有积极意义。

正如塞缪尔·亨廷顿等在《文化的重要作用》一文中所指出:"文化相对主义原则并不是没有价值的,它有助于反对民族中心主义和种族主义。

"[3]它主张各民族文化之间互相尊重,有利于正确解决各国之间的文化冲突,从而有利于社会进步。

其次,文化相对主义也从反面启示各国、各民族之间开展文化交往的必要性。

既然各种文化都有自己的优势和缺点,因此,各种文化之间开展交往,取长补短是十分必要的。

任何民族都不能以自己文化优越性、独特性来排斥外来文化。

要敢于对外开19第2期贺龄慧,周晓阳:论现代西方的文化冲突理论放,在与外来文化的交流中,相互比较,相互借鉴,从而使自己得到完善和提高。

第三,文化相对主义论证了文化冲突的原因在于文化模式的差异。

本尼迪克特在《文化模式》一书中,生动形象地介绍了普为布洛人、多布人、克瓦基特尔人三种不同的生活方式,从而形成了三种不同的文化模式。

在本尼迪克特看来,各民族的生活方式和文化模式各具特色,应当采取宽容和理解的态度对待他民族的文化模式,彼此尊重对方的生活方式。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