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文化 课件
相同:
都阐述了精神与肉体与形体的关系, 但范缜的认识更深刻.
你能分析出统治者既兴佛又灭佛的原因吗?这样做 不矛盾么?你怎样认识北周武帝的灭佛的措施?
这样做不矛盾;统治阶级的所作所为完全是为 维护其统治服务的. 北周武帝的措施加强了统治力度,维护了统治, 使生产发展起来,增加了劳动人手和财政收入.但 也是佛教文化遭到破坏和巨大的损失。
特点:
2、佛教的盛行
结合时代特点和教材内容,你能说 出佛教在魏晋南北朝时期迅速传播 的原因吗?
社会基础: 战争频繁,社会动荡,人民痛苦
思想基础: 佛教宣扬来世说,易于麻醉人民 政治支持: 统治者为加强思想控制大力提倡
佛教的盛行给社会带来了严重的危害是什么?
(2)危害: ①统治者利用佛教,消磨人民斗志,使人民 安于受剥削压迫的现状。 ②广建寺塔,施舍钱财,浪费了人民大量财 富。 ③寺院经济过度发展,广占 田舍、侵夺百姓,与官府争 夺劳力和税收,加重了人民 负担。
龙 门 石 窟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文化有何特点?具有上述特点的 原因是什么? 特点
(1)带有分裂割据的烙印;(南北文化差异很大)
(2)具有承上启下的特点;(文学上承秦汉,多有新意; 艺术继往开来,成 就卓著)
(3)体现了民族大融合的特色;(重要的文化成就体现 不同民族文化的风格)
(4) 吸收外来文化;(佛教石窟、雕刻艺术大放异彩)
三、承上启下的文学
. 承上启下是魏晋南北朝时期文学发展的 突出特点,上承秦汉下启隋唐.
这一时期文学发展的原因是:
1.社会的动乱为文学创作提供了现实基础; 2.统治阶级为维护统治大肆招揽文士提供了人才; 3.民族融合的加强为文学发展输入新鲜血液.
三、承上启下的文学
(特点) 1、诗歌完成了古诗从四言、五言、骚 体到七言诗的过渡。
2、绘画
(1)带有宗教色彩。 (2)三国曹不兴是我国佛像画的始祖。 (3)东晋的顾恺之擅长画人物画,代表作有 《女史箴图》《洛神赋图》 。
3、石窟艺术
(1)山西大同的云冈石窟 (2)河南洛阳的龙门石窟
不同版本的《兰亭序》
王献之洛神赋
《女史箴图》生动展现了古代妇 女的生活场景
洛神赋图取材于民间流传的洛神与陈留王曹植之 间的爱情故事。
二、道教、佛教的传播与反佛
请同学们阅读教材,归纳出道教发展的基本线索?为道教 发展作出贡献的人物?这一时期道教发展的特点是什么?
线索:
(1)东汉时民间兴起。
(2)东晋葛洪结合儒家思想改造道教,成为为封建统治服务的宗 教。 (3)萧梁时陶洪景吸收佛教教义和封建等级观念,建立起道教的 神仙体系。
道教教义与儒家思想相结合; 吸收佛教教义和封建等级观念 ;
3、反佛灭佛
教材中提到的反佛灭佛的代表人物是谁?主要主张是什么?
(1)南朝范缜著《神灭论》, 从理论上沉重打击了佛教,发展 了古代朴素唯物主义。
(2)北魏太武帝和北周武帝, 从加强统治出发,先后两次灭佛。
王充和范缜思想的比较:
思想内容不同:
王充的《论衡》反对封建神学
范缜的《神灭论》是反对佛教的发展
在3.1415926和3.1415927之间,
这一成果比外国早农学:
北朝贾思勰著有《齐民要术》,系统地 总结了6世纪以前黄河中下游地区农牧业生 产经验、食品的加工与贮藏、野生植物的利 用等,是中国现存最早最完整的农书。
阅读下列材料:
舍本逐末,贤者所非。日富岁贫,饥寒 之渐,故商贾之事,阙而不录。 ——《齐民要术·序》
2、建安文学
(1)曹操的《蒿里行》
(2)王粲的《七哀诗》
(3)蔡文姬的《悲愤诗》
蒿里行
曹操 关东有义士,兴兵讨群凶。 初期会盟津,乃心在咸阳。 军合力不齐,踌躇而雁行。 势利使人争,嗣还自相戕。 淮南弟称号,刻玺於北方。 铠甲生虮虱,万姓以死亡。 白骨露於野,千里无鸡鸣。 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
魏晋南北朝时期,国家分裂、 ①北魏统一黄河流域
社会动荡的背景又导致了哪些 ②江南经济的开发 文化现象产生? ③北方民族融合
④北方经济的恢复发展
活跃在魏晋南北朝思想领域的哲学思想或宗教 包括哪些内容?它们之间的关系如何?
(1)道教、佛教,还有反佛的无神论。 (2)关系: ①道教也得以改造,葛洪结合儒家思想改造 道教,陶弘景吸收佛教教义和封建等级观念, 丰富道教教义。 ②佛教理论发展,适合统治者加强思想控制 的需要,得到迅速的传播。随着佛教传布, 不断有人反佛灭佛,范缜更是著《神灭论》, 给佛教以沉重打击。
魏晋南北朝的科技与文化
一、科学技术的进步
1.请同学们阅读教材,简单归纳以下问题? ⑴魏晋时期科学技术发展的主要在那些领域? ⑵各领域的代表人物是谁? ⑶代表性的成就是什么? ⑷成就有何特点、意义?
代表人物
主要成就
特点 意义
数学
农学 地理 学
一、科学技术的进步 (1)数学:
刘徽 :提出计算圆周率的正确方法; 祖冲之:精确算出圆周率
请回答: 答:“本”指的是农业,“末”指的是商 业。 “本”“末”所指的分别是什么?反映作 者怎样的思想?
反映了作者重农抑商的思想。
(3)地理学:
①西晋裴秀绘制出的《禹贡地域图》提出了 绘制地图的原则; ②北魏郦道元著《水经注》,
是一部综合性地理著作。
郦道元——中国最早的地理学家
魏晋南北朝时期,数学、农学和地 理学发展水平很高,这些成就的取得与 当时怎样的社会背景有关?
3、田园诗:
东晋陶渊明
《归园田居》
《桃花园诗》 4、乐府诗: (1)南方民歌《采桑度》 (2)北方民歌《敕勒歌》《木兰辞》
四、大放异彩的艺术
1、书法
(1)东汉末年,书法成为一门艺术。蔡邕 是有名的书法家。 (2)曹魏的钟繇开始把字体由隶书转化为 楷书。
(3)东晋的王羲之被称为“书圣”,其代 表作有《兰亭序》和《黄庭经》等,与其子 王献之合称为“二王”。
(5)思想领域异常活跃;(佛教与反佛斗争激烈) (6)科技成果成就突出;(祖冲之、贾思勰、郦道元等)
原因 (1)政治: (2)经济:
国家分裂,社会动荡 江南经济迅速发展
(3)民族:
民族大融合
此外秦汉文化的基础和佛教盛行对文化的影响也是重要因素。
练习
1.南北朝时期,统治者宣扬佛教或大肆毁 佛,其根本原因是 A、想要控制寺院的规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