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的语言艺术原则
节目主持艺术是客观存在的,是具有艺术内涵的。
它既要求主持人具备高超的主持技艺、技能,又是创造性的工作,同时还需要运用语言来表达特定的内容和情感。
因此,主持人的语言艺术是节目主持艺术的核心层面。
然而,主持人语言艺术有其必须遵从的一些艺术原则。
正因为如此,节目主持才有了艺术门类所必备的基本要素,看似与日常会话语言相类似的主持人语言,才多了一份艺术的气质与灵动。
主持人语言(这里仅指主持人的有声语言)是以大众传播为目的的,媒体的意图、节目的宗旨,还有主持人的个人魅力、风格特征等,都需要靠对语言的运用才能凸显出来。
因此,主持人的语言活动既有一些基本的规律可循,又有许多必须加以考虑的变量,需要主持人凭着自己的有关知识与能力的积累,凭着以往的经验和临场的判断,完整深刻地阐释语言,灵活得体地运用语言,独辟蹊径地完善语言,与时俱进地发展语言。
一、遵循准确性原则,完整深刻地阐释语言
准确性是主持人语言的最基本要求。
主持人语言传播的内容,如果离开了主持人自身对其的准确理解和把握,那将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我们拿到一段文字语言,如果不对它进行准确深刻的领会和体悟,就有可能对文字本意产生曲解和误读,从而影响传播效果,更谈不上有美的体验。
同样,即使对文字语言有了准确的领会和体悟,也还存在着审美的层次性问题。
主持人的美感处于什么样的层次,决定着创作出什么质量的节目。
一档节目、一个节目主持人、一个频道都有其各自的不同,我们称之为各自的风格。
也恰恰在这不同中,出现了艺术感受的差异和差距,这些差异和差距就集中体现在主持人的语言中。
主持人语言离不开审美天赋的造化和审美环境的熏陶,而这一切又都离不开审美直觉中产生的快感,离不开主持人语言的完美呈现。
人们不论从听觉、视觉、味觉的哪一方面,只有获取了艺术感觉时,才会乐于接受、肯于欣赏、获得愉悦。
我们在制作播出一期期节目的时候,如果有了这种快感,就会全身心地投入,就会对主持艺术有深刻的体验,主持人语言才能入木三分,感染听众和观众。
比如,原中央电视台足球评论员黄健翔,就是因为有了对足球的深刻理解,才使得他从足球解说中获得了艺术感觉,才使得他的解说激情四溢,与众不同。
在一次解说中,他这样形容一个球队的进攻:“又是吉诺拉,左侧传中,头球!打在门柱上弹出来。
再碰一下,进了!非常轻松。
现在纽卡斯尔联队三比零领先。
这场比赛,纽卡斯尔联队的进攻犹如水银泻地,无孔不入!”
这段解说,用词准确生动,句式简洁,句法流畅,富于美感,用“水银泻地,无孔不入”来形容纽卡斯尔联队的进攻,没有对足球魅力完整深刻的理解,没有对词语意义的准确把握,是无法做到如此恰如其分的。
此时,他已经把足球比赛呈现的美,化作自己的语言艺术,恰到好处地传达给了观众和听众。
由此可以看出,准确地理解、深刻地感知、完整地把握,是主持人语言艺术创作的首要前提。
二、遵循表现性原则,灵活得体地运用语言
节目主持艺术实际上就是主持人运用一定的语言技巧,运用自己的生活积累、情感积累,把节目的意图“表现” 出来,从而揭示节目内核的艺术。
这种表现性,是节目主持艺术富有魅力的体现。
主持人语言是节目主持艺术最具表现性的部分,而表现性的核心就是表现力。
表现力是依据文字的内容,借助声音和情感的变化,对客观事物作准确、生动、形象的叙述、描摹所能达到的力度。
主持人的语言表现力更是其思想观念、学识水平、思维方式、审美情趣等多层因素构成的,有着很强的个性风格与色彩。
语言表现力水平,源自丰富的知识和对生活的理解与感悟。
主持人的语言表现力水平的高低,取决于有否合理的知识结构、辩证的思维方法、新颖的观念视角。
艺术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
主持人嗓音条件的特征、发音吐字的准确、抑扬顿挫的语调、语言节奏的把握,都是语言表现力的重要反映,也是形成自己语言风格的基础。
当然,任何技巧的运用,都必须有生活依据和内心依据,机械地套用技巧与蔑视技巧同样没有道理。
极具表现性的主持人语言,正如张颂教授所说的:“带给人们的将是广阔、高远、独特、深邃的优美意境”,“它气盛言宜,字正腔圆,珠圆玉润,余
音绕梁;它准确鲜明,情真意挚,清晰畅达,入耳动心;它形神兼备、声情并茂,声画和谐,赏心悦目;它刚柔相济,严谨生动,亲切朴实,落落大方。
”
孙道临曾经在上海电影节开幕式上的一段开场白可谓超凡脱俗,让人回味无穷:
“大家只要叫我‘孙’就行了。
‘SUN’的英语意思为‘天上的太阳’。
那么朋友,当你们光临电影节的时候,有一个东方的太阳在拥抱着你们。
”
孙道临磁性的嗓音、超凡的情趣、对事物描写和形容时细腻的风格、以及切合情境的情感表达,博得了人们由衷的赞美。
由此可见,语意表达的艺术性,是语言表现性的最佳境界。
精彩的语言,美妙的声音,真挚的情感,将使所要表达的思想内容和所要叙述的客观事物锦上添花,产生感染力,从而增强主持人的魅力和吸引力。
三、遵循创造性原则,独辟蹊径地完善语言
节目主持艺术是一门创造性的艺术,主持人语言艺术尤其如此。
在周而复始的、看似重复实则不然的艺术创作中,能坚持艺术生命力的火花不断地闪烁,不断地去撞击受众的审美心灵,这对主持人的原创力是一个十足的挑战和考验。
主持人不仅仅是节目的串连者,还要参与节目的选题、策划和组织。
这样就为主持人以独特的视角阐述事物提供了条件。
主持人对节目的理解、对生活的感悟,通过个性化的语言得以外化,与听众观众坦诚相见,主持人的思维反应、价值观、道德观、文化底蕴、情感倾向、兴趣审美等尽显人前。
因此,主持人语言要有鲜活的真切感受,要有睿智的真知灼见,同时还要尽量避免千人一面的程式化语言。
因为对于一个节目来说,缺乏创新,缺少激情,整个节目都将会失去光彩。
主持人的语言素养在有声语言的创造性转化过程中起到很重要的作用。
记者、编辑创造出精彩的文字稿件,如果主持人的语言素养达不到要求,那也会使稿件的效果大打折扣。
主持人的语言素养属于一种专业修养,是主持人业务能力的具体体现。
语言素养的基本要求包括写作能力、有声语言表达能力和即兴口语三个方面。
这就要求主持人要勤练语言基本功,加强语言的组织结构能力、即兴表达能力等方面的培养和锻炼,最终达到一种“无技巧”的技巧,使语言在由文字创造性地转化为有声语言的过程中,能够达到一种收缩自如的效果。
因此,主持人把文字语言转化为有声语言的能力,也是主持人语言能力极其重要的内容。
我们很多优秀的节目主持人非常重视语言的力量,同样一件事,同样一个道理,总是独辟蹊径,千方百计寻觅最便于别人接受、最能打动人的语言表述方式。
为了追求语言的最佳传播效果,他们能够自觉地在语言上下很大的功夫。
敬一丹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在一次节目中,原来为敬一丹准备的开场白是这样的:
“国务院发布通告,从某月某日几点开始,我国将进行人口普查。
这是我国迄今为止最大的一次社会调查。
”敬一丹却创造性地改换了一种说法:
“从某月某日几点开始,可能就会有人敲你家的门,他们就是全国人口普查员。
从这个时候开始,你就直接参与了我国迄今为止最大的一次社会调查,这就是第某次全国人口普查。
”
改换后,原来居高临下的感觉不见了,相反更体现了主持人平实亲切、人情味十足的语言风格。
由此可见,主持人语言的完善,与他们平时的语言积累和创造意识是分不开的。
正因为这样,主持人语言才具有独创性和新颖性,才能形成自己独特的语言风格,才能达到完美的语言艺术佳境。
四、遵循时代性原则,与时俱进地发展语言
时代在变化,语言在变化,主持人语言的特性也不是一成不变的。
主持人语言与其他语言类别一样,既有稳定性,又有发展性。
虽然它具有相对的稳定性,但并不等于单调的重复,而是要遵循时代性原则,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变化。
因此,主持人必须注重加强自身的文化修养,不断地充实提高自己,注意掌握和运用语言技巧,按照主持人语言的一般规律和特性进行语言实践,同时注意广收博蓄,并学会甄别优劣,使主持人语言更契合时代的进步与发展。
20世纪50年代,体育比赛转播主要是通过广播电台进行的,于是,叙述型的体育解说成了当时的时代风格。
它主要的特点表现在:声音处于高声区,全部采用实声,语势变化幅度小。
由于听众无法亲眼看到比赛场面,在语言内容上,基本是以对场面的描述介绍为主。
电视的出现与普及,使体育解说所担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