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施工小结 2

施工小结 2

目录第一部分:施工小结 (1)1 执行规范与标准 (1)2 工程概况 (1)2.1 工程范围 (1)2.2 施工现场周边环境 (2)2.3施工场地条件 (3)2.4 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条件 (3)3 验收范围 (5)4 地下连续墙施工的控制要点及主要措施 (6)4.1 施工控制要点 (6)4.2 主要技术措施 (6)5首幅连续墙成槽准备工作完成情况 (8)6首幅连续墙施工准备工作自评 (9)第二部分:施工方案报审 (10)第三部分:施工质量记录及技术交底记录 (11)第四部分:安全、文明施工 (12)第五部分:人员及单位资质 (13)第六部分:相关文件 (14)第七部分:附件 (15)第一部分:施工小结1 执行规范与标准(1)《地铁设计规范》(GB50157-2003);(2)《地下铁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99-1999 2003版);(3)《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12);(4)《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0);(5)《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02 2010版);(6)《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范》(JGJ120-2012);(7)《混凝土外加剂应用技术规范》(GB50199-2003);(8)《混凝土质量控制标准》(GB50164-2011);(9)《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测量规范》(GB50308-2008);(10)《城市轨道交通工程项目建设标准》(建标104-2008);(11)云南、昆明市及地方有关法规、标准等(12)昆明市轨道交通3号线工程土建施工项目设计文件及施工合同的相关要求(13)《城市轨道交通质量工程安全质量管理暂行办法》(14)国家、行业、地方颁发的相关其他规范和标准。

2 工程概况2.1 工程范围省博物馆站为昆明地铁3号线工程与5号线的换乘站,位于东风西路与五一路交叉路口以东道路下方,车站站位沿东风西路呈东向西布置,为地下三层岛式车站。

车站起止里程为YDK14+588.000~YDK14+732.000,有效站台中心里程为YCK14+661.000,车站主体总长度144m,标准段宽度23.3m,扩大段宽度27.5。

采用明挖法施工,标准段基坑深度25.5m。

车站围护结构采用1000mm厚地下连续墙,共计67幅。

其中BLQ-Ⅰ共48幅,墙高43.597m,钢筋笼长44.347m,其中3幅墙高48.647m,钢筋笼长49.397m;BLQ-Ⅱ共7幅,墙高43.597m,钢筋笼长44.347m;TLQ-Ⅰ共12幅,墙高44.447m,钢筋笼长45.197m。

此次验收地下连续墙墙高43.597m,幅宽6m,幅厚1m;钢筋笼长44.347m,宽度6m,厚度0.88m。

2.2 施工现场周边环境1)、周边建筑物省博物馆站站址范围内的京王酒店、景星花鸟市场、中华小学已经拆除,车站周边较近的建筑物有:五华大厦,5层混凝土框架结构,桩基础,位于车站南侧,离车站基坑约17m;省公安厅宿舍楼,10层砖混结构,桩基础,位于车站西北角,离车站基坑约25m;中国银行大楼,26层混凝土框架结构,桩基础,位于车站东北角,离车站基坑约30m;中华小学教学楼及宿舍楼,6层混凝土框架结构,桩基础,位于车站西北角,离车站基坑约50m。

2)、地下管线车站主体范围内,受车站结构施工影响的地下管线分布如下所述。

东风西路东西走向的管线主要有:1根Φ400输配水/灰口铸铁管,埋深0.82m,1根Φ200输配水/灰口铸铁管,埋深0.71m;1根Φ900雨水砼管,埋深2.46m,排雨水砖沟1400×1600,埋深约1.64m;中国电信沟(塑管块)400×400,300×200,埋深1.04m;交通信号沟(PVC)400×300,埋深约1.04m,100×100,埋深约0.43m。

上述管线都位于车站南北两侧基坑边缘及外侧,另有1根Φ1500雨水砼管从路面中心延伸,并与两侧雨水管沟相连,埋深约4.84m。

东风西路近南北向还分布有:1根Φ600雨水砼管,埋深约2.00m;1根Φ50交通信号钢管,交通信号沟(PVC)100×50,埋深约1.00m。

五一路南北走向的管线主要有:1根Φ300输配水/灰口铸铁管,2根Φ100输配水/灰口铸铁管,埋深0.8m;Φ325、Φ478煤气(钢)管各1根,埋深约1.50m;中国电信沟(塑管块)510×360,500×360,埋深1.22m;供电沟(管)800×400,埋深约1.84m;中国网通、市有线电视、交通信号沟(砖)800×400(4组),埋深1.80m。

以上管线位于车站基坑范围内,已经进行迁移出基坑,不影响围护结构施工。

2.3施工场地条件施工场地大型设备行走区域及运输线路范围内采用C30钢筋混凝土硬化,混凝土厚度25cm。

周边建筑物均位于吊车行走及起吊安装范围之外。

施工场地平面布置图见附件三。

2.4 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条件1)、地形、地貌本工程位于云南省昆明市主城区,自西向东横跨昆明断陷湖积盆地中部,昆明盆地位于金沙江、南盘江、红河三流域的分水岭地带,是在中新世末期南准平面形成后,沿普渡河断裂带发生断陷而形成的新生代盆地,呈南北向狭长腰子形,南北长70余千米,东西宽15-25千米,面积约1500平方千米,其中西南部还保存着306多平方千米的滇池水面,海拔1886米。

本工程场地位于昆明湖积平原中部盘龙江极地东侧,地势平坦开阔,地势较低,海拔高程在1900m左右,自然横坡<1°,由东向西微倾斜。

2)、工程地质依据勘察报告提供资料显示,场区内分布新生代第四系全新统和上更新统覆盖层,覆盖土层厚度超过25m,下伏为寒武系中统陡坡寺组泥页岩和砂岩。

场地地层层数较多,岩性较为复杂,上覆(Q4ml)的人工填土,(Q4al+pl)的粘土、粉质粘土、淤泥质粘土、淤泥、圆砾、砾砂、粉土,(Q3al+l)泥炭质土、粘土、粉质粘土、粉土、粉砂、砾砂、圆砾,(∈2d)的砂岩夹泥岩、白云岩、泥页岩、粉砂质泥岩。

场地内不良地质为砂土液化、活动断裂。

特殊岩土为人工填土和软土。

本场地土类型为中软土,建筑场地类别为Ⅲ类。

场地在普渡河中强地震带内,为建筑抗震不利地段。

3)、水文地质省博物馆站位置附近分布的玉带河,河流大多被路面填盖,成为相应道路下的暗河和下水道。

该河沿东风西路从西向东方向的机动快车道路面下流过,位于省博物馆站地下站点右上方,并与线路方向平行。

该河有一定水量,对车站基础和基坑也有不利影响。

沿线地下水主要有上层滞水、孔隙潜水两类。

上层滞水赋存于全线结构松散的人工填土层中,含水量小,其动态受季节控制,主要接受大气降水渗入补给,对工程影响小。

孔隙潜水主要赋存于第四系冲洪积相、冲湖积相的粉土、粉砂、砾砂、圆砾等个含水层中,在工程影响深度范围内多层分布,一般具有承压性。

距含水层埋深浅,含水层层数多,层间透水性一般,补给条件较差等特点,总体富水性中等。

从上至下对车站基坑开挖影响较大的各含水层为:<2-4>圆砾:该层揭示顶板深度为4.50~13.00m,揭示厚度2.00~11.20m,平均厚度4.06m,在区内广泛分布。

<2-7>粉土:该层揭示顶板深度为3.6~6.4m,揭示厚度为0.80~4.00m,平均厚度1.81m。

局部粘粒含量较高,呈透镜体状分布。

<2-5>砾砂:该层揭示顶板深度10.40m,厚度为3.60m,呈透镜状分布。

<9-6>粉砂:局部夹中、粗砂,揭示顶板深度8.80~46.70m,厚度为0.50~8.30m,平均厚度2.30m,在区内广泛分布。

<9-5>粉土:该层揭示顶板深度11.00~47.30m,厚度为0.50~8.30m,平均厚度1.95m,在区内广泛分布。

这些含水层在场区内分布广泛,对工程影响较大。

场地所处区域混合地下水位长期观测稳定,埋深雨季一般在地表下0.7~2m,旱季一般为0.9~3.5m,水位年变幅一般为1~1.5m,场地地下水受盘龙江和玉带河水位控制,形成互通补给关系,渗透系数较大。

本场地地下水位埋深为地面下1.0~4.0m,地下水位标高为1887.63~1890.15m。

地下水腐蚀性评价:根据岩土工程勘察报告,场区地下水对混凝土结构无腐蚀性、钢筋混凝土结构中钢筋为微腐蚀。

环境土对混凝土及钢结构腐蚀性评价:根据岩土工程勘察报告,场区环境土对混凝土、钢筋混凝土结构中的钢筋均无腐蚀性,对钢结构有中腐蚀性。

3 验收范围本次验收范围为省博物馆站首幅地下连续墙,地下续连墙起止里程YDK14+638.900~YDK14+644.900,连续墙连续墙编号BLQ-I-9。

地下连续墙墙幅编号图见附件四和附件五。

4 地下连续墙施工的控制要点及主要措施4.1 施工控制要点根据相关国家标准与规范、轨道公司管理办法、设计文件及我单位以往施工经验,地下连续墙的控制要点为:1)、导墙施工质量;2)、护壁泥浆配置;3)、成槽质量控制;4)、钢筋笼制作及吊装;5)、水下混凝土灌注质量控制。

4.2 主要技术措施1)、导墙施工质量控制为确保导墙平面位置的精确控制,在导墙施工过程中均采用有设计单位提供、经过第三方单位符合的导线点进行测量放样,并全部经过三级复核、测量监理复核和第三方测量单位复合的程序。

为抵消施工误差、保证基坑净空、保证成槽过程的顺利,再导墙放样时以地下连续墙的理论设计中心线为准,比地连墙轴线外放80mm。

在导墙沟的两侧设置了可以复原导墙中心线的标桩,完成立模后根据理论中心线逐段复合导墙的平面和成槽净空。

导墙混凝土浇筑完毕拆除内模板之后,为防止导墙在侧向土压力及施工荷载作用下产生变形、位移,采取在导墙内回填土方并增加内撑的支护措施。

2)、泥浆配置与管理用于连续墙的护壁泥浆性能指标依照相关规范和标准控制,施工中经采样实验、试验达到合格标准后才投入使用。

在泥浆配置与使用过程中将严格遵循下述条例:(1)泥浆制作时严格按照膨润土:水=102:1000的配合比进行拌置、发酵、熟化24小时以后再投入使用;入槽泥浆应满足1.05~1.10的比重、20~25s的粘度和不大于3%的含砂率、PH为8~9等指标。

(2)泥浆制作过程中,执行每班进行两次质量指标检测的制度。

(3)随时保持槽内泥浆页面高于地下水位0.5m以上,亦不低于导墙顶面0.3m。

(4)在钢筋笼入槽前,必须将槽底沉淀物厚度控制在100mm以下。

3)、成槽质量控制在成槽过程中重点控制成槽垂直度,确保每幅连续墙的垂直度偏差在设计要求的H/300以内。

为确保槽壁稳定,成槽时槽壁附近避免堆载弃土,并严格控制泥浆质量。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