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依赖病人的临床护理
酒精依赖是由于饮酒所致的对酒渴求的一种心理状态,可连续或周期性出现,以体验饮酒的心理效应,有时也是为了避免不饮酒所致的不适感。
这种渴望通常很强烈。
酒精依赖的病人存在以下特征:(1)强迫性饮酒,一经开始饮酒就不能停止;(2)饮酒成为生活的中心,一切以饮酒为重;(3)对酒的耐受性增加;(4)有固定的饮酒模式;(5)戒断症状反复出现;(6)通过饮酒来消除症状,如晨饮,有的病人为了白天继续解除戒断症状常携带酒瓶随时饮酒;(7)戒断后复饮,严重的酒依赖病人在戒断一段时间后,可在数天内又恢复酗酒状态,他们对饮酒的渴望难以消除。
【病例】病人王某,男,32岁,已婚,高中文化,工人,无宗教信仰,娱乐性饮酒14年,强制性饮酒5年。
一、诊疗过程中的临床护理
(一)入院时
1.诊疗情况入院时,病人坐在轮椅上由家属送入病房,病人表现意识模糊,口齿不清,诉医院是傻子学校,医务人员是学校的人,凭空视物,诉身上有大头针,不断拾起装入自己口袋,行为紊乱,兴奋冲动,情绪不稳定,可见粗大肌群震颤,双下肢肌力减弱,夜间时睡时醒,出虚汗,上述症状昼轻夜重。
生活自理能力下降,吞咽困难。
生命体征T:36.8℃,P:87次/分,R:19次/分,BP:150/105mmgh。
血糖:4.8mmol/L,急查血常规中性粒细胞比值93%。
据家属介绍,病人自2006年起每日饮56°白酒8两至一斤,饮酒不分时间,有晨饮、手抖表现,体重逐渐下降。
2011年5月,病人在家人劝说下开始逐渐戒酒,5月26日上午10点饮56°白酒三两,2小时后出现烦躁,不安,出虚汗,视物模糊,感觉麻痹并发生微小震颤,焦躁不安,夜眠差。
5月27日上午7时饮56°白酒二两,2小时后又出现上述症状。
5月28日上午,病人进食水果后出现呕吐,四肢无力,出大汗,站不起来。
家属立即送病人赴某综合医院急诊科就诊,病人在接受检查时,凭空看到两腿间有一包裹,导致其从座位出来时左腿可以迈出,但右腿不行。
29日晚,病人出现凭空事物,意识模糊,地点定向力障碍。
30日由家属送入精神科专科医院就诊。
既往史:无患重大疾病史,有酗酒史。
家族史:两代三系无精神异常史
个人史:母亲孕期体健,足月顺产,幼时生长发育正常,个性内向,合群,对人礼貌,按时入学,学习成绩一般。
中学时学会了饮酒,毕业后在一家工厂工作,工作3年经人介绍结识1女子结婚,育1子,因病人一直酗酒,所以夫妻感情欠和谐。
体格检查及实验室检查:病人体瘦,面色发灰,面颊处红血丝明显,头发枯黄细软,双下肢肌力减弱,共济失调,粗大肌群震颤,中性粒细胞比值93%,肌酐164umol/L,钠130mmol/L,氯86mmol/L。
其他各项指标均无明显异常。
精神检查:意识障碍,可引出幻视,地点定向力障碍,情绪不稳定
诊断:酒精所致的精神和行为障碍(酒精依赖)
2.护理评估
针对该病人的情况,我们应有计划地收集资料,从生理、心理、社会三个维度进行护理评估。
护士通过观察、会谈、躯体和精神检查等方法收集相关的健康资料。
(1)生理评估:收集营养状况的相关指标:①身高、体重,计算体重指数(BMI);②皮肤弹性、上臂肌围、皮下脂肪厚度;③肝功能检查:总蛋白与白蛋白。
评估病人入院前的进食情况与饮食喜好,排便情况(有无黑便/柏油便)。
病人戒断饮酒前的睡眠习惯;病人入院前的饮酒模式(连续饮酒OR山型饮酒)
(2)心理评估:病人面对问题/压力时,既往(强制性饮酒前)与目前的应对方式;出现强制性饮酒后,病人人格特征有哪些改变;出现强制性饮酒后,病人的思维内容、情绪、记忆、行为方式有哪些改变;病人是否愿意戒酒;病人饮酒的初始动机
(3)社会评估:病人的人际关系(如与妻子、父母、同事、邻里、朋友之间的关系)在强制性饮酒前后有哪些改变;家庭支持力度如何;家庭类型,各成员之间关系是否融洽、经济状况、受教育情况、家庭决策方式;出现强制性饮酒后,病人的持家能力是否发生改变,在其角色扮演方面是重大变化,对病人产生了哪些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