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课环节的主要内容:
一、备学生,备学生又分为五个环节:
1.备全体,了解需要、研究差异。
2.备基础,先前知识、知识了解。
3.备能力,能力倾向、能力水平。
4.备问题,问题发现、问题评价。
5.备情绪,情绪把握、激发兴趣。
二、备课程,备课程又有五个要素;1.备目标,理解课标,构建目标。
2.备知识,掌握知识,创新知识。
3.备技能,掌握技能,培养能力。
4.备意义,挖掘蕴涵,生成意义。
5.备资源,开发资源,丰富内涵。
三、备情境,备情境又分为五个方面:1.备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备思维情境,激火学生思维火花。
3.备活动情境,提高学习乐趣。
4.备媒体情境,提供现代学习平台。
5.备环境情境,创最有效教学情景。
四、备自己,备设计又分为五个方面:
1.备风格,弘扬个性,塑造特色。
2.备弱点,认识自我,长善救失。
3.备期望,面向全体,充满信心。
4.备形象,挖潜在课程,体现情感目标。
5.备话语,升华教学,提高艺术性。
五、备设计,备设计又分为五个方面;
1.备过程,重视经历,体验过程。
2.备方法,创新方法,提高效率。
3.备时间,合理安排,追求效益。
4.备拓展,精心研究,引向深入。
5.备课件,教学辅助,事半功倍。
上课环节的主要内容:
1、课前预习
(1)要求学生通读教材,初步的了解一下将要学习的内容
(2)要求学生进行思考并提出问题,获得对教材的初步感悟
(3)根据教材内容的难易程度,适当不知少量预习思考题
(4)及时了解学生的预习情况,为课堂教学做好准备
2.课始环节—导入
(1)通过简明、生动的导入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与学习欲望,营
造有利于学习的课堂氛围。
(2)选择设计的最佳切入口切入教学。
3.课中环节—重点、难点突破
(1)通过准确精要的讲解和富有成效的师生互动,在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中帮助学生掌握新知识,同时弄清新旧知识间的联系,排除识记和理解上的疑难。
(2)通过启发、探究和生成,展示思维过程,引导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能力。
(3)通过学法指导,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思维方法,使学生会学、善学。
4.课末环节—巩固小结
回顾教学过程,归纳教学内容,完整把握知识要点。
教师小结为辅,学生课内小结、随堂练习为主,检测教学目标达成情况,及时反馈课堂教学效果,布置课外作业和下一课预习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