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画历代名家简介唐阎立本:(601-673)唐代雍州万年人。
隋代画家阎毗之子,阎立德之弟。
太宗时任刑部侍郎,显庆初年,代兄做工部尚书,总章元年为右丞相。
擅长书画,最精形似。
曾画《步辇图》等,作画所取题材相当广泛,如宗教人物、车马、山水,尤其善画人物肖像。
代表作《历代帝王图》是古典绘画中的重要作品之一。
所画宫女,曲眉丰颊,神采如生。
用墨而有骨;设色奇特而有法。
描法富于变化,有粗有细,有松有紧,用笔也较顾恺之细密精致,富有表现力。
吴道子:(约686~760前后) 中国唐代杰出画家。
后改名道玄,尊称吴生,阳翟(今河南省禹县)人。
约生于唐高宗时代,绘画活动在玄宗开元、天宝年间(约公元七世纪末、八世纪前期)。
少孤,生活贫寒。
早年为民间画工,年未弱冠,穷丹青之妙。
神龙年间(705~707)事逍遥公韦嗣立,为小吏。
景龙年间(707~710)任兖州瑕丘(今山东省滋阳县)县尉,不久坚辞而去。
以后,他浪迹东都洛阳,曾学书于张旭、贺知章,后专工画,师法张僧繇,并在寺观从事壁画制作。
开元年间(713~741)他被唐玄宗召入禁中为宫廷作画,先后任供奉、内教博士,官至宁王友。
他奉诏绘制了一些历史画或政治性肖像画(如《金桥图》),同时常在长安、洛阳作壁画,观者如堵,名声广播。
天宝年间(742~756),他奉诏游蜀归来,在大同殿画出嘉陵江三百余里旖旎风光。
玄宗因之称羡道:李思训数月之功,吴道子一日之迹,皆极其妙。
758年以后,其事迹不详。
吴道子所作人物、鬼神、鸟兽、台阁都冠绝一世。
作宗教壁画有三百壁之多。
后人奉为“画圣”,被民主画工尊为“祖师”。
其艺术风格是“落笔雄劲”、“敷粉简淡”,线条遒劲雄放,变化丰富,一变古来因袭的高古游丝描的细笔,发展了线描的艺术方法,故表现出的物象“高侧深斜、卷飘带之势”,富有运动感、节奏感,被人们称为“吴带当风”。
还创出“于焦墨痕中,略施微染”的淡彩法,称做“吴装新格”。
其作品反映现实生活者较多,有强烈的人民性。
诗人杜甫在看了他画在洛阳玄元庙的壁画《五圣图》后写有“画手看前辈,吴生独擅场。
森罗移地轴,妙绝动宫墙;五圣联龙衮,千官列雁行。
冕旒俱秀发,旌旗尽飞扬”的赞语。
其其画风,为唐代和宋元以来许多画家所效法。
宋代李公麟的朴质清劲的“只以墨踪为之”的“白画”发展起来的。
对后世影响极大。
代表作《金桥图》《地狱变相》《送子天王图》。
张萱:唐代杰出画家,京兆(今陕西西安)人,生卒年不详。
艺术活动主要集中在唐开元、天宝年间(713-755),张萱供奉于内廷,在集贤院中任画直,司宫廷画家之职。
以善绘贵族仕女、宫苑鞍马著称,在画史上通常与另一稍后于他的仕女画家周昉相并提。
唐宋画史著录上记载张萱的作品计有数十幅,不少还一再被许多画家摹写,但出于张萱本人手笔的原作,今已无一遗存。
《捣练图》是他的代表作之一,人物动作自然,细节刻划生动,勾线工线劲健,设色富丽。
在人物造型上,画中的妇女曲眉丰颊、丽多姿,脸庞体形都显得肥胖。
另有代表作有《虢国夫人游春图》等。
周昉:中国唐代画家。
字景玄,又字仲朗。
京兆(今陕西省西安市)人。
生卒年不详。
出身贵族。
周昉见于记录的最早活动时间是唐代宗大历(766~779)年间任越州(今浙江省绍兴市)长史。
最后见于记载的活动时间是德宗贞元(785~804)奉诏画章敬寺壁画。
代表作《纨扇图》即《纨扇仕女图》,亦名《挥扇仕女图》。
韩滉:(723~787)中国唐代画家。
字太冲。
长安(今陕风俗及马、牛、羊、驴等,作品多反映唐代的文人生活及农村的生活习俗。
代表作《五牛图》。
顾闳中:(约公元910--980年)活跃于南唐时期,是后主南唐画院翰林待诏。
善画,独见于人物,“是目识心记”的高手。
画风沿承唐代仕女传统,并创立五代清秀娟美形象的造型特征他的作品传世只有《韩熙载夜宴图》,但却以“孤幅压五代”的气派存留于世。
闪耀着永不熄灭的艺术之光。
关仝:长安(今陕西西安)人。
工画山水,师事荆浩,刻意力学,遂自成一家,时人种“关家山水”所作山水笔简气壮,景广意长,与李成,范宽齐名,在北宋号“三家山水”。
富有生活气息。
布境兼“高远”与“平远”两法,树木有技无干,用笔简劲老辣,有粗细断续之分;落墨则渍染生动,饶于墨韵。
《宣和画谱》称关仝“尤善作秋山寒林,与其村居野渡,幽人逸士,渔市山泽,使见者如在灞桥风雪中,三峡闻猿时,不复有市朝抗尘走俗状。
”所述画外之情,亦可与图中约见之。
此画无款,据收传印玺,可知先后为贾似道,元内府,明内府,明晋王府及清安岐收藏,后入清宫。
《墨缘汇观》及《石渠宝笈续编》等画书著录,可以认为是代表关仝画风之作。
展子虔:约活动于6世纪后半叶,历经北齐、北周,至隋为文帝所召,任朝散大夫、帐内都督等职。
展子虔工于绘画,创作范围较广,善画佛道、人物、鞍马、车舆、宫苑、楼阁、翎毛、历史故实,尤长于山水。
他曾辗转于大江南北,在洛阳、西安、扬州及浙江等地的寺观中创作了许多壁画。
所绘物象,生动而富情趣,颇受时人重视,与当时另一画家董伯仁齐名,人称“董展”。
展子虔在山水画上所达到的成就及其绘画方法,直接开启了唐代画家李思训、李昭道父子金碧山水的先河,因而被后世誉为唐画之祖。
展子虔的绘画题材广泛,手法多变。
他不仅善画人物、车马、山水、台阁,而且大都臻于精妙。
在着色技巧上,他用青绿设色。
他的画法为唐代绘画名家李思训、李昭道父子所宗法。
他所画之马,神采飞扬,十分有神。
他所画“立马而有走势,其为卧马则有腾骧起跃势,若不可掩复也。
”展子虔能够抓住马的瞬间神态,表现出整个绰约风姿,达到以形传神,以神带形,形神兼备,维妙维肖的艺术境界。
善画佛道、人物、车马、楼阁、山水、殿阁、翎毛、历史故事等,尤以画山水闻名。
他的山水画被称为“远近山川,咫尺千里”。
他画人物描法工细,以色晕染面部,神采意态俱是;画马各尽其妙,将马站立走卧腾跃奔飞之姿描摹得栩栩如生;画山水则有咫尺千里之势,充分表现出自然中深远的空间感。
展子虔“天生纵任,亡所祖述”,而自能开一代风气。
他与当时另一画家董伯仁齐名,人称“董展”。
他的山水画风直接影响到唐代李思训父子的金碧山水创作,被后世誉为唐画之祖。
代表作有《游春图》等。
王维:(701年-761年),字摩诘,人称诗佛,王维不但有卓越的文学才能,而且是出色的画家,还擅长音乐。
深湛的艺术修养,对于自然的爱好和长期山林生活的经历,使他对自然美具有敏锐独特而细致入微的感受,因而他笔下的山水景物特别富有神韵,常常是略事渲染,便表现出深长悠远的意境,耐人玩味。
代表作有《辋川图》、《雪溪图》等,更有著名画论《山水论》。
李昭道:生卒年未详。
字希俊,唐代画家。
唐朝宗室,彭国公李思训之子,长平王李叔良曾孙。
甘肃天水人。
曾为太原府仓曹、直集贤院,官至太子中舍人。
擅长青绿山水,世称小李将军。
兼善鸟兽、楼台、人物,并创海景。
画风巧赡精致,虽“豆人寸马”,也画得须眉毕现。
由于画面繁复,线条纤细,论者亦有“笔力不及思训”之评。
曾作《秦王独猎图》。
画作有《海岸图》、《摘瓜图》等六件,著录于《宣和画谱》。
传世作品有《春山行旅图》轴,图录于《故宫名画三百种》;《明皇幸蜀图》卷,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
李昭道的《明皇幸蜀图》是典型的「青绿山水」作品,是他的代表作之一。
宋张择端:宋代著名画家。
字正道。
东武(今山东诸诚)人。
曾在北宋皇家翰林图画院任职。
自幼好读书,又攻绘画。
擅长“界画”,尤善画舟车、市街、城郭、桥架皆独具风格。
他的代表作有《清明上河图》、《烟雨风雪图》和《西湖争标图》等。
范宽:陕西华原(今耀县)人。
生卒年月不详。
北宋画家。
名中正,字仲立。
因性情宽和,人呼范宽。
生活于北宋前期,名列北宋山水画三大名家之一。
画初学李成,继法荆浩,后感“与其师人,不若师诸造化”,因移居终南山、太华山,对景造意,不取繁饰自成一家,与李成为北方画派之代表。
范宽的作品以关陕一带真山真水为描写对象。
他强调师法自然的同时,突出独创,而不是拘于师承某家。
他常往来于终南山、太华山一带,对关陕景色有深刻的感受和描绘。
记载中说他长于表现四季景色、行旅和“风月阴霁难状之景”、“皆写秦陇峻拔之势,大图阔幅,山势逼人”。
画法上的特点是“山顶好作密林”、“水际作突兀大石”,爱用“点子皴”法。
与关仝、李成形成为五代、北宋间北方山水画的三个主要流派,对后世影响很大。
存世作品有《溪山行旅图》、《寒林雪景》和《潇湘图》等图。
黄庭坚:(1045~1105)中国北宋诗人,书法家。
字鲁直,号山谷道人,又号涪翁。
洪州分宁(今江西修水)人。
治平四年(1067)进士,以校书郎为《神宗实录》检讨官,迁著作佐郎。
后以修实录不实,遭到贬谪。
黄庭坚为苏门四学士之一,是江西诗派的开山祖师,生前与苏轼齐名。
世称苏黄。
在创作上,黄庭坚奉行“自作语最难,老杜作诗,退之作文,无一字无来处”,“虽取古人之陈言入于翰墨,如灵丹一粒,点铁成金也”。
《冷斋夜话》载黄庭坚“夺胎换骨”之法,被江西诗派效法,在宋代影响颇大。
所谓取古人陈言点石成金,就是根据前人的诗意,加以变化形容,推陈出新,“以腐朽为神奇”。
但“夺胎换骨”说不见于山谷的著作中,未必是他诗歌创作的重要主张,他有“文章最忌随人后”、“自成一家始逼真”的名言,他矢志在诗歌上“独立门户”,终于以其独特的诗歌风貌卓然自立。
其存诗一千五、六百首,内容丰富,风格奇拗,如表现百姓疾苦、关心时政的代表诗作有《流民叹》、《次韵寅庵》、《次韵游景叔闻洮河捷报》、《次韵子由绩溪病起》等。
另如写景、寄识、遣怀、赠答、题画等抒情诗,集中体现了黄诗的独特个性。
古体诗《题竹石牧牛》、《次韵子瞻寄眉山王宣义》,命意新颖,笔力奇崛。
七言律绝诗《登快阁》洒脱坦荡,《寄黄几复》情思缠绵,《雨中登岳阳楼望君山》摹写江南胜景,《清明》寄托世事人生的感慨等,诗风思致幽远,情趣深浓,确为佳作。
其独树一帜的诗之个性,还体现在其诗立意深曲,章法细密,起结无端,出人意表,精炼句法,点石化金,下语奇警上。
如“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鱼游悟世网,鸟语入禅味”等。
黄庭坚发展了韩愈、杜甫偶一为之的拗句、拗律,以音调反常,句法变更强化诗的拗峭挺拔,如“酒船渔网归来是,花落故溪深一篙”,“石吾甚爱之,勿遣牛砺角,牛砺角尚可,牛斗残我竹”,真可谓“奇健之气,拂拂意表”。
山谷这些避熟就生,翻新出奇的诗法,矫正了晚唐、西昆的熟滑丽靡,形成瘦硬峭 、老朴沉雄的诗之主调。
方东树称之为“英笔奇气,杰句高境,自成一家”。
但因过分追求奇拗,也难免有晦涩生硬之弊。
元王蒙:(?~1385)中国元代画家。
字叔明,号黄鹤山樵、香光居士。
吴兴(今浙江湖州)人。
赵孟 外孙,曾任小官,元末弃官避乱隐居黄鹤山,明初任泰安知州,因胡惟庸案入狱,后死于狱中。
工诗文、书法,尤善画,精山水。
早年师法赵孟頫,后又与黄公望、倪瓒往来,对董源、巨然用功尤深,并能师法造化,形成个人风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