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解剖生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教案
口腔医学院口腔正畸学教研室编写
前言
口腔解剖生理学是以研究人体口腔、颌面、颈部的正常形态结构、功能活动规律及其临床应用为主要内容的学科。
其目的在于使学生了解口腔、颌面、颈部的层次关系和器官形态,掌握其功能活动原理、发生条件及影响因素,从而为后继的口腔临床医学课程奠定必要的基础。
在其学习过程中,实验教学和理论讲课是密不可分的。
通过实验教学,使理论和实践紧密结合,从而使学生逐渐熟悉和掌握临床技能。
实验室学习要求学生课前认真预习,实践操作要严格按要求进行,进行实验时和分析实验结果要求实事求是,并结合理论课讲授内容独立思考,以培养其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课程为口腔医学专业的必修课,总学时为23学时,于第七学期完成。
参考书目
1、《口腔解剖生理学》第六版
2、《口腔解剖生理学》王惠芸著
3、《口腔头颈部临床解剖学图谱与生理学图解》
目录
第一章绪论 (6)
第二章牙体解剖生理 (6)
第三章牙列、牙合与颌位 (7)
第四章颌面颈部骨骼 (8)
第五章颞下颌关节 (9)
第六章口腔颅面颈部肌 (9)
第七章唾液腺 (10)
第八章面颈部血管 (11)
第九章面颈部淋巴结和淋巴管 (12)
第十章口腔颌面颈部神经 (13)
第十一章口腔局部解剖 (14)
第十二章面颈部局部解剖 (15)
第十三章颅部局部解剖 (16)
第十四章口腔颌面部断面解剖 (16)
第十五章口腔功能 (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