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家楼抗日遗址
张家楼抗日遗址位于聊城市茌平县广平乡张家楼村。
抗日战争时期,村四周曾筑阔7-8米,高约7米左右的土墙,围墙外有鹿砦和壕沟,有115人组成的民兵钢枪队。
1944年12月6日晨,日伪军近千人围攻张家楼村,被击退,死伤250余人。
翌年2月16日,日军又纠集1200多人,二次侵犯张家楼村,战斗持续三天,北门被大炮轰开,全村有333人牺牲,271人负伤,房屋全部烧毁。
该村现为山东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堡垒村”,“英雄村”--张家楼惨案幸存者回忆抗战经历
2005-08-12来源:华东新闻山东省茌平县张家楼村,鲁西北一个看似平常的小村庄。
60年前,这里发生过日军屠杀村民的大惨案,只有1080人的村庄就有333人被日寇和伪军杀害,同时,村民们也进行了顽强的反抗,全村男女老少手拿大刀、长矛、钢杈、菜刀及自制的土枪土炮和敌人展开血战。
1960年的全国民兵代表大会上,张家楼村被命名为"英雄村"。
幸存者每天都在默默回忆
如今,张家楼惨案的幸存者大都过世,经历过那场大劫难的人仅余不足百人。
刚踏进村里,村支书王正民便拉着笔者的手说:"那些幸存的老人们一天天在变
老,一年比一年少,现在每天都有不少老人来到村里抗战纪念碑前默默地坐着,轻声地交谈、回忆。
"
张先修老人,85岁,当年是个25岁的青年,联防队民兵。
惨案中,他的嫂子、叔兄弟、侄女4人被杀害。
他没有被害也很偶然。
1945年农历二月十八日,这天天还没亮,联防队领导派他去找八路军队伍。
当他赶回来时,村子围墙已被敌人的重炮轰开,村里火光冲天,敌人血洗了村子。
徐公喜老人,69岁,当年只有9岁。
母亲领着他和弟弟逃命时,弟弟被一个日军一刀挑开了胸膛。
母亲身中5刺刀,脖颈3刀,两肋各一刀,当场死亡。
他在逃命中,有两颗子弹从头皮擦过,鲜血从头顶淌了下来。
徐公喜的父亲被抓到茌平县城,两个月后又被押到青岛,后由轮船运到日本秋田县花冈铜矿做劳工,同村还有不少男人被抓到日本做劳工,徐公喜还清楚地记得他们的名字。
82岁的张同庆老人当年也是联防队民兵,虽是民兵,他的武器也只是红缨枪和钢杈。
他家父子4人全是民兵,父亲和三弟在和敌人搏斗中牺牲。
老人说,村里联防队成立之初共有13个民兵,都是18岁到30岁的青年,那次惨案牺牲了12人,仅剩下他一个。
当年20岁的季娉芬和村里18个人藏在一个地洞里,怀中的孩子突然"哇"
地一声哭起来。
季娉芬一惊,不等孩子哭出第二声,立即拿棉袄蒙住孩子的头。
孩子挣扎,她不敢松手,生怕孩子再发出哭声。
等到孩子不再挣扎时,已停止了呼吸,孩子是被活活憋死的!季娉芬当时昏了过去。
这位母亲用自己孩子的生命换回了18条人命。
今年60岁的王卓云老人当时还在母亲腹中,也在那个地洞里,她说:"应该说,季娉芬用自己的孩子救了19条人命,当时如果被敌人发现,不仅18人被害,我也根本不会来到这个世界上了。
"
张承亮,80岁,王正齐,75岁,季让先,74岁……幸存的老人们都已年迈,但提起当年的惨案,眼中仍然闪动着泪花,泪花中还有当年的激愤。
日伪军血洗村庄
抗日战争后期的张家楼村,有301户人家,1080人。
四周是敌人的据点,是日伪军烧杀抢掠的重点村。
在共产党的领导下成立了300多人的民兵组织---联防队。
村里还要求"有20亩地就要有一支枪",联防队就有了钢枪、土枪、土炮等武器,还挖了濠沟,修了寨墙。
联防队经常打得来扫荡的日伪军仓皇逃窜,张家楼成了有名的"抗日堡垒村"。
1945年农历二月十八,这是张家楼人世世代代都会铭记的日子。
大汉奸国民党三十三纵队司令、伪茌平县长李歧山从临清、茌平等地搬来了日军和重炮,并由他和日军顾问井上调动指挥日伪军3700多人,准备血洗张家楼。
当时茌平县县长徐参在前一天晚上获悉日伪军准备调重炮血洗张家楼的确切消息,立即写信给张家楼民兵连,要全体村民马上撤离,不能固守。
但万万想不到的是,送信的人竟喝醉了酒没把信送到!这使得张家楼村错过了准备的机会。
天将拂晓,3700多个敌人将张家楼团团包围。
上午8时许,日军用重炮将村子的北门打开,集中炮火向村中猛轰,轻重机枪组成的火力网射向抗日群众。
民兵和老百姓的武器是土枪、大刀、铁叉,拼了命也抵不住敌人的火力。
这时日伪军从北门打进来。
联防队大队长张承刚指挥30多名青壮年男女从南门逃生后,又有20多名群众从西门南门往外冲,但被机枪封锁,冲不出去,大都被敌人残杀在街道上、胡同内。
上午9时许,进了村的日伪军在村中进行屠杀,挨家挨户,见到民兵和村民非绑即杀,又有大批群众被刺刀挑死和枪杀在血泊中。
凶残的日伪军用轻重机枪向民兵和村民扫射,对待没有反抗能力的妇女儿童则用刺刀挑。
村民殊死抵抗
面对凶残的敌人,张家楼的民兵和群众没有束手待毙,而是进行了殊死的反抗,不惜流尽最后一滴血。
倒下去的人,有的手榴弹引线还在手中,有的手中还抓着菜刀,红缨枪、铁杈、菜刀,手榴弹还在他们身边。
在那次血案中,全村没有一人投降,没有一个人当汉奸。
战斗中,民兵始终冲在最前方,在敌我力量悬殊、寡不敌众的情况下,组织群众突围。
副大队长张同兴带领20多名民兵向南门冲击,民兵在前,群众在后,准备杀开一条血路,但遭到敌人机枪封锁,全部遭到枪杀。
紧接着八路军县大队的联络员张同于带领群众继续突围,他第一个冲上寨墙一枪打死一个治安军指挥官,趁敌人慌乱,绕道冲击,带领150多人冲出包围脱离危险。
在这之后,日伪军进村持续烧杀两个多小时。
这是侵华日军和国民党反动派、汉奸伪军共同策划的大惨案。
两个多小时的血洗,全村有604人死伤,其中333人惨遭杀害,房屋全部被烧光,这是日寇在宣布投降前残杀中国人民的又一铁证。
滚滚浓烟烧了好几天,全村的房屋都被烧光。
300多具遗体掩埋了好几天,村里一片废墟。
张家楼村很长一段时间无人居住,荒草长得比人高,只有野狼野狗出没,成了"无人村"。
一年多后,村民们陆续回到村里。
就一个早上,138位联防队员壮烈牺牲,成为抗日烈士,张家楼村也成了名副其实的"烈士村"。
幸存的老人们带笔者来到"抗日英雄纪念碑"下,还瞻仰了"张家楼革命纪念馆"。
1970年12月,解放军某部野营拉练,军部驻在了张家楼。
当时的民兵连长张士营向指战员介绍了张家楼的民兵和群众同日伪军浴血奋战的事迹和惨案发生的过程,曾经参加八年抗战的军长齐威非常支持在张家楼建纪念碑和纪念馆,后经聊城军分区批准在张家楼建立革命烈士陵园。
1971年7月,纪念碑竣工。
1977年12月,张家楼抗日遗址被山东省公布为第一批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现为茌平县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陈书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