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教材教法论文

教材教法论文

课程名称: 信息技术课程与教法学院名称: 计算机工程学院专 业: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 期: 11-12-2学 号: 09141209姓 名: 笪秋婷班 级: 09计2Z2012年04月信息技术课程与教法目录摘要: (2)一、教学评价的概念 (3)二、教学评价的分类 (4)三、教学评价的作用 (5)四、进行现代教学评价的注意事项 (5)五、如何有效进行教育教学评价 (6)参考文献: (8)摘要:我国正处在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轨时期,随着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推进,教师的教育观念、教学行为、教学方法、教学手段都面临着一场前所未有的大变革。

在这个背景下,有关教育教学评价的研究再一次引起了越来越多的人的重视,相继形成了风格各异的评价标准.实施素质教育应确立科学的评价机制。

当前,中小学教师评价必须摆脱传统应试教育观念的影响和制约,实现评价目的“发展性”的转变,增强评价指标的完备性和可测性以及评价方法的客观性。

关键词:评价教育教学价值判断课程理念Abstract: China is in the exam-oriented education to quality education in the period of transition, with a new round of the curriculum reform of basic education, teacher's education idea, teaching behavior, teaching method, teaching means are facing a hitherto unknown big transformation. Under this background, the education and teaching evaluation research has once again aroused more and more people's attention, have formed a different style of evaluation criteria. The implementation of quality education should establish scientific evaluation mechanism. At present, teachers' evaluation must get rid of the traditional exam-oriented education idea the influence and the restriction, to realize the evaluation of objective" development " change, enhance the evaluation index of the completeness and testability and the objectivity of evaluation method.Keywords: evaluation education and teaching value judgment curriculum concept现代教学评价之见教育教学评价既是教学过程的重要环节,又是教学活动的重要因素。

教育教学评价是对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相统一的教学活动进行基于事实信息的价值判断过程。

常见的教学评价主要是以课程材料、学生学习、教师授课为对象的。

以往的评价往往注重选拔和甄别,以为评价就是“考试”,“考试”就是为了知道谁好谁差,然后可以选拔人才,可以排名次,以为排名次就可以刺激学生学习。

于是,应试成了教学中的重要项目、中心环节,甚至成为教学的目的。

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都是围绕应试教育而进行,怎么能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地生动活泼地发展?一、教学评价的概念教学评价是指以教学目标为依据,制定科学的标准,运用一切有效的技术手段,对教学活动的过程及其结果进行测定、衡量,并给以价值判断。

(一)教学评价要以教学目标为依据教学目标是在教学活动中所期待的学生的学习结果,它规定了学习者应达到的终点能力水平。

教学之后,学习者在认知、情感和动作技能等方面是否产生了如教学目的所期待的变化,这是要通过教学评价来回答的。

因此,教学评价依据的标准是教学目标,离开了明确具体的教学目标就无法进行教学评价。

如果某个教师讲课生动、课堂气氛活跃,非常受学生的欢迎,但学生没有发生如教学目标所期待的变化,也就是说,表面上热热闹闹的一堂课,实际上学生什么也没学到。

我们应该怎样评价这样一位教师的教学效果呢?我们能说这样的教学效果是好的,这样一堂课是好的吗?显然不能这样评价。

因为,如果没有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课堂生动、气氛活跃、受学生欢迎都将失去意义。

因此,教学评价的标准应该和教学目的相一致,否则就无法全面、准确、客观地评价教学效果的好与差。

如果教学评价的标准和教学目标不一致,那么,教学目标将失去它自身的作用,而被它的评价标准取而代之。

(二)教学评价需要采用一些有效的技术手段。

通常,通过测量来收集资料,但是测量不等于评价,测量是指以各种各样的测验或考试对学生在学习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所发生的变化加以数量化,给学生的学习结果赋以数值的过程。

评价是对测量结果作价值判断的过程。

比如,通过期末考试,某学生的《语文》成绩是83分,这就是测量的结果,但还不是评价。

评价是对分数加以解释,做出价值判断的过程。

例如:83分的考试成绩和该生以前的考试成绩比是提高了还是降低了?如果该生期中考试《语文》成绩是79分,那么该生期末考试成绩是提高了,说明学生学习进步了;如果该生期中考试成绩是92分,那么,该生的期末考试成绩降低了,说明学生学习退步了。

再比如,83分的成绩处在班级什么位置?如果全班学生平均是72分,那么该生的成绩在平均成绩之上,是较好的成绩;如果全班成绩是88分,那么该生的成绩在平均成绩之下,是较差的成绩。

我们还可以问83分的成绩是否实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如果教师预期的目标是80分,那么该生达到了预期目标;如果教师预期的教学目标是85分,那么,该生还未达到预期目标。

可见,测量是评价的前提和重要手段,但并不等于评价。

另外,虽然测量是评价的重要手段,但并不是唯一的手段。

教学评价还可以通过一些非测量的方法如观察、谈话、收集学生的作业、作品等有关资料来实施。

尤其是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给教学评价提供了很多方便、快捷的测量、跟踪和统计等工具。

(三)教学评价要对教学的过程和结果进行评价。

教学评价,不仅仅是评价教学的结果,更要对教学的过程,对教学中的方方面面进行评价。

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教学设计要改变以往单一评价主体、过分重视总结性评价的教学评价方法,强调多元评价主体、形成性评价、面向学习过程的评价,由学生本人、同伴、教师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态度、兴趣、参与程度、任务完成情况以及学习过程中所形成的作品等进行评估,实施评价的办法有课堂调查表、课堂打分表、作品打分表等。

二、现代教学评价的分类(一) 适合各类教学活动的教育教学评价形式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由于教学活动形式的多样性,必然对教学评价的形式提出与之相适应的多样性要求,故产生了适合各类教学活动的教学评价形式。

如:“教学摸底”型评价、“教学反应”型评价、“教学反馈”型评价、“成果把握”型评价、“认可”型评价和“实态把握”型评价等。

(二)成绩评价中的绝对评价和相对评价判断一个学生的进步情况时,除了用绝对评价外,还需要用相对评价,这就是把某个学生放到全市乃至全国的学生总体中,看其所处的相对地位。

这种相对标准的评价,对于选拔优秀生、淘汰差生是必不可少的;对教师了解学生间的差异情况也是有利的。

(三)个体差异的评价素质教育突破传统应试教育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弊端,将个体素质的充分发展作为价值判断的最终标准,可以说这是一种着眼于“发展”的教育。

当试图判断或解释一个学生的某一个方面的进步时,必须将其与该学生的另一些方面相比较,然后作出适当的评价。

通过这种个体内差异的比较而作出的评价,就是个体差异的评价。

(四)分阶段总结性评价除了每学期、每学年对学生进行的全面考核,即期终考核和学年总评外,还可以在一定年级段各进行一次学生知识、能力、个性心理特征的总检验。

这种总结性评价的内容包括学习方面、思想品德方面、体育卫生方面和个性心理品质等方面。

三、教学评价的作用(一)诊断作用对教学效果进行评价,可以了解教学各方面的情况,从而判断它的质量和水平、成效和缺陷。

全面客观的评价工作不仅能估计学生的成绩在多大程度上实现了教学目标,而且能解释成绩不良的原因,并找出主要原因。

可见教学评价如同身体检查,是对教学进行一次严谨的科学的诊断。

(二)激励作用评价对教师和学生具有监督和强化作用。

通过评价反映出教师的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成绩。

经验和研究都表明,在一定的限度内,经常进行记录成绩的测验对学生的学习动机具有很大的激发作用,可以有效地推动课堂学习。

(三)调节作用评价发出的信息可以使师生知道自己的教和学的情况,教师和学生可以根据反馈信息修订计划,调整教学的行为,从而有效的工作以达到所规定的目标,这就是评价所发挥的调节作用。

(四)教学作用评价本身也是种教学活动。

在这个活动中,学生的知识、技能将获得长进,智力和品德也有进展。

四、进行教学评价的注意事项(一)提倡积极的评价,防止消极的评价充分发挥评价的激励功能,鼓励功能。

相信每一个学生都有发展的潜力,爱护每一个学生的自尊,激发每一个学生的上进心。

可以设计出不同项目、不同程度的达成目标,让每一个学生都找到自己的亮点。

承认学生发展的差异,考虑学生不同的起点,注意分析每一个学生的进步。

防止公布分数、排名次等方面的负效应,不能因为评价而刺伤学生的自尊。

(二)既重视形成性评价,也重视终结性评价,但更重视形成性评价教师的评价应坚持发展性原则,实行对学生的动态评价,将平时考核与定期评价结合起来,并要加强平时性考核,重视学生学习过程的实际情况,及时校正学习过程中的问题,把考核结果作为其发展过程中的一次形成性评价和过程评价看待,彻底摒弃那种单纯依据考核结果对学生优劣进行总结的终结性评价。

从而为素质教育机制的建立定标导向。

(三)强调“自我评价”为主体的多元化评价方法素质教育尊重人的主体性,强调个人素质的主动发展。

素质教育观下的评价亦应突出被评价者的主体地位。

因此,应强调“自我评价”为主体的多元化评价方法。

评价对象由被动接受评价变为主动参评,这有利于发挥其主体作用,形成自律机制和激励机制。

学校应将学生的自我评价作为其自我认识、自我改进、自我管理、自我完善的重要环节和手段。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