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CuInSe2薄膜太阳能电池及其性质

CuInSe2薄膜太阳能电池及其性质

新能源2000.22(6)一36~38CuInSe2薄膜太阳能电池及其性质。

张寅(山东教育学院数理系,济南250013)摘要简连了CulnSe2(CIS)薄膜太阳能电池发展历史和现状.描莲了这种太阳耗电池的制备过程,井时其性质散了讨论。

关键词CulnSe?太阳娆电池薄膜太阳能电池光伏0引言展望21世纪全球的能源结构,各种各样的新能源所占比重会变得越来越大,其中太阳能电池所占的比重将非常显著。

太阳能电池的利用当今仍主要在航天以及一些特殊的场合。

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是其本身造价太高,而如何降低成本是一个复杂的问题。

就材料的选择而言,考虑的因素有禁带宽度、吸收系数、少数载流子寿命和表面离子的复合速度等.利用光伏效应发电、以晶体硅为基体的太阳能电池一直占据统治地位.但为了降低成本.出现了非晶硅薄膜太阳能电池。

近年来,以复合半导体为基体的薄膜太阳能电池引起人们的关注。

目前发展最好的是CdTe、CuInSe!为基体的太阳能电池。

薄膜太阳能电池的优越性体现在;耗材少,衬底便宜.生产能耗低.并可以镀在各种形状的大面积的衬底上,世主要的是有较高的效率。

CuInSe。

在实验室条件下的效率已经能够达到18孵“。

1CuInSe:薄膜太阳能电池的发展历史和现状CulnSe。

(CIS)做为薄膜太阳能电池材料,最初引起人们兴趣的是由于Wangner等人[23发现CIS单晶有12%的效率。

尽管CIS的禁带宽度不高.但具有较高的光吸收系数,所以在当时被认为是极具潜力的新型薄膜太*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资助硬目(项目号Y98A15018)·36·阳能电池材料,吸引了许多人去从事这方面的研究。

Kazmerski[33就曾经做出6+6%电池效率的CIS薄膜太阳能电池。

以后,c1S真正引起人们重视是因为在1982年Boeing[11公司用物理蒸发法将效率提高到10.6%。

该公司首先在衬底上镀了一层Mo背接触。

为了得到高质量的吸收层结构,在镀CIS膜的开始状态采取了Cu富有的方法,得到良好的效果。

更为关键的是,为了改变带隙,引入能够形成异质结的材料(CdS),使电池的开路电压和光致电流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提高,从而达到提高电池效率的目的。

Boeing公司为了进一步提高效率,提出了用Ga来替代In,研制出的Cu(In—Ga)Se2(CIGS)合金膜的效率是14.6%。

这种多元化合物的带隙较宽,结构的可选择性较大。

莸们有理由相信,随着对表面及内部结构及性质的不断研究,必将得到更高效率的CIGS薄膜太阳能电池。

2CIS薄膜太阳能电池的制备目前,CIS膜(主要指吸收层)的制备可以采用许多方法,常见的有n]:①真空蒸发或溅射法;②化学气相热介喷涂法;③电镀或沉积Cu和In,然后用H。

se处理,把它换成CuInSe。

位于德国斯图加特市的太阳能和氢能研究所(zsw),多年来一直致力于CIS膜的研制和技术推广。

下面描述的是该研究所制备CIS膜的过程“。

首先将衬底按照希望的面积进行切割并清洗,在清洗的衬底上镀一层Mo背接触,采用的方法是磁控溅射法。

用激光刻蚀对背接触进行刻蚀。

接下来可以用真空共源蒸发法在衬底上镀CIS膜。

为了保证结晶有较好的质量,衬底必须保持较高的温度(500。

C左右)。

衬底放在特殊的支架上以防高温引起变形。

在支架上,衬底以均匀速率相对于不动的源移动,整个过程在计算机的控制下,以便确保生长出符合要求的膜。

这些要求中包括期望的化学组分、厚度以及在整个平面上各种性能的均匀性。

在CIS膜上还需要镀一层CdS缓冲层,化学浸泡沉积法(CBD)是经常采用的方法。

缓冲层的作用是为了生成异质结。

用磁控溅射法镀ZnO前电极,ZnO电极仍然被认为是目前透明电极的最佳选择。

机械刻蚀法可以对电池进行最后刻蚀。

至此完成整个电池的制备。

从以上整个过程的每一步来看,应该说技术上是成熟的,并且是最优化的,可以认为是高成本的实验室条件下的制备过程。

而制备大面积CIS膜遇到的主要障碍是降低生产成本。

所以,当前面临的问题就是寻找~种廉价的大规模生产方法,这种方法必须保证生产出的膜有较高的质量,因为CIS膜生长过程中很容易出现杂相。

5CIS薄膜太阳能电池的性质从x光衍射图可以发现CIS是多晶薄膜。

分别用电子探针和俄歇谱仪观察薄膜的形貌,观察到样品的晶粒是均匀的,晶粒的大小一般为I~2pmuJ。

CIS的光学性能体现在对可见光有较高的吸收系数,为带隙半导体,满足直接带间跃迁条件”]。

为了提高效率。

很重要的一点是控制吸收层内的载流于的浓度.最佳载流子浓度是10“~10”/cm3。

载流子的类型及浓度的直接体现是CIS薄膜的电学性质,实验结果证实电学性质主要受自然缺陷以及化学组分偏差的影响o]。

在电学性能中,导电类型的转变是最为明显的.随着In组分的增加,薄膜从Cu富有向In富有转变,导电类型也完成从P型向n型的转变,并且在In/In+Cu一0.5处会出现突变。

另外.Ga的引入也会引起导电类型的转变。

当吸收层中不含有Ga时,薄膜可以是n型或P型。

以Ga替代In,薄膜的导电类型只是P型,增加替代组分Ga,转变效果会随之削弱,直至Ga完全替代In,转变效果也会完全消失。

控制Cu/In比率,还可以调整表面的化合物的成分,因为Cu主要与s发生反应,而In主要与se反应,Cu富有时晶粒的大小比In富有时要大,这一结果是通过薄膜的形貌分析得到的。

所以,调整Cu/In比率将影响膜的微观结构、晶粒的大小、结晶的趋向和晶体内在的缺陷等,这一切将对薄膜电学性能产生极大的影响。

在制备CIS薄膜太阳能电池的过程中,遇到的另一个主要问题是吸收层是~个多元化合物的复合系统。

借助相图及x射线光电谱仪(XPS)等实验手段,可以肯定的是杂相的形成和发展有助于薄膜和半导体性能的提高,但杂相的出规给研究分析带来一定难度,所以在这方面仍有许多工作可做01。

4结语总之,尽管CIS薄膜太阳能电池已经取得了很大进展,但无论是在理论上、实验上还是在大规模生产上都还有许多工作要做,特别是国内在这方面的工作刚刚起步。

真诚希望我国能有更多的人从事这方面的研究,以便跟上其最新发展,让CIS薄膜太阳能电池在我国的现代化建设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lschockHW,ShahABarcelona:14thEHro—peanPhotovoltaicSolarEnergyConference.19972WangnerS,eta1.AppIPhysLett,1974,25:4343KazmerskiLL.etalScanningElectronMi—croscopy-1983·3·37·肖亦农,等.太阳能学报.1991.12(3):302DimmlerB,“n,-Barcelona-14thEuropeanPhotovohaicSolarEnergyConference,1997季秉厚,等.太阳能学报.1991.12(1):33KazmerskiLL,“alJVacSciTechnol,】983.Al(2):3958NoufiR.DickJJApplPhys.1985.58(10)38849SchockTWoDtoelectronlc—DevicesandTechnologies.1994t9(4):511(原稿1999年11月8日收到)CuInSe2ThinFilmSolarCellandItsPropertiesZhangYin(Ocpt.ofMathsandP^,jl甜.ShandongInstttugeofEdwatton.Jman250013)AbstractDevelopmenthistoryandpresentstatusofCuInSe2(CIS)thinfilmsolarcellreportedpreparationprocessofthesolarcellisdescribedtitspropertiesalsodiscussedinthispaperKeywords;CulnSe2solarcell}Thinfilmsolarcell;PhotovohaicsReceivedNOV.8.1999’41ri—4a—qe—Fa—F01,‘q41,‘_d—口d—qd—_41,61r21ra—qc—口a—q4—q41,oq4—口a—q4—q4—=4—々4—口4—{o^,4—=c—qt—Fe“口e^,:一々4—口t。

,—日d—aer—一(上接第12页)PrincipleandPerformanceofaTwoPhaseBi—directionalThermalDiodeZhangRenyuanLiuLiangdeKeXiufang(GuangdongUniversity矿Technology·Gaangzhou510090)AbstractTheprincipleandperformanceofTwo—PhaseBi—directionalThermalDiode(TPBTD)arepresented.ResearchresultsshowthatTPBTDisnotonlypowerfulheattransfercomponent,butalsoisheatswitchThedirectionandheattransferbecontrolledbyTPBTDKeywords:Two—phasethermaldiolde;Bi—directionaldiode;Heattransfer;Solarthermalutilization·38·ReceivedApr21.2000CuInSe2薄膜太阳能电池及其性质作者:张寅作者单位:山东教育学院数理系济南 250013刊名:新能源英文刊名:NEW ENERGY SOURCES年,卷(期):2000,22(6)被引用次数:0次1.Schock H W.Shab A Barcelona 19972.Wangner S查看详情 19743.Kazmerski L L查看详情 19834.肖亦农查看详情 1991(03)5.Dimmler B Barcelona 19976.季秉厚查看详情 1991(01)7.Kazmerski L L查看详情 1983(02)8.NoufiR.Dick J查看详情 1985(10)9.Schock T W查看详情 1994(04)1.期刊论文张晓科.王可.解晶莹.ZHANG Xiao-ke.WANG Ke.XIE Jing-ying两步法电化学制备CuInSe2太阳能电池吸收层材料-功能材料与器件学报2007,13(3)采用先沉积In2Se3薄膜,再沉积CuInSe2的两步法电化学制备薄膜太阳能电池CuInSe2吸收层材料.通过XRD、SEM、EDX等分析手段检测了材料形貌、结构以及组分等,结果表明薄膜组分比为CuIn1.7Se2.2,其中In和Se的含量相对化学计量比有所增加.循环伏安法研究表明CuInSe的沉积属于诱导共沉积范畴.2.会议论文张晓科.王可.解晶莹两步法电沉积制备CuInSe2太阳能电池吸收层材料新型薄膜铜铟(镓)硒(CuIn(Ga)Se2)太阳能电池因为其吸收层材料-铜铟(镓)硒(CuIn(Ga)Se2)具有高光学吸收系数、直接带隙半导体、与太阳光谱匹配好以及稳定性好等优点成为薄膜太阳能电池的研究重点.用电化学沉积方法制备CuIn(Ga)Se2薄膜材料,可以在低温条件下大面积、连续、多组分同时沉积,具有设备投资小、成膜质量好、成膜速度快、原材料便宜、材料利用率高等优点,而且能在各种形状的衬底上沉积.目前电沉积制备的CuInSe2最高效率为13.5%,用Ga部分替代In获得的四元CuIn(Ga)Se2太阳能电池的最高效率为15.4%.根据文献,发现一步共沉积CIS时In的组分偏低.而且由于硒的饱和蒸汽压低,在热处理的过程往往有有单质硒蒸出,因此In和Se成分不足.为了使CIS吸收层材料具有更多含量的In和Se,本文采用硫酸盐体系用两步法制备了CuInSe2:先在衬底上沉积In-Se,再共沉积Cu-In-Se吸收层材料.3.期刊论文万斌.敖建平.龚军光电材料CuInSe2薄膜-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42(z1)概述了CuInSe2太阳能电池技术,CuInSe2材料的最新发展;同时也介绍了CuInSe2薄膜的特性:非常高的光吸收系数(>105 cm-1),可以将薄膜做的很薄(1~2 μm),长期的稳定性,抗辐射性等.对CuInSe2材料的认识、了解将有助于对高效、低成本的薄膜太阳能电池的研究.1.司维.王为民.龙飞.傅正义.王皓.王玉成.张金咏.周其刚纳米CuInSe_2的溶剂热合成与表征[期刊论文]-武汉理工大学学报 2010(2)本文链接:/Periodical_xny200006010.aspx授权使用:中南大学(zndx),授权号:a736e066-8fdb-43f4-8fa0-9d9f00bce6b3,下载时间:2010年6月24日。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