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免疫学题库以及答案

免疫学题库以及答案

4.补体参与哪几型超敏反应的发生?试述其发生机制。

5.试述单核吞噬细胞在非特异性和特异性免疫应答中的作用。

6.试述IV型超敏反应的发生机制及与细胞免疫的关系。

10.简述B淋巴细胞的主要膜表面分子及其功能。

11.比较人工主动免疫和人工被动免疫的特点。

12.简述Ig的功能区及功能。

13.简述免疫的功能。

14.简述补体系统的生物学作用。

15.举例说明医学上重要的抗原。

16.何为细胞因子,包括哪几类。

17.比较HLA-I和II类分子的结构。

18.比较T、B细胞表面主要的膜分子及其功能。

A1型题]以下每一考题下面有A、B、C、D、E5个备选答案,请从中选一个最佳答案,并在答题卡将相应题号的相应字母所属方框涂黑。

1.T细胞分化成熟的场所是A.骨髓B.胸腺C.腔上囊D.淋巴结E.脾2.人类T细胞不具备的受体是A.E受体B.IgG Fc受体C.C3b受体D.DHA受体E.IL—2受体3.关于IgA下述哪项是正确的A.二聚体IgA结合抗原的亲合力,高于单体IgAB.IgA1主要存在于血清中C.sIgA是膜局部免疫的最重要因素D.sIgA具有免疫排除功能E.以上均正确4.与类风湿因子有关的Ig是A.IgGB.IgAC.IgMD.IgDE. IgE5.惟一能通过胎盘的Ig是A.IgGB.IgAC.IgMD.IgDE.IgE6.决定Ig的类和亚类的部位是A.VL十VHB.VL十CLC.铰链区D.DHE.CL7.体液补体抑制因子是A.C1qB.IgG1C.IL—2D.H因子E.B因子8.各种单体抗体分子都有的特性是A.分子量在10万以下B.具有两个完全相同的抗原结合部位C.H链与L链借非共价键相联D.能结合补体E.能促进吞噬9.单克隆抗体的应用不包括A.肿瘤的诊断B.肿瘤的治疗C.血清Cl-含量测定D.激素水平测定E.细胞受体测定10.关于细胞因子A.细胞因子是由细胞产生的B.单一细胞因子可具有多种生物学活性C.细胞因子可以自分泌和旁分泌两种方式发挥作用D.细胞因子的作用不是孤立存在的E.以上均正确11.既属于免疫球蛋白基因超家族又属于造血因子受体超家族的是A.IL—6受体、IL—2受体B.IL—2受体、IL—4受体C.IFN-α受体、IFN—γ受体D.IL—8受体E.IL—1受体12.宿主的天然抵抗力A.经遗传而获得B.感染病原微生物而获得C.接种菌苗或疫苗而获得D.母体的抗体(IgG)通过胎盘给婴儿而获得E.给宿主转输致敏巴细胞而获得13.5种免疫球蛋白的划分是根据A.H链和L链均不同B.V区不同C.L链不同D.H链不同E.连接H链的二硫键位置和数目不同14.B细胞能识别特异性抗原,因其表面有A.Fc受体B.C3受体C.IPS受体D.E受体E.SmIg15.下列哪一类细胞产生IgEA.T淋巴细胞B.B淋巴细胞C.巨噬细胞D.肥大细胞E.嗜碱粒细胞16.初次注入大量抗毒素的马血清所引起血清病的发病机理属于A.Ⅰ型变态反应B.Ⅱ型变态反应C.Ⅲ型变态反应D.Ⅳ型变态反应E.Ⅴ型变态反应17.I型变态反应可通过下列哪种成分转移给正常人A.患者的致敏淋巴细胞B.患者的血清C.致敏淋巴细胞释放的转移因子D.巨噬细胞释放的淋巴细胞激活因子E.以上均不是18.对重症肌无力的论述,下列哪一项是错误的A.主要致病的抗体是抗乙酰胆碱(ACR)抗体B.抗ACR抗体的主要作用是在补体参与下损伤骨骼肌细胞C.它的发病与胸腺病变有一定关系D.在病人血清中尚可检出其他自身抗体(如抗胃壁细胞抗体) E.该病有遗传倾向性19.先天性丙种球蛋白缺乏症患者反复持久的细菌感染常发生在A.新生儿期B.出生半年内C.1~2岁儿童D.学龄期儿童E.青少年期20.慢性肉芽肿病发病原因是A.红细胞内酶缺陷B.T细胞功能缺陷C.B细胞功能缺陷D.中性粒细胞功能缺陷E.补体功能缺陷21.人或动物体内代表个体特异性的能引起强烈而迅速排斥反应的抗原系统称为A.组织相容性抗原B.移植抗原C.白细胞抗原D.主要组织相容性抗原系统E.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22.巨噬细胞摄取抗原的方式是A.非特异性吞噬颗粒性抗原B.非特异性吞噬可溶性抗原C.被动吸附抗原D.借助表面IgGFc受体结合抗原抗体复合物E.以上均是23.致敏TC细胞的作用特点是A.无抗原特异性B.受MHC—Ⅱ类分子限制C.可通过释放TNF杀伤靶细胞D.可通过ADCC作用杀伤靶细胞E.可通过分泌细胞毒性物质杀伤靶细胞24.TC细胞活化,增殖,分化与下列哪种成分无关A.协同刺激分子受体B.MHC—H类分子C.IL—12D.IFN一γE.IL—225.容易引起免疫耐受性的抗原注射途径为A.静脉>皮下>肌肉>腹腔B.静脉>腹腔>皮下、肌肉C.腹腔>静脉>皮下、肌肉D.皮下>肌肉>腹腔>静脉E.腹腔>皮下、肌肉>静脉26.Ⅲ型超敏反应重要病理学特征是A.红细胞浸润B.巨噬细胞浸润C.淋巴细胞浸润D.嗜酸性粒细胞浸润E.中性粒细胞浸润27.在减敏治疗中,诱导机体产生的封闭抗体的是A.IgMB.IgGC.IgED.IgDE.IgA28.用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T细胞上CD4抗原,荧光素应标记在A.CD4抗原上B.CD4单克隆抗体上C.固相载体上D.抗人Ig抗体上E.某种动物红细胞上[B1型题]以下提供若干组考题,每组考题共用在考题前列出的A、B、C、D、E5个备选答案,请从中选择一个与问题关系最密切的答案,并在答题卡上将相应题号的相应字母所属方框涂黑。

某个备选答案可能被选择一次、多次或不被选择。

A.TCB. TsC.THD.NK细胞E.嗜酸性粒细胞29.具有CD4分子表面标志的是30.对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均起辅助作用的是31.对多种类型免疫细胞具有抑制作用的是[A2型题]每一道考题是以一个小案例出现的,其下面都有A、B、C、D、E5个备选答案,请从中选择一个最佳答案,并在答题卡上将相应题号的相应字母所属方框涂黑。

32.一种破伤风类毒素抗体(抗体1)能与发生二硫键全部断裂而变性的破伤风类毒素发生反应;另一种破伤风类毒素抗体(抗体2)不能与因同种原因变性的破伤风类毒素发生反应。

对于这一实验结果,最可能解释A.抗体1对破伤风类毒素无特异性B.抗体2对破伤风类毒素上的构象决定簇有特异性C.抗体1对破伤风类毒素的氨基酸序列有特异性D.抗体2对二硫键有特异性E.B和C正确33.某孕妇为Rh-,第一胎分娩Rh+胎儿,为防止再次妊娠的Rh+胎儿产生溶血症,应给Rh-母亲注射A.抗Rh因子抗体B.Rh抗原C.免疫抑制剂D.免疫增强剂E.以上都不是单项选择题:1、下列有关TD-Ag的特点不正确的是:A、可诱导体液免疫应答B、可诱导细胞免疫应答C、可刺激产生IgM和IgGD、不产生免疫记忆2.下列属于同种异型抗原的是:A、自身抗原B、肿瘤抗原C、HLA抗原D、超抗原3.Ig同种异型的遗传标记位于下列哪个功能区A、VH、VLB、CH1、CLC、CH2D、CH3/CH44.能够通过经典途径激活补体的Ig有A、IgMB、IgDC、IgED、IgA5.下列哪个是补体替代激活途径的C3转化酶?____ _____ ______ ______A、C4b2aB、C3bBbC、C4b2a3bD、C3bBb3b 6.HLA复合体位于第几号染色体?A、6B、15C、4D、147.下列哪个不是APC?A、单核巨噬细胞B、树突状细胞C、B细胞D、T细胞8.下列有关抗体产生规律不正确的是:A、初次应答潜伏期长,再次应答潜伏期短B、初次应答首先产生的是IgM,再次应答首先产生的IgGC、初次应答产生抗体亲和力低,再次应答产生抗体亲和力高D、初次应答产生抗体维持时间短,再次应答产生抗体维持时间长9.下列有关免疫耐受的特点哪个是不正确的A、需要抗原诱发B、有潜伏期C、具有特异性D、不具有记忆性10.下列有关IV型超敏反应的特点,哪个是不正确的?A、再次接触相同抗原后,反应发生迟缓B、有补体、抗体参与C、由CD4+、CD8+ T细胞介导D、引起以单核巨噬细胞、淋巴细胞浸润为主的炎症反应11. 半抗原的特性是具有A、免疫原性B、免疫耐受性C、免疫反应性D、免疫特异性12. 脐血中哪种Ig水平升高提示胎儿宫内感染?A 、IgM B、IgG C、IgA D、IgE13.下列属于同种异型抗原的是:A、自身抗原B、肿瘤抗原C、ABO血型抗原D、超抗原14.能够通过经典途径激活补体的Ig是A、IgMB、IgDC、IgED、IgA15.下列哪种细胞不表达MHC-I类分子?A、单核巨噬细胞B、T细胞C、B细胞D、成熟红细胞1.D2.C3.A4.A5.B6.D7.D8.B9.D10.D 11.D 12.B 13.C 14.A 15.D以上仅为我个人的观点哦~还有就是希望你免疫要好好学习啊,很有用的!四、问答题1.简述APC与Th细胞的相互作用APC与T细胞的相互作用包括以下三个方面:(1)双识别:T细胞的TCR识别APC提呈的抗原肽,同时还要识别与抗原肽结合的MHC分子。

其中Th 细胞识别的是抗原肽/MHC-II类分子复合物,Tc细胞识别的抗原肽/MHC-I类分子复合物。

(2)双信号:T细胞活化需要双信号刺激。

第一信号是APC表面的抗原肽-MHC分子复合物与T细胞的TCR结合,其抗原刺激信号由CD3传递入细胞内;第二信号即协同刺激信号,是抗原提呈细胞表面协同刺激分子如B7-1/B7-2、LFA-3等与T细胞表面协同刺激分子受体CD28、CD2等结合,相互作用后产生的。

(3)细胞因子:T细胞充分活化还需细胞因子的作用如IL-1、IL-2、IFN-γ、TNF-β等,这些细胞因子由激活的APC和T细胞产生,它们以自分泌和旁分泌作用,参与T细胞的增殖与分化。

T细胞在这三种信号的刺激下才能充分活化、增殖和分化,才能发挥免疫效应。

2.简述B细胞活化的条件B细胞活化的条件包括以下三个方面:(1)单识别:BCR识别并结合游离的抗原或存在与APC细胞表面的抗原(TD-Ag),BCR识别和结合的是抗原分子中的构象决定基(或称为B细胞决定基)。

(2)双信号:B细胞活化也需要双信号刺激。

第一信号是B细胞的BCR识别并结合抗原肽,其抗原刺激信号由Igα/Igβ传导入细胞内;第二信号即协同刺激信号:B细胞活化需Th细胞的辅助。

活化的T细胞表面表达CD40L、B细胞表面的CD40结合,从而激活B细胞,还有其它的协同刺激分子参与,如T细胞表面的CD2、LFA-1等与B细胞表面的相应的配体LFA-3、ICAM-1等结合增强B细胞与T细胞之间的作用,共同提供B细胞活化的第二信号。

(3)细胞因子:B细胞活化还有耐于活化的T细胞释放的细胞因子如IL-2、IL-4、IL-5、IL-6等的作用。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