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逻辑思维训练(二)之思辨

逻辑思维训练(二)之思辨


上帝悖论
罗马教廷出了一本书,用当时最流行的数学推论,导出“上帝是万 能的”。一位智者针锋相对地问:“上帝能创造出一块他自己也搬不 动的石头吗?
若他能创造,则他就... ... 若他不能创造,则他就... ...
悖论的关键:自我否定 怎么解决悖论?
火柴棍问题 怎么用四根火柴棍摆成一个“田”字,要求火 柴棍不能折断?
何为思辨能力?
所谓思辨能力就是指思考辨析的能力,它强调的 是经过自己认真的分析和论证,运用恰当的评价标 准进行思考,挑出自己认为重要和正确的东西,最 终做出有理据的判断。如果具备思辨能力就能对我 们遇到的问题进行合理的分析判断,有目的地选择 正确的信息,并在此基础上理性地解决问题。
思辨能力首先是一种抽象的思维能力。能分辨 鸡蛋和鸭蛋,这不能算是思辨能力,因为仅靠经 验观察就能够辨别出是鸡蛋还是鸭蛋;然而,要 弄明白“鸡和蛋谁先谁后”这个问题,仅凭经验 观察是不可以的,必须具有较强的思辨能力才行。
脑海中的数学
解锁数学思维方式(二) 之王者争霸
邻水实验学校 甘阳 2016-9-25
上期回顾(逻辑思维)
问1:哥哥和弟弟打开了一瓶10L的饮料,想 着均分后再喝才算公平,在家翻箱倒柜后仅 找到3L和7L的标准容器,这下可把哥弟俩难 住了,你能帮他们均分吗?
1.用10L倒满7L后: 0/3, 2.用7L倒满3L后: 3/3, 3.把3L倒入10L后: 0/3, 4.用7L倒满3L后: 3/3, 5.把3L倒入10L后: 0/3, 6.把7L倒入3L后: 1/3, ... ...
第三,如果从逻辑思维这个层面上进行分析,“先有鸡还是先有 蛋”的问题经常是指称“恶性循环”,显而易见,它是思维错误 的代名词。那么什么是“恶性循环”呢?例如,有这样一段话: “很多人并不了解自己,却试图去了解别人,那是不会成功的。 那是因为连自己都不了解的人怎么可能去了解别人呢。不过,话 又说回来,做到了解自己也不是一件易事,因为不知道别人对自 己的评价,又怎么能做到了解自我呢?由此可见,了解别人是了 解自我的前提。”这段话就是“恶性循环”,因为前一半说“了 解自我”是“了解别人”的前提;后一半却说“了解别人”是 “了解自我”的前提,这和“是先有鸡还是先有鸡”的争论如出 一辙。
第一刀切成3I4;
第二刀切成1I2I4。
问3:一组3X3灯阵,开关任意一盏灯,都将 同时触发其上下左右灯的开关,你能把灯全 打开吗? 暗暗暗 暗暗暗 暗暗暗





























暗பைடு நூலகம்






思考(1)下图哪些是鸡蛋,哪些是鸭蛋?
(2)先有鸡还是先有蛋?
7/7, 4/7, 4/7, 1/7, 1/7, 0/7,
3/10 3/10 6/10 6/10 9/10 9/10
问2:一名短工打理院落,需工作七天, 土豪仅从自己金库里拿出一根金条用 于发工资,短工日工资正好是1/7金条, 假若土豪能准确切出他想要的比例, 他能只切两刀就能发放这七天的工资 吗?
在日常思维观念里,对于“鸡和蛋谁先谁后”这个问 题,我们可以做以下三个层面的分析:
第一,假如我们在经验的层面上进行分析,这个问 题就容易了。对某一个鸡蛋孵化出的小鸡来说,当 然是先有蛋,后有鸡;然而就这只小鸡长大后所生 的蛋来说,当然是先有鸡,后有蛋。然而在这个经 验层面上,还会有人质问:你说先有蛋后有鸡,那 鸡蛋又是从哪里来的?这很显然是把概念混淆了, 因为孵化出鸡的那只蛋,与由孵化出的鸡所生的那 只蛋,两者辈分是不同的。
奶酪问题 一块奶酪,一刀可以切成2块,两刀可以切成4块,若 切成8块至少需要几刀?(一刀只能切一个平面,除了 用刀切,奶酪怎么都不会断裂)
互动题 如何一刀将一张矩形剪成五个三角形?
开关难题
两个房间互为隔壁,一个房子中的三个开关控制着另 一个房间的三盏灯。你只能各进入这两个房子一次, 怎么来判断哪个开关控制哪盏灯?(从一个房间看不 到另一个房间的情况)
第二,假如我们从追根问底这个层面上进行分析,“先有鸡 还是先有蛋”这个问题就成了一个不合情理的问题。为什么 说它是一个不合情理的问题呢?因为提出这一个问题,并打 算对回答这个问题的人做进一步质问的人,他必须假定“蛋 是由鸡生的”和“鸡是由蛋孵的”这两个不变的事实。不过, 按照生物进化论,不管是鸡还是蛋,都是从非鸡非蛋的其他 物种遗传、变异过来,就比如人是由类人猿演变过来的一样。 换句话说,在根源这个问题上,“鸡和蛋谁先谁后”必须依 据这两个不真实的假设才能提出来,所以说它是一个不合情 理的一个问题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