并网光伏发电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此文档为word格式,下载后您可任意修改编辑!)目录1综合说明 (4)1.1概述 (9)1.2太阳能资源 (9)1.3工程地质 (9)1.4工程仸务及规模 (10)1.5系统总体方案设计及发电量 (10)1.6电气设计 (11)1.7土建工程 (12)1.8消防设计 (12)1.9施工组织设计 (13)1.10工程管理设计 (13)1.11环境保护与水土保持设计 (14)1.12劳动安全与工业卫生 (14)1.13节能与阵耗分析 (14)1.14工程设计概算 (15)1.15经济评价 (15)1.16结论和建议 (15)1.17附图、附表 (16)2太阳能资源 (20)2.1某某省太阳能资源 (20)2.2项目区太阳能资源 (22)2.3气象条件 (30)2.4灾害性天气 (32)2.5 结论 (35)3工程地质 (36)3.1 概述 (36)3.2区域地质 (36)3.3场区一般工程地质条件 (38)3.4场区主要工程地质问题初步评价 (38)3.5岩(土)体物理力学特性及允许承载力建议值 (39)3.6场地地基等级划分及适宜性评价 (39)3.7场地电阻率 (40)3.8天然建筑材料及施工、生活用水水源 (41)3.9结论及建议 (41)4工程仸务和规模 (43)4.1工程仸务 (43)4.2工程规模 (45)4.3工程建设必要性 (45)5系统总体方案设计及发电量计算 (47)5.1光伏组件选型 (47)5.1.1 光伏电池组件概况 (47)5.2光伏阵列运行方式选择 (53)5.3逆变器选择 (54)5.4光伏方阵设计 (57)5.5光伏子方阵设计 (58)5.6方阵接线方案设计 (63)5.7辅助技术方案 (64)5.8光伏发电工程年上网电量计算 (64)6 电气 (69)6.2电气二次 (88)6.3 通信 (115)6.4 附图、附表 (118)7土建工程 (123)7.1设计安全标准 (123)7.2基本资料和设计数据 (123)7.3工程总体布置 (125)7.4光伏阵列基础及逆变器室设计 (126)7.5场内集电线路设计 (127)7.6集控中心设计 (127)7.7防腐工程设计 (134)7.8防洪设计 (134)7.9地质灾害治理工程 (135)7.10附图、附表 (135)8工程消防设计 (136)8.1工程概况 (137)8.2设计依据和设计原则 (137)8.3消防总体设计方案 (139)8.4工程消防设计 (140)9施工组织设计 (146)9.1施工条件 (146)9.2施工总布置 (147)9.3施工交通运输 (149)9.4工程建设用地 (150)9.6施工进度计划 (153)10工程管理设计 (157)10.1光伏发电工程运行、管理及检修的法规和标准 (157)10.2工程管理机构 (157)10.3主要管理设施 (158)10.4工程建设管理 (160)10.5电站运行维护、回收及拆除 (160)11环境保护与水土保持设计 (163)11.1环境保护设计 (163)11.2水土保持设计 (177)11.3综合结论 (184)12劳动安全与工业卫生 (186)12.1设计依据、仸务与目的 (186)12.2工程概况与光伏电场总体布置 (191)12.3工程安全与卫生危害因素分析 (192)12.4工程安全与工业卫生对策措施 (196)12.5安全与工业卫生机构设置、人员配备及管理制度 (205)12.6事故应急救援预案 (207)12.7投资概算 (211)12.8预期效果评价 (213)12.9存在的问题和建议 (214)13节能降耗 (215)13.1编制原则和依据 (215)13.2施工期能耗种类、数量分析和能耗指标分析 (217)13.3运行期能耗种类、数量分析和能耗指标分析 (218)13.4主要节能降耗措施 (221)13.5节能降耗效益分析 (226)13.6 结论 (226)14工程设计概算 (227)14.1编制说明 (227)14.2工程概算表 (231)15财务评价与社会效果分析 (249)15.1 概述 (249)15.2财务评价 (249)15.3社会效果评价 (253)15.4财务评价附表 (254)16工程招标 (270)16.1招标范围的确定 (270)16.2招标方式 (270)16.3招标组织形式 (270)1 综合说明1.1概述1.2太阳能资源1.3工程地质本工程重要性等级为二级;场地复杂程度为二级(中等复杂程度场地);地基复杂程度为二级(中等复杂地基)。
场地地基土对混凝土结构、钢筋混凝土结构中的钢筋具弱腐蚀性,对钢结构具微腐蚀性。
工程区内滑坡、崩塌、泥石流等不良物理地质现象不发育,无活动性断层通过,场地稳定性较好。
场址区地处西北干旱地区,地下水埋深较大,不具有砂土液化的条件,可不考虑砂土液化的影响。
本工程区内适合大规模光伏发电工程项目的建设。
1.4工程任务及规模2012 年,某某县全年完成生产总值 54 亿元,增长 14.3%;固定资产投资 34 亿元,增长80.9%;工业增加值 9.5 亿元,增长 18%;犬口径财政收入突破 10 亿元,增长 101%,县级财政收入突破 2 亿元(剔除王家山煤矿改制部分股权转让收入 3.6 亿元),同口径增长31.63%;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 15.1 亿元,增长 18.2%;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12250 元,增长 17%;农民人均纯收入 4860 元,增长 18.3%o“十二五’’期间,某某电网将建设景泰、中泉、银东、皋兰、平川等五座 330kV 变电站,并为围绕上述 330kV 变电站的建设进一步优化地区 llOkV、220kV 电网。
其中靖会平电网在 2015 年前将新建成平川 330kV 变电站,北滩、长征、共和、城北、某某晖泽、朱台工业园、桃园变等 6 座 llOkV 变电站。
根据预测结果,“十二五”期间某某电网全社会用电量每年将增长 10.11%,预计 2015 年将达到 174.28 亿 kWh,2020 年某某电网供电量将达到 282 亿 kwh 。
本项目选址场址区位于某某市某某县五合乡白塔村境内,距离某某县约 80km,距离某某市约 120km,工程实际占地面积约 2.18km2,电站装机容量 1OOMW,拟配套新建规模 1OOMW 的llOkV 升压站一座。
1.5 系统总体方案设计及发电量本工程装机容量 1OOMWp,推荐采用分块发电、集中并网方案。
通过技术经济综合比较,电池组件选用 300Wp,共计 336000 块:逆变器选用 500kW 型逆变器,共计 200 台。
电池组件方阵的运行方式采用最佳倾角 330 固定式安装。
1OOMWp 太阳电池阵列由 100 个 1MWp 多晶硅电池子方阵组成。
每个 1MWp 子方阵由 2 个500kW 阵列逆变器组构成。
每个阵列逆变器组由 105 路太阳电池组串单元并联而成,每个组串由 16 块太阳电池组件串联组成。
各太阳电池组串划分的汇流区并联接线,输入防雷汇流箱经电缆接入直流配电柜,然后经光伏并网逆变器逆变后的三相交流电经电缆引至38.5kV/0.27kV 升压变压器(箱式)升压后送入 llOkV 升压站的 35kV 配电室,最终以一回llOkV 架空线路并入电网。
各子方阵的逆变器室均布置在其子方阵的中间位置,箱式升压变电站与逆变器室同向布置。
在前后排电池组串空地建设光伏农业,种植苜蓿、甘草等作物。
经发电量计算,本电站第 1 年预计上网电量约为 13381.92 万度电,25 年平均上网电量预计约为 12031.92 万度电,年利用小时数为 1194 h。
1.6电气设计本工程建设容量为 1OOMWp 。
本工程初拟输电方案为:光伏电站以 10 回 35kV 集电线路接入新建的 llOkV 升压站,然后由升压站出线 1 回接入 llOkV 北滩变,导线型号 LGJ-300/30,直线距离约 18km 。
电站接入系统方式最终以接入系统专项设计为准。
初拟的升压站主接线方式为:建设容量为 1OOMVA 的 llOkV 升压站一座。
升压站采用35kV、llOkV 两级电压,本工程建设安装 2 台 50MVA 主变压器,35kV 侧采用单母线分段接线,llOkV 系统侧采用单母线接线方式。
电气主接线最终以接入系统审查意见为准。
光伏电站场区接线方式为:本工程就地光伏发电子方阵经就地箱变升压至 35kV 后采用分段串接汇流方式(第一台箱变高压侧电缆汇集到第二台箱变,依次汇集到下一台的方式)接入升压站内 35kV 配电室,每 10 个 lOOOkVA 箱式变压器汇流后接入 35kV 开关柜,本工程发电单元进线共 10 回。
升压站按无人值班、少人值守的原则设计,按运行人员定期或不定期巡视的方式运行。
升压站内安装一套综合自动化系统,具有保护、控制、通信、测量等功能,可实现光伏电站场区及升压站的全功能自动化管理,实现光伏电站与调度端的遥测、遥信功能,以及与光伏发电有限公司的监测功能。
光伏电站由省调和地调两级调度管理,其中发电单元由省调调度管理,llOkV 出线间隔及线路由地调调度管理。
系统通信方式采用主信息通道为光纤电路,备用信息通道为市话方式。
1.7土建工程本工程为大型光伏发电系统,电场工程建筑物结构安全等级为二级,太阳能支架基础、llOkV 升压站、配电建筑物级别为 2 级。
支架基础、llOkV 升压站主要建(构)筑物的抗震设防烈度为Ⅷ度。
洪水标准按 50 年一遇设计。
太阳能电池组件支架为固定支架,采用冷弯薄壁型钢制作,热浸锌处理。
本工程前后支架基础拟采用独立柱扩展基础,柱身为(p0.25m 圆形柱,柱长 1.2m,底部基础采用板式扩展基础,扩展基础底面为 0.5mx0.7m 矩形、厚度 0.3m.基础埋深 1.2m,柱顶面露出地面0.3m 。
逆变器室采用砖混结构,基础采用柱下条形基础。
屋盖为 C30 现浇钢筋混凝土板梁,围护材料采用 30cm 厚的加气混凝土砌块,屋面为节能保温屋面,II 级防水。
箱变采用户外式箱变,基础采用箱形结构,C30 现浇混凝土结构。
本工程集控中心位于场址区的南北部,由东西两个功能区组成,西部布置管理生活区,东部则为 llOkV 升压站。
管理生活区,长 80m,宽 44m,包含有综合楼、餐厅、车库、仓库及门房等。
综合楼和餐厅拟采用框架结构,现浇钢筋混凝土楼屋面板,框架抗震等级为二级,基础采用柱下独立基础。
其它附属建筑如车库、仓库及门房等均采用砖混结构,屋面为全现浇钢筋混凝土楼板,屋面处设置圈梁,内外墙交接处设置构造柱,基础采用墙下钢筋混凝土条形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