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氏奇穴常用穴位.ppt
痛、腿弯痛等有特效
三三部位
1 其门穴 取穴:挠骨之外侧,距手腕横纹后两寸处 手术:臂侧放,针斜刺与皮下平行,针入二至五分 主治:(1)妇科经脉不调,赤白带下(2)脱肛,痔疮痛 2 其角穴 取穴:挠骨之外侧,距手腕横纹后四寸处 手术:同其门穴 主治:同其门穴 3 其正穴 取穴:挠骨之外侧,距手腕横纹后六寸处 手术:同其门穴 主治:同其门穴 说明及发挥:三穴均位于大肠经上,单用即对痔疮有效,针刺时斜入皮下,自其门向其角横透,
一一部位
❖ 5 妇科穴
取穴:大指第一节小侧,三分点法,计两穴 手术:贴于骨旁下针,针深二至三分,一次两针齐下,谓之倒马针 主治:各类妇科疾病,久年不孕 说明及发挥:(1)本穴可调治子宫位置不正 之屈倾 (2)本穴为妇科常用穴,效果显著。配内庭治经痛;配还巢治不孕。
一一部位
❖ 6 制污穴
取穴:大指第一节背中央线上,采用四分点法,共三穴 手术:三棱针刺出黑血 主治:治疗一切疮疡、刀伤、烫伤或手术后伤口久不收口。
效果尤佳,配合委中放血有特效;本组穴对顽固性便秘及小腹胀气亦有特效
三三部位
1 火腑海穴 取穴:手抚胸取穴,在挠骨挠侧,距肘横纹二寸处(手三里) 手术:针深五分至一寸 主治:(1)咳嗽、气喘、感冒等;(2)贫血、头昏及眼花 说明及发挥:本穴与大肠经之手三里位置相当,主治亦相似,
有补虚的作用,用灸的效果颇好。
二二部位
❖ 1 重子穴
取穴:手心向上,在大指掌骨与食指掌骨之间,虎口下一寸处 手术:(见重仙穴) 主治:(见重仙穴)
2 重仙穴
取穴:手心向上,在大指掌骨与食指掌骨之间,虎口下两寸处,与手背灵骨穴正对 相通
手术:一寸半针,针深一寸,一般针一针(重子)即可,二针齐针成倒马针,效果 更佳
主治:(1)背痛,尤其是膏肓穴附近背痛。亦可治疗膝痛、颈痛、肩痛。 (2)治疗落枕,配承浆疗效更佳。
五 足趾部:“五五部位”
六 足掌部:“六六部位”
七 小腿部:“七七部位”
八 大腿部:“八八部位”
九 耳朵部:“九九部位”
十 头面部:“十十部位”
治疗常见病多发病的常用穴位简介
❖ 一一部位
总计52个穴点 1 阴掌五线
2 阳掌三线
一一部位
3 四面分点 (1)一穴(二分点法):在两指纹间仅有一穴者,概以中点(即1/2处)
一一部位
❖ 4 木火穴
取穴:中指背第三节横纹中央点 手术:皮下针,针尖向小指方向横刺 主治:半身不遂 说明及发挥:本穴接近中冲穴有强心活血作用,治疗中风后遗症对其他各
针有加强作用。单用治疗中风后下肢无力颇有效,尚能治疗膝内侧痛及 小腿肚酸痛。 注:第一次限用5分钟,5日后限用3分钟,又5日后限用1分钟,时间和次数 均不可多用。
手术:针深二分至三分。 主治:(1)手部皮肤病:手掌皱裂、手部湿疹。 (2)鼻流涕:清涕、浓涕均有效,尤其感冒流涕可止于顷刻。 (3)外感风邪所致皮肤瘙痒。 注:治疗手部皮肤病及手掌皱裂,取患侧穴位为主,治疗其他各病以对侧
为主。
一一部位
❖ 2 还巢穴
取穴:无名指中节外侧(靠近小指之侧)黑白肉际中点。 手术:五分针,针二至三分。 主治:各类妇科病 说明及发挥:(1)本穴位于无名指,与三焦经有关,通过理三焦、疏肝胆
取穴。 (2)二穴(三分点法):两指纹间若有二穴,则以两指节间距离之1/3处
取穴。 (3)三穴(四分点法):两指纹间若有三穴,则以两指节间距离之1/4处
取穴。 (4)五穴(六分点法):两指纹间若有五穴,则以两指节间距离之1/6处
取穴。
一一部位
❖ 1 木穴
取穴:掌面食指内侧,距中央线2分之直线上(D线)上,上穴距第二节横 纹三分三,下穴距第二节横纹六分六(三分点法),共二穴。
之作用,治疗妇科病变颇有效验。 (2)本穴配妇科穴,左右交替,治疗不孕症。
一一部位
❖ 3 火膝穴
取穴:小指甲外侧角后二分 手术:五分针,针一分至二分 主治:膝痛,风湿性心脏病 说明及发挥:(1)本穴在小肠经上,即少泽穴后一分。小肠井穴附近,心
与小肠相表里,故具开窍作用,可用于治疗神志方面疾病,如生气所致 疼痛和精神病。 (2)可治疗手太阳经走向的疼痛
三三部位
2 肠门穴 取穴:手抚胸取穴,在尺骨之内侧与筋腱之间,距腕豆骨三寸处 手术:针深三至五分 主治(1)肠炎(2)头昏眼花 说明及发挥:主治肠系疾病,在腹痛里急后重或急欲如厕之际用手按压可缓解便意 3 肝门穴 取穴:手抚胸取穴,在尺骨之内侧中部,距腕豆骨六寸处 手术:针三分至五分,针下后可止肝痛,针右旋可解胸闷 ,针左旋可止肠痛 主治:急性肝炎 说明及发挥:针左手为主,对急性肝炎有特效,合并肠炎者加肠门,成到倒针,疗
取穴:手背小指掌骨与无名指掌骨之间,距掌骨与指骨连接处一寸五分 手术:针三分至五分 主治:同中白穴 说明及发挥:中白与下白穴形成倒马,主治肾亏各病;尚可治疗少阳经走向之坐骨
神经痛。
二二部位
6 腕顺一穴 取穴:在小指掌骨外侧,距手腕横纹二寸五分 手术:针一寸至一寸半 主治:(1)肾亏各种病变;(2)坐骨神经痛;(3)骨肿、重性腰背痛 7 腕顺二穴 取穴:在小指掌骨外侧,距手腕横纹一寸五分,在腕顺一穴后一寸处 手术:针一寸至一寸半 主治:鼻出血及腕顺一穴主治各症 说明及发挥:腕顺一、二穴位于小肠经,治疗太阳经之坐骨神经痛及腰椎
二二部位
3 灵骨穴
取穴:握拳取穴,在拇指食指叉骨间,第一与第二掌骨接合处,与重仙穴相通 手术:用一寸至两寸针,针深可透过重仙穴 主治:(1)调气补气温阳:治疗半身不遂(健侧),配合大白,或配风市或肾关,
间以背部五岭穴点刺。 (2)活脑部血气:针头针后再针本穴(久留针),可加强头针效果。 (3)灵骨配大白治疗坐骨神经痛、肩痛不举、腰痛等。
4 大白穴
取穴:位置同三间穴 手术:一寸半针,针五分至一寸深 主治:与灵骨并针成倒马针;三棱针刺血治疗小儿气喘、发烧、急性肺炎。
二二部位
5 中白穴
取穴:手背小指掌骨与无名指掌骨之间,距掌骨与指骨连接处五分 手术:针三分至五分 主治:(1)起坐之际腰痛;(2)肾亏各种病变;(3)高血压病、前头痛
6 下白穴
董氏奇穴常用穴位李漾 广东省Fra bibliotek医院传统疗法中心
绪论
“董氏针灸正经奇穴学”计设740穴,分布于手、臂、足、腿、耳及头面等处,分为 十个部位。
一 手指部:“一一部位” “后背部”
除以上十个部位外,尚有“前胸部位”及
二 手掌部:“二二部位”
胸背部多用三棱针刺血。
三 小臂部:“三三部位”
四 大臂部:“四四部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