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湖北省天门市中考语文基础知识专题 小说专项训练3(无答案)

湖北省天门市中考语文基础知识专题 小说专项训练3(无答案)

一、阅读《被遗忘的稻草》,回答1—5题。

2.第③段中加点的词语“颤栗”在文中是什么意思?3.大雪之后,稻草“将压了厚厚一层雪的田埂撑起一个曲线”说明了什么?4.文章第⑥段写道:“高高的如盼望着什么的稻草堆也消磨下去。

”结合全文内容,说说稻草都在盼望些什么。

5.作者在文章结尾写“腐草中已伸出了一朵油菜花”的目的是什么?二、阅读下文,回答1—7题。

孩子与鸟儿张秀亚一个下午,孩子们都出去捉蜻蜓,室中寂寞如雏鸟飞尽的空巢。

邻家的炊烟,袅袅地拂过花梢,玻璃走廊外徐徐飞来了暮色,温柔、无声,如一只美丽的灰鸽。

迎接墓色,我漫步走到后院,花期才过,美人蕉的残瓣,铺了一地绚烂落霞。

把晶莹圆润的籽留在枝头,完成了孕育、养护的使命,花朵便萎落于土——一个伟大的意念——“爱”,却自古至今,始终充盈宇宙,一切有生之物,莫不是它的仿本,炽烈的生命火炬,赖着神圣的爱,得以代代继续,燃烧不息。

正在沉思间,突然一个毛茸茸的小团,轻吻着我赤裸的足踝,我不自觉地打了个寒噤。

一低头,我发现那闪亮畏怯、如云边孤星的小眼睛,正向我这庞然大物的人类侧目而视。

我俯身捧起在手,原来是一只才学飞的小麻雀呢。

本是羽毛丰盈的头部、翅、尾,都为焰火烧得焦黑、短茁、凌乱。

许是自谁家烟囱落出的“劫后余生”吧。

它伸着尖尖的小喙向我“啁啾”着,残羽下,波动着一股生命的颤栗。

我才将这小生命捧进屋子,两个孩子正巧自田塍间呼啸着回来了。

见了鸟儿,又是一阵“泰山”似的欢呼。

山山更忙着为它腾肥皂箱,在他的指挥下,才学步的兰兰,也乘我不备,蹒跚着自床垫下抽了一把稻草,凌乱地放在箱底,瞬息间鸟儿的新居就已落成。

“看鸟儿呵!”两面三刀个孩子如热带卖果女郎,轮流着把鸟儿连箱子举在头顶,兴高采烈地呼喊着。

于是,同巷中的小玩伴们都闻声而来了,赤膊、跣足、卷发、泥脸……形形色色的都有。

立刻,这寂寂的宅院,喧哗如一只开动的闹钟。

一个小光头向鸟献上了蜻蜓,一个双辫女贡上了蚯蚓,小家伙们箪食壶浆,络绎于途,但小鸟儿抬抬玲珑的小头,霎霎晶亮的小眼,瞧瞧这些“非我族类”的小面孔,它紧紧地闭起微黄的尖喙——“不食周粟”。

热心的孩子们变得失望了,不再去采粮购秣,只静静地环着鸟儿围坐成一个圆圈。

突然,屋外传来清脆动听的声音,比竹竿相击声还要利落,悦耳。

我一抬头,一个多么奇丽的景观啊,对面人家屋檐上,落满了小小的麻雀,在暮光中,如朵朵颤动的火焰。

它们翘尾、颔首、展翅,似怀着无恨的同情,遥遥凝望着这遭遇不幸的同类。

它们在踌躇、疑惧,都不敢飞下来。

在那里继续的“啁啾”,我觉察它们,似乎饱尝了“相望不相亲”的痛苦。

我遂吩咐孩子们都埋伏在帘帷后面,我也远远地站在屋子的一角。

不多时,“特冷”一声,一只较大的麻雀,竟飞进了玻璃走廊,低头亲昵地向小麻雀致慰:“吱喳,吱喳,吱喳。

”小麻雀也在哀哀诉苦:“吱吱吱,喳喳。

”孩子们自帘帷后移动了一下,那个来访者拍翅惊飞了,只留下那个可怜的小囚徒,望着足边那根红绳和片片落羽发怔。

“把鸟儿放在院子里,叫它和同伴们谈谈心好不?”怀了无限的悲悯,我商得山山、兰兰的同意,把盛鸟的木箱,放入长青苔的花阴。

立即,有两只大麻雀,像影子般倏忽,自对面屋檐,飞到了距小麻雀较近的篱墙。

我带着孩子们,隐身在走廊的玻璃门里,悄悄观望。

只见一只大麻雀,果然勇敢地自篱上跳了下来,口里衔着一条小小白虫,两根细细小腿像雨线般在地上轻盈跳动。

乃至四顾无人,“刷”的一声,飞跃到小麻雀跟前。

它的头向这边歪一歪,小麻雀的头向那边斜一斜,正好两喙相接,那条白虫遂落进了那张饥饿的小嘴巴,翅子一展,大麻雀划了一道斜线,飞上短篱,活跃的姿态,描绘出它满腔喜悦,目不转晴地望着那贪婪吞食的小囚徒。

这时另一只又飞了下来,以同样的姿态,双倍的温柔,把另一条青虫,送进了落难的小鸟口里,我至此才辨别出,它俩与小麻雀,较其他的麻雀,有更亲密的关系。

屏息站在我身后的孩子们,也似乎为眼前的这现象感动了。

半晌,山山眨动着亮亮的眼睛,若有所悟,忽忙地不及穿木屐,赤足跳下走廊,走入花阴,把系小麻雀左足的红绳解松,小麻雀“吱”的一声,带了快乐和喜悦,一道箭矢般直飞上两只大麻雀栖息的篱边。

随即三雀相偕,穿过林梢,飞入白云堆里,白云渐渐掩住它们的鸣声羽影,瞬刻,杳无所见,只透出一片灰蓝天空。

山山满脸喜悦,重新跳上了走廊。

我问他:“你为什么把小麻雀放走,你不是喜欢它吗?”“叫它去找它的爸爸、妈妈。

”山山神气地双手叉腰,好像做了件生平得意事。

“爸爸、妈妈。

”才学语的兰兰,也模仿着她的哥哥在“喃喃”着,摇着胖胖的小身躯,扑到我的怀里,短短的肥臂,钩住我的脖颈。

我觉得此刻我的眸子噙满了泪水,她不正是那只雏鸟的小影,对我充满了爱慕、眷恋、依恃?我不禁想起一句话:“是怎样的冒昧,怎样的大胆,把活泼的小生命带到世间,却不能给予他们含有幸福本质的东西!”暮色渐浓,夜色将临,我凝望着三只鸟儿适才划过的天空,在它们飞去的方向,什么时候展开了一片银云,婉柔美丽,如爱神的羽翼在高空中自由飞翔。

充满了爱与情的三只鸟儿,该是幸福愉悦的。

唯其懂得“爱”,才获得了幸福本质。

(有删节)1.给下列词语加点的字注音。

①炊.烟()②颤.栗()③悲悯.()④杳.无所见()2.“箪食壶浆”这个成语的本义是什么?文中说:“小家伙们箪食壶浆,络绎于途”,作者用这个词语重在表现孩子们看到小鸟时怎样的情态?3.文章的题目是“孩子与鸟儿”,在第二自然段中,作者却充满感情地描写了美人蕉,这样写的用意是什么?4.看到两只大麻雀喂食的情景,山山眨着亮亮的眼睛,若有所悟,连忙放飞了小麻雀。

你认为山山“悟”到了什么?5.细读全文,用简洁的语言概述这个有关“孩子与鸟儿”的故事。

不超过50字。

6.环境描写在文章中往往起到渲染气氛、烘托心情等作用。

请具体谈一谈下面两处环境描写分别起到了怎样的作用?开头:“邻家的炊烟,袅袅地拂过花梢,玻璃走廊外徐徐飞来了暮色,温柔、无声,如一只美丽的灰鸽。

”结尾:“在它们飞去的方向,什么时候展开了一片银云,婉柔美丽,如爱神的羽翼在高空中自由飞翔。

”7.“三雀相偕,穿过林梢,飞入白云堆里,白云渐渐掩住它们的鸣声羽影”,这是属于鸟儿的幸福;“胖胖的小身躯,扑到我的怀里,短短的肥臂,钩住我的脖颈”,这是属于孩子的幸福。

请结合生活经历或读书积累谈一谈你对“幸福本质”的体会。

三、阅读下面文字,回答1—5题。

江南陶公柳①早春二月,乍暖还寒,江南陶公柳率先从严冬中苏醒过来,最早报送春的信息。

②江南陶公柳,生长在鄂州城区环洋澜湖畔,宛如一条条柔媚的绸带缠绕在几千米的长堤上。

早春时节,柳芽初萌,星星点点散落在大小树枝上,嫩芽在蒙蒙细雨里舒展,弥漫着别样的柔情;初生的柳叶,色泽嫩黄,渐变渐浓,变成翠绿色;柳叶细长,犹如美人的秀眉;柳条轻拂,表达出绵绵的情意。

③漫步在陶公柳林间,沉醉在圣洁的山水中,我仿佛看到晋武昌(今鄂州)太守陶侃正向我们款步走来。

他虽身居高位,但决不居功自傲、养尊处优,始终克勤克俭,以爱民和清廉流芳后世。

他在征战生涯的41年中,有30年是在鄂州度过的。

在鄂州期间,他曾带领官吏和百姓植树造林,在武昌城四周广植柳树。

“陶公柳”“武昌柳”之名由此而来。

唐代诗人钱起在《晚泊武昌》中云:“晚泊武昌岸,津亭疏柳风。

数株曾手植,好事忆陶公。

”孟浩然《湖江至武昌》中云:“残冻因风解,新正度腊开。

行看武昌柳,仿佛映楼台。

”千百年来,陶公柳经南北隋唐之风,沐宋元明清之雨,绿染千年古城,焕发人文光芒。

④陶公柳,是坚韧的树木。

它适应力强,不怕严寒酷热,不畏水涝干旱,即使被害虫咬光叶子,被烈焰烧焦树冠,甚至被雷电拦腰劈断,只要春风一吹,那深埋于地下的根须,便破土发芽。

初春之际,冰冻刚解,春寒料峭,它顽强地吐露出芽苞,率先向人们报告春天来临的消息。

⑤陶公柳,是宽容的树木。

在一棵棵、一排排陶公柳下,有草坪、月季、小黄杨等,它们和睦相处、团结友爱,共同抗击严寒酷暑。

⑥陶公柳,是质朴的树木。

它没有松柏之风、翠竹之节,也不像腊梅暗香浮动、牡丹婀娜娇艳。

它质朴无华,恬静淡泊,不事张扬,默默奉献。

它浑身是宝:枝条可制成柳蓝、柳筐和柳相等,树干可加工成桌、椅、床、柜等家具,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叶、茎、皮、根皆可入药,具有很高的医药价值;它可以净化空气,绿化环境,使青山常在,碧水长流,具有良好的环保价值。

⑦陶公柳,本是一种有普通的大众树木,但它早已融合到中华历史文化之中,历尽千年沧桑却依然美丽。

⑧陶公柳是鄂州的象征,我爱江南的陶公柳。

(选文有改动)1.简述“陶公柳”这个名称的来历。

2.文章第③段引用古人吟咏“陶公柳”的诗句有什么作用?3.“陶公柳”具有怎样的品格?请简要概括。

4.请你从语言方面对文章第②段进行简要赏析。

5. 文章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四、阅读下文,回答1—4题。

青青庭院故乡青青的庭院是我儿时的乐园。

宽大的庭院到处都染满了绿,除了北边屋前,四壁倒有三面被绿簇拥着,中国被父亲的花草和母亲的菜畦装点起来,并不显得空旷。

因为庭院的绿太浓,于是在我的意识里,庭院仿佛一年四季都是绿的。

而这绿又是摇曳多姿的,空灵而深邃的,总在你不经意的时候探到你的心里。

每到六月的时候,北屋前的石榴树就急急地缀满了火红火红的花朵,躲在油亮的深绿里逼着你的眼。

蜂儿嗡嗡地闹着,贪婪地吮着花蜜。

儿时的我总是很馋,却不晓得蜂蜜要经过蜜蜂的酿造才可以吃,以为捉到一只蜜蜂就可以吃到甜甜的蜂蜜。

常常寻一只敝口不是太大的玻璃瓶子,轻手轻脚地靠近树身,耐心地等待蜜蜂停落到花儿上,钻进花心,然后悄悄地把瓶身口移近,猛地一扣,蜜蜂一惊,就会落入瓶底,接着迅速旋紧盖子。

怕蜜蜂死掉,就在瓶盖上扎个眼儿,且看蜂儿在瓶中辗转,腹部一鼓一鼓的,淡淡的黄的翅像风车一样的振动,找不到出去的路。

看到后来,却觉得蜂儿可怜,索性打开瓶盖儿,看蜂儿飞走,吃蜜的念头早已忘掉了。

有时手指被蜇得又红又肿,就翻来清凉油抹上。

但很快就忘了,就再去捉,再被蜇。

时光如同缎子一般在不知不觉中滑过。

及至后来我离开故园到外地求学,再参加工作,再成了家,故园离我渐渐地远了。

但故园的绿却始终留在我的心底,如同儿时父母慈爱的目光始终浸润着我的心田。

一晃小女也十岁了。

每到暑假或寒假,她总是迫不及待地要回故园。

父母已经赋闲在家,将今日的庭院装点得更为绚丽。

爬墙虎在南屋的墙面上像瀑布一样泼洒下来,形成一道绿色的屏障,窗儿在上面像眼睛一般地眨着。

南屋与庭院之间多了一道花墙,上面是瓜藤搭起的帐篷,长的丝瓜、弯的北瓜从藤上垂下。

转过花墙,东墙是满架的金银花,从南到北一路地铺开,西墙挂满了葡萄。

各色的深的浅的树和藤在庭院中攀缘生长,错落有致。

母亲的菜畦依然齐整,父亲的花草依然沿着菜畦一路开放。

石榴树斑斑驳驳地褪皮,大大小小的石榴赶趟似的挂满了枝头,叶间还偶尔开放着一朵两朵火红火红的石榴花。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