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地球与地图 教案

地球与地图 教案

地球与地图一、地球与地图(一)地球: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二)地球仪1.地轴:地球仪上,地球绕转的轴,其倾斜方向不变——北端始终指向北极星。

2.两极:地轴穿过地心,与地球表面相交的两点。

二、经纬网(一)地球经纬网概况经线纬线概念地球仪上连接南北两极,并和纬线垂直相交的线地球仪上同赤道平行的线形状半圆圆长度相等,约2万千米从赤道向两极逐渐递减,赤道最长,约4万千米;60°N是赤道长度的一半相互关系所有经线都相交于极点所有纬线都相互平行间隔任意相邻两条经线间的间隔在赤道上最大任意相邻两条纬线间的间隔处处相等指示方向南北方向东西方向本初子午线赤道、回归线(23°26′)、极圈(66°34′)。

中纬度和高纬度划分分布规律划分半球经度从本初子午线向东、向西各分180°东经度的度数越向东越大,西经度的度数越向西越大20°W~0°~160°E为东半球,160°E~180°~20°W为西半球纬度从赤道向南、向北各分90°北纬的度数越向北越大,南纬的度数越向南越大以赤道为界,以北为北半球,以南为南半球1.经度的递变:向东度数增大为东经度,向西度数增大为西经度。

2.纬度的递变:向北度数增大为北纬度,向南度数增大为南纬度。

3.地图上东西经的判断:沿着自转方向增大的是东经,减小的是西经。

除0°和180°经线外,其余经线都能准确区分是东经度还是西经度。

4.北半球某地的纬度数=该地夜间看北极星的仰角5.常用经纬网图:侧视图、俯视图、圆柱投影图(二)经纬网的判读与应用1.定“位置”地球仪上,经纬线相互交织,构成经纬网,利用经纬网可确定任何一点的地理位置(地理坐标——纬度、经度)。

2.定“对称点”(1)关于赤道对称的两点:经度相同,纬度相反,数值相等。

如A(40°N,20°W)与B(40°S,20°W)。

(2)关于地轴对称的两点:经度相对,和为180°;纬度相同,如A(40°N,20°W)与C(40°N,160°E)(3)关于地心对称的两点(对跖点):经度相对,和为180°,纬度相反,数值相等,如A(40°N,20°W)与D(40°S,160°E)。

3.定“方向”⑴方格状经纬网图①确定南北方向:在南北半球的两点,北半球在北,南半球在南;同在北半球,纬度值大者在北;同在南半球,纬度值大者在南。

②确定东西方向:同在东经度,经度值大者在东;同在西经度,经度值大者在西。

若分别在东西经,经度和小于180°,E在东,W在西;否则E在西,W在东⑵弧线式经纬网图(以极点经纬网图为例)①如两点位于同一纬线上,根据自转方向判断②如两点位于同一经线上,根据极点位置判断③两点既不在同一经线上,也不在同一纬线上,根据以上原理分别判断东西、南北方向,再综合判断。

如图:①如右图中A、B两点位于同一纬线上,根据自转方向判断B在A的正东方。

②B、C位于同一经线上,根据极点位置判断C位于B的正南方。

③C、A既不在同一经线上,也不在同一纬线上,根据以上原理分别判断东西、南北方向,可确定C在A的东南方。

4.定“距离”⑴根据纬度差定经线长度:同一经线上纬度相差1度的经线弧长度约为111千米,若两地在同一条经线上,只要知道两地的纬度差,就可以计算出两地之间的距离。

⑵根据经度差定纬线长度:在纬度为φ的纬线上,每相差一个经度的纬线弧长度约是111·cosφ千米。

(3)图中BC的距离可根据勾股定理大体估算出。

注意:纬差法与正午太阳高度的关系——正午太阳高度相差多少,纬度相差多少。

5.定“最短航向”和最短航线的计算地球上两点间最短航线为球面最短距离,即经过两点的大圆劣弧长度。

(注:所谓大圆指过地心的平面与球面的交线,尽量选择经线圈、赤道、晨昏圈等)⑴同一经线上的两点,其最短距离的劣弧线就在经线上,即最短航程为纬度差x 111千米,最短航线向正北或正南。

两地处于赤道上,最短航线在赤道上,即最短航程为经度差x 111千米,最短航线向正东或正西。

⑵若两点的经度差等于180°,过这两点的大圆便是经线圈,过两极点为最短航程。

具体又分为三种情况:①同位于北半球,最短航线方向一定是先向北,过极点后再向南;②同位于南半球,最短航线方向一定是先向南,过极点后再向北;③两点位于不同半球,需先确定过哪个极点的为劣弧,再进行分析。

出发地与目的地不在同一经线圈上,过两点的大圆不与经线圈重合,两点之间的最短距离是这个大圆的劣弧段长,分析方向变化要看劣弧的走向。

(3) 若两点经度差不等于180°,则过两点的大圆与经线圈斜交,其最短航线不经过极点,如右图所示,具体分为两种情况:①同在一个半球时(南半球或北半球),先向靠近所在半球极点方向偏,再向远离极点方向偏,由西向东或由东向西的方向不变。

例如图中由P到Q的最短航线为:先向西北,再向西南;同理由P′到Q′的最短航线为:先向东南,再向东北。

两地处同一纬线上,经度差不等于180°,最短航线趋向极点——在北半球最短航线先偏北再偏南;南半球先偏南再偏北。

②位于不同半球时需判断哪一段为劣弧段。

注意:若两点之间经度不同、纬度不同,但有的度数相差不大,,计算时需要进行模糊估算,一是可以先假设两地的经度相同或纬度相同,然后在根据实际情况扩大或缩小;二是可以先算出比例尺,进而算出两点之间的距离。

例:北半球两点的大圆劣弧如下左图所示,应是向高纬(或者向极点弯曲),所以若从E到F,则先东北—东—东南,若F向E,则西北—西—西南,南半球的大圆也应向高纬弯曲,如下图中G到H,先东南—东—东北,H到G,则西南—西—西北。

6.定“范围”⑴相同纬度且跨经度数相同的两幅图,其所示地区的面积相等。

⑵跨经纬度数相同的地图,纬度越高,表示的实际范围越小。

⑶图幅相同的两幅图,中心点纬度数相同,则跨经纬度越广,所表示的实际范围越大,比例尺越小。

【习题精炼】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我国极地科学考察站分布。

(1)长城站(62°13′S)、中山站(69°22′S)、昆仑站(80°25′S)、黄河站(78°55′N)四科考站中距极点最近的为________。

相距最近的两科考站之间的距离约为________千米。

(2)黄河站位于中山站的________方向,昆仑站位于长城站的________方向。

材料二某人幻想从(24°S,59°W)入地,并始终保持直线前进。

(3)当他穿越地心钻出地球另一端时,最可能哪种景观( )(4)当他以垂直地轴方向前进,钻出地球另一端时,最可能看到________景观。

答案:(1)昆仑站 1 200 (2)西北东南(3)A (4)B【解析】第(1)题,昆仑站纬度最高,距极点最近。

四站中,中山站和昆仑站相距最近,大约有11个纬度差(经度差最小),距离约为1 200 km。

第(2)题,根据经纬网确定各站点之间的相对位置。

第(3)题,图A为竹林,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区的景观;图B为仙人掌,仙人掌为干旱气候下的植物;图C为针叶林,是亚寒带植被;图D为椰子树,是热带植物。

(24°S,59°W)以地心为中心的对称点为(24°N,121°E),该地为亚热带季风气候,适于竹林发育。

第(4)题,(24°S,59°W)以地轴为对称轴的地理坐标为(24°S,121°E),该地地处澳大利亚西部,为热带沙漠气候,适于仙人掌生长。

2.全球定位系统(GPS)技术可用于定位、导航。

若在甲、乙两地GPS接收机显示的经纬度坐标显示为甲(69°22′24″N,76°22′40″E),乙(80°25′01″N,77°06′58″E)。

据此结合所学知识回答(1)~(2)题。

(1)甲、乙两地的直线距离约为( )A.820千米 B.1 020千米 C.1 220千米 D.1 420千米(2)甲在乙地的( )A.西北方 B.西南方 C.东北方D.东南方(3)晴朗的夜晚,同一时间两地观测到北极星的状况是( )A.两地都刚好露出地平线 B.甲地看到的北极星仰角大于乙地C.甲地看到的北极星仰角小于乙地 D.都看不到北极星解析:第(1)题,两地点经度相差很小,可模糊定在同一经线上。

两地纬度相差约11度,同一经线上,每个纬度差的水平距离约为111 km。

第(2)题,甲、乙两地同在北纬度,甲纬度小,在乙地南方;甲、乙两地同在东经度,甲地度数小,在乙地西方。

综合判断甲在乙地的西南方。

第(3)题,经度大致相同,同一时间北极星出现的方位大致相同;北极星的仰角等于当地的地理纬度。

3.(2014·温州模拟)读经纬网图,回答(1)~(2)题。

(1)设A、B两地和A、D两地之间的最短距离分别为S1和S2,则( )A.S1=0.5 S2 B.S1=S2 C.S1=1.5 S2 D.S1=2 S2(2)若一架飞机从B点起飞,沿最短的航线到达C点,则飞机飞行的方向为( )A.一直向东B.先东北再东南 C.一直向西D.先东南再东北解析:(1)从图中可知A、B两点同位于60°N纬线上,且两地经度相差180°,位于同一经纬圈上,因此两地最短距离应为经过北极点的大圆,两地相差60个纬度,距离S1为6 660 km;A、D两点同位于135°W经线上,两地跨60个纬度,距离S2应为6 660 km,由此可知S1=S2,故选B。

(2)从图中可知B、C两点都位于60°N纬线上,且B、C之间相差90个经度,故两地最短的航线方向应先向东北再向东南。

4.读地球表面某区域的经纬网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

(1)图中M点在O点的________方向,N点在O点的________方向。

(2)若某人从M点出发,依次向正东、正南、正西和正北方向分别前进200千米,则其最终位置 ( )。

A.回到M点B.在M点正东方C.在M点正西方D.在M点东南方(3)M和N两点的实际距离约是 ( )。

A.4 440千米B.3 330千米 C.2 220千米D.1 820千米(4)若一架飞机从M点起飞,沿最短的航线到达N点,则飞机飞行的方向为 ( )。

A.一直向东B.先东北再东南 C.一直向西D.先东南再东北(5)图中甲、乙、丙三个区域的图上面积相等,实际范围的面积由大到小的顺序是:________。

答案(1)正北东北(2)B (3)C (4)B (5)丙>乙>甲三、地图三要素:方向、比例尺、图例和注记(一)地图上方向的判读1.一般定向法:上北下南、左西右东2.指向标定向法:一般地图上指向标箭头指示正北方向3.时针法:俯视图中,结合地球自转方向,北半球逆时针指向东,南半球顺时针指向南4.海陆轮廓法:极地为孔雀状大陆表示南极,极地为海洋表示北极5.经纬度法:①经度法:E + 为东,- 为西;(劣弧定律)W + 为西,- 为东;若两地分属东西经,经度和小于180°,E在东,W在西;否则E在西,W在东②纬度法:N + 为北,- 为南;S + 为南,- 为北6.其他定位法:北极星指示正北方(看到北极星的地点一定在北半球;看到北极星高度大的地点纬度大于看到北极星高度小的地点的纬度,位置靠北);北半球树木年轮密集一侧为北;北半球中纬度,正午日影朝北;……(P2)(二)比例尺1.距离的计算2.比例尺大小的比较3.地图上坡度的判定:坡度=相对高度 / 水平距离(P3)四、等高线地形图部位地形等高线图中的表现特点A山顶等高线闭合,等高线数值由外向内变大(一般图中有▲注记)B山谷等高线向数值增大的方向弯曲,凸向高处,一般成为河谷C山脊等高线向数值减小的方向弯曲,凸向低处,一般成为分水岭D陡崖多条海拔不同的等高线重合E鞍部两个山峰等高线之间的区域,两侧均为闭合的等高线,山谷的最高处,山脊的最低处(一)等高线地形图的基本特征同线等高等高线上所标注的高度为当地海拔高度同图等距等高距为相邻两条等高线的垂直距离等高线关系等高线不相交也不重合(陡崖处除外) 等高线疏密等高线疏密反映坡度的陡缓(密陡疏缓)曲度不同等高线弯曲程度不同,弯曲程度较大的地方(山脊或谷地)地势起伏较大;弯曲程度较小的地方地势比较平缓(二)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技巧1.在同一幅等高线地形图上,等高距(相邻两条等高线间的高度差)是相同的。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