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讲地球仪与地图2地琛也.绎待丽及菇忙理甘*日卅瓦二的齐问、比例尺.常爪圈價和订记考点一地球仪与经纬网1 .地球的形状和大小由上图知:地球赤道半径略大于极半径,故其形状特点是: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椭球体。
2 .地球仪(1) 地轴:地球仪上,地球绕转的轴,其倾斜方向不变 -- 北端始终指向北极星。
_____ (2) 两极:地轴穿过地心,与地球表面相交的两点。
(3) 经线和纬线的特点所有经线长度都相等,长约 2万千米 所有经线都相交于南、北极点两条相对应的经线构成一个经线圈,将地球 平分为两个半球 纬线是大小不等的圆圈②纬线特点 赤道是最大的纬线圈,越往两极,纬线圈越小每条纬线与每条经线垂直相交知识整合知识回顾理清救财必修1第一醴地球9地图第1讲地球仪与地图【曲刑良示]1地珠的形状和丈小鬥|厅下兴平坤拜:b 357千末亦逋屮輕:h :j ;H rx(4) 经度和纬度经度纬度北楼/?Z- -A \ A/ JX图示A V iA iJt _ 進 H划分从本初子午线向东、向西各分180° 从赤道向南、向北各分 90东经度的度数愈向东愈大,西经度北纬的度数愈向北愈大,南纬分布规律的度数愈向西愈大的度数愈向南愈大20° W 0°〜160°E 为东半球,以赤道为界,以北为北半球,划分半球160° E 〜180°〜20°W 为西半球以南为南半球①30°纬线是中、低纬度界线;60°纬线是中、高纬度界①本初子午线为东西经分界线。
特殊经纬度线。
②180°经线大致与日界线重合②回归线是热带、温带界线,极圈是温带、寒带界线■ ■方法技巧■经度和纬度的判断方法(1) 东西经的判断:顺地球自转方向数值逐渐增大的为东经,数值逐渐减小的为西经。
⑵ 南北纬的判断:数值自南向北逐渐增加的为北纬;数值自北向南逐渐增加的为南纬。
经过地球球心的一条直线与地表相交的两点互为对跖点。
已知甲地(30 ° S,45° E)和乙地互为对跖点。
读图,回答1.与乙地经纬度相同的是( )A .①B.②解题探究剖析题型归纳总结1〜2题。
C.③D.④2 •关于①②③④四地地理位置的正确叙述是 ( )A.①位于西半球 B.②位于低纬度 C.③位于南半球 D.④位于北温带答案 1.D2.D解析 第1题,根据对跖点的含义可知,乙地的地理坐标为(30 ° N,135° W >读图知④地符合条件要求。
第2题,读图知:①地经度为 110° E ,位于东半球;②地纬度为 40°,位于中 纬度;③地位于赤道;④地纬度为30° N,位于北温带。
3. (2012 •福建文综改编)下图中N 为北极点,A M B 位于地球表面,NP 为经线,NM 的球考点二经纬网的应用知识整合1 •定“方向D 在C 的正东方向;E 在D 的正南方向;E 在C 的东南方向。
点拨:(1)以极点为中心的俯视图,按地球自西向东自转判定东西方向,取小于 180°的劣弧方向。
⑵图2中C 、E 两点是既不在同一经线,也不在同一纬线上的两点,可以先借助辅助点地在同一条经线上,只要知道两地的纬度差,就可以计算出两地之间的距离。
(2)根据经度差定纬线长度:经度1°的纬线弧长由低纬向高纬递减, 约是111 x cos ©千米($A . 66 答案解析 NM 的球面最短距离为 2 553千米,因此两地纬度相差23°,贝U M 地的纬度为67° NoA 在B 的西北方向; 图1中各点间的距离: AF ~ 1 110 km ; BF ~ 1 110x cos 30° km 。
1 °的实际经线弧长处处相等,约是 111千米。
若两面最短距离为 2 553N B . 67°N2 .定“距离”点拨:(1)根据纬度差定经线长度:纬表示该纬线的纬度数值)。
3 •定“范围”图3和图4,4个阴影地域中,实地面积最大的是④。
_点拨:(1)跨经纬度数相同的地图,纬度越高,所表示的实际范围越小。
⑵图幅相同的两幅图,中心点纬度数相同,则跨经纬度越广,所表示的实际范围越大,比例尺越小。
4 •定“最短航线”甲到乙的最短航线是先向东北再向东南;丁到丙的最短航线是先向西南再向西北。
点拨:球面最短距离是一段弧,该弧线的确定可依据下面两个步骤进行。
(1)确定“大圆”:“大圆”即球面两点所在的过球心的平面与球面的交线。
如下图6所示。
①在地球上,三种情况下“大圆”是确定的。
如图7所示。
②非赤道的纬线上两点,所在“大圆”具有以下特征:两地经度差不等于180°,则过两点的大圆不是经线圈,而是与经线圈斜交,最短航线不经过两极点,而是向两极方向靠拢(在北半球大圆向北极方向倾斜;在南半球大圆向南极方向倾斜),可分为两种情况:a •甲地位于乙地的东方,从甲到乙的最短航程为:同在北半球,先向西北,后向西南(如图8,思考:南半球图该怎么画?);同在南半球,先向西南,后向西北。
若位于不同半球时需b •甲地位于乙地的西方,从甲到乙的最短航程为:同在北半球,先向东北,后向东南(如图9,思考:南半球图该怎么画? );同在南半球,先向东南,后向东北。
若位于不同半球,需要讨论。
WIN(2) 确定“劣弧”:大圆上两点间的最短距离具体应该是哪一段弧线,则由“劣弧”来决定, 所谓“劣弧”,即两点间的弧度小于 180。
如图5中的两段劣弧。
5.定“对称点位置”(1) 关于赤道对称的两点:经度相同;纬度相反,数值相等。
如A(40° N,20° W)与 B(40° S,20°W )。
⑵ 关于地轴对称的两点:经线相对,和为180°;纬度相同。
女口 A(40° N,20° W)与C(40° N,160°E )。
⑶ 关于地心对称的两点:经线相同,和为180°;纬度相反,数值相等。
女口 A(40° N,20° W)与 D(40° S,160°E )。
( ----------- ■■归纳总结■■ --------------- ]经纬网对称点的类型赤道对称点:经度相同,纬度数相同但南北纬相反。
地轴对称点:经度互补,东西经相反;纬度相同。
地心对称点(也叫对跖点):经度互补,东西经相反;纬度数相同但南北纬相反。
题组一 利用经纬网进行区域定位1 . (2011 •上海地理)读图,简述乍得湖的地理位置特征。
解题探究剖析越型归纳总绪圈W答案 地处非洲中北部内陆,位于低纬度、热带,周边有乍得、喀麦隆、尼日尔和尼日利亚 四个国家。
解析 结合对非洲大陆经纬网记忆“脑图”,根据乍得湖所在图示位置,从经纬度位置、海 陆位置及其与其他地理事物相对位置等方面进行说明。
2 . (2014 •广东文综)下图为根据统计资料计算得出的“我国1980〜2010年水稻产量重心移动方向图”。
若下列地区的水稻产量均有增加,则对图示水稻产量重心移动趋势贡献最大的 地区是()A. 西南地区 C.华南地区 答案 B1980年〜2010年水稻产量重心移动方向是由西南移向东北,这就说明,在选项所列四个地区的水稻产量均有增加的条件下,对图示水稻产量重心移动趋势贡献 最大的是东北地区。
描述角度包含内容经纬度位置 包括半球位置、特殊经纬度值或纬度带、热量带海陆位置 地处内陆还是沿海,濒临的海洋相对位置周围相邻的地理区域,位于大洲的哪个方位,处于交通线的哪个位置题组二 利用经纬网确定方向和距离3. (2015 •全国文综I )甘德国际机场(下图)曾是世界上最繁忙的航空枢纽之一, 当时几乎所 有横跨北大西洋的航班都要经停该机场补充燃料。
如今,横跨北大西洋的航班不再需要经停D.西北地区解析读图可知,我国:订;NB.东北地区此地。
一架从甘德机场起飞的飞机以650千米/小时的速度飞行,1小时候后该飞机的纬度位置可能为()A. 66.5 ° N C. 53° N D. 40°N答案 C解析 该机场位于50°N 附近,根据经线圈上每隔纬度1 °距离约为111千米,那么从甘德机场起飞的飞机以 650千米/小时的速度飞行,1小时后该飞机最多飞过纬度 6°,即位置可能为44°N 到56°N 之间。
4 .读“世界某区域地图”,据坐标判断,图中甲山脉的长度约为( )A. 300千米 C. 500千米 答案 D解析 图中甲山脉的长度约等于经线上相隔 10个纬度的长度,在同一经线上纬度相隔 实地距离约为111千米,故甲山脉的长度约为10X 111千米=1 110千米。
考点三地图三要素知识整合知识回因理清致材1•比例尺(1) 含义:表示图上距离比实地距离缩小的程度,也叫缩尺。
⑵ 公式:比例尺=图上距离/实地距离。
(3) 表示形式:数字式、文字式和线段式。
2 •方向(1) 一般类型:面向地图,“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B. 60°N aD. 1 110千米(2) 有指向标的地图:指向标箭头指示正北方。
(3) 有经纬网的地图:经线定南北方向,纬线定东西方向。
3.图例和注记:图例是地图上用来表示地理事物的符号; 注记是表示地理事物名称的文字以及表示山高、水深的数字。
( ---------- ■■方法点拔■■-------------- ]1 •比例尺的缩放(1)比例尺放大:用原比例尺x放大到的倍数。
例如将1/20 000的比例尺放大1倍,即比例尺放大到2倍,放大后的比例尺是1/10 000 , 比例尺变大。
⑵比例尺缩小:用原比例尺X缩小到的倍数(分数倍)。
例如将1/120 000的比例尺缩小1/4 ,即比例尺缩小到3/4 ,缩小后的比例尺应为3/4 X 1/120 000 =1/160 000,比例尺缩小。
(3) 缩放后图幅面积的变化比例尺放大后的图幅面积=原图面积X放大到的倍数之平方。
如将比例尺放大到原图的2倍,则放大后图幅面积是原图的4倍。
比例尺缩小后的图幅面积=原图面积X缩小到的倍数之平方。
如将比例尺缩小到原图的1/3 , 则图幅面积为原图的1/9。
比例尺缩放后,原面积之比变为缩放倍数的平方。
2 •比例尺中有关距离的计算(1)根据比例尺求实际距离:实际距离=两点间的图上距离除以比例尺。
⑵根据距离求比例尺:比例尺=两点间图上距离除以实际距离(注意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单位要统一)。
解题探究剖析齟归纳总结题组一地图上的比例尺1 • (2015 •天津文综)某矿物形成于上地幔软流层,后随岩浆活动到达地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