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钢筋翻样基础钢筋翻样及加工

钢筋翻样基础钢筋翻样及加工

施工时应注意:在两向承台梁相交位置,应有一 向截面较高的承台梁箍筋贯通设置;当两向承台 梁等高时,可任选一向承台梁箍筋贯通设置。
46
5.1 基础平法识图
④注写承台梁底部、顶部及侧面纵向钢筋(必注 内容) 以B开头注写承台梁底部贯通纵筋;以T开头注写 承台梁顶部贯通纵筋;以G开头注写承台梁两侧 面对称设置的纵向构造钢筋的总配筋值。 ⑤注写承台梁底面相对标高高差(选注内容)
17
5.1 基础平法识图
图5.7 双柱独立基础梁配筋注写示意图
18
5.1 基础平法识图 (3)注写配置两道基础梁的四柱独立基础底板 顶部配筋 当四柱独立基础已设置两道平行的基础梁时,根 据内力需要可在双梁之间及梁的长度范围之内配 置基础顶部钢筋,注写为“梁间受力钢筋/分布钢 筋”。 如图5.8所示。
34
5.1 基础平法识图 5.1.3 桩基承台平法识图
桩基承台平法施工图有平面注写和截面注写两种 表达方式。
桩基承台分为独立承台和承台梁,编号如表5.2 所示。
表5.2 桩基承台(承台梁和独立承台)编号
类型 代号 承台梁 CTL
序号 XX
跨数及是否有外伸 类型
独立承台截 面形状
代号
(xx)端部无外伸 (xxA)一端有外伸 (xxB)两端有外伸
4
5.1 基础平法识图 独立基础的平面注写方式分集中标注和原位标注 两部分内容。 集中标注是在基础平图上集中引注:基础编号、 截面竖向尺寸、配筋三项必注内容,以及当基础 底面标高与基础底面基准标高不同时的相对标高 高差和必要的文字注解两项选注内容;原位标注 是在基础平面图上标注独立基础的平面尺寸。
39
5.1 基础平法识图 ③当为等边三桩承台时,以“△”开头,注写三 角布置的各边受力筋(注明根数并在配筋值后注 写“×3”),在“/”后注写分布钢筋, ④当为等腰三角形三桩承台时,以“△”开头, 注写等腰三角形底边的受力钢筋+两对称斜边受 力筋(注明根数并在配筋值后注写“×2”), 在“/”后注写分布钢筋,
44
5.1 基础平法识图 具体规定如下: ①注写承台梁编号(必注内容) 如CTL03(10B)。 ②注写承台梁截面尺寸(必注内容) 注写b×h,表示梁截面宽度×截面高度。当为加 腋梁时注写b×h YC1×C2,其中C1为腋长,C2 为腋高。
45
5.1 基础平法识图
③注写承台梁箍筋(必注内容)
当具体设计采用一种箍筋间距时,注写钢筋级别、 直径、间距与肢数(箍筋肢数写在括号内);当 具体设计采用两种箍筋间距时,用“/”分隔不同 箍筋的间距及肢数,按照从基础梁两端向跨中的 顺序注写,先注写第一种箍筋(在前面加注箍筋 道数),在斜线后再注写第二种跨中箍筋(不再 加注箍筋道数)。
独立 承台
坡形 阶形
CTP CTJ
序号 XX XX
说明
单阶截面为 平板式独立 承台
35
5.1 基础平法识图
1.独立承台的平面注写方式 独立承台的平面注写方式分为集中标注和原位标 注两部分内容。 (1)独立承台集中标注的内容 具体规定如下: 1)注写承台编号(必注内容),如CTJ××、 CTP××。 2)注写承台截面竖向尺寸(必注内容) 若承台为阶形截面,注写为h1/h2/等,单阶截面 仅注写h1,如图5.14所示;坡形截面注写为h1/h2, 如图5.15所示。
19
5.1 基础平法识图
图5.8 四柱独立基础底板顶部配筋示意图
20
5.1 基础平法识图 采用平面注写方式表达的四柱独立基础注写如图 5.9所示。 独立基础平法施工图的截面注写方式分为截面标 注和列表注写(结合截面示意图)两种表达方式。 具体内容可参考相关资料。
21
5.1 基础平法识图
图5.9 四柱独立基础平法施工图注写示意图
(a)阶形截面独立基础竖向尺寸;(b)坡形截面独立基础竖向尺寸
7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5.1 基础平法识图 (3)注写独立基础配筋(必注内容) 以B代表独立基础底板的底部配筋,X向配筋以X 开头、Y向配筋以Y开头注写;两向配筋相同时, 则以X&Y开头注写。当圆形独立基础采用双向正 交配筋时,以X&Y开头注写;当采用放射状配筋 时以Rs开头注写,先注写径向受力钢筋(间距以 径向排列钢筋的最外端度量),并在“/”后注写 环向配筋。 如图5.2所示。
26
5.1 基础平法识图
图5.10 条形基础底板坡形截面竖向尺寸
27
5.1 基础平法识图
图5.11 条形基础底板单阶截面竖向尺寸
28
5.1 基础平法识图 ③注写条形基础底板底部及顶部配筋(必注内容) 以B开头,注写条形基础底板底部的横向受力钢 筋;以T开头,注写条形基础底板顶部的横向受 力钢筋;注写时用“/”分隔条形基础底板的横向 受力钢筋与构造钢筋。 如图5.12所示。
目录 单元5 基础钢筋翻样及加工
5.1 基础平法识图 5.2 基础钢筋排布规则 5.3 基础钢筋翻样计算实例
1
单元5 基础钢筋翻样及加工
1 2 3
2
5.1 基础平法识图
3
5.1 基础平法识图 5.1.1 独立基础平法识图
独立基础分为普通独立基础和杯口独立基础两种 类型,本单元指普通独立基础。独立基础平法施 工图有平面注写和截面注写两种表达方式。独立 基础的底板截面形状有阶形和坡形两种,其编号 表示如下: 阶形截面编号加下标“J”,如DJJ01、DJJ02; 坡形截面编号加下标“P”,如DJP01、DJP02。
8
5.1 基础平法识图
图5.2 独立基础底板底部配筋
9
5.1 基础平法识图
(4)注写独立基础底面相对标高高差(选注内容)
当独立基础底面标高与基础底面基准标高不同时, 应将独立基础底面标高与基础底面基准标高的相 对标高高差注写在“()”内。如DJP03(0.500)表示该坡形独立基础底面标高比基础底 面基准标高低0.500m。 (5)必要的文字注解(选注内容) 当独立基础的设计有特殊要求时,应增加必要的 文字注解。
11
5.1 基础平法识图
图5.3 矩形独立基础原位标注
12
5.1 基础平法识图
图5.4 坡形独立基础原位标注
13
5.1 基础平法识图
图5.5 独立基础集中及原位标注
14
5.1 基础平法识图 多柱独立基础顶部配筋和基础梁的注写方法如下: (1)注写双柱独立基础底板顶部配筋 双柱独立基础的底板顶部配筋通常对称分布在双 柱中心线两侧,以“T”开头注写为“双柱间纵 向受力钢筋/分布钢筋”。当纵向受力钢筋在基础 底板顶面非布满时,应注明其总数。 如图5.6所示。
22
5.1 基础平法识图
5.1.2 条形基础平法识图
条形基础整体上可分为梁板式条形基础和板式条 形基础。 梁板式条形基础适用于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框 架剪力墙结构、框支剪力墙结构等。平法施工图 将梁板式条形基础分解为基础梁和条形基础底板 分别进行表达。 板式条形基础适用于钢筋混凝土剪力墙结构和砌 体结构。平法施工图仅表达条形基础板。当墙下 设有基础圈梁时,再加注基础圈梁的截面尺寸和 配筋。
23
5.1 基础平法识图
条形基础编号分基础梁、基础圈梁和条形基础底 板编号,如表5.1所示。
表5.1 条形基础编号
类型
代号
序号
跨数及是否 有外伸
类型
基础 底板 截面 形状
代号
序号
跨数及是否 有外伸
基础 梁
JL
(xx)端部
XX
无外伸 (xxA)一端
有外伸 (xxB)两端
条形 基础 底板
基础 圈梁
JQL
29
5.1 基础平法识图
图5.12 条形基础底板底部配筋示意
30
5.1 基础平法识图 当为双梁(或双墙)条形基础底板时,除在底板 底部配置钢筋外,一般尚需在双梁或双墙之间的 底板顶部配置钢筋,其中横向受力钢筋的锚固从 梁(或墙)的内边缘起算。 如图5.13所示。
31
5.1 基础平法识图
图5.13 双梁条形基础底板配筋注写示意
36
5.1 基础平法识图
图5.14 阶形截面承台竖向尺寸
37
5.1 基础平法识图
图5.15 坡形截面承台竖向尺寸
38
5.1 基础平法识图 3)注写独立承台配筋(必注内容) 底部与顶部双向配筋应分别注写,顶部配筋仅用 于双柱或四柱等独立承台,当独立承台顶部无配 筋时则不注顶部。规定如下: ①以B开头注写底部配筋,以T开头注写顶部配筋。 ②矩形承台X向以X开头,Y向以Y开头,两向配 筋相同时以X&Y开头。当为多边形桩承台(五边 形或六边形)或异形桩承台且采用X向和Y向正 交配筋时,注写方式与矩形独立承台相同。
25
5.1 基础平法识图 ①注写条形基础底板编号(必注内容) 坡形截面编号加下标“P”,如TJBP03(5B); 阶形截面编号加下标“J”,如TJBJ03(5A)。 ②注写条形基础底板截面竖向尺寸(必注内容) 当条形基础底板为坡形截面时,注写为h1/h2,如 图5.10所示;当条形基础底板为多阶截面时,注 写为h1/h2/等;当条形基础底板为单阶截面时, 注写为h1,如图5.11所示。
10
5.1 基础平法识图 2.独立基础原位标注的具体内容 原位注写矩形独立基础截面尺寸如图5.3所示。 原位标注原位注写坡形独立基础截面尺寸如图 5.4所示。 独立基础采用平面注写方式的集中标注和原位标 注综合表达如图5.5所示。 独立基础通常为单柱独立基础,也可为多柱独立 基础(双柱或四柱等)。
当承台梁底面标高与桩基承台底面基准标高不同 时,将承台梁底面相对标高高差注写在“()” 内。 ⑥注写必要的文字注解(选注内容) 单排桩承台梁钢筋构造如图5.17所示。
42
5.1 基础平法识图
图5.16 独立承台平面尺寸原位标注示意图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