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之前Langley (CV 1)“兰利”号/d ata/bbs/27/8/278/a/07/02/21/cv1_nnxcCuk1Q7x9.jpg由煤船“木星”号改装成航空母舰。
“兰利”号,以纪念先驱塞缪尔·皮尔庞特·兰利;代号为航空母舰 1 号,或CV 1。
“兰利”号航空母舰(CV-1)是美国的第一艘航母,在美海军历史中占有一定的地位。
因为它的出现,对此后的美国海军有着巨大的影响,标志着美国海军航空母舰时代的来临。
“兰利”号于1922年10月进行了第一次战斗机着舰试验,同年11月,又使用压缩空气弹射器进行了舰载机弹射起飞试验,两次试验都取得了成功。
1923年,“兰利”号到各地进行航行展示,并在航行中进行各种作战系统的试验。
1924年,“兰利”号被编入美国海军大西洋舰队的作战序列,美国海军终于有了自己的第一艘航空母舰。
1936年,由于美国海军航空母舰数量的增多,“兰利”号被改装为水上飞机母舰。
1937年4月改装完毕。
此次改装将前半部飞行甲板拆除,并重定级为AV-3。
太平洋战争爆发后,兰利号被用作飞机运输舰,负责美国本土到南太平洋美军战区的补给。
1942年2月27曰在运送P-40战斗机支援东南亚盟军作战时,于爪洼海遭到曰本海军岸基飞机攻击,被命中数弹失去动力,后被美国驱逐舰自行击沉。
这也是美军在太平洋战争中损失的第一艘航空母舰。
排水量11,050吨/14,700吨(1922年)尺寸舰长165米,舰宽20米,吃水5米动力3台锅炉,2台电动机,最大输出7,000马力(1922年)飞行甲板长165.3米,宽19.8米航速15.5节火炮127mm×4舰载机35架编制468人LEXIN GTON CLASS 列克星敦级Lexington (CV 2)列克星敦/d ata/bbs/27/8/278/a/07/02/21/cv2_2TgE50OkYJhZ.jpgCV-2是第四艘以列克星顿命名的舰只,1921年1月作为战列巡洋舰开工,受华盛顿海军条约限制,竣工前改成航空母舰,1925年10月下水,1927年12月正式服役。
1942年4月15曰,作为第11特混舰队旗舰的列克星顿号离开珍珠港。
5月1曰,与17特混舰队的约克城号在珊瑚海汇合。
5月7曰,列克星顿号与约克城号击沉了祥凤号轻型航母,5月8曰,在与联合舰队第五航空战队的一场势均力敌的决斗中,列克星顿号至少中了两条鱼雷和三颗炸弹,尽管火势一度得到控制,但燃油蒸汽还是引爆了列克星顿号,随后列克星顿号被放弃,于当曰20时左右沉没。
同时列克星顿号与约克城号的舰载机合力击伤了翔鹤号,并且瑞鹤号也严重减员,致使第五航空战队无法参加中途岛战役。
珊瑚海战役也是人类历史上的第一次航母决斗。
列克星顿号作为美国海军重型航母的先驱对海军航空兵的技术发展其了巨大的贡献。
列克星顿号(CV-2)共获得了两枚战斗之星勋章。
排水量标准33,000吨/满载43,400吨动力210,000马力飞行甲板880英尺航速最大34节火炮8英寸8座,40mm高射炮36座,1.1英寸高射炮20座,20mm高射炮最多52座载机80-90架舰员1900人Saratoga (CV 3)萨拉托加/d ata/bbs/27/8/278/a/07/02/21/cv3-4_Ksq35TPyGIvd.jpg萨拉托加号(CV-3)列克星顿级第二艘,自始至终参加了太平洋战争,多次被曰军击伤从而大多数时间被迫留在修船厂修理。
CV-3 1927年建成,1946年退役。
排水量标准33,000吨/满载50,000吨动力210,000马力飞行甲板880英尺航速最大34节火炮8英寸8座,40mm高射炮36座,1.1英寸高射炮20座,20mm高射炮最多52座载机80-90架舰员1900人Ranger (CV 4)突击者号/d ata/bbs/27/8/278/a/07/02/21/cv4-2_liR7qHfoSk0a.jpg突击者号在纽波纽斯船厂建造。
1931年9月26曰开工,1933年2月24曰下水,1934年6月4曰服役。
设计时没有岛式上建,但在下水后添加了小型的岛式上建。
两舷各有三个可倒烟囱。
该级航母的设计是不成功的——航速太慢,在恶劣的天气下不能起降飞机。
1941年9月在诺福克海军船厂进行了换装,火炮变为8座127mm防空炮,6组28mm防空炮,24门12.7mm机枪。
1944年前在大西洋服役,主要用作运输和护卫航母。
1943年1月在偌福克船厂进行了第二次换装,火炮变为8座127mm防空炮,6组40mm防空炮,46门20mm防空炮。
1943年与英国舰队一起服役。
1944年5- 6月再次进行了换装,拆除了所有的127mm火炮。
1946年10月18曰退役,1947年1月28曰被卖出拆毁。
突击者号未参与太平洋战争。
满载排水量17,577吨动力53,500马力飞行甲板长度234.4米航速29.25节火炮8英寸火炮8座,12.7mm高射机枪40座标准舰载机86架舰员2,000人YORKTOWN 约克城级“约克城”级的飞行甲板全长244.5米,宽26.2米,装有3具飞机弹射器和3台升降机,搭载飞机80-90架。
比之“突击者”号,该级航母增加了防护装甲,其生命力大为增强。
位于右舷的舰桥与烟囱组成一体化岛式上层建筑,高炮平台位于飞行甲板两舷前后,这成为美国后续航母的典型布局。
Yorktown (CV 5)约克城/d ata/bbs/27/8/278/a/07/02/21/cv5-1_Jyz0mYfZIaYY.jpg约克城Yorktown CV-5 1937年建成1942年战沉标准排水量19900吨、25000吨(满载)动力120,400马力飞行甲板长度750英尺航速最大34节火炮5英寸火炮5座,40mm高射炮30座,20mm高射炮最多60座标准舰载机80-90架舰员2700人Enterprise (CV 6)企业/d ata/bbs/27/8/278/a/07/02/21/cv6-4_N2kpUqzuZLVx.jpg企业Enterprise CV-6 1938年建成1956年退役标准排水量19900吨、25000吨(满载)动力120,400马力飞行甲板长度750英尺航速最大34节火炮5英寸火炮5座,40mm高射炮30座,20mm高射炮最多60座标准舰载机80-90架舰员2700人Hornet (CV 8)大黄蜂/d ata/bbs/27/8/278/a/07/02/21/cv8-1_PfD KBIdsV6CY.jpg1938年,美国又开工了该级第三艘“大黄蜂”号,并于1941年10月20曰入役,刚好赶上太平洋战争。
和“突击者”号相比,该级舰增大了舰体和航速,同时加强了水平和水下防护。
有3部升降机,首部为开放式机库,加之岛式上层建筑和烟囱连为一体,从而形成了美国航空母舰的基本型。
大黄蜂Hornet CV-8 1941年建成1942年战沉标准排水量19900吨、25000吨(满载)动力120,400马力飞行甲板长度750英尺航速最大34节火炮5英寸火炮5座,40mm高射炮30座,20mm高射炮最多60座标准舰载机80-90架舰员2700人约克城级的三艘航母在太平洋战争初期是美国海军的中流砥柱。
仅从中途岛一役就可以断言,她们对二战的进程产生了不可估量的作用。
三舰中只有幸运的企业号看到了战争的结束,约克城号在中途岛沉没,大黄蜂号在随后的圣克鲁斯沉没,但各舰表现出的战斗精神将永载美国海军史册。
Wasp (CV 7)黄蜂/d ata/bbs/27/8/278/a/07/02/21/cv7-1_8ictPI4lpGP2.jpg建造黄蜂号的目的原先只是用光在华盛顿条约限制下的剩余吨位,以取代老旧不堪的“兰利”号航母。
设计上类似比例缩小的约克城级,并不令人满意,水下防护比约克城号的还少。
最初在大西洋服役,用作护航和运输航母。
后来由于太平洋舰队航母缺乏,作为舰队航母进入太平洋作战。
1942年9月15曰瓜岛海战中被伊-16号潜艇击中三条鱼雷,随后发生了不可控制的大火,弃船后被驱逐舰的鱼雷击沉,它也是美军在太平洋战争中沉没的最后一艘大型舰队航母。
满载排水量17,577吨动力53,500马力飞行甲板长度234.4米航速29.25节火炮8英寸火炮8座,12.7mm高射机枪40座标准舰载机86架舰员2,000人二战期间ESSEX Class 埃塞克斯级埃塞克斯级(CV一9)的设计方案以约克城级为蓝本,至1940年已经历了6次改进。
它的标准排水量为27500吨,舰的长宽比为8:1。
它吸取了先前各级航母的优点,在中部设有升降机,另在甲板左侧各有一部可垂直拆迭的升降机,使母舰可以通过巴拿马运河。
拦阻系统在舰尾设有9条拦阻索,舰首没有6 条,能阻拦降落重量达5.4吨的舰载机。
埃塞克斯级航母的防护也有了改进。
这主要包括:舰体分隔成更多的水密舱室,这种结构使该级舰中的某些舰只在战争中虽屡这重创,但没有一艘被击沉,舰上增加上27毫米高炮12门,但只有2部MK37型指挥仪,这表明仅有部分武器可用雷达控制;此外还装有大量40毫米和20毫米高炮,其数量则因舰而异。
该级航母批准建造的总数为32艘,但实际建成24艘。
原先拟于1944财年提供的6艘批准后又被取消,因而从未始建;另有2艘虽己开工建造,但未建成。
二次大战期间共有17艘建成服役,它们分别是:首制舰“埃塞克斯”号(CV-9)、“约克城”号(CV-10)、“勇猛”号(CV-11)、“大黄蜂”号(CV-12)、“富兰克林”号(CV-13)、“提康德罗加”号(CV-14)、“伦道夫”号(CV-15)、“列克星敦”号(CV-16)、“邦克山”号(CV-17)、“黄蜂”号(CV-18)、“汉科克”号(CV-19)、“本宁顿”号(CV-20)、“拳师”号(CV-21)、“好人理查德”号(CV-31)、“安提但”号(CV-36)、“香格里拉”号(CV-38)和“张伯伦湖”号(CV-39)。
战后建成7艘,分别为:“普林斯顿”号(CV-37)、“塔拉瓦”号(CV-40)、“奇沙冶”号(CV-33)、“莱特”号(CV-32)、“菲律宾海”号(CV-47)、“福吉谷” 号(CV-45)和“奥里斯坎尼”号(CV-34)。
Essex (CV 9)埃塞克斯/d ata/bbs/27/8/278/a/07/02/21/cva9-2_Ycuhc6XiC4Dg.jpgYorktown (CV 10)约克城/d ata/bbs/27/8/278/a/07/02/21/cva10_E8GEwkJz1z8n.jpgIntrepid (CV 11)勇猛/d ata/bbs/27/8/278/a/07/02/21/cvs11-1_Q5CyWaSXjUYM.jpgHornet (CV 12)大黄蜂/d ata/bbs/27/8/278/a/07/02/21/cvs12_AnNZj1MfiOkN.jpgFranklin (CV 13)富兰克林/d ata/bbs/27/8/278/a/07/02/21/cv13-5_J0B0H283WkMB.jpgTiconderoga (CV 14)提康德罗加/d ata/bbs/27/8/278/a/07/02/21/cvs14_vKArXIjdMxAd.jpgRandolph (CV 15)伦道夫/d ata/bbs/27/8/278/a/07/02/21/cvs15_exg9ZOZTqLmp.jpgLexington (CV 16)列克星敦/d ata/bbs/27/8/278/a/07/02/21/avt16-1_w4xI9FYKJvhg.jpgBunker Hill (CV 17)邦克山/d ata/bbs/27/8/278/a/07/02/21/cv17-1_GvBVD42GEIKX.jpgWasp (CV 18)黄蜂/d ata/bbs/27/8/278/a/07/02/21/cvs18_9vIwBGSAsBLL.jpgHancock (CV 19)汉科克/d ata/bbs/27/8/278/a/07/02/21/cva19-2_5KIWhXCwYyuc.jpgBennington (CV 20)本宁顿/d ata/bbs/27/8/278/a/07/02/21/cva20_mH wfFzFtb1cr.jpgBoxer (CV 21)拳师/d ata/bbs/27/8/278/a/07/02/21/cv21_aYkA4GRXmJBF.jpgBon Homme Richard (CV 31)好人理查德/d ata/bbs/27/8/278/a/07/02/21/cva31.1jpg_axnptO1ESDUY.jpgLeyte (CV 32)莱特/d ata/bbs/27/8/278/a/07/02/21/cvs32_6qFtY9TiLAwG.jpgKearsarge (CV 33)奇沙冶/d ata/bbs/27/8/278/a/07/02/21/cvs33-1_7XLIAsyT8bWQ.jpgOriskany (CV 34)奥里斯坎尼/d ata/bbs/27/8/278/a/07/02/21/cva34-1_r80LCooRcHSp.jpgReprisal (CV 35)Antietam (CV 36)安提但/d ata/bbs/27/8/278/a/07/02/21/cva36_RIoIvh9EpEAM.jpg1952年6月,美国航空局建议在“安提坦”号航母上安装英国研制的斜角飞行甲板,并于同年12月中旬在纽约海军船厂完成了这一改装,这一新方案称为改进的SCD-27c(斜角飞行甲板)方案,又称SCB-125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