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鬼臼毒素生物合成研究进展_陆炜强

鬼臼毒素生物合成研究进展_陆炜强

实现药用植物规范化栽培和植物细胞或器官培养生产 鬼臼毒素的前提之一是必须充分阐明鬼臼毒素的生物合成 途径及其调控机制。因此,自 20 世纪 80 年代末以来,学者 们以足叶草 Podophyllum spp. 、亚麻 Linum spp. 等植物的组 织或细胞培养体系为研究系统,探讨了鬼臼毒素的生物合成 途径,取得了长足进展。前人综述了不同时期鬼臼毒素生物 合成不同方面的研究进展 ,揭 [6,12,15-19] 示了合成途径的大体 框架,为后续的研究提供了良好的基础和背景。但是前人的 综述大多是对鬼臼毒素的资源、化学、药理、生物合成、细胞 或器官培养等内容的全面评述,或者是对整个木脂素类生物 合成的综述,对于鬼臼毒素生物合成的论述不够全面、详细, 比如对鬼臼毒素下游的代谢往往没有讨论,而且对近几年已 有新进展的相关酶编码基因的分离、扩增、表达也较少涉及。 因此,本文专门针对鬼臼毒素的生物合成,对相关文献尤其 是近 10 年的文献进行综述,重点介绍其合成途径关键环节 的过程、主要产物、酶的特点与功能、鬼臼毒素下游代谢、已 报道的酶编码基因等内容,以期继续推动该领域的研究,实 现优质种源筛选、株系改良、栽培和培养条件优化、生产体系 调控,为鬼臼 类 植 物 规 范 化 栽 培 和 代 谢 工 程 的 产 业 化 奠 定 基础。
Anterola 等[21]从转录水平对火炬松 P. taeda 中苯丙氨 酸氨基裂合酶( PAL) 、香豆酯-4-CoA 连接酶( 4CL) 、咖啡酰 辅酶 A 甲基转移酶( CCOM) 、肉桂醇脱氢酶( CAD) 等关键酶 的表达进行检测。但是,目前关于苯丙素合成途径中相关酶 的构 效 关 系 ( structure-function) 的 研 究 还 鲜 有 报 道。Ferre 等[23]对近 10 年来涉及此过程的酶的结构、功能的相关研究 进行了专题综述,并指出苯丙氨酸氨基裂合酶( PAL) 是目前 此过程中唯一构效关系研究较为透彻的酶。此外,最新关于 鬼臼毒素 调 控 的 研 究 表 明,水 杨 酸 可 以 显 著 提 高 白 亚 麻 L. album悬浮细胞中苯丙氨酸氨基裂合酶、肉桂酰辅酶 A 还 原酶、肉桂醇脱氢酶 3 种酶编码基因的表达量,进而提高鬼 臼毒素的产率,但 是 对 松 脂 酚-落 叶 松 脂 醇 还 原 酶 编 码 基 因 的表达量无显著影响[24]。 1. 2 从松柏醇到松脂酚 松脂酚是鬼臼毒素生物合成的重 要上游木脂素之一,在植物体内,从松柏醇到松脂酚的转化 涉及到一个特殊的立体选择结合过程,dirigent 蛋白( dirigent protein,DIR) 在此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Davin 等[25]以连 翘 F. suspense 为材料,在细胞内通过特殊分子标记的方法, 最早揭示了木质素和木脂素生物合成过程中的这一重要反 应。催化该转化过程的是松脂酚合酶 ( pinoresinol synthase, PS) ,该酶具有 2 种蛋白,一种蛋白催化松柏醇产生松柏醇自 由基( coniferyl alcohol radical) ,另一种蛋白( DIR) 自身没有 催化活性 中 心,但 能 立 体 选 择 2 分 子 的 松 柏 醇 带 电 基 团 ( E-coniferyl alcohol) 特 异 性 结 合 生 成 ( + ) -松 脂 酚[25-26] ( 图 2) 。
[稿件编号] 20101116002 [基金项目]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 2006BAI21B07) ; 浙江省科技 厅中药现代化专项( 2006C13077) [通 信 作 者] * 赵 云 鹏,Tel: ( 0571 ) 88206463,E-mail: ypzhao @ zju. edu. cn [作 者 简 介] 陆 炜 强,Tel: ( 0571 ) 88206463,E-mail: lwq-711 @ 163. com
复杂的合成过程、极低 的 合 成 效 率 ( 约 为 5 % ) ,使 人 工 全 合成鬼臼毒素目前 仍 难 以 实 现 商 业 化[3,11]。近 年 来 基 于 生物技术的植 物 代 谢 工 程 快 速 发 展,为 鬼 臼 毒 素 替 代 资 源的开发提供了更多途径,如 植 物 细 胞 或 器 官 培 养、生 物 转化等,但仍存 在 效 率 低、成 本 高 的 共 性 问 题,目 前 尚 未 产业化[5,12-14]。因此,要 彻 底 解 决 鬼 臼 毒 素 的 来 源 问 题 , 仍需要 对 上 述 3 种 途 径 的 关 键 科 学 和 技 术 问 题 深 入 研究。
·1109·
第 36 卷第 9 期 2011 年 5 月
Vol. 36,Issue 9 May,2011
1 鬼臼毒素生物合成 鬼臼毒素属于芳基四氢萘木脂素,其基本构成单元为苯
丙素基团。松脂酚( pinoresinol,PINO) 、落叶松脂醇( lariciresinol,LARI) 、开环异落叶松脂醇( secoisolariciresinol,SECO) 、 罗汉松脂酚 ( matairesinol,MATAI) 、去氧鬼臼毒素 ( deoxypodophyllotoxin,DOP) 等木脂素( 特别是前 4 种) 是包括鬼臼毒 素在内众多木脂素的共同合成前体[20]。在这些物质的生物 转化过程中,肉桂醇脱氢酶( cinnamyl alcohol dehydrogenase, CAD) 、松脂酚-落叶松脂醇还原酶( pinoresinol-lariciresinol reductase,PLR) 、开环异落叶松脂醇脱羟酶( secoisolariciresinol dehydroxgenase,SIRD) 、去 氧 鬼 臼 毒 素-6-羟 化 酶 ( deoxypodophyllotoxin 6-hydroxylase,DOP6H) 、去 氧 鬼 臼 毒 素-7-羟 化 酶 ( deoxypodophyllotoxin 7-hydroxylase,DOP7H) 等相关酶对于控 制鬼臼毒素生物合 成 具 有 重 要 的 作 用[21-22] 。 作 者 以 控 制 这 些物质生物合成的相关酶为线索,在探讨鬼臼毒素生物合成 关键环节的基础上,最后综合提出目前较完整的鬼臼毒素可 能的生物合成途径。 1. 1 从苯丙氨酸( phenylalanine) 到松柏醇( coniferyl alcohol, CA) 苯丙素合成途径是植物体内木脂素类化合物、木质素 类化合物、黄酮 类 化 合 物 等 上 游 的 共 同 起 始 通 路[20]。 鬼 臼 毒素生物合成 的 基 本 物 质———松 柏 醇 就 是 通 过 苯 丙 素 合 成 途径实现的。苯丙氨酸在苯丙氨酸氨基裂合酶 ( phenylalanine ammonialyase,PAL) 作用下脱氨基转化为肉桂酸 ( cinnamic acid) ,肉桂酸则依次在肉桂酸-4-羟化酶( cinnamic acid 4-hydroxylase,C4H) 、香豆酯-4-CoA 连接酶( 4-coumarate CoA ligase,4CL ) 、咖 啡 酰 辅 酶 A 甲 基 转 移 酶 ( caffeoyl-CoA O-methyltransferase,CCOM ) 、肉 桂 酰 辅 酶 A 还 原 酶 ( cinnamoyl- CoA reductase,CCR) 等 酶 的 作 用 下 转 化 为 松 柏 醛 ( coniferaldehyde) ,最后经肉桂醇脱氢酶( cinnamyl alcohol-dehydrogenase,CAD) 催化,产生松柏醇。这一过程已经在松属 Pinus、连翘属 Forsythia 多种植物中得到了证实( 图 1) 。 [12,21]
[关键词] 鬼臼毒素; 生物合成; 规范化栽培; 代谢工程
鬼臼毒素( podophyllotoxin,PTOX) 是植物来源天然产物 成功商品化的经典案例。从其发现至今已有近 1 个世纪的 历史,其具 有 良 好 的 抗 肿 瘤、抗 尖 锐 湿 疣、抗 艾 滋 病 毒 活 性[1-3],虽然自身毒副作用较大,但其半合成衍生物在保证治 疗效果的同时,大大降低了毒性,在临床治疗淋巴癌、肺癌等 多种癌症中得到广泛应用,如依托泊苷( etoposide,VP-16) , 替尼泊苷( teniposide,VM-26) ,依托泊苷磷酸酯( etopophos) , azatoxin,tafluposide 等[4]。鬼臼毒素的传统和主要来源是植 物提取,来源植物主要分布于小檗科足叶草属 Podophyllum、 桃儿 七 属 Sinopodophyllum、八 角 莲 属 Dysosma、山 荷 叶 属 Diphylleia、Jeffersonia 属,其他还有亚麻科亚麻属 Linum,柏科 刺柏属 Juniperus、崖 柏 属 Thuja、Callitris 属,唇 形 科 山 香 属 Hyptis、百里香属 Thymus、香科科属 Teucrium、荆芥属 Nepeta、 Eriope 属等[5-7]。由于过度采挖、生境 破 坏 和 植 物 自 身 生 长 缓慢等原因,鬼 臼 类 野 生 植 物 资 源 逐 渐 枯 竭、物 种 濒 危, 已难以满足鬼 臼 毒 素 生 产 的 需 求,人 工 规 范 化 栽 培 势 在 必行,但目前桃儿七 S. hexandrum( 异名: Podophyllum hexandrum,P. emodi) 、八 角 莲 D. versipellis 的 栽 培 刚 刚 起 步,其他 来 源 植 物 的 新 资 源 开 发 程 度 也 有 待 进 一 步 深 入[8-10]。此外,虽然化学 全 合 成 技 术 已 经 有 所 突 破,但 是
图 1 火炬松细胞内的苯丙素合成途径[21]
·1110·
图 2 松脂酚合酶( PS) 催化的反应[25-26]
相关研究表明,DIR 蛋白在不同的植物材料 中 各 不 相 同,其编码 基 因 也 有 所 区 别,但 催 化 的 反 应 却 十 分 相 似。 Gang 等[25]首次从金钟连翘 F. intermedia 中分离得到了编码 dirigent 蛋白的 CDNA 片段之后,人们又从连翘属、松属、崖 柏属、足叶草属等不同种属植物中分离得到了同源 dirigent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