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201408镇海中学数学选修课程开发与实施(2014年8月22宁波市教师培训)
201408镇海中学数学选修课程开发与实施(2014年8月22宁波市教师培训)
汇报提纲
• • • • • 一、对选修课程的认识 二、省市学科基地培育对课程的要求 三、镇海中学数学学科课程建设纲要 四、镇海中学部分选修课程介绍 五、对学科建设(课程开发)的一些想法
一、对选修课程的一些认识
• 开始工作时 • 深化课改之前 • 深化课改之后
二、省市学科基地培育对课程的要求
• 1.研究制定课程(包括必修与选修)建设规划, 学科课程体系 。 • 2. 研究制定必修课程校本化实施方案与选 修课程的课程纲要, 系统开发开设各类选修 课程,围绕学校特色建设学科课程群。 • ……
特色之四:以小带大,以小补大
• 选修课教学以专题带动知识能力,选修课程的 碎片化与必修课程的系统化有机结合 • 必修教材讲究知识的系统性,强调知识的螺旋 式上升,而我们的课程内容来自于必修教材, 注定不可能再采用系统讲授知识的方法。因而 采用专题教学的形式,对课本知识的有益的补 充。
如:一个抽象函数的存在性问题,一个函数图象的自对 称问题,一类无理函数的值域,一个范围问题的多解法 探究
3、课程特色
• 部分知识拓展类校本课程在国家课程的基础上, • 整体要求高于国家课程, • 知识点与国家课程高度切合,注重知识点的落实 与深化。 • 立足于大多数学生的现实数学基础 • 在培养学生数学特长发展方面自成体系, • 在课程的设置,课程内容的选择方面有一定的独 立性。 • 此类课程在思维要求与知识要求方面达到相当的 高度,注重思维与能力的指导与训练。
特色之三:强化提高数学能力
• 对于能力的要求课标中有详细的描述,但对于 怎样去提高学生的能力,在实际操作还中缺少 具体操作性的手段。 • 平时的教学虽然也认识到能力发展的重要性, 但往往限于教学进度以及短时效应的影响,只 侧重于对于一部分能力的培养,如运算能力, 空间想象能力等,至于一些更为抽象的如创新 思维的培养,数学的应用意识总是显得力不从 心。
国家课程
• 国家必修课程《数学1》《数学2》《数学4》《 数学5》《数学(选修2-1)》, • 国家选修课程《数学(选修2-2)》《数学(选修 2-3)》《数学3》《数学(选修4-4)》《数学( 选修4-5)》
拓展类课程
• 包括知识拓展,思维拓展,素养拓展,应 用拓展。 • 《函数入门与提高》《高中数学重难点专 项突破与提高》《高中数学入门》《高中 数学常用思想方法选讲》生活中的数学》 《构建数学知识模型解题》《高中数学疑 难问题研讨》《怎样学好高一数学》……
特长类课程
• 主要面向尖端学生,培养创新素养人才。 • 《代数能力进阶》《初等数论》《组合数 学》《数学建模》《数学问题高级研讨》 。 • 大学先修课程: 《微积分》《高等代数》
2、课程形式
• 课堂教学课程:以国家课程为主,知识拓展类课 程与特长类为辅,对各类不同层次的学生分层实 施; • 课外辅导课程:开发或引进网络类课程,数学阅 读类课程,数学文化类课程,数学活动类课程; 数学建模类课程,兴趣小组辅导课程等
课程纲要的实施阶段
• 一个动态的过程 • 并不一定完全实施 • 有些课程通过别的形式实现:如兴趣小组 课程: • 后来增加了大学先修课程。 • 课程的呈现形式,课堂教学模式在发生变 化,很多无法开始就规划: • 如网络课程,微课,华东师大的慕课,图 形计算器的引入等
课程建设规划 目 录
• • • • 一、学科基本现状分析 1.学科性质及定位 2.学科发展优势与特色 3.前期改革取得的经验与不足 ,问题与困惑 二、学科课程理念与总目标 1.学科坚守的教育理念 2.学科建设目标 三、校本课程开发 1.国家课程的优化组合 2. 学科拓展 3.选修课程的设计与开发 4.校本教材编写 5.精品课程、学科特色的建设 • 四、教学内容的设计与选择 • 1.知识模块的设计,重点难点 的安排 • 2.教学内容实践性、文化性及 人文性渗透 • 3.教学内容层次性与选择性 • 五、课堂教学 • 1.优化内容 • 2.多样课型 • 3.学习情境的创设 • 4.灵活多样的学习方式 • 5.清晰的教学思路及发展性教 学策略
2013 年数学组创新周活动方案
一、活动主题: “基于学生学习力发展的学科课程建设” 二、活动形式:课堂教学、名师讲座、教育论坛等 三、活动时间:2013 年 12 月 20 日周五 四、活动地点:第二报告厅 五、具体活动安排 活动方 式 课堂教 学 名师讲 座 课堂教 学 内容 高一数学必修 4 平面向量基本定理(1) 学生学习力提升探索(一) ——例题教学的创新与实践 高一数学选修 数学问题高级研讨 名师评课:提升学生学习力 的课堂教学探索 多元开放网络课程建设研讨 教育论 坛 专家发言 学生学习力提升探索(二) —有关知识拓展类课程开发 的几点思考 主持教师 王晓晓 活动参加对 象 高一(8)班 学生及与会 教师 与会教师 高一年级部 分学生及与 会教师 时间 9:40~10:20
学科建设的几个重点
课程 学生 课堂 教师
校本课程开发
学校办学特色 “梓材荫泽成就高 品质教育,追求 卓越实现高水平 差异发展” 学校培养目标 学业水平高、 综合素质强、 个性特长优、 社会贡献大
促 进 个性和谐发展
科技特长 体艺特长 创新特长
特长类课程
人文特长 管理特长
学 校 课 程 结 构
学科特长
特色之一:强调教学内容精选
• 立足教材,不超过高考的范围要求; • 大多数内容取自于课本的知识点或高考问题,但高 于教材 • 作为研究性学习内容,限定在高校自主招生常考的 范围内
b 课题《函数 y ax 的图象与性质》 x
课题《利用函数的单调性的定义求函数参数的取值范围问题》
特色之二:突出对数学本质的理解
• • • • • • • • •
课程建设规划 目 录
• 六、适合学生自主选择学习的 学习资源系统的建设 • 1.教师课程的创生 • 2.建人文与科学实践基地 • 3.“社会资源课程化”与“课程 资源信息化” • 4.分层分类,建不同功能的发 展性实验室 • 5.加强与社会教育场馆、实践 和活动基地的联系 • • • • • • 七、学科质量保障 1.学科建设阶段质量标准 2.学习任务的量化要求 3.学科建设的制度与管理 八、队伍建设 1.教师年龄结构、学历结构、 职称结构、学术称号结构分析 • 2.教师发展需求调查 • 3.教师成长目标与规划 • 4.实施措施,途径方法
知识拓展 思维拓展
素养拓展
拓展类课程
应用拓展
体艺类 技术类
自然科学 人文社会
基 础 类 课 程
通 识 类 课 程
科技活动
社会实践
职业技能
体艺技能 科学人文
学习力提升
数学类
语言文学
德育教育
夯 实 高 水 平 基 础
课程体系
• 初步形成国家课程与校本课程相结合的有镇海中学 特色的高中数学课程体系 • 课程分为基础类课程,拓展类课程和特长类课程 • 核心:立足于知识的拓展与能力的提高
项目牵头
• 调动教师的积极性,让全体教师参与课程 开发,而不是几位教师开发课程,成立开 发团队 • 让老师自已牵头搞项目,如:网络课程的 开发,微课制作 • 信息技术融入课堂教学,如图形计算器, 几何画板等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活动搭台
浙江省数学学科建设与学习力提 升研讨会在我校召开
镇海中学第十六届基于学生学习力发展的课程建设创新周
沈虎跃 叶望川
10:40~11:20 13:30~14:10
朱燕 数学组部分 教师 冯斌 王连坝 14:30~17:00 与会教师
总结发言
周海军
课题研究
• 引导教师参与课题研究 • 独立申报与合作申报 • 结合实际的需求
关于教师
目标
• 在教研组里形成良好的研习氛围,一种团结的组 风,互相协作共同提高的组风; • 通过专家的引领,讲座,报告的形式让更多的老 师走出去,去参与活动,并通过活动,交流去感 悟提升自身的教学理念。 • 争取在各个领域如科研方面,课题研究方面,学 科特长生培养方面,教学命题,教学设计都有团 队参与研究,并且形成有特色有一定的知名度; • 通过对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从而带动整个学校 的数学教育上新的台阶。
特色之五:教学形式灵活多样
• 教学中尽可能突出每一位学生的发展。 • 教学中引入辩论,讨论,答辩等形式,促进学生的 独立思考,交流的能力,临场应变等能力的提高。 • 在课程的最后阶段,作业以小论文的形式,但要求 学生进行答辩。 • 督导自学:促进课内外协同发展,提高学生应用能 力。 • 多种教学模式:合作型,研究型,活动型,批判型
一、镇海中学数学课程规划
• 初始阶段: • 2012年9月29日在学校深化推进新课改背景下学科课程建 设方案交流会进行交流 • 不明确什么叫规划,有哪些要求? • 对以后的课程建设初步有了想法。
基于学生学习力发展的学科基地的需要
10月23日上午,数学组杨威老师开设了一节《函数的性质——对称性》公开课。他运用数轴把有形 的数学知识转化为具体的图形,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发散思维,不仅使他们轻松掌握了课堂教学内容, 同时扩大了学生们思考的空间,培养了他们运用数学思维的自主学习能力,精彩的课堂呈现受到了与会 者的好评。 研讨会上,吴国平校长对专家的到来表示感谢,对参会者的到来表示热情欢迎,并简要介绍了我校 在学科课程建设以及课堂教学研究中的做法和经验。裴娣娜教授为此次会议作了引导性发言和报告。她 从研究定位及任务、学科课程建设纲要文本的规范、如何做好数学学科课程顶层设计三个方面详细阐述 了数学学科建设和学习力提升研究的几个问题。随后,我校数学组教研组长周海军老师详细汇报了我校 的数学课程建设方案。温州十四中、台州一中、义乌六中、金华一中在接下来的议程中分别汇报了各自 学校的数学课程建设方案。随后,在场的老师们进行了分组研讨,浙师大基础教育研究中心张维忠主任 、浙师大唐恒均教授及浙师大朱哲教授进行了专家点评,分别就对数学学科的认识、学习力的提升、数 学学科的教学本质谈了对数学学科课程建设的看法。最后,吴国平校长作了总结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