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二语言学习与课堂教学

第二语言学习与课堂教学

第二语言学习与课堂教学
第二语言指一个人除了第一语言之外,另外学习掌握的第二种语言,经常作为辅助性语言以及通用语。

此外,第二语言亦可与第一语言并列为个人母语。

第二语言的学习,往往可能是由于第一语言不再具有优势(社会变迁、政治目的等)。

例如,加拿大普查即定义第一语言为“幼时初学之语言且持续使用”,人类最早学习的语言有可能丢失,是为一种语言替换,这种情形可能发生在孩童随着家庭徙居(因移民或国际认养)而进入一个全新的语言环境。

教学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所组成的一种人类特有的人才培养活动。

通过这种活动,教师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引导学生积极自觉地学习和加速掌握文化科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促进学生多方面素质全面提高,使他们成为社会所需要的人。

外语教学中,教师应该注意教学环境。

以营造一个轻松的教学环境,让学生没有压力地接受新的知识,但有的课则适合安静的教学。

我国的教育家孔子也曾说过:“学而不思则罔”。

学习是一件极其个体的事情。

知识只有经过学生个体的学习、内化,才可能被学生所掌握。

所以,我们一定要善于引导学生对所学的知识进行思考和批判,而不是培养一群人云我亦云的书呆子。

外语教学,教师应该注意教学方法。

有些课适合集体教学。

比如,在教授较难的新单词、新句型时,为了减少“学困生”的压力,我们最好多采用集体教学,让他们在集体融洽的气氛中慢慢地接受新的知识。

有的课适合个体教学。

比如复习课或是对话练习课,我们一定要尽量减少集体活动的时间,让学生在一定的情景中自由地、不受课文内容所限制地运用知识。

观察国外一些先进的教育教学,我们会发觉,国外的教师尤其强调学生经过知识的内化后的自由发挥和运用。

虽然在表面上看,这似乎有些浪费时间,他们因此所教授的知识很少,也很容易,但他们觉得时间的付出是物有所值的:学生不但学会了应该掌握的知识,还经过自己的消化和运用,将书上死的知识转化成自己的认识。

相比之下,我们中国的教师所教的知识内容很多很难,似乎也很扎实,但学生是在被动地接受知识,记忆知识,学生没有时间进行思考和内化,学生实际上并不会运用所学的知识,因此,这样的教学目的实际上仍未达到,这样的教学方法也只能是失败的。

在理解学生心理的情况下,教师就能够在课堂中创造出适合学生的学习环境和学习方法。

第二语言的习得要充分发挥教师对学生心理的掌握情况,让课堂教学贴近学生,关注学生,源于生活再到生活中去。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