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区域经济发展与地方高校战略规划_以淮海工学院筹建江苏海洋大学为例_吴明忠
区域经济发展与地方高校战略规划_以淮海工学院筹建江苏海洋大学为例_吴明忠
4 provinces & 1 municapality 万元/ 人
年份 全国 江苏 上海 浙江 山东 广东
1997 7.90 4.79 20.43 6.20 8.45 11.47 1998 8.06 6.64 17.71 6.83 9.50 9.15 1999 9.87 5.63 22.48 7.21 10.01 14.74 2000 9.72 2.82 45.15 8.34 10.30 11.26 2001 16.75 6.56 27.50 12.06 11.64 16.09 2002 21.58 9.20 32.36 19.43 15.92 21.46 2003 22.24 13.25 36.26 24.09 16.01 32.51 2004 21.78 18.28 86.86 21.95 19.88 47.26 资料来源 :根据历年《中国海洋统计年鉴》 整理计算
专业技术 人员/ %
大学文化 程度/ %
研究生 及以上
全国 江苏 上海
7 191 000 399 441 434 710
12.10 10.24 21.20
13.10 9.10 25.50
0.60 ** 0.09 1.38
浙江 875 319
10.11
9.11
0.38
山东 1 087 747
8.46
7.94
(三)江苏建设海洋强省必须大力发展海洋高 等教育、尽快创办江苏海洋大学
20 世纪 60 年代以来 , 世界海洋经济得以加快发 展, 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生物技术、空间遥感技术等 大量先进海洋科学技术的运用。 而支撑海洋科技发 展和使用的是一大批海洋专业技术人才。 因此, 大力 发展海洋高等教育, 在海洋经济提速运行过程中具有 重要的基础性、先导性作用。“ 九五” 以来 , 特别是近 几年, 江苏省委省政府通过积极实施“ 海上苏东” 发展 战略, 海洋经济得到一定发展, 但是和上海、广东 、山 东和浙江相比, 排名第五的状况仍未改变。
表 2 苏沪浙鲁粤 4 省 1 市主要海洋从业人员状况 * Table 2 Distribution of workforce in major marine industries in Jiangsu, Zhejiang, Shandong, Guangdong and Shanghai
地区
从业人数
2003 年 5 月 , 国务院印发 了《 全国海洋 经济发 展规划纲要》 , 明确提出“ 逐步把我国建设成为海洋 强国” 和 “ 形成若干个海洋经济强省(自治区 、直辖
市)” 的战略目标 。 在此前后 , 已经提出率先基本实 现现代化的广东、浙江和山东等省都制定了建设海 洋强省或海洋经济强省的 发展蓝图 。 如广东省提 出 :“ 到 2010 年, 海洋产业总产值比 2003 年翻一番, 海洋产业 增 加值 占全 省国 内 生产 总 值的 15%左 右 。” 根据系统科学中经典的“ 木桶理论” , 木桶的储 水量取决于最短板的长度 , 在其他因素不发生太大 变化的情况下, 要扩大木桶的储水量 , 必须将最短的 木板加长。 中科院院士 、海岸海洋科学专家、南京大 学教授王颖曾郑重向江苏省委省政府建议 :从数据 上看 , 江苏海洋经济产值若能追平广东, 则 G D P 总 量会超出广东 300 亿元 ;江苏应发挥“ 江海” 优势 , 力 争 5 年内江苏海洋经济跃居全国前列。 所以 , 江苏 要在全国实现“ 两个率先” , 一项重要的战略任务就 是加快发展海洋经济, 建设海洋强省 。
———以淮海工学院筹建江苏海洋大学为例 *
Vo l.6 N o .2 June 2008
吴明忠1a , 周 军1b , 阎斌伦1c , 刘平昌1d , 周洪军2
(1.淮海工学院 a .院长办公室 ;b .党委宣传部 ;c .海洋学院 ;d.东港学院 , 江苏 连云港 222005; 2 .国家海洋局 海洋信息中心 , 天津 300171)
0.11
广东 1 713 845
15.90
19.80
1.28
数据来源 :国家海洋信息中心
*主要海洋产业是指直接利用海洋资源和空间所进行的各类生
产和服务的行业 。 主要包括:海洋 渔业 、海洋 石油和天 然气开采 业 、
海滨矿砂 、海洋盐业 、海洋制造业 、海洋渔业加工制造业 、海洋生物制
药和保健品制造业 、海洋原油加工制造业 、海洋化工 、海洋修造船 、其
第 6 卷 2 00 8
第 年6
2期 月
淮海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Jo urnal of Huaihai Institute of T echnology(Social Science Edi ti on)
文章编号 :1008-3499(2008)02-0124-06
区域经济发展与地方高校战略规划
12 6
淮海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 年 6 月
摘 要:大学内外环境的变化对大学的生存和发展提供机遇和挑战, 战略规划作为大学应对环境变 化的一种更为积极、主动的管理方式, 对促进大学的发展举足轻重。 地方高校的战略规划可以从区 域经济发展诉求中寻找切入点 。 以江苏积极发展海洋经济 、建设海洋强省的战略规划为蓝本 , 地处 江苏北部沿海重镇之连云港的淮海工学院以促进江苏海洋经济发展、推动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为己 任, 积极发展海洋高等教育, 努力探索以创建“ 江苏海洋大学” 为发展目标的战略路径 , 在苏北地区 成为具有较为鲜明的海洋特色 、拥有一定知名度的地方高校 。 关键词:院校研究;区域经济;地方高校;战略规划 ;海洋高等教育 中图分类号 :G 649 .21 文献标识码:A
表 1 4 省 1 市主要海洋 产业总产值
Table 1 Gross output value of major marine industries in
4 provinces & 1 municapal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ty
亿元
年份 全国 江苏 上海 浙江 山东 广东
1995 2 463 .85 97 .84 364 .61 267 .70 476 .88 616 .31 1996 2 855 .22 124 .61 336 .85 288 .16 513 .74 790 .13 1997 3 104 .43 164 .56 353 .31 313 .58 569 .73 849 .76 1998 3 269 .92 171 .24 384 .26 345 .98 676 .86 791 .30 1999 3 651 .30 142 .46 519 .14 373 .24 734 .90 896 .05 2000 4 133.50 146.04 601.37 399.53 737.76 1 114.57 2001 7 233.80 171.98 624.93 603.32 840.58 1 542.69 2002 9 050.29 221.54 721.96 1 082.72 994.61 1 693.71 2003 10 523.10 453.61 845.91 1 177.75 1 477.64 1 936.09 2004 13 704.76 565.22 1 956.58 1 925.90 1 938.46 2 975.50 资料来源 :历年《中国海洋统计年鉴》
注 :《中国海洋经济统计年鉴》 关 于主要海 洋产业范 围的界定 是 指海洋经济发展的主导和基础产业 , 主要指具有一定规模 、具有相当 发展空间的海洋主导产业 , 不包括 海洋石油 化工 、滩涂 林业 、海洋 地 质勘查业 、海事保险 、海洋专用设备制造 、海洋信息服务业 、海洋环境 保护 、海洋科研教育等 。
究其原因, 除了资源 、资金 、技术等方面存在差 距外 , 一个不可忽视的制约因素是专业技术人员占 从业人员比重不高, 劳动生产率不高。 根据国家海 洋局公布的国家海洋信息中心组织的 21 世纪初全
国涉海 从业人员状况调查, 对 江苏、上海 、广东、山 东 、浙江 4 省 1 市主要海洋产业专业技术人员占从 业人员比例和全国平均水平进行比较 , 可以看出 , 江 苏主要海洋从业人员规模最小, 专业技术人员所占 比例不仅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 而且和广东 、上海相比 差距较大, 具有大学文化程度专业技术人员占本地 区主要海洋从业人员比例低于广东、上海、浙江;江 苏不仅海洋经济总量最小 , 而且主要海洋产业的劳 动生产率也最低 。 这从一个侧面说明, 加快江苏海 洋经济发展 , 必须高度重视人力资源开发 , 在出台优 惠政策 、支持剩余劳动力向海洋产业转移的同时 , 要 加快海洋专业技术人才的培养, 提高劳动力素质 。
第 2 期
吴明忠等 :区域经济发展与地方高校战略规划 ——— 以淮海工学院筹建江苏海洋大学为例
125
后的状况一直没有得到根本转变。 改革开放以来 , 支撑江苏在全国沿海省市 G DP 竞赛中领跑的一直 是苏南经济。 从最近几年的江苏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指标监测结果来看, 除了环境指标优于苏南外 , 苏北 仍然严重制约着全省建设全面小康社会的进程。 有 识之士认识到, 振兴苏北必须进入江苏高层决策的 视野 , 必须从落实科学发展观和建设“ 和谐江苏” 的 高度, 扎实推进全省区域共同发展战略。 正因为如 此, 最近两年, 江苏省委省政府继沿江开发战略和沿 沪宁线开发战略之后, 及时把沿东陇海线开发和沿 海经济带建设提上重要议事日程 , 并很快进入实施 阶段 。 海洋产业在全球范围内是最具增长潜力的产 业板快 , 而江苏近千里的海岸线大部分在苏北 。 所 以, 苏北的资源优势在海洋, 苏北的发展希望也在海 洋, 推进江苏区域共同战略的重要载体和途径 , 就是 加快发展海洋经济, 积极建设海洋强省 。
(二)加快发展海洋经济、建设海洋强省是江苏 推动区域共同发展的必由之路
多年来, 影响江苏在全国综合竞争力的一个重 要瓶颈是苏南苏北之间的区域发展不均衡问题 。 虽 然省委省政府多次强调苏北发展对于江苏全局发展 的极端重要性, 并且从战略和政策层面上采取了许 多措施 , 但是由于市场经济的负面效应, 苏北发展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