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文解题方法及例题
方法运用 4、我国每年被污染的粮食合计经济损失至少200亿元。 “至少”可不可以去掉? 5、月球很可能成为人类远征其他星体的中转站。“很可 能”有何表达作用?
参考1:“至少” 这个词用得准确,它起到限制 作用,强调了经济损失之大, 如果删去, 意思 变成“我国每年被污染的粮食合计经济损失刚好 是200亿元”,太绝对了(与实际不符),表达就 不准确,不严密了。 参考2:“很可能”表示估计,说明了月球成为 人类远征其他星体的中转站不一定能够实现,表 达准确,严密(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方法归纳:
①表态:不能替换;
②定性:解释原词意思或带词解释句子;
③定性:解释所换词语意思;
④若替换,句子意思有何改变,不符合实际;
⑤原词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体会说明文的语言:
7.“红玫瑰大厅的规模与人民大会堂相当,但 高度要高得多了”,句中的“相当”可以换成 “相同”吗? 说说理由。
不可以, “相当”是相似的意思,说明红玫 瑰大厅的规模与人民大会堂差不多,但仍有差别。 如果换成“相同”则表示两者完全相同,与实际 情况不符合, “相当”表达准确、严密,所以 不可替换。
举例子 打比方 列图表 作引用 列数字 作比较 摹状貌 分类别 下定义 作诠释
说明方法所说明的内容: 一般是指该说明方法所在段落的中心句或 该说明方法前一句。
说明方法: 一般回答三个字,要掌握几种常见 的说明方法,会分析在文中的作用: ①.举例子:具体真切地说明了事物的××特 点。 ②.分类别:条理清楚地说明了事物的××特 点。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分门别类加以说明,使 说明更有条理性。 ③.列数字:具体而准确地说明该事物的×× 特点。使说明更有说服力。 ④.作比较:突出强调了被说明对象的××特 点(地位、影响等)。 ⑤.下定义:用简明科学的语言对说明的对象/ 科学事理加以揭示,从而更科学、更本质、更概 括地揭示事物 的特征/事理。
解题方法:第一,抓全文中心句或总括句; 第二,段意联合法。 解题格式:全文说明了···· ····
四、说明顺序:
时间顺序(有时间推移词,多为说明事物 的演变发展或操作程序) 空间顺序(由上到下、由外到内、由中心 到四周等,多为说明建筑物) 逻辑顺序(介绍高科技产品或说明事物之 间联系的,多为事理说明文)
③分析词语、句子的表达作用,体现语言特点
分析说明语言的典型试题:
9.通读《 假如没有它们》,题目“假如没有它 们”中的“它们”指代什么?
考察指示代词的指代内容。根据“词不离句、 句不离段、段不离篇”的原则,答案应在文 章中找。 答: 火山爆发、灰尘
今天,我们对说明文知识及一些 解题方法进行了梳理和归纳。当然 知识是无限的,需要我们不断的去 学习,去探索。我坚信,只要我们 “勤学巧练,博览多思”,就一定 能决胜中考!最后,我想借用李白 的两句诗与大家共勉:“长风破浪 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分析说明语言的典型试题:
6、如果将文段中划线的“亟待”一词可以改成“需要”吗, 表达效果有什么不同?
特别是在地球矿物能源日见短缺,我国以煤炭、 石油为主的污染比较严重的传统能源结构亟待转变的 今天,太阳能发电受到了更多的重视,获得了更大的 发展动力和发展空间。
不可以,亟待:急待,迫切地需要。原文用 “亟待”一词语气强烈,写出了我国传统能源结 构急需转变的紧迫性,强调了太阳能光伏发电的 意义。如果改为“需要”一词,语气不强烈,不 能很好表现能源结构转变的急迫。原词表达准确、
在答题时可答得具体些。 如:空间顺 序(从上到下,从里到外,总到分,外 到内,前到后,左到右,整体到局部, 都可反之等,常用方位词如介绍建筑物 或实体)
时间顺序(程序顺序)则是说明事物发展、 演变,例如介绍工作程序的文章。 掌握 答题格式:本文使用了的说明顺序对加 以说明,使说明更有条理性,便于读者 理解。(第一空应该填具体的说明顺序, 第二空应该填写具体的事物名称或说明 的事理。如果是事理性说明文,但又不 能准确表述,可用“事理”、“科学事 理”等模糊性的语言表述。)
提高说明文解题技能
知 识 点 回 顾
说
说 说 说 说
明 明 明 明 明
文 对 顺 方 语
类 象 序 法 言
型 及 其 特 征 、文 章 结 构 及 其 作 用 特 点
一、说 明 文 类 型
事物说明文 事理说明文 文艺性说明文(科学小品)
二、说明对象的判断:
事物说明文:说明对象一般为所说明的事物。
作用分析:这里用了 打比方 的说明方法, 生动形象的说明了 人民英雄纪念碑 雄伟壮观 的 特征。
小试牛刀2:
文段 :松鼠不像山鼠那样一到冬天就 蛰伏不动。它们十分警觉。只要有人稍微 在树根上触动一下,它们就从窝里跑出来, 躲在树枝底下,或者逃到别的树上去。 文段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何作用?
作用分析: 这里用了 作比较 的说明方法, 突出强调了 松鼠 十分警觉 的特征.
小试牛刀3:
奇怪的是,一只体重100公斤以上的成年大 熊猫,刚生下来的仔熊猫却小得出奇,体重只有 0.1~0.15公斤,像只小老鼠,仅相当于母体重量 的千分之一,因此不易成活。大熊猫从出生到长 大为成体约需两年左右时间。
选文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在表达上有何作用?
分析:运用了 列数字、 打比方、作比较 的说明 方法, 生动形象地说明了 刚生下来的熊猫仔 很小,难成活 的特点,使得说明更具有说服力。
六、体会说明文的语言: 基本特征和要求: 说明文语言 两种风格 生动形象 准确、严密 平实质朴
分析说明语言的典型试题:
1、 “在我国福建、台湾、广东、海南部分沿 海滩涂地区,生长着一片片常绿灌木小乔木。” “部分”一词能否删去,为什么? 答:不能。“部分”表示范围,说明不是所 有的沿海滩涂地区都能生长红树林,删去 不符合实际,体现了说明语言的准确性。
。
分析说明语言的典型试题: 修饰、限制性词语
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是说明事物的先决条件。表 示时间、空间、数量、范围、程度、性质、程序等, 都要求准确无误。 如: 表程度:几乎、很、尤其、稍微、相当、最…… 表估计:大约、可能、左右……
表范围:全、都、部分…… 表数量:有余 、多…… 表时间:当时……
1、对说明对象及说明特征理解。 2、对说明方法辨识与理解。 3、对说明顺序的分析与理解。 4、对文章段落结构特点的分析。 5、对文意、层意、段意的概括。 6、对关键词语、重点句子含义及 其表达作用的评析。 7、对说明语言准确性的体会
• 小试牛刀1: 我从东长安街向天安门广场走去,未 进入广场就望见纪念碑。它像顶天立地的 巨人一样矗立在广场南部,和天安门遥遥 相对。 文段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何作用?
2.请给下面句子中划线词语作简 要的点评。 奥运火炬在传递过程中,可能会 面临各种意想不到的天气状况。
参考答案:“可能”表示揣测语气,说 明火炬传递过程中面临的天气状况是不 确定的,删去不符合实际,体现了说明 文语言的准确性。
方法归纳:
①表态:不能删;
②定性:表示xx(限制性词语),或解释
这个词的意思; ③带词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⑥.打比方:打比方就是修辞方法中的比喻。生 动形象地说明该事物的××特点,增强了文章的 趣味性。 ⑦.画图表:使读者一目了然,非常直观形象 地说明的事物的××特点。 ⑧.作诠释: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具体的解 释说明,使说明更通俗易懂。 下定义与作诠释 的区别是:定义要求完整,而诠释并不要求完整, 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具体的解释说明,使说 明更通俗易懂。可以颠倒。 ⑨.摹状貌: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形象化的 描摹,使说明更具体生动形象。 ⑩.引资料:能使说明的内容更具体、更充实。 用引用的方法说明事物的特征,增强说服力,如
逻辑顺序 先结果后原因,层层递进, 现象到本质,因到果,果到因; 主到次,浅入深,个别到一般等.常用表 因果、表事理顺序的词,如“因为、所 以”“首先、其次”。
逻辑顺序:
从主要到次要 从整体到局部 从现象到本质 从概括到具体 从原因到结果 从浅到深
五、辨别说明方法
1.常见说明方法:
2.归纳答题方法
体现关键词+说明内容 举例子:具体典型的说明了… 列数字:科学准确具体的说明了… 条理清楚的说明了… 分类别: 打比方:生动形象的说明了… 作比较:突出强调了… 下定义:科学准确简明的说明了… 列图表: 直观清晰的说明了…
说 明 事 物 特 征
常见考点:
说明文 阅读专题
中考考查内容
1、概括文章主要内容或文段的要点;
2、辨析说明顺序; 3、 辨别说明方法,理解其表达作用; 5、从探究角度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 解决问题的能力(拓展性试题)。
注:所占分值13~16分,占卷面总分11℅~13℅
4、理解分析说明语言的特点及其作用;
教 学 目 标
回顾说明文知识要点 掌握说明文阅读方法
分析说明语言的典型试题:
3.请你说一说下面句中划线词语的表达作 用。 据调查,美国一所建筑学院29﹪的 教授是左撇子,而且准备应考博士或硕 士学位的优秀学生中,左撇子占23﹪。 “据调查”一词,说明所列左撇子的数据 是通过调查得出的结果,举例确凿可信, 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方法归纳:
1、解释词语意思 2、带词解释句子(结合具体内容分析); 3、xx词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分析说明语言的典型试题:
8、阅读《 假如没有它们》,结合具体内容 分析本文语言特点。
A、分析说明语言的平实、准确性 B、分析说明语言的生动、准确性
解题模式:本文语言生动、形象、准确。 例如……
方法归纳
①定性:本文语言平实、准确或生动、准确。 ②列举修饰限制性词语、句子或具有比喻、
拟人等修辞手法的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