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获奖参考教案模板(参照样本)精编版-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昆明医科大学参赛教案(参照样本)教学部门:昆明医科大学XXXXXXX 教研室:XXXXX教师姓名:XXX 授课时间:2015年10月17日授课内容教学设计学生活动时间分配备注一、导课:展示:1. 从年轻到老年的步态改变2. 患者(王先生)运动障碍的视频通过展示,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正常运动”和“运动障碍”。
与学生一起归纳和总结其特点,导入“帕金森病”的学习。
二、临床表现:归纳James Parkinson发现的三大症状(一)运动症状1. 静止性震颤(static tremor)除了让学生理解典型症状外,要强调与姿势性震颤的区别2. 运动迟缓(bradykinesia)①肢体活动变得笨拙(clumsy)②小写征(micrographia)③面具脸(masked face)随着病情进展,随意运动减少,精细运动困难,日常生活能力下降。
3. 姿势步态异常(abnormal postural and gate)①肢带动作减少②屈曲前倾体位③慌张步态【设计】用病案引导本课学习【视频】①正常步态;②病案【引导】1. 提问:“视频中的老人是否是正常衰老”2. 引导学生发现异常姿势动作,导出“帕金森病”的学习3. 研究史展示:说明为什么称为Parkinson’s Disease。
【设计】观察病案视频归纳临床表现的特点(从现象开始认知)【引导】通过之前展示患者的异常表现,引导学生观察和总结帕金森病的临床表现【视频】①静止性/姿势性震颤②快速轮替实验③面具脸视频④行走的肢带动作⑤慌张步态【图片】①小写征②屈曲前倾体位【模式图】震颤【形体展示】①震颤②快速轮替动作③正常步态④屈曲前倾体位⑤慌张步态→观看视频→思考两个视频中老年人行动上的区别→与老师一起发现患者的异常姿势动作→与老师一起归纳帕金森病的运动症状→与学生现场互动,进行快速轮【一】1.5分钟【二】9分钟★现场授课★现场授课多媒体及板书设计要点:1.语词准确、有启发性:帕金森病中的各关键词、中英文对照使用恰当。
2. 层次分明、有条理性:条理分明、枝蔓有序、主次清晰。
3. 重点突出、有鲜明性:既能展示全课内容,又重点突出,结合内容恰当运用板书与多媒体教学,给学生留下鲜明的印象。
4. 布局合理、有计划性:合理的布局,注意整体效果。
【教学内容补充】终末阶段的冻结现象及可能出现的并发症。
4. 肌强直(rigidity)讲述肌张力的概念及检查方法齿轮样强直(cogwheel rigidity) 铅管样强直(lead pipe rigidity)——课中小结及随堂测验——1. 总结四主征及其总体特点2. 解释“震颤麻痹”3. 进行随堂测验(二)非运动症状①自主神经功能障碍②情绪障碍③认知障碍④嗅觉障碍⑤睡眠障碍三、病理改变及生化病理:(一)病理改变:1. 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变性丢失2. Lewy小体出现【前期知识链接】《病理学》——帕金森病的病理改变(二)生化病理:多巴胺的减少及乙酰胆碱的相对亢进【前期知识链接】《病理生理学》——两大递质系统《系统解剖学》——黑质纹状体通路,解释运动症状的发生【最新进展】Braak的六个病理阶段四、病例回顾:【互动环节】快速轮替实验【引导】研究史:Trousseau发现了第四个运动症状【模式图】肌张力模式图【视频】①铅管样强直②齿轮样强直【互动环节】肌张力检查【设计】①呼应开课时提问,解释“震颤麻痹”②设置现场问答环节进行课堂测验【模式图】N字形发展【视频】四主征分别展示【设计】用研究史关于非运动症状的发现引出这部分内容【动画】用动画展示每种非运动症状【设计】用研究史尸检发现病理特征的历史进程从表面现象深入核心病理改变。
【模式图】解剖模式图展示病变部位【图片】正常组织切片、病理图片【设计】充分利用动画说明生化改变,并与之和临床表现、解剖知识等相联系【引导】研究史:PD中多巴胺的发现与诺贝尔奖【动画】天平的平衡与失衡(比喻多巴胺与乙酰胆碱的动替动作,感受正常表现,观看异常表现→互相进行肌张力检查,初步应用,感知正常与异常肌张力对比→观察视频回答问题→观看正常组织切片及病理切片,感性认识病理改变→通过动画的观看认知疾病核心的生化改变及其意义→通过强调,理解多巴胺在PD中的重要意义【三】4分钟【四】2分钟【五】1分钟【六】0.5分钟★现场授课★现场授课★现场授课★现场1. 进行病史特点的总结。
2. 帕金森病诊断依据的引导。
五、帕金森病的定义:帕金森病又名震颤麻痹,是常见于中老年人的神经系统变性疾病,临床上有四个主要特征(四主征)。
六、流行病学:【最新进展】文献引用:Movement Disorders (2014); J Neural Transm (2014)发病率高;中老年人好发七、课堂小结:(一)慢性病,严重影响生活质量。
(二)课后思考题1. 为什么多见于老年人群?2. 诊断的必备临床症状是什么?3. 对症治疗的基本思路如何?(三)研究史的再现与发展八、辅助检查:【最新进展】生物及影像学标志物1. 生化检测:高效液相色谱(HPLC)检测CSF,HVA↓。
态平衡)【视频】多巴胺在脑内传导通路【设计】回顾病案确立诊断【引导】通过设问带领学生总结和归纳王先生的病史特点【教学引导】通过填空、选择题的形式引导学生主动完成帕金森定义的描述【表格】数据可视化展示高发病率及与年龄的相关性【设计】①紧接流行病学高度概括PD的特点,体现人文关怀②利用板书“临床表现”和“生化改变”两部分通过设问联系诊断与治疗③研究史回顾,培养和鼓励医学生严谨治学的态度和不断学习与实践【视频】四主征同时重现【引导】回顾PD整体研究史→主动总结病史特点,积极互动→主动回答老师设问,完成对帕金森定义的描述→思考帕金森病诊断和治疗的问题→通过研究史的纵向贯穿和结尾的串联,感性认知医学科学的发展→现场判断影像表现的正常和异常【七】2分钟【八】2分钟【九】5分钟【十】3分钟授课★现场授课★非现场授课★非现场授课★非现场授2. 基因检测:用DNA印迹技术(southern blot)\PCR \DNA序列分析检查家族性PD基因突变。
3. PET/SPECT检测:早期可显示脑内DAT功能显著↓,DA递质合成↓。
九、诊断与鉴别诊断:【最新进展】Lancet 2010最新诊断标准PD临床诊断标准:必备标准/支持标准/排除标准PD鉴别诊断:特发性震颤、抑郁症、(继发性)帕金森综合征等十、帕金森病病因和发病机制1. 环境因素2. 遗传因素3. 神经系统老化4. 其他因素:O2—、OH—、AA、NO,细胞能量代谢障碍,异常蛋白聚积等PD发病可能与多种因素有关,多种发病机制参与。
十一、帕金森病治疗与预后:治疗目的:缓解症状,减轻生活残疾,避免/推迟/减轻药物并发症和不良反应,减缓/阻断神经变性过程。
基本思路:对症治疗, 恢复DA-ACh 平衡1. 药物治疗抗ACh (安坦),拟DA:促进DA 释放 (金刚烷胺),L-Dopa替代(L-Dopa),DA受体激动 (溴隐亭),L-Dopa增效剂 (恩托可朋)。
【辅助手段】影像图片展示【设计】1. 引导学生回忆临床表现和辅助检查特点以进行诊断;2. 引出帕金森综合征的概念,引导同学们课后自习【教学引导】1. 针对前面提出为什么帕金森病常见于老年人群,引导学生思考病因;2. 最后再一次提问,为什么好发于老年人群?【设计】复习生化病理机制,引导学生主动思索治疗策略【模式图】多巴胺合成和代谢途径模式图说明药物治疗靶点【引导】提问学生根据模式图可以从哪些环节着手进行治疗→回忆临床表现中的四主征,回答必备症状是哪一个→回答上节课的课后思考题:为什么好发于老年人群→逐一回答潜在的治疗靶点【十一】6分钟【十二】4分钟课★非现场授课★非现场授课2. 外科治疗苍白球\丘脑底核毁损切除术脑深部电刺激(DBS)【最新进展】干细胞移植及基因治疗3. 康复治疗4. 预后:帕金森病评分量表UPDRS十二、章节小结:1. 帕金森病是一种常见的中老年人神经系统变性疾病。
2. 临床特点以静止性震颤、运动迟缓、肌强直和姿势步态异常为主要特征。
3. PD发病可能与多种因素有关, 多种发病机制参与。
4. 黑质-纹状体系统多巴胺含量显著减少(>80%),递质平衡破坏是PD临床主要特点的病理生化基础。
5. 对症治疗, 恢复DA-ACh平衡,是PD治疗的核心。
【动画】展示外科手段及目的【引导】利用“翻转课堂”的方式方法,将学习的决定权从教师转移给学生,引导学生主动总结和提问→回答提问,加深对生化病理及治疗的理解和应用,培养临床思维→主动总结帕金森病的主要内容,对帕金森病的临床特点、诊断及治疗方案提出自己的理解,并与老师展开讨论板书设计Parkinson’s Disease(PD)一、临床表现:1. 运动症状——颤、缓、异、强——诊断2. 非运动症状二、病理改变:黑质——变性三、生化改变:DA↓——治疗五、流行病学小结通过本大课内容的讲授使学生能够应用基础解剖知识分析帕金森病的临床表现;并认识到帕金森病的临床表现的诊断价值,培养医学生的临床思维。
1.帕金森病是一种常见的中老年人神经系统变性疾病。
2.临床特点以静止性震颤、运动迟缓、肌强直和姿势步态异常为主要特征。
3.临床症状还包括一组非运动症状,主要累及嗅觉、情感、认知、睡眠和自主神经功能。
四、定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