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关于下发XX考勤管理制度的通知讲解
关于下发XX考勤管理制度的通知讲解
三、违纪处罚分为:口头警告、通报批评、留职察看和解除劳动合同四种。当年度内累计口头警告3次递进为通报批评1次,通报批评3次递进为留职察看。
(一)有下列情形之一经查证属实者,给予口头警告,并罚款50元:
(1)工作时间喧哗影响正常工作者;
(2)浪费、损坏公物,给公司造成轻微损失者(小于500元);
(3)在公司内未按规定穿着工作服,佩带识别卡和工作眼镜等安全防护用品者;
2.请假申请表
3.出差申请表
4.调休申请单
5.管理、技术类加班审批表
附件1
纪律规范细则
一、公平、规范的纪律规范是绩效评估的重要组成部分,员工因不符合纪律规范的行为而受到的处分将记入员工个人档案,将作为员工绩效考核、升迁及调薪的重要依据之一。为鼓励员工积极改善,当年度内的奖励与处分允许相抵。
奖励与处分相抵的情形为:
(一)国家有关规定享受婚丧假、生育假的员工以及因工伤停工留薪期,不影响享受年休假待遇。
(二)公司外派学习满二个月的员工,不享受当年的年休假;累计学习满一个月不满二个月的员工,可享受休假,但其假期减半。
(三)病事假累计超过1个月或工伤假超过二个月的员工,当年不再享受年休假。年旷工2天,不再享受年休假。
(二)员工带薪享受中国法定节假日如下:
1、元旦一天;
2、端午、清明、中秋各一天;
3、五一国际劳动节一天、十一国庆节三天;
4、春节三天;
5、根据国家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节假日。
以上节假日均按国家法律规定并结合公司实际做适当调整。
第五条除以上法定节假日外,员工还享受如下带薪休假:
(一)女员工可在3月8日妇女节下午休假半天,如遇周末则不另休;
一次榜上有名可以与一次通报批评或者二次口头警告相抵;
获得一次合理化建议三等奖或质量奖励金额在100元及以上可以与通报批评相抵;
获得一次合理化建议二等奖或上年度考核A类可以与留职察看相抵;
获得一次合理化建议一等奖或上年度考核优秀员工可以与解除劳动合同处分相抵
二、所有违反纪律规范的行为由员工所在部门呈报,经人力资源部核实定性后及时公告。
(三)国家法定休假日、休息日不计入年休假的假期。
(四)累计工作满1年不满10年的员工,累计病假2个月以上的;累计工作满10年不满20年的员工,累计病假3个月以上的;累计工作20年以上的,累计病假4个月以上的,不享受当年的年休假。如果员工本年度的年休假已经休完,在本年度内又出现本条规定的情况,不享受下一年度的年休假。
公开
关于下发《XXXXXXXXXX公司
考勤管理制度》的通知
各部门:
《XXXXXXXXXXX技术有限公司考勤管理制度》已修订完毕,望遵照执行。
XXXXXXXX技术有限公司
2016年4月1日
XXXXXXXXXXXXXX技术有限公司
考勤管理制度第ຫໍສະໝຸດ 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公司全体员工考勤管理,特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本考勤管理规定须由公司总经理签发。
第十四条员工未到规定时间提前下班时:
(一)提前5分钟以内下班者为早退。
(二)超过5分钟提前下班者按旷工处理。
第十五条员工应按规定时间上、下班并打卡考勤,漏打者不论其原因如果一月内超过三次者,给予口头警告一次处理。
第十六条连续旷工3天或累计旷工6天者解除劳动合同。
第十七条试用期人员,凡事假超过3天、病假超过5天,解除劳动合同。
(五)女员工怀孕未满4个月流产的,享受15天产假;怀孕满4个月流产的,享受42天产假。女员工怀孕期间的产检,按正常出勤核算。
(六)女员工哺乳不满一周岁的婴儿,每日可给与两次哺乳时间,每次三十分钟,多胞胎生育者,每多哺乳一个婴儿,每次哺乳时间增加三十分钟。两次哺乳时间可以合并使用。哺乳时间包含路程时间,如路程来回超过二十分钟,可适当延长,但延长的时间最多不超过三十分钟;
第二十九条一年内员工病假超过20天或事假超过10天,取消年度评先进及调薪资格。
第七章 员工请假程序及审批权限
第三十条员工请假应亲自提前到人力资源部领取申请表,1天(含1天)以内的假期班长可以批准,3天(含3天)以内的假期部门经理可以批准,5天(含5天)以内的假期由部门经理确认后由公司主管领导批准。5天以上的假期由部门经理确认后公司总经理批准。如遇特殊紧急情况下无法提前亲自办理手续应委托人或电话告假,如事前未提出申请,事后补交病假单之类的一律无效按旷工处理。
第八章 加班有关规定
第三十一条工厂根据生产安排如需加班、倒班,必须按照实际情况做好书面考勤记录,汇总后在下月初送交人力资源部以便核算考勤及加班费。
第三十二条技术、管理类人员的加班填写加班申请表,并由主管领导签字确认,人力资源部按考勤机记录核实。如遇特殊情况,不能事先申请加班的,必须在事后5个工作日内办理手续,超期人力资源部对加班不予确认。
(二)员工达到法定婚龄且系初婚(女20周岁、男22周岁)可休婚假3天;
(三)男性员工在一、二胎子女出生时可休陪产假15天;社保所需的子女出生资料提供完整者,陪产假期间护理假津贴和工资二者只能享受其中之一。未提供资料的不能享受护理假,按病假记考勤。
(四)女员工基本产假为128天,产假期间员工仅享受社保生育津贴。在生育津贴未发放到位时,公司预支生活费2000元/月,待社保生育津贴到帐后,多退少补。
本公司考勤、休假工作制度,除另有规定外,应依本规定办理。
本规定所称员工系指正式签订合同的人员(包括劳务派遣人员),其他小时工、实习生、试用期人员等不包括在内。
小时工、实习生、试用期人员参照执行本制度相关条款。
第二章 作息时间
第三条一般情况下,标准工作日、日标准工作时间和每周工作时间如下:
(一)每周工作日:五天(原则上星期一到星期五)。
公司工龄(年) 支付比例
≤360%
3-670%
>680%
二十五条连续病休超过3个月的员工,病愈要求复工时,须持医疗单位的诊断证明,经人力资源部批准方可复职。未提供医疗单位的诊断证明的,公司按不能胜任工作处理,按规定解除劳动合同。
第二十六条女员工符合国家计划生育政策规定怀孕,经医院同意的保胎休息时间按照病假处理。女员工在怀孕期、生育、节(绝)育等均按国家、地区有关规定政策执行。
第六章 病事假的相关规定
第二十二条员工患病或非因公负伤在医疗期可以请病假。
第二十三条员工在医疗期(是指员工因患病或非因公负伤停止工作治病、休息期间)公司不得解除其劳动合同。具体时限见下表:
实际工作年限
本公司工作年限
医疗期
≤10年
≤5
3个月
>5
6个月
>10年
≤5
6个月
6-10
9个月
11-15
12个月
16-20
第三章 员工考勤基本要求
第六条公司员工一律实行上下班打卡登记制度。公司使用人脸/指纹考勤系统,员工入职时到人力资源部办理个人信息录入工作。
第七条人力资源部统计考勤情况,作为每月发放工资和绩效考核的依据。
第八条一级经理及以下的所有人员均应在上班时间之前到公司考勤系统打卡报到。如需办理其它各项业务,一、二级经理需要主管领导批准;其他员工需经部门经理批准。不办理签单批准手续者,按迟到或旷工处理。
第三十三条技术、管理类人员加班可以申请调休,调休时必须出具核实过的加班申请表。工厂人员的调休直接从加班时间中扣除,调休扣除顺序为先扣周末加班时间、再扣平时加班时间。一般而言,技术管理类人员加班调休的有效期为3个月,无法调休的累计加班,经公司总经理批准后,按100元/日给予补贴。
第三十四条实际加班时间按门禁管理系统打卡记录时间及考勤登记统计表综合计算。
第三十五条事先指定时间加班者,应准时到岗,如加班人员有延迟到岗者,超过5分钟至30分钟以内,计扣1小时加班工资,超过30分钟至一小时以内者,计扣二小时加班工资。
本规定从发布之日起执行,以前有关规定与本规定相抵触的地方,按本规定执行。执行以后如公司有新的规定另行通知。
本规定的解释权在公司人力资源部。
附件:1.考勤纪律规范
第十八条员工不得任意提早或推迟上下班时间,因工作需要改变正常出勤时间的,由各部门申请,人力资源部批准。
第十九条股东单位调派任职员工,每月给予一天路程假。
第五章 休假工作细则
第二十条公司实行带薪年休假制度,并鼓励员工休假。员工休年假的时间必须得到公司主管领导批准,二级以上经理休年假的时间需总经理的批准。
(二)有下列情形之一经查证属实者,给予通报批评,并罚款100元:
(1)无正当理由,不完成公司规定任务或不服从工作安排,情况较轻者;
(2)不参加班前、班后例会者;
(一)年休假期限:职工在公司累计工作已满1年不满10年的,年休假5天;已满10年不满20年的,年休假10天;已满20年的,年休假15天。
(二)员工新入单位,当年度享受的年休假天数,按照在本单位剩余日历天数折算确定,折算后不足1的部分不享受年休假。
折算方法为 (当年度在单位剩余日历天数/365)*职工本人全年应该享受的年休假天数。
18个月
>20
24个月
实际工作年限按在本公司入职之日起计算。
第二十四条员工病假原则上应在当天通知其直接领导,病假三天及以上者须提供县级以上医院出具的证明。确由于病情紧急、突发者,可事后补办病假手续。在员工病休期间,公司将根据员工在公司工作工龄长短来决定支付工资(按正常出勤核算的实发工资)的比例。
病假期间工资支付比例:
(二)每日工作小时:八小时,上午8:30时至12:00时,下午12时30分至17:00时。
(三)每周工作小时:四十小时。
(四)因公司经营需要及工作地点和工作性质的不同,实际工作时间可能与以上的标准时间有所不同,对部分岗位可实行不定时工作制和综合计算工时工作制。
第四条员工的休息日一般情况如下:
(一)员工每周六、周日为休息日;
(五)员工休年休假时,应该结合公司、部门的实际工作安排,合理安排休假方式,一般情况下年休假应该在本年度休毕,不能累计到下一年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