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高中地理新课程与新教材——必修课程解读与建议袁书琪
高中地理新课程与新教材——必修课程解读与建议袁书琪
一、新旧课程的比较
教育部 课程文件
地理课程的改革
普通高中地理
课程标准(实验) 地理环境
教学大纲 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 地理环境 人类与地理环境关系
研究对象
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的相互关系 特点 综合性、地域性 现代科学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 意义 解决人口、资源、环境、发展问题中有 重要作用 与九年义务教育课程衔接 地位 跨“人文与社会”和“科学”两个学习 领域
问 题
图表有哪些变动 发散问题学生自主想、做 内容增减为什么 高考不考的内容怎么办 课改就是 降低难度 新瓶装旧酒 课改就是多活动 案例怎么用 能力怎么养成
一、宇宙中的地球 (一)课程标准
必修课程 地理1
课程标准 描述地球的宇宙环境 宇 宙 中 的 地 球 用资料说明地球是普通又特殊的行星
教学大纲 了解地球的宇宙境 了解地球是普通又特殊的行星 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 地球存在生命的原因 太阳能量来源及对地球的影响 地球自转、公转的地理意义 ( 昼夜、地方时、地转偏向力) (四季、五带) 人类对宇宙的探索
理解大气垂直、水平运动成因 说出气压、风带分布图、移动 三圈环流与气压、风带形成 大 规律及其对气候的影响 大气环流与水热输送关系 了解低压高压等天气系统特点 气 简易天气图分析锋面 低压高压等天气系统特点 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影响 大气组成与分层
气候主要因素 大气环境保护
(二)教材
1.删去:大气组成与分层 2.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
观察、调查 阅读、分析、运用地理图表 和数据
运用地理图表
(二)过程与方法
过 程 与 方 法 ( 新 ) 收集、整理、分析、运用地理信息 发现地理问题,提出探究方案 开展调查研究,提出解决对策 表达、交流、反思地理学习
(三)情感与价值观
情 感 与 价 值 观
课程标准 探索地理问题的兴趣和动机 求真、求实科学态度 地理审美情趣 关心国情,爱国爱乡 了解环境与发展问题 理解国际合作,全球意识 环保、法制意识、责任感、习惯 可持续发展观念 教学大纲 实事求是科学态度 爱国情感 环境意识 全球观念 可持续发展观念
初步的地理探究能力
自主学习,合作学习 与人合作运用知识与 技能 地理观测、考察、实验、调查 强调信息技术在地理学习中的应用
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的结合
四、课程目标的改进(一)知识与技能源自课程标准 教学大纲 地理环境组成与特点
地球和宇宙环境基础知识 自然环境主要特征 知识 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 与技能 人文环境形成和特点 可持续发展意义和途径
(4)图文不变:地球自转与公转的关系推迟到直 射点移动前(难点) 增加:图上标注直射点移动轨迹 删去:五带——应画示意图、列表(时、空) 抓住二分二至 4. (增设)地球的圈层结构 (1)内部圈层与界面 难点:地震波 (2)外部圈层 要区分岩石圈/地壳/地幔
二、大气 (一)课程标准
课程标准 图标说明大气受热过程 绘制全球气压、风带分布图 教学大纲 理解大气受热过程
高中地理新课程与新教材 ——必修课程解读与建议
袁书琪
福建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福建师范大学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研究中心副主任 教育部地理课程标准制定核心组成员 人民教育出版社《地理必修2》、《地理选修3》主编 中国教育学会地理教学研究会副理事长 2008年7月
问 题
新课程改变很多 从知识为本转变为能力为本 减轻负担为目的 坚决贯彻新课程 课时不够 新课程是素质教育 新课程指导高考 新课程只管高中
阐述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分析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
说出地球圈层结构,概括分层特点
(二)教材
1.宇宙中的地球(狭义)
(1)都有:各种天体图文介绍——“谈天”为了“说地” (2)天体系统层次“俯瞰”图:从小到大,从属关系和 空间位置更加明确——找出各层位置,列树状图 (3)九大行星比较:有图没表——列表比较说明“普通 行星” (4)列出“存在生命的行星”专题(难点)——发散探 究 有的放矢:水、热、气 再利用上一个专题的比较 (5)探索地外文明:阅读、活动 (6)近年高考不大考——但是中学的基础知识
3.地球的运动 (1)图文不变:自转、公转 恒星日/太阳日、角速度/线速度、傅科摆太深 (数理) ——近年少考 (2)图文不变,加世界时区地图及思考:地球自 转与时差(原来:昼夜交替与地方时) ——太浅,要大大加深,与复习衔接 —— 只是基础的平面判读 不是立体的空间计算 (3)删去地转偏向力(难点)——其实很有用 下面要用
3.气压带和风带(不提“全球性大气运动”)
(1)增加三圈环流模式图——标风向箭头 (2)增加各纬度带空气运动模型图 ——推导过程说明分布规律 活动:制作三圈环流模型
(3)冬夏气压中心(不提海陆分布对大气环流的 影响)
增加空气柱地图,看图活动判断气压、风带 (4)将季风作为气压中心的应用(配地图) ——看图分析季风成因 (5)单列专题:气压、风带对气候影响 ——用案例(几个地方的水热统计图) 地图对比:两大洲气候类型不同
二、课程结构的改革 课程标准———教学大纲—————课程标准 必修1 必修上 选修1天文 必修2 必修下 选修2海洋 选修一 选修3旅游 选修二 选修4灾害 选修5城乡 选修6环保 选修7GIS 必修3
三、课程要求的演进
课程标准 现代公民必备的地理素质 学习能力 生存能力 满足学生不同的地理学习需要 重视地理问题探究 教学大纲 终身发展有用
2.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1)太阳能量来源改为阅读——物理 (2)图文:太阳能对地球的影响——可以分组 专题探究 (3)活动:立体曲面坐标图、柱状统计地图, 太阳辐射与生物量相关比较分析——高考能力 之一,重方法、过程 (4)图文不变:太阳大气分层,黑子和耀斑及 其活动 (5)删去月相、对宇宙新探索——选修
(1)不提“热力作用”、“削弱作用”、“温室 效应” 术语,只提“受热过程” 减少:散射、温室示意图 增加:长波、短波图示 分吸收、反射、长波、短波 ——指图说明 (2)不提“热量平衡”,保留活动及图 ——指图说明受热全过程
(3)保留热力环流,删去城市热岛环流 增加实验,海陆风活动 ——看图、填图说明 (4)水平运动 增加地转偏向力阅读 增加气压梯度分布与风向活动(地图) ——加强等值线读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