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百鸟朝凤》教学设计

《百鸟朝凤》教学设计

第二课时《百鸟朝凤》教学设计
一、教学内容
欣赏《百鸟朝凤》
二、教学目标:
(一)完整地聆听唢呐独奏《百鸟朝凤》,在聆听过程中感受唢呐的音色特点和乐曲的情感,并能背唱乐曲的音乐主题。

(二)对比聆听钢琴版《百鸟朝凤》,感受不同乐器演奏同一乐曲的音色特点。

(三)在欣赏体验过程中,激发学生对民族音乐的热爱。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学生能积极感受和体验音乐,用多种方式模仿和表现音乐,感受作品《百鸟朝凤》的音乐情绪及音乐形象;了解民族五声调式音阶及唱名。

教学难点:能够感受和理解音乐,描绘听到的音乐形象。

四、教学策略
充分挖掘乐曲的背景知识,故事“百鸟朝凤”让学生在理解乐曲时更加生动形象;充分发挥小组合作,在全曲听赏时,根据每个乐段给出的提示追踪音乐形象,完成问题,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

五、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辨听民族乐器片段(笛子、古筝、箫、琵琶)
(二)新课教学:
1.播放唢呐演奏《百鸟朝凤》“鸟鸣”片段:
问:哪种乐器模仿了什么动物的声音。

2.简介唢呐独奏曲《百鸟朝凤》及唢呐相关知识。

(1)唢呐
中国民族吹管乐器的一种,由波斯传入,在西晋时期的新疆克孜尔石窟寺的壁画中就已经出现了唢呐演奏的绘画,最晚在16世纪就在中国的民间流传了。

又名喇叭,小唢呐称海笛。

唢呐,在木制的锥形管上开八孔(前七后一),管的上端装有细铜管,铜管上端套有双簧的苇哨,木管上端有一铜质的碗状扩音器。

(2)民乐《百鸟朝凤》
《百鸟朝凤》原是流行于山东、安徽、河南、河北等地的民间乐曲,以热烈欢快的旋律生动描绘了百鸟和鸣的景象,表达人们对大自然的赞美和热爱之情。

此曲在民间演奏时,结构松散,艺人们经常即兴发挥,甚至加入了公鸡啼母鸡叫的声音。

后来,民间乐手任同祥在专业音乐工作者协助下,压缩了鸟叫声,删去鸡叫声,并设计了一个华彩乐章。

1953年春,《百鸟朝凤》由山东荷泽专区代表队作为唢呐独奏参加第一届全国音乐舞蹈会演,受到热烈欢迎,从而流行全国。

此曲曾在第四届世界青年联欢节上荣获民间音乐比赛银质奖,后来多次到波兰、印度、缅甸、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国访问演出,受到盛赞与欢迎。

(3)“百鸟朝凤”的故事
很久以前,凤凰只是一只非常勤劳的小鸟。

从早到晚忙个不停,将果实收藏在洞里。

有一年森林大旱,鸟儿们觅不到食物,凤凰打开山洞,拿出自己多年积存下来的食物,和大家共渡难关。

为了感谢凤凰的救命之恩,鸟儿们从自己身上选了一根最漂亮的羽毛拔下来,制成了一件光彩耀眼的百鸟衣献给凤凰,并推举它为鸟王。

以后,每逢凤凰生日之时,四面八方的鸟儿都会飞来向凤凰表示祝贺,这就是百鸟朝凤。

(设计意图:通过以上环节的设计,能更好的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自主性、将学生处于一种舒适,富有乐趣的情境之中,这样既陶冶了情操,也为完成教学任务打下了基础。


3.出示鸟类图片及鸟鸣音响资料,并尝试模仿鸟鸣
(布谷鸟、斑鸠、燕子、黄雀、画眉、猫头鹰)
问:哪几种鸟叫最容易辨认?
生:布谷鸟,斑鸠和猫头鹰
(设计意图:学生的表演可能是粗糙的但不要紧,关键是在活动的过程中,学生会有意识的关注音乐的特点进行相关的联想和想象进行创作,从而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的学习精神。


4.聆听乐曲第一主题。

(1)初听主题,感受音乐情绪
(2)复听主题,随乐哼唱
(3)再听主题,问:还听到哪些乐器?
5.完整听赏乐曲,分组完成表格。

师:全曲分为八个部分:①山雀啼晓②春回大地③莺歌燕舞④林间嬉戏⑤百鸟朝凤⑥欢乐歌舞⑦凤凰展翅⑧并翅凌空,请同学们尝试分段并关注问题。

乐段名称关注问题答案提示(注意分
段)
①山雀啼晓
引子部分最初模仿的
鸟声?
布谷鸟
②春回大地
唢呐与哪种吹管乐器
对答
竹笛主题音乐
③莺歌燕舞主要是哪两种鸟声?布谷斑

模仿鸟叫
④林间嬉

感受音乐情绪
⑤百鸟朝

最开始模仿哪种鸟?猫头鹰模仿鸟叫
⑥欢乐歌舞
循环呼吸吹奏模仿哪
种动物?
蝉(知
了)
⑦凤凰展有没有循环呼吸? 有。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