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图版高中地理必修二《城市化》教案

中图版高中地理必修二《城市化》教案

高中地理(中图版)必修二2.2城市化教案
作者:加入日期:06-07-25
2.2城市化
[教学目的]:
使学生能够说明城市化的过程与特点,并能解释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重点难点]:
1、城市概念
2、城市化特点
3、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讲授过程]:
导入:世界上最早的聚落不是城市,而是乡村,而乡村发展成为城市的过程即为城市化过程。

[阅读]探索活动,中国流动人口聚居区的现状。

[问题]上述材料说明了什么现象?(人口从乡村流向城市)
为什么乡村人口要流向城市?(经济因素:谋求更好的生活质量水平)
农村人口进入城市使城市中发生哪些现象?(住房、就业、交通等方面)
前面描述的这一过程实际上就是城市化过程的一种表现。

一、城市化:
内涵:1、农村人口向城市集中;2、农村地域向城市地域转化;3、城市文明向广大农村地区扩散。

城市化指标:1、城市地域扩大和城市数量增加;2、城市人口绝对数量的增长;3、城市人口比重的增加;4、城市文明向农村地区的扩散。

二、城市化进程和特点
城市化进程:
城市化特点:
1、城市化进程大大加快:
工业革命至二战:主要是发达国家的城市化,但由于其人口占世界总人口比重相对较低,所以平均的世界城市化进程相对较慢。

二战后:主要是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化,且发展迅速。

全世界至2000年,平均城市化水平达46.6%。

这一进程也体现了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差异:
[读图]P36图2-2-3
发达国家:起步早、城市化水平高(上世纪70年代一般达70%)
发展中国家:起步晚,发展快,但城市化水平较低(1950年之后年增长率高达近5%,199 0年城市人口比重只有33%)
2、大城市化趋势明显
表现在:
(1)百万人口以上的特大城市发展尤为引人注目。

[读表]2-2-1:体现了大城市发展迅速的特征。

例:墨西哥城人口占本国人口的17%左右,布宜诺斯艾利斯占本国人口的30%。

(2)形成“城市群”和“城市带”
波士顿—纽约—华盛顿城市带、芝加哥—匹兹堡城市带、中国长江三角洲城市带等。

[读图]2-2-4,世界主要城市带形成的有利地理条件是什么?
地形:平原;气候:适宜的气候;河流:提供水源;资源:一般都较丰富。

3、发达国家的城市郊区化、逆城市化、和再城市化
城市郊区化:表现为人口、工业、商业等先后从城市中心向郊区迁移,中心区人口绝对数量下降。

——产业空心化
逆城市化:表现为中心人口继续外迁,郊区人口也向外迁至离城市更远的农村和小城镇,整个大城市出现人口负增长。

原因:人们对环境质量要求的提高和乡村地区和小城镇基础设施逐步完善。

[比较]一个是城市内部的人口迁移,一个是向城市外部的人口迁移。

再城市化:各国政府采取措施实施的防止城市及城市中心区衰退。

它是个别城市的现象。

而非普遍存在的现象。

P38,讨论:发达国家经历的历程:小图表示,问题:最终向哪个方向发展呢?生态城市?
4、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化仍以乡村人口向城市迁移为主。

原因:城市与乡村的差异显著(城市较多的变业机会和较好的生活条件)
表现:(1)发展中国家城市化速度快:
(2)工业化滞后于城市化(经济发展速度亚于城市化速度)——导致城市发展不合理,即其城市化水平的提高,主要是因人口增长过快,农村劳动力过剩等原因造成的。

这样的城市化和经济发展水平不相适应。

具体原因:推力与反推力
推力:人口增长过快,农村劳动力过剩。

反推力:城市人口增长快,就业岗位有限、农村劳动力素质不高。

结果:形成内城贫民窟或城市外缘的棚户区。

(读图:P35)
三、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城市是人类对地理环境影响最为深刻的地方。

由于人口和经济活动密集,城市化过程中也出现了很多的问题:
1、污染:空气污染、水污染、固体垃圾污染、噪声污染。

(1)空气污染:
污染源:交通污染—汽车尾气;工矿企业排放的烟气;居民生活燃烧煤炭等燃料做饭和取暖所排放的烟尘。

危害:危害人体健康:呼吸道疾病、二恶英(燃烧垃圾)与癌症的关系。

(2)水污染:
污染源: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

危害:人体健康等。

2、城市化与原有生态环境改变
城市的发展占据了地球上广阔的空间,使原有的生态系统变成了以人类为主宰的城市。

也就是说其它物种所占据的空间在逐渐减少。

如果有一天,全球用地大部分都成为了城市,那么地球上原有的生态系统也将不复存在,到那时,也可能人类社会也将不会再存在。

另外人类活动排放的污染物等也会导致生态破坏。

例:全球变暖,酸雨等。

3、城市化与地面沉降
中国目前有40多个大中城市出现较严重的地面沉降灾害,导致每年损失数十亿元人民币,其中长江三角洲、华北地区的地面沉降主要是人为造成。

长江三角洲发生地面沉降的城市当中,上海情况最为严重,上海自1966年起开始限采地下水,并采取回灌等措施,稳定了上海地面沉降的情况,使下沉维持在每年平均10毫米左右。

去年,上海政府也因为3000多幢18层以上的高楼加剧上海的地面沉降,宣布限制摩天楼的建造。

过去40年来,上海市因地面沉降的直接经济损失达2900亿元人民币。

而在华北地区,由于长期超量开采地下水,东部平原已成为全世界超采地下水最严重、地面沉降面积最大的地区
4、其它问题:
交通拥挤、居住条件差;
就业困难、失业人数增多等。

案例:中国的城市郊区化:
城市郊区化的原因是什么?
板书设计:
教后感:。

相关主题